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給綠色台灣的備忘錄:生命中迫切的課題(ihg、蕭渥廷)─南方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7,2014今日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editor@esouth.org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south.org
給綠色台灣的備忘錄:生命中迫切的課題
採訪、整理:ihg(文字工作者)
口述:蕭渥廷(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個迫切的課題。對蕭渥廷而言,是什麼?或許是「蔡瑞月」。
七月底八月初,大家口中的「大蕭」老師,早已著手今年度的蔡瑞月舞蹈節。八八水災始料未及,打亂了許多人的既定行程,更打亂了許多人的人生。
原本,舞蹈節已定調為「這裡有玫瑰,就在這裡跳舞吧」。這句引自黑格爾的名言,正完美闡述了蔡瑞月一生對舞蹈的熱情與義無反顧。但一場突如其他的水災,降臨的蔡瑞月的故鄉,台灣。
倘若,此時始刻的蔡瑞月仍在世,她會做什麼?
蔡瑞月的生命課題,也成為蕭渥廷急轉彎的起始點,也是本屆舞蹈節將面對最迫切的課題。
這份生命的課題,來自舞蹈家蔡瑞月戰後重建故鄉土地的熱血情感。蕭渥廷以蔡瑞月三個創作,「三部曲」轉化了蔡瑞月重建故鄉的熱情,到此刻迫切需要關懷的八八水災,災後的重建。
她引述了台語舊約聖經的詩篇:
「蒼穹報揚伊的手所做的,此日對彼日發出言語,此暝對彼暝傳出知識,無言無語,洇的聲繩,遍佇天下,洇的言語到佇地極……」
觸動蕭渥廷的,正是大自然早就無聲卻有意的傳達了它的無所不在的訊息。此時此刻,面對重建的漫漫長路,我們該如何在大自然與人之間找到共生的平衡點?我們該如為無止盡的掏空,止血?一連串的自我詢問,也正是蕭渥廷此課想在舞蹈節中處理的生命課題。沉重,卻是你我必須承受之重。
以下為蕭渥廷訪談:
當年面對戰後台灣的百業待興,蔡瑞月放棄在日本開個展的大好前程,回到台灣,以舞作「新建設」鼓舞故鄉的人民,一方面 以創作聲聲敦促在海外的留學生,回台灣投入重建,貢獻國家。
◆首部曲:「新建設」
蔡瑞月的能量在「新建設」中展現,早期在跟土地間的關鍵建構,不是透過電腦這些科技性的東西,而是人本身和土地直接接觸。從舞蹈中,以三名舞者上半身手部的動作,雖然是符號性的,但很寫實的把釘東西,做建設的畫面,清楚的呈現。
當年三人舞開始時,老師就是要求,舞者身體要很有力,表現開挖、建築的動作。整支舞碼不是像是芭雷那種腿部跳躍的動作。反而會看到很多建材、工具活動的表現,基本上就是以舞者的身體變成建設工具。
老師那個年代,面臨戰後土地要建設。我想以這支舞,來呼籲水災後,家園毀損,甚至不見了,大家也要積極投入重建家園。這支舞碼,希望呈現台灣這幾年來的能量、實踐力、意志力。
可惜的是,台灣的普遍現象是容易遺忘。每隔十幾年,隨著科技發達,身體的能量就ㄧ直流逝。好像腦袋中有豐富的知識,反而身體的實踐力和能量上,卻是反向的快速流失。
回頭看我們的土地,這十幾年來,也不停的在流失。從這支舞碼中,我就會感覺到這個核心主題的力度、意志力與實踐力。就像編舞家蔡瑞月本身就有這樣的堅決心在那裡,因此她的創作對生命、土地的連結性很強。
我們很容易遺忘,情感多半短暫,像是煙火,一下子就沒了。這次水災,在北部都會區,會被激起的情緒是,好像我捐了錢,就好像在這次的災難中,就等於付出了關心。或許捐錢現在急需,但重建卻是長期,需要關心什麼才是真正的需求。其實都需要階段性規劃,持續性對災區做關注,每各階段都要細緻的檢討和修正。畢竟建設有實質上的建設,像是我們的家園、村落的營造。另外則是內在的部份,內在部分的流失難以補回。
九二一至今,我們可以看到民間力量的美好,但是熱潮退去後,只剩下幾個人在那裡承擔這個災難。
對我來說,這次體會最深的,是看到這次受災的原住民災民,家園對他們的意義,是大自然給他們的和諧關係。他們一直要回那個家,而不是蓋一棟給他們那麼單純。原鄉的大自然、四季,給了他們很敏銳,跟大自然互動的層次。這是我們在都會很難感受到的部份,所以我們都會人,會覺得他們為什麼那麼固執?蓋好樓給他們住,他們不住。可是那是他們的家園,他們不會嫌棄它。
反觀都市人,很會換房子,幾百萬,幾年後就再投資更豪華的,彷彿家可以等號於金錢。這些災民如此熱愛,我們外界人看起來已經很不堪的土地,但她們就是無論如何都是要他們的家園。我們看起來一無所有的土地,是他們的全部,當中有他們的記憶,每個季節的大自然變化,那種與大自然共生的概念,他們更清楚,我們反而看不到這些,反而是我們失去的。至於這次的風災,讓我體認到平地人的價值觀,不要建築在讓別人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劇痛上。
◆二部曲:「五指歌」
五指歌是這樣的唱的:「大頭有在跳,大頭有在跳,跳跳很高興」。「二節也在跳、二節也在跳,跳跳也是很高興」。「三節也在跳、三節也在跳,跳跳很高興」。然後,無名指是,「一支不會跳,一支不會跳,難過的掉淚,」這隻手只特別脆弱、不靈活。老師這首歌可能來自於教會,有「同心合一的意思」。這隻特別不會,不會跳不一定是她傻,可能是他天生資源不足,比較弱勢,所以沒有學。最後就是「小節也在跳,小節也在跳,跳跳也很高興」。
所以蔡瑞月以五個舞者,穿緊身衣,五個人並在一起。就像五支手指頭並在一起。跳完就是五支手指頭緊緊排在一起。
我想原意也是希望建設能同心一起。就像手掌的手指頭連在一起,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八八水災,很多志工去志願到當地協助救災,那裡可能很髒臭、是一個不幸事件,但開啟祝福的大門,讓這些年輕人有機會做生命議題的實踐、觀察、視野的拓展。也可以體會到原住民對家、土地的緊密。去了那樣的場合,你反而更能體會幸福。你會重新看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三部曲:「追」
蔡瑞月的「追」只有兩個角色。原住民和一隻山林中的動物,以兩著的互動呈現台灣山林原始豐沛的動能。這個創作想呈現原始森林中有豐沛的動物,是因為早期沒有獵殺、沒有開發,是外界不容易到達的原始。但現在,以開發為名,水泥、卡車入侵,建設開路,外面的人好像很容易就到達,體驗山林之美。但是山已過度開發,逐漸崩解毀壞,動植物都被趕盡殺絕。原本河水在走的水文軌跡,被硬生生的改道。因此才會氾濫,因為我們改變的她走的方向,剝奪了它發展流動的軌跡及空間。
這次的水災 反而是都會族要去重新思索所謂發展與土地之間的課題。
從九二一至今,甚至早於九二一,台灣的土地已經千創百孔,卻沒有看到很智慧的去撫平治療。人的傷口不是只有肌膚,內心的傷口,或者家園已經是個大破洞了,如果我們沒有去看到這點,會影響到一個文明的繼續,因為這塊一直掏空。
我們用舞蹈的形式,無非是要大家記得,這個災難發生,不是只有小林村的,而是屬於這塊土地共同的學習。改變我們自己對開發這件事的看法。全球化下大量大型的概念要改變,去大賣場看看最為明顯。我們有需要那麼多的物質慾望?有那麼多需求嗎?因為太多的不滿足,永無止盡的欲望,讓人不斷盲目追逐。我們的價值觀偏差了。在這次事件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價值觀的徹底反思。
—————————–
第四屆蔡瑞月舞蹈節:
給綠色臺灣的備忘錄 – 致念2009年八八水災
南臺灣的伊甸園,被數百萬噸流土掩埋消失了… 小林村、那瑪夏村的歌聲將成為絕響…
2009年八八風災令人心碎的關鍵時刻,在暴風圈外的台北透過各家新聞電視台現場轉播,每一秒的現場畫面,心被觸目心慌與為愛掙扎的影像強烈地包圍著;也傳遞來不可思議以勇敢行動抵死絕望重擊的感人事蹟。
2009年第四屆蔡瑞月舞蹈節以舞蹈為八八風災的苦痛與感動,刻寫成我們共同的歷史記憶。
時間:
11/06週五 8:00 pm
11/07週六 3:30 & 8:00 pm
11/08週日 3:30 & 8:00 pm
*11/7晚上8:00為無雙樂團演出特別場次
節目內容:
蕭靜文舞蹈團︱《新建設》《追》《五指歌》
世紀當代舞團︱《失憶邊境》
詹天甄舞團︱《凝視》
陳書芸舞團︱《天使之音》
三十舞蹈劇場︱《捺欸按呢》
屏東縣翔藝兒童舞蹈團︱《謝謝》
無雙樂團︱11月7日 8:00PM特別場次 音樂獻演
演出地點 :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6巷進場)
票價 : 全票600元、學生憑證450元
購票請洽 : 兩廳院售票系統
購票優惠 : 凡至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購票2張,即贈送2張跳舞咖啡廳50元飲料優惠券。
洽詢電話 : (02)2523-7547 / 2560-5724
活動網址 : http://www.dance.org.tw
製作人:蕭渥廷
演出:蔡瑞月經典舞作、日本當代現代舞大師折田克子、藤田恭子、國內舞蹈菁英姚淑芬、詹天甄、陳書芸、張秀萍及無雙樂團的音樂獻演。
指導單位:內政部、教育部、外交部、行政院文建會、行政院體委會、行政院新聞局、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
承辦單位:蕭靜文舞蹈團
協辦單位:台灣日本人會、日本交流協會、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營運管理處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鄭福田文教基金會
——————
「土地‧重生」感人故事網路串寫徵文
http://www.dance.org.tw/modules/ck2_contest/act.php?csn=1
[瀏覽 / 轉寄]
◆延伸閱讀: ‧黃虹育:「用舞蹈釋放林邊鄉民無限的感激」(許秀美) ‧姚淑芬:水災與共同記憶 ‧願,對得起921地震(廖嘉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