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石岡人電子報
報主:台中縣石岡鄉石岡人家園再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5-22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3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石岡人電子報報
石岡人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石岡人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6-10 16:00:00 / 報主:石岡人協會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
石岡人電子報
麗卿姐的招牌笑容,讓人感到很有親和力。(攝於土牛客家文化館前)
我在祥三嫂身上看見客家

文/邱方昱    

        96年夏天我隻身來到石岡這個地方,投入在石岡人協會的文史及社造工作,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生活在客家庄。9798年我們進行了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深入主題計畫,以石岡的八仙山林鐵為主題進行調查,是我第一次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深度研究。

       然而,在這個計畫進行其間的審查中,某一次客委會邀請的評審老師的一項提問,「這個計畫的客家性是什麼?」、「要怎麼突顯出八仙山林業鐵路與客家的關係?」,頓時讓我陷入一個關於「文化」議題的長考中。身在客家庄中很自然地把這塊土地的人、事、物與「客家」這個詞彙相連結,也認為曾經走過這裡的五分車必定與這裡的生活、歷史、文化相結合,而必須再另以一個定義的「客家性」來檢視這條鐵路的五分車,的確讓我懷疑「客家」到底為何?


        在石岡人協會工作
3年多,最直接也最頻繁接觸的就屬住居在辦公室後方的祥三理事長一家人,麗卿,祥三理事長的夫人,大家都習慣稱她為祥三嫂,她是石岡土牛劉屋的媳婦,祥三嫂在石岡國中煮食營養午餐,每天一早出門、中午後返家,返家後除了日常家務、種植蔬果、餵養家畜,還得隨著季節製作特定的粄、醃製物、酒等食品,若有所謂空閒時間,祥三嫂參與社團、班隊、志工或許才是她一樣忙碌的休閒活動。

        在祥三嫂身上,我看到了普羅所定義的「客家」,勤儉、刻苦、熱心鄰里、流利的大埔客語,並且熱衷學習客家文化、歷史、歌曲、舞蹈,大家所定義的客家性在她的身上表現無疑,所有在地的親朋好友也都認同他是一個標準的「客家」。然而,在血緣上她卻是埔里來的閩南人。

 

       客家是什麼?客家性又是什麼?一位閩南籍的客家媳婦,祥三嫂,身上其實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原來客家的呈現不會只是一種表演、一種語言的呈現而已,而客家應該更是一種身份的認同、文化的認同,與這塊土地連結、互動、札根的價值認同~我在祥三嫂身上看見客家。

歲末年終拜三官大帝謝平安-客家庄的古老神明會
        文/聞健
        
       從農業時代到現在,三官大帝在客家庄一向是很普遍受到供奉的神明,不過,大部分客家庄供奉三官大帝的型態不同於一般的神明。一種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也就是在目前還保留合院式傳統夥房的公廳裡,將一對黃色的紙燈籠高掛於燈樑左右兩邊,燈籠上以大紅字寫著「三官大帝」三個字,代表這戶人家的公廳供奉著三官大帝;另一種是老聚落或舊庄頭至今仍然維持著的三官大帝神明會。

         三官大帝包括天官、地官與水官三位大帝,三官大帝在神明界的地位崇高,位階僅在玉皇大帝之下,台灣民間習稱三官大帝為「三界公」,客家則習稱「三界爺」。自農業時代到現在,除了少數的廟宇為三官大帝塑造金身之外,民間供奉的三官大帝則大都以香爐作為代表。

        
台灣的民間信仰一向十分蓬勃又至今歷久不衰的原因,與閩粵移民「唐山過台灣」時期的風險艱難密切相關。飄洋過海離鄉背景的移民,不論閩客,在面對未知的未來心懷忐忑在所難免,唯一能隨身做為精神慰藉與心理依靠的,就是超自然的神明香火。

         長久以來,三界公在台灣基層社會享有廣大的信奉香火,因為以前一般民居都以三合院為主體,合院式民居又以公廳為建築核心,公廳的燈樑普遍懸掛著三界公爐(或天公爐),屋主每天早晚上香必定先拜三界公(或天公爐)。此外,早期民間的聚落、庄頭又常見三界公神明會,會員以卜爐主的方式供奉三界公,無形中構成了地方性的團結組織。

         從庶民通俗的角度來看三界公信仰,農業社會時期,農民「靠天」吃飯,農業發展依賴「土地」耕作生產生活來源,土地的開發又必須有「水源」灌溉滋養。因此,這天、地、水三樣自然資源,顯然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生活依靠,身為農民當然敬而仰之不敢褻瀆,在如此的共識之下,對於代表天、地、水的三界公,當然特意加以早晚崇拜,乃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

         農業時代的傳統,年初開春時,各地聚落普遍選定吉日良辰聚集在庄頭土地公祠祈求神明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謂之「春祈」(俗稱祈福、作福);歲末年終完成收獲,則必定感謝神明賜福,謂之「秋報」(俗稱謝平安、完福)。台灣一般的神明,只有在逢其誕辰時「作鬧熱」,但三官大帝(三界公)與土地公卻是民間每天早晚,或者再加上初一、十五必須到廟裡上香祈福的神明。同時,許多地方至今仍舊維持著,只要祭拜土地公的大日子,例如「春祈」與「秋報」,則必定恭請三官大帝「端坐」首席上座享受香火。

        民間傳統,凡三官大帝在座,必須安置「頂下桌」供奉,「頂下桌」代表信眾對神明最高的敬意及禮儀。所謂「頂下桌」,是將八仙桌抬高,下方以兩張長條椅為墊底,使頂下桌高人一等,象徵位極尊榮,這是只有玉皇大帝(天公)與三官大帝獨享的宗教儀式,同時,頂下桌一律供奉素食,不供奉一般牲醴。

         
按照民間習慣,各地舉辦「春祈」與「秋報」祭典時,常「邀請」地方主廟的神明分身來當地「作客」,在頂下桌上的神明位置安排,以三官大帝居後方最上位,其次為主廟的神明,再其次即為地方土地公。因此,在每年的祭典儀式中,雖然善男信女主要祭拜的神明對象是民間最親近的土地公(伯公)。然而,以神明位階而言,其實三官大帝才是歲末年終謝平安的主神。

       三官大帝與土地公常見以神明會組織作為幕後運作的主力,爐主、副爐主等管事人員由卜杯產生,一年輪值一次,逢年終歲末謝平安時改選交接,但早期的民間三官大帝神明會,通常以香爐作為神明的象徵,晚近才逐漸塑造金身,土地公則普遍建廟塑金身供奉。在志願卜爐主的信眾之中,通常以做生意經商者居多,當然以生意興隆為主要期望,也有一部分信眾則主動表明不參與卜爐主。關於坊間卜爐主與其人選產生的傳奇,在民間流傳十分紛紜普遍,大致上都被渲染上濃厚的靈驗或神奇色彩。因為有人刻意爭取,有人順其自然,然而,最後卜出最多杯的人選往往出乎眾人意料,而且以卜爐主當時不在場而當選者居多,當選爐主者的種種巧合與條件,似乎反映神明在冥冥之中,對於誰能在兩塊茭杯簡單的正反變化中雀屏中選,自有定數,強求不得。
推薦訂閱
102年8月-台北LD(抱)報@【台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電子報】
遠離COPD,戒菸就對了!@【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電子報】
本期目錄
我在祥三嫂身上看見客家
歲末年終拜三官大帝謝平安-客家庄的古老神明會
轉寄『我在祥三嫂身上看見客家』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