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東海岸評論
報主: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9-07-17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227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東海岸評論報
東海岸評論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東海岸評論
發報時間: 2010-05-28 05:00:00 / 報主: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本期目錄
【小編打報告】展覽x音樂x電影-看見世界的不一樣
【展覽】劉曉蕙《水域》個展
【展覽文件】凝視消逝中的物件-談劉曉蕙《水域》創作展
【音樂會】現代進行式-藝綻室內樂團2010年度音樂會
【音樂會訪談】現代進行式,即將出發!
【影像講堂】映像與現實交織的女性身影
發刊辭

1989年6月5日,一份黑白印刷、16頁的騎馬釘半月刊《東海岸評論》,在花蓮展開此後長達十八年,以書寫與言論,對東部發展提出最鏗鏘有力的建言的出版歲月。期間曾獲行政院新聞局綜合類雜誌金鼎獎(2002)、人文類優良雜誌金鼎獎(2003),且入圍金鼎獎三次、推薦獎一次,這份邊陲發聲的地方刊物,伴隨時間的積疊,逐漸豐厚起來。然而,出版環境的衰退,製作經費的拮据,2007年12月發行第215期後,雜誌宣告停刊,其後將雜誌發行權捐贈予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期待我們積極尋求再生的力量,透過另一種書寫形式,承先啟後,凝聚更包容的集體意識。

三年後的今天,基於對這塊土地不止的摯愛,及對生活週遭深切的責任感,我們承接楊校長的期許,以網路媒體形式復刊《東海岸評論》,堅守客觀理性之地方媒體角色,從社會、教育、環境、心靈、文創、旅遊等六大面向,傳播、記述、評論發生在或關係東部的活動及時事,致力營造東部為更加成熟的公民社會。

我們懷抱「時事產生評論,評論改造社會」的理想,對這片遼闊無盡的山海,投以責任、言論、書寫的微響,期待為東部的美好持續激起回聲,並立足於此,瞭望這島嶼的可能性。因為,我們愛這塊土地。

 


閱讀我們
編輯室
發行人:林喬祥
總編輯:陳雅玲
主 編:吳思鋒
執行編輯:江珮瑾
行政編輯:尤小貞

歡迎投稿

從社會、教育、環境、心靈、文創、旅遊等六大面向,

傳播、記述、評論發生在或關係東部的活動及時事,

請隨文附一至三張圖片,寄至space.east@gmail.com。

東海岸之友_招募中

每一分錢都可以不只是錢,

而是提升文化環境的基石,

您的捐款讓美好化為可能。

我們相信,一個人的力量或許薄弱,但只要累加多人的力量,為共同的價值與目標努力,必定會對社會帶來強大的改變力量。

為了建立過去18年215期《東海岸評論》的數位典藏資料庫、籌募持續發行網路版《東海岸評論》經費、辦理東海岸評論獎及其他相關公共參與、藝文活動,希望您認同我們的理念,加入東海岸之友,透過捐款及參與活動和我們一起努力。

您所捐的每一塊錢將不僅是一塊錢,而是讓東部社會文化環境變得更加美好的基石。

※ 感謝您的支持,歡迎以「定期定額捐款」、「單筆單次捐款」等方式加入東海岸之友。請填寫捐款單後回傳本會,或憑郵政劃撥方式完成捐款,相關事宜請電洽(03)8334545詢問,謝謝。

基金會全體董事 邀請您!

董事:林喬祥、高繼文、黃啟嘉、張政雄、田一成、吳國政、黃正岳、張秉正、孔繁錦、楊隆翔、巴奈‧母路、張若然、曾泰源、黃忠義、王廷升、楊傑、陳建明、郭同慶、李明憲、吳東明、江躍辰。

文件下載: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捐款授權書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劃撥單




關於花蓮的電子報
黑潮
大王菜鋪子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右邊攔中間處可填mail訂閱)
璞石v.sO'rip
(請以寫信或留言方式訂閱)
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
※歡迎來信提供連結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
【小編打報告】展覽x音樂x電影-看見世界的不一樣
文:思鋒

時常到了介紹活動的時間,我會想起媽媽說我小時候喜歡讀故事書,讀到她叫吃飯我都沒聽到的往事。我對這段童年沒什麼印象,但隱隱約約地那時每讀一本書,都感覺自己像隻誤闖故事叢林的小白兔,進入一座又一座的大魔域。

看著正在發生的活動,我又有種要變成小白兔的預感了。上週六開幕的劉曉蕙《水域》個展,和阿之寶小空間《職人‧工具》、諾石阿寶和鍾薰麗在客家民俗會館的聯展同一天開始,在這撞期的熱鬧背後,我們感受到每位創作者的冷靜與熱情。比如曉蕙的作品看似冷靜地以抽離的角度看待、描繪自然,但我卻覺得裡面有一股深情,那情感厚重且深遂,既含蓄又熱烈。

530日週日下午兩點的「現代進行式」音樂會,則邀請藝綻室內樂團來到花蓮,曲目有作曲家李世揚為蕭邦而譜的弦樂四重奏,還有許多人深愛的阿根廷探戈大師皮亞佐拉的〈天使之死〉,另外還有俄國蕭士塔高維契和英國華爾頓的曲子,我看啊,那一天就讓音樂帶我們環遊世界吧。

展覽、音樂會之後是電影,656日下午,我們策選了四支以女性為主角的紀錄片,將在花蓮社福館播映與座談。這項活動在我們的構想中並不是單純的影展,它將逐年策辦,通過主題性的設定、電影做為媒介,認識並討論各種議題,看見世界的不一樣。

【展覽】劉曉蕙《水域》個展
【展覽】劉曉蕙《水域》個展
(劉曉蕙〈水域〉/炭筆、粉彩、鉛筆/237*218cm

展覽期間:5 / 15 ~ 6 / 20 (每日10:00~18:30) 
展覽地點:心關係工坊‧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
聯絡方式:03-8334545
E-mail : space.east@gmail.com

〈展覽經歷〉
1994    攝影裝置【上帝揀選的子民】、【行動】,花蓮天空畫室
1995    裝置【童年往事】系列,花蓮天空畫室
1997    裝置【歷史絞刑】、【紅溫度】,花蓮七星潭中華汽車廠房內。
1999    裝置【綠十字】,花蓮林田山廢戲院
2000    發表環境裝置【火河】、【炙】、【咬地機】,裝置【虛境】、【上牆】,花蓮松園別館,【之間】舞台裝置,台北皇冠藝術節,【正在發生的事】,台北華山驅動城市2000
2003    環境裝置【海火線】、【翅膀】第一屆洄瀾國際創作營,松園別館
2009    大山野果紅聯展【物之華】,花蓮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心關係工坊
2010    劉曉蕙創作展【水域】,花蓮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心關係工坊
 
【展覽文件】凝視消逝中的物件-談劉曉蕙《水域》創作展
文:孟威

獸骨/空巢/盛開到凋謝的花朵/死去昆蟲之軀殼/枯木/無土的水仙/破損的 磁質白鴿/脫水的花瓣/無維度之沼澤/煙/被海浪吞食的鹽

當人面對死亡、消逝的問題時,通常採取的態度是遮蔽它,小時候當有送葬行列經過,祖母就會用手蒙住我的眼睛,就像死亡不存在一樣。另一種態度是看著它,時 時刻刻把生死問題放在心裏,就像我們明天就會死去一樣。無疑劉曉蕙所採取的態度是後者,她蒐集各式生物的骨骸,洗淨、分類、加工成為立體作品或描繪它於平 面作品中,不斷提醒自己也告訴別人:生命的花開了,死亡無處遁繼續閱讀
【音樂會】現代進行式-藝綻室內樂團2010年度音樂會
【音樂會】現代進行式-藝綻室內樂團2010年度音樂會
演出曲目
李世揚: String Quartet
李世揚:弦樂四重奏

D.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 No. 4 in D major, Op. 83
蕭士塔高維契:第四號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83

A. Piazzolla: La Muerte del Angel (arr. for Piano Trio)
皮亞佐拉:天使之死 (改編給鋼琴三重奏)

W. Walton: Piano Quartet
華爾頓:鋼琴四重奏

時間的齒輪在轉動,到了現代仍有許多別出心裁的室內樂作品持續發聲。2010年恰逢蕭邦誕辰200周年,為配合全球的慶典活動,駐團作曲家李世揚向蕭邦致意,為弦樂四重奏的編制創作風格迥異的三首小品,自認為是蕭邦的樂迷們,可以仔細聆賞音樂中有多少與蕭邦相關的巧思。從台灣出發到冰天雪地的俄羅斯,蕭士塔高維契(D.Shostakovich)弦樂四重奏猶如酷寒中的冰火,是作曲家批判政治社會的縮影和抒發情緒的出口。

來到歐洲,英國室內樂作品在二十世紀大放異彩,但是能見度卻不高,鋼琴四重奏是華爾頓(W. Walton)年輕時候的作品,充滿緊湊與源源不絕的活力。力與美的探戈是南美洲的指標,阿根廷的國寶皮亞佐拉(A. Piazzolla)創作的「天使之死」,是藝綻誠心希望觀眾聽的過癮的一曲。走遍世界一圈,四國不同的音樂語彙讓觀眾一次體驗,李世揚的弦樂四重奏是藝綻室內樂團推廣現代音樂的開始,期盼愛樂朋友除了欣賞美的音樂,更能夠親近現在進行中的音樂。

演出時間5 / 30 Sun.pm 2:00
演出地點聲子藝棧展演廳
電話03-8334545 票價100元


演出者
駐團作曲家/李世揚
小提琴/陳姵怡、蕭伊妙
中提琴/林怡君
大提琴/紀君玲
鋼琴/溫依婷

藝綻室內樂團(Blooming Arts Ensemble)
藝綻室內樂團意旨藝術的綻放,2008年五月於高雄市創團,主要團員網羅南台灣重要藝術學府──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樂系之教授、畢業生及在學生為主,在團 名方面以“Ensemble”(小合奏)命名,目的在於希望不要被侷限於一個狹隘的定義。藝綻室內樂團期盼定期舉辦音樂會,將室內樂曲目逐步推廣至全台各 地,加上豐富的演出經歷激發出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進而創造出一種新穎的音樂風格,使愛樂者能體會室內樂和諧、對立的角色變換,平衡的美感與抗衡的震撼。繼續閱讀
【音樂會訪談】現代進行式,即將出發!
文:Johnny

我靦腆地問了團長溫依婷(piano)大家認識的機緣,依婷說大家都很喜歡室內樂、即便大家從南藝大畢業之後,團員們分佈在臺灣南北都有自己的工作,仍願意 空出時間一個禮拜固定兩天在約定的地點練習.......仔細聆聽這次她們要演出的作品,不管是華爾頓、蕭士塔高維契或是皮亞佐拉,聽似充滿矛盾,但又深思熟慮、整體又恰似和諧,彷彿用著另外一種方式來讓我們重新思考古典音樂。(繼續閱讀


【影像講堂】映像與現實交織的女性身影
女性與歌舞劇X女性與音樂抵抗X女性與加工業X女性與性產業

【影像講堂】映像與現實交織的女性身影
(圖: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提供)

時間:
6月5日(六)pm1:00 ~ 6:00 《藝霞年代》、《和聲》
6月6日(日)pm1:00 ~ 6:00 《她們的故事》、《台北好女人》
自由入場,無須報名
 
地點:
花蓮縣社會福利館二樓‧第二會議室(970花蓮市文苑路12號)

延伸書展微型書展 Part2「女性X紀錄片」

影片簡介:
1、《藝霞年代》96mins
與談:薛常慧/導演、鄒桂苑/台灣觀光學院通識教育講師

簡介:「藝霞歌舞劇團」(1959-1985) 堪稱台灣歌舞團戲劇史上,經營最久、規模最大的歌舞劇團,更是以華麗的服裝佈景征服全台各鄉鎮的觀眾,有「台灣寶塚」之美譽。當時正值脫衣舞秀興盛的年 代,但是「藝霞」以其華麗嚴謹的演出,不但在台灣走紅,更風靡了香港和東南亞,證明“不脫”的歌舞團也能在台灣生存,締造了台灣歌舞史上傳奇的一頁。引領 風騷24 個年頭後,卻因團長王振玉驟逝群龍無首,以及大型表演場地紛紛轉型,漸漸失去舞台。1985 年,在戲迷不捨的惋惜聲中,正式結束營運,台灣歌舞史上傳奇的一頁就此畫下句點。

2、《和聲》40mins(伊朗電影)
與談:薛常慧/《藝霞年代》導演、蔣素娥/花蓮高中輔導主任

簡介: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 1979)發生至今三十年,女性歌手仍被禁止獨唱。本片紀錄多位伊朗女歌手如何在法律的限制下,傳唱伊朗女性的聲音。2003年伊朗女性音樂家 (Iranian Women Musicians)一書出版,引起社會輿論,經極端教義派大肆撻伐後,伊朗政府將作者起訴並監禁。「只要我一唱歌,我便犯罪了。」伊朗裔知名女歌手古古 許(Googoosh)如此說道。在這樣的氛圍下,許多伊朗音樂家紛紛離境,尋求海外400萬伊朗僑胞 的支持。美加地區成為伊朗音樂家的新天堂。留下來的音樂家必須遵守政府的規定,修改音樂編排、改變表演方式。導演拜訪多位伊朗女性音樂人,記錄她們進行藝 文創作時所面臨的困境與努力。

3、《她們的故事》66mins
與談:蕭昭君/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簡介:1966年12月3日,台灣第一,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在高雄前鎮成立,輕工業時代正式來臨,台灣的女工史就從這裡展開。十五、六歲的年 輕女孩,拎著包袱來到都市,將青春印記在轟轟作響的生產線上,創造驚人的生產力,也帶動了台灣經濟快速發展。四十年過去了,驀然回首,她們究竟在歷史上留 下什麼樣的軌跡?有一股清純而微弱的聲音,正娓娓訴說著她們的故事……。

4、《台北好女人》42mins
與談:小青/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性工作議題講師、若瑩/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秘書、李雪菱/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講師

簡介:以分別來自瑞典和台灣的性工作者Rosina和小青為主角,述說在兩地性產業政策下,對於兩地的不同影響。探討在底層生活與公共政策之間,性產業究 竟展現著什麼樣的真實樣貌。

指導單位:內政部、花蓮縣政府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花蓮縣新象社區交流協會
 
推薦訂閱
米蘭小鎮挽蔥趣.樂忘齡@【大林藝文生活報】
【崔媽媽】害房東租金收入曝光了,是我的錯嗎? 20130905@【崔媽媽網路通訊】
轉寄『【東海岸NO.9】展覽x音樂x電影-看見世界的不一樣』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