台灣光華電子報-出版掀揚風雲 經典精銳盡出─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9,2024出版掀揚風雲 經典精銳盡出
文‧蘇惠昭 圖‧莊坤儒 經典是什麼?如何定義?是出版五十年、百年,乃至千年之後,仍然在書架上的作品?是曾經大爆發式的流行,影響力鋪天蓋地的作品?是上課時老師規定要讀的教科書?是在某個時點,指引並影響了你人生抉擇的那一本書?是海明威說的,人們稱頌卻不曾讀過的著作?資深編輯出版人現身說法,道出經典創造的獨門心法及歷程。 經典之旅的開端 當接獲誠品書店邀請,個別聽取計畫簡報之後,對於經典,以及要選出怎樣的經典參與共讀,出版人各自浮出不同的想法與期待。卡爾維諾寫過一本《為什麼讀經典》,賦予經典14個定義,包括「經典是從未對讀者窮盡其義的作品」、「經典是你正在重讀的作品」、「經典是將當代的噪音貶謫為嗡嗡作響的背景的作品」、「經典是頭上戴著之前的詮釋所形成的光環,身後拖著它們在所經過的文化中所留下的痕跡,向我們走來的作品」等等,這應該是出自一位大腦充滿皺褶的文學大師關於經典最細緻的定義了。 身為邀展單位,誠品提出了關於經典的說法,卻沒有為經典下一個收攏式的概念,而是把經典的選擇與詮釋權交付予總編輯,再進行篩檢與整合,最後闢出專區長期展售。 風捲雲動,經典薈萃,總編輯們感覺有陽光灑落。帶著誠品給的作業,總編輯們回到辦公室,攤開書單往後看,展開了經典的選擇之旅。 總編輯嚴選 經典書出列 總編輯心中各有一把尺。 立緒出版總編輯鍾惠民心目中的經典是「在美感上感動,在智慧上啟發」,又同時具備「豐富人生經驗」的功能,這樣的經典立緒的書系中有一個隊伍,「譬如薩依德,我們出版那麼多本,到底要選哪一本?」,但她考慮到通路面對的是一般大眾,「在經典中找出比較容易閱讀,大眾性者」就成為立緒的選書指標,包括誠品主動表示有興趣的《愛情的正常性混亂》。 「一讀再讀,永不過時,無可取代。」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用最簡單的原則來挑選經典,特別是出版當時印量不高,沒有被看到,被當代雜音淹沒的書,期望藉由經典共讀,再給它們一次重見天日的機會。 他沒有考慮市場,不走親民路線,對書衣也無意見,純粹就經典論經典。「依照整個文明的知識架構來選書」這是台灣商務印書館的選書模式。大概也只有台灣商務、聯經、遠流等底蘊深厚的老出版社有這樣的本錢。 但是當經典共讀遇到銷售數字,問題必然變得比圖書館選書複雜。 在學院,經典也許是通關密語,在通路上經典卻多半寂涼、知音幾希,「讓失去動能的經典再活一遍」於是成為很多總編輯就銷售面提出的共同考量。 沒有動能,當7年版權期限一到,出版社就陷入是否續約的掙扎,即便是準諾貝爾文學獎或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師之作,很多時候都被迫在經營困窘的現實下不得不割捨。 多方權衡 品牌推薦 公共版權的經典,也因為翻譯水平,時代的轉動或語言的歧義性,許多都需要重譯,然後以不同的樣貌重新面對讀者,譬如《傲慢與偏見》這樣的大眾經典,書市流通三十多種譯本,「充滿了驚人的錯誤」漫遊者文化總編輯李亞南說。 「經典永遠都比表面上看起來的領域類別、外在條件多一些東西」,李亞南如此看待經典。經典永遠大於它的類別,所以愛情小說不只是愛情小說,管理學不只是管理學,遊記也不只是遊記,為經典共讀選書,李亞南「心中自有定見」,她的策略是:以公版書為主,加上重譯的經典——這包含了為書努力找「對的譯者」的心血,「但要避開銷售量長紅,以及太冷門的書。」 陳郁馨則打開報表,認真檢查木馬文化出版品在誠品的年銷量,也是先過濾掉暢銷書,然後用文類、年份和語種作為選書的依據。「資深、熟練的讀者會尋求自己的經典」,她猜想「所以誠品希望召喚的必然不會是這一類型的讀者,而是還喜歡逛書店,希望在書店有所發現的消費大眾,他們閱讀,但需要一點閱讀上的理由和指引。」 她的策略可以說是成功的,木馬版《人間失格》成為少數經典共讀書系中連續幾個月登上排行榜的書,「低價,有電影版,為書加值的新書衣」,陳郁馨推論原因,但思考型的文學經典如托爾斯泰《復活》就沒有同樣的命運了。 余宜芳也認為經典共讀除了「不是要把書賣給已經買過的人」,更必須突顯文類的多樣性、多元化,社科、科普和文學平均配置,《感官之旅》、《槍炮、病菌與鋼鐵》必然是經典,若以文學來說,則寫實、溫暖、實驗、創新,每種風格各占一席,而為了把年輕人拉進來,接觸經典,「我們必須有淺而易讀的書,不能每一本門檻都訂得很高」,這就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如果要問時報出版的書單為何沒有準經典級的村上春樹,答案也很簡單,村上春樹不必錦上添花,寶貴的席位還是要讓給幽暗角落裡的經典,失去流動力的好書。 經典未必艱澀,經典也可能是曾經的流行,人人能讀,通過時間的考驗後沉澱而成為經典,這也是商周出版總經理彭之琬對經典的看法,她把選擇權交給各編輯室主編,最後再濃縮為一張「有承續,也有創造」的書單,意思是說,有些書是必然的經典如《戀人絮語》,而有些書可能不會被認定是經典,但它有巨大的影響力,它的論述基礎來自於有兩千年歷史的宗教,它所使用的書寫手法非常創新,「所以經典是被賦予的」,這本被賦予的經典就是《僕人》。 十書定案,以商周出版品華文與翻譯書的六四比,彭之琬愕然發現「竟然沒有一本華文書?」 這一大塊缺口需要洪範、爾雅、九歌和皇冠等出版社來補上。張愛玲、白先勇、余秋雨、王鼎鈞、楊牧、鄭愁予、周夢蝶、余光中……,影響力超過兩代的大家大師無一缺席,已經參與兩階段活動的麥田出版,第一階段主選翻譯文學與人文歷史經典,第二階段則以《活著》、《生死疲勞》等華文創作為重點類型,「讓大家知道經典其實有不同的面貌」,麥田出版總編輯巫維珍解釋。 九歌出版總編輯陳素芳則從文學史的概念和思想的啟迪兩方面來挑選。台灣或中國,有些書如《尹縣長》、《藍與黑》,表現了那個時代的樣貌,不但耐讀,在面對上一個世代的讀者,它們喚起記憶,傳承到下一個世代讀者手中,讀來也會有所感觸,這是經典;而有些書則是世界公認的經典,穿透時間,走向未來,《神曲》、《尤利西斯》就坐在這樣的位子。 類型多元 均衡閱讀 如果說台灣商務、聯經、時報、洪範、九歌、左岸等出版社的書單是可以想像的,馬可孛羅出版總編輯郭寶秀和皇冠出版主編許婷婷都明白,誠品之所以在第二階段選擇他們,自然是期待開出一張典型與非典型兼具、打破框架的「破壞式」經典書單,「如果誠品要的是一張只有傳統意義上的經典書單,只有學術界和專業讀者公認的經典,找我們這樣的出版社顯然是不合適的。」郭寶秀直言。而保羅索魯《暗星薩伐旅》、壽岳章子《千年繁華》,還有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的微笑》,都是溢出傳統經典書單的經典。 其實許婷婷有個期許,就算是很年輕,十幾歲的讀者,走進書店都可以不被經典大風吹跑,可以從書單中找到一本他人生中的第一本經典,然後延伸出屬於自己的經典書單。人和書相遇有時候是一種多重意義的緣份,所以爾雅發行人隱地輕聲提醒讀者「要相信經典但也不要迷信經典」。 誠品邀請出版社推選經典,或者出版社也從經典共讀中重新定位自己,臉譜出版從推理小說打出一片天,但所推選的經典書單,並沒有一本推理,甚至推薦出《一平方英寸的寂靜》這樣異類的新經典;而管理書制霸的天下文化,10本選書中也只有4本與管理有關,與科普與文學三足鼎立。 文學、歷史、科學、管理,出版社似乎藉經典共讀說明了一件事,均衡的閱讀,均衡的人生。 整合人文與科學,義深言淺的小書和浩瀚鉅著並列—第一階段未曾出現的大部頭書如6卷的《羅馬帝國衰亡史》、4冊的《波赫士全集》,都在第二階段登場了,觀察至今為止兩波的書單,曾經在誠品擔任採購的李亞南相信「經典共讀一定會自我修正,然後越來越好」。 經典共讀,這一由台灣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閱讀行動,通路、出版社和讀者攜手構築,一起跨越漫長的三年,出版人也深信,最終一座生態系完備的經典森林將逐漸長成,並成為傳承給下一個閱讀世代的禮物。 翻開書,經典自在閱讀中。 皇冠出版主編許婷婷期許著,年輕讀者走進書店,可以從 書單中找到一本他人生中的第一本經典。 屋內滿是層層疊疊的書,用心讀上一本書,都是經典。 經典是什麼?如何定義? 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 馬可孛羅出版總編輯郭寶秀自眾多出版品中,開出一張典型與非典型兼具、打破框架的「破壞式」經典書單。 「經典永遠都比表面上看起來的領域類別、外在條件多一些東西。」漫遊者文化總編輯李亞南如此看待經典。 立緒出版總編輯鍾惠民心目中的經典是「在美感上感動,在智慧上啟發」,又同時具備「豐富人生經驗」的功能。 翻開書閱讀,書中自有一方天地可任意悠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