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凝視,飲食的歷史 + PEKOE週年慶:全能土鍋、冰滴咖啡壺首賣9折!─《Yilan美食生活玩家》─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02,2025│Yilan作品區│留言區│PEKOE雜貨鋪│Blog四五六│享樂文選│創意出版服務│關於Yilan│Yilan的書│電子報歷史區│訂閱電子報│回《Yilan美食生活玩家》│ |
正面凝視,飲食的歷史
日前,專欄文章〈台灣無大菜?〉發表未久,收到一則讀者回應,認為1949年中國飲食精華隨各省移民來台前,「本島仍處於吃豆簽的時代」。讓我頓時錯愕不已。 事實上,早年類似言論的確十分普遍。年少時我自己就常從也是此波移民來台的前輩美食作家的文字裡屢屢讀到類似:「台灣當時的飲食生活非常平淡,沒有多大變化,直到民國三十八年另一批新移民遷入才……」、「台菜一般說來是佐料太簡,火候未到,湯湯水水,吃起來總是差不多,不能引人入勝」等語。 對此,自認深深浸淫、陶然樂於台灣飲食之精之美裡一路成長至今的我,雖多少能夠理解應是出乎「月是故鄉圓」的思念之情所致,讀多了卻難免微覺不平。 但近十數年來,在地意識與認同的昇揚,一波波對台灣過往飲食面貌與傳統之追溯、調查、研究與書寫風潮興起,相關史料專書紛紛問世;我總認為應已一步步走出過往的湮埋與誤解,沒料到,卻並未真正成為過去。 遂不禁加倍感嘆:果然,以真正屬於這片土地的立足點、角度、視野和態度,看歷史說歷史寫歷史深入歷史,著實無比重要哪! 台灣的飲食,因重重殖民移民背景加之缺乏皇室貴族階級,先天質性確實由來渾樸。然數百年來漸漸富庶後,雖因先天性格的敦厚內斂致使外觀上形式上大致仍偏向簡約,但不僅在仕紳豪富宴饗上其實早已演化得極精工講究外;平民百姓餐桌與市井小食上雖較顯直率,卻亦有其直見真味的一面。 這種種,先因不受珍視而無法傳承,加之戰後各方食文化的大舉進入並蔚成主流後所形成的排擠效應,竟漸被忽略淡忘…… |
Yilan佈告欄
|
Yilan新相簿
2014.09 京都町家旅行Ⅲ:貴船川床料理&其他 | |||
Day5 鴨川一景 | Day5 ひろや餐廳 午餐 | Day5 河井寬次郎紀念館 | Day5 Iori cafe 午茶 |
2014.09 京都町家旅行Ⅱ:「K’s Villa ‧ 鴨川庵」町家宿&其他 | |||
Day3 鴨川庵 起居室與庭園 | Day3 鴨川庵 二樓臥室 | Day4 菊乃井 本店 午餐 | Day4 錦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