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風林火山 北海岸騎遇記─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9,2024相遇‧風林火山 北海岸騎遇記
文‧蘇俐穎 圖‧林格立 與台北城不過近在咫尺的北海岸,萬千年來歷經多次的造山運動與火山活動,海浪與海風的細細雕琢,讓一路曲折多變,不僅沙岸與岩岸相互錯落,奇岩怪石壘壘而立,猶如台灣頂端的皇冠,鑲嵌著滿滿的珍寶。這一回的騎行特輯,我們隨著單車騎士踏入這個上帝大顯神蹟的舞台,共同見證驚奇與不朽。 天剛破曉,當多數人還在睡夢中,單車騎士早已精神抖擻、整裝待發,他們在台北城的邊緣、台2線的起點──紅樹林捷運站集合,趁著車流不多,陽光也還不毒辣,蓄勢待發要來一趟北岸的小旅行。 南國風情水岸 傳聞有肖似墾丁的淺水灣,是旅路上的第一個景點。沙灘在地表劃出新月一般的優雅弧線,當地的砂礫礦物質豐富,金澄的礦砂裡還藏著點點鏽鐵色的鐵砂,是此地的特色。 海域寬闊的淺水灣,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也是遊客欽點的戲水勝地,然而,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導覽志工、世居金山的張瑞松告訴我們,在戲水以前務先學會讀懂海的表情。 原來,北海岸常可見「離岸流」的情形,這種又被稱之為「隱形殺手」的特殊海象,從海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水面底下卻是從岸邊急湧到外海的湍急水流,遊客若缺乏知識,隨著浪潮越游越遠,一旦想逆流回到岸上,卻難與之抗衡,最後造成體力透支,就此溺斃,就連教育部也積極在當地的校園中加強宣導,唯恐學生趁著假日戲水,卻意外釀成悲劇。 踏浪戲水之餘,若是不耐太陽曝曬,海岸線上也有不少海景咖啡屋可放空發呆,不知不覺待到了向晚,只見火紅的夕陽掉進木麻黃的林葉間,樹影搖曳,乍看下還真有幾分南國風情。 聆聽風與石謳歌 從紅樹林捷運站起迄,到三芝、台2線與中興街交叉處的便利商店,這16公里路程不過是個暖身操,運動教練游昌憲說,這是車友們口中所謂的「放行點」,「過了這裡就沒在管紅綠燈了。」他們在此稍作休息,補充水分、熱量,海線騎行才算正式揭幕。 繼續沿著台2線前進,迎來了北海岸的第一個岬角──麟山鼻。窄仄的鼻梁伸入台灣海峽,這是源於80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爆發後所遺留的傑作。 位於台2線23公里處的麟山鼻遊憩區迎來了旅途的高潮。拐入一旁的小徑,來到位於盡頭的麟山鼻漁港,從這裡向海的方向眺望,右手處是綠樹掩映的麟山鼻步道。 在這裡,除了可見到海濱常見的黃槿、姑婆芋、月桃、濱當歸、羊蹄、海檬果、石板菜等植物,另外由火山所留下的深灰色火成岩,因著長年累月海浪的拍打,加上強勁的東北季風吹拂,形成了被稱為「風稜石」的特殊地質,「與一般石頭不一樣,面大,又多,面與面之間有稜,稜與稜之交又有角,因此得名。」張瑞松告訴我們。然而舉目之間,又見山壁間幾株高聳的榕樹,竟將碩大的石塊緊緊盤握,形勢穩如泰山,讓人驚嘆著自然恆毅的力量。 至於港口另一側的海灘,則是另一番風景。左手處的腳踏車木棧道全長逾十公里,因著可一路連結至三芝,因而名為「風芝門」,在風芝門鄰近,兩枚體積碩大、爬滿綠色植物的藻礁,暗示出了此處的特殊景觀。 這種由藻類死亡以後鈣化形成的礁體,生長速度一年不過一公分,舉目可見的巨型藻礁,彌足珍貴,然而由於麟山鼻漁港的興建,多少波及當地生態,這幾塊擱淺在岸上的藻礁,推測是彼時興建港口時所特別留下的。 幸而等到潮水退去,潮間帶上仍裸露出大片藻礁,這些幸而留存下來的自然遺產,每到春季,潮汐拍打之際便浸染了點點綠意,原來是被稱為石蓴的綠藻。雖說石蓴可食用,甚至是中藥材的一種,「但現代人嘴刁,嫌這種植物吃起來腥味太重啦。」張瑞松說,他回憶起過往農業時代的生活,當地人甚至採集了拿去飼豬。 至於風芝門起始,可一路通往三芝的木棧道,這可不是一條簡單的濱海小徑,除了曾經被周杰倫相中,用來拍攝〈不能說的祕密〉的MV,也是車友口耳相傳用以迴避長上坡的小路,記得回程時從此處切入,享受一趟鄉野小徑的騎行,最後會再從一般公路上切出,回到台2線。 整個海濱,都是我的練習場 在前往下一個岬角以前,咱們先行路過了白沙灣,此為麟山鼻與富貴角合抱的海域,與淺水灣截然不同風情,亮白色的貝殼砂,顯得海域格外澄淨。張瑞松說,此地在日治時代更是日本人格外喜愛戲水踏浪的地方。 游昌憲指給了我們另一處車友喜愛的私房點,就在海岸邊的朱舍農莊。北海岸名人匯集,除了三芝名人文物館裡頭展示的李登輝、江文也、盧修一、杜聰明等人,另有書畫家朱振南,「朱舍」望名即知源於朱姓人家,而此地的經營者便是朱振南的親族。 農莊雖然極簡至極,甚至不提供餐飲服務,只供應烤肉用具、茶具的空間,但因著享有地利之便,加上環境綠蔭叢叢,炎炎夏日也相當清涼,是許多車友口耳相傳的景點。大夥兒先向農莊預約,攜家帶眷來此,事先備好食材,讓家人悠悠哉哉地烤肉、泡茶、聊天,他們只消把單車停妥在農莊內,還可快速換裝,一路以跑馬拉松的態勢跑至鄰近的富貴角燈塔再折回,來回恰好約是三公里,甚至到鄰近海域下海游泳。守著這一處基地,整個海濱都成了三鐵練習場。 萬千年來不曾改變過 這一路的單車騎行,除了遍覽名勝風光,也別忘品嚐當地的特色小吃。北海岸流行的肉粽,因著當地的廟宇──十八王公廟而起,祭祀有應公的廟宇據聞在夜晚格外靈驗,甚至有南部人在下班後連夜趕來,天亮前再趕回去,而為了迢迢車程飲食上的方便,風行起另類的伴手禮。從最早的劉家肉粽開始,漸次累積了名氣,另外有俞家、陳家也競相崛起,如今許多遊客就算不上香拜拜,也指名要來一顆,嚐嚐這聲名遠播的滋味。 離開富貴角以後,騎行進入了尾聲,咱們拜訪了在燈塔不遠處的老梅綠石槽。這一奇景,是過去大屯火山噴發以後造成的傑作,由於長期在海邊任憑海水沖刷,鬆軟處被逐一侵蝕,只留下了堅硬、凹凸不平的溝槽,恰逢此時正是春季、藻類蓬勃生長的季節,讓這片綿延長達一公里的海岸線,被染成了茵茵的碧綠。站在海岸線上,聽著規律的浪聲由遠而近,只見浪花從溝槽的裂縫中噴射出,猶如小型噴泉。 天工造物不僅如此,石門的另一重要景點,是從深海中抬升而起、高達十公尺的巨大石頭拱門,石拱上頭層層疊疊著各種地質紋理,細滑、粗礪、砂礫、圓石,質地與組成不一,這裡是當地人的重要地標,也是「石門」被稱之為「石門」的來由。 「小時候看就是這樣了,現在看也是這樣,從來沒有變過。」張瑞松不無驚嘆地說。然而,時代嬗遞,即便石門依舊文風不動,周遭的環境卻在悄然間改變,仔細一看,原本理當充滿螺貝、貝殼沙的海灘,不僅螺貝早已不見蹤跡,細沙中甚至夾雜著許多細碎的塑膠垃圾,令人不甚唏噓。 這一趟騎行的終站是名稱幾經更易的沙珠灣。然而稱為「沙珠灣」也罷,或者早先被命名的「中角」也好,張瑞松說,這裡在老一輩的當地人口中其實稱作「罟寮」。這是由於小時靠海吃海的人們,在海岸線上因陋就簡蓋了收納漁網用的罟寮,因得其名。然而如今不僅傳統的牽罟漁法早已不復見,近海的漁源也將近枯竭,罕見漁船出沒,過去聽著海螺指示,一同抬著漁船出海、牽罟,已是塵封往事。 但不論罟寮、中角或沙珠灣,站在這海天一色之間應能多少領悟,相較於自然的尺度與規模,人生如蜉蝣,名相無須過度執著,畢竟當我們以如此輕巧的形式穿越過大地,也瞭解了人文遞變也不過百年之譜,然而所經過、所踩踏的,卻是幾近永恆的大地,更多的崇敬與謙卑也從心而生。 (本文摘自台灣光華雜誌2019年7月號)
磊磊亂石被榕樹的鬚根緊緊攫獲,大自然舉重若輕的姿態令人驚嘆。
單車騎行,是與土地互動最輕簡、無隔閡的方式。(林格立攝)
天然海蝕形成的石門洞,也是「石門」地名的來由。
位於海岸線上的地中海風格造景,吸引遊客駐足。
老梅綠石槽 (林格立攝)
臨海地區祭祀風氣興盛,正是所謂「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
盛放的鐵炮百合,為海濱添了一絲旖旎。
北海岸猶如在台灣頂端的皇冠,上頭鑲嵌的奇珍異寶,等待著你我前往探索。
頗有墾丁風情的淺水灣,假日時總是遊人如織。
與台北城鄰近的北海岸,不少人說走就走,來一趟海天之間的騎行。
造型奇異的風稜石,是火山與海風合作雕刻的結果。 |
- 每到春季,潮汐拍打之際便浸染了點點綠意,原來是被稱為石蓴的綠藻。
During springtime, these treasures of our natural inheritance appear almost to be dyed green in places, at the spots where sea lettuce, a kind of green algae, grows.
- dye 染色
Audrey’s hair is dyed an odd platinum blonde.
- 這是車友口耳相傳用以迴避長上坡的小路,記得回程時從此處切入,享受一趟鄉野小徑的騎行。
By word of mouth, cyclists have learned to take this route on their return to avoid having to pedal uphill, and to be able to enjoy cycling in more wild environs.
- by word of mouth 口耳相傳
This music show premiered in 2015, gradually gaining attention by word of m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