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電子報《No. 137‧46》開發主義當道?!藝術進入社區初登場。青規師招生中。─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22,2014【社造大小事 2】藝術進入社區工作坊~初豋場(上)
編按/去年,我們走出美術館,第一次透過藝術介入,與社區一起完成了十件令人又驚又喜的社區藝術作品。今年,再度開始的北美館-藝術進入社區活動,在許多社區的熱情參與下,開始了藝術社區化、社區藝術化的旅程,從6月份開始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開,固定在週末時刻,社區的朋友們一起投入這個活動,一起打開社區藝術的視野,同時藝術也融入了社區的小角落!
延伸閱讀:臺北市立美術館 第二屆 社區藝術工作坊<社區藝術在我家>
(文、圖/戴佩玲--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6月12日是我們第一天見面的日子,大家懷著對藝術忐忑的心,來到美術館,藝術如何進入社區,在社區裡引發營造的因子,大家都很想知道。
開幕前,臺北市立文化局局長謝小韞局長就到了現場,跟幾位親自到現場的里長、理事長認識了解,希望在開幕式的時候,可以表揚一下這些熱心積極的社區代表,為未來臺北市社區藝術的發展加油!
早上安排了「臺北市的社區營造歷程發展」課程,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楊志彬先生來進行演說,透過社區營造脈絡的了解,學員可以更了解到社區營造對於目前社區的影響及未來學員將以藝術方式操作的反思及想像,也透過奇岩社區的案例,帶領大家感受營造的美好。
中午的時間 ,主辦單位規劃了一個「社區大拼盤」的活動,希望學員在用餐後可以在美術館週為四處逛逛,尋找可以進行拼盤的材料,用拼盤的主題來介紹社區。原本以為是很難的題目,沒想到社區都使出渾身解數,也享受用生活周圍隨手可拿的簡單材料進行創作的歷程。
富洲社區發展協會以社子島的自然生態為主題,將社子島的夕陽美景、飛鳥、昆蟲、花草植物、都變成創作的題材,另外還有用葡萄還有芭樂做成的腳踏車,協會成員邀請大家到社子島親身體會社子島的美!
士林區天玉社區發展協會以各種顏色的水果,代表社區內有許多膚色的人種,非常具國際化,外圍的樹枝、石頭,代表環境包圍著我們,但現在被破壞了,還有上面藍帶的部份,是宇宙。士林區康福社區發展協會王碧霞理事長說明社區內有市場販賣各種蔬果,旺旺代表社區內大家都期待的事。
完整活動與照片
【重建現場】「學著如何解決」─社區個案分析工作坊
(文、圖/胡梓筠-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莫拉克風災後,社區重建常常會面臨許多問題,諸如:遷村與否、雨季避難路線的規劃、產業重建……等等,每一項都是複雜、長期且牽涉層面廣泛的大哉問,為了能更精準的找到問題切入點,在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計畫中,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請到擁有社工專業背景,同時也長期投入於社造工作的長榮大學教授─黃肇新老師,以社工常使用的個案分析方法來教導工作團隊。( 左圖/長榮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黃肇新老師指導大家如何在社區使用個案分析法 )
為了解決社區個案所面臨之特定問題,因而召開的社區個案研討會必須召集與該社區案例相關單位,可能是輔導單位、執行單位、特別是公部門相關權責單位,因為有實質決定能力的公部門能及時確定解決的方向或方法。
進行方式以好茶部落為案例,步驟一案例陳述:先是介紹好茶村的基本資料,從起源說到遷村過程,接著“具體”說明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好茶村自民國96年遷入隘寮營區後,許多人口在外工作或租屋,部落凝聚力和完整性隨著時間而減弱,該如何協助找回居民動力?日後進入瑪家農場,與瑪家、大社等部落,會有公空空間使用、學童教育…等等事務需要協調,而以輔導團隊的角色,又能從旁做些甚麼樣的協助?然後說明目前做了哪些努力?例如:好茶、瑪家、大社已開一次聯合討論會議。
而案例討論為步驟二:與會的各方單位針對案例提出見解與解決之道,其資源必須是適用的法律條文或確定的單位、亦或是明確可聯絡的人物。最後的步驟是達成決議,之所以用“決議”而不是“共識”是因為決議必須是具體的行動,而非想法或概念,若無立即可解決的方法,則要指明待修正的法律規定或可尋求的支援。(屏東分區主持人吳儷嬅(右)與輔導員蔡蕙婷(左)說明案例資料及問題)
簡言之,欲做個案分析必須了解、調查研究對象各方面之狀況,因其資料範圍廣、層次深,故能藉此提出有效而且又具體的處理辦法或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且黃肇新老師再三強調不論是問題說明或解決方法都必須是具體的,因為是要實際解決問題,而不僅是紙上談兵。
在重建工作中,每一個社區案例都很複雜,社區的人、組織架構、地方關係、與公部門的關係、跨部門的專案,所有的問題都是一環一環扣緊的。個案分析方法,是新的思考方式,是全面而立體的尋找問題及解決方法,針對社區需求提供最合適的解決之道,希望能藉由一個案例的研討進而對其他案例也能有所幫助。
本期期數:社造電子報第137期,重建快訊第46期
*本期期數為 社造電子報第137期,重建快訊第46期
*尚未繳交各年度常年會費的會員們,學會希望能繼續得到您的支持與肯定,我們將持續為台灣的社區營造最大的努力!為了保障您的會員權利,敬請撥冗繳交會員年費:華南銀行新生分行113-20-060508-8,如您的通訊資料有更新者,請傳真02-23930629或寄回100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更新資料。
【重建消息 1】預告>>7/26-27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重建見學之旅@台東
在迴響熱烈的屏東見學之後,七月的重建現場社區見學參訪,我們邀您一起走入八八災後的台東重建現場,聆聽、討論、支持東海岸原民部落的重建故事。
沿著台九線,我們將進入現場觀察太麻里鄉香蘭(拉勞蘭)部落的小米產業如何組織發展,帶動周遭八個部落的經濟整合與共同成長。在台東縣的南端達仁鄉,安朔部落是南迴線最強的環境守門員,憑藉著堅強的部落勇士組織力量,在八八重建適時扮演了區域型的領導社區功能。此外,我們預計拜訪大武鄉的大鳥部落和金峰鄉的嘉蘭村,兩者都是重災區,同時面臨中繼屋與永久屋,還有劃定特定區域的議題,我們希望深入了解部落的狀態與觀點,找到支援部落重建的適當策略。
我們再次誠摯邀請您與我們同行,在莫拉克風災期滿週年之際,貼近災區社區,傾聽他們的重建聲音。
見學時間:99年7月26.27日
名額有限,有興趣的夥伴,請盡速e-mail您的個人資料、現職、社造相關經歷、對於八八社區重建的想法到karensuekimo@gmail.com(蘇小姐),或電洽(02)2393-0629轉分機218。
【社造招生】99年度(第11屆)臺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 開始招生!
今年,第十一屆的青規師培訓課程規劃,將賦予青規師更大的視野與具體的行動任務,期望青規師以創意、靈活的方式,推動臺北市的城市轉型,滾動屬於我們綠色城市大夢,期待您的加入!
本年度課程規劃分為四大類:城市轉型新思維、臺北市的綠色大夢、城市中的創意行動、實習課程,並規劃【八八重建區見學之旅】、【馬祖生態藝術工作假期】等走讀學習行程、還有【青規師簽書會】、【社區針灸工作坊】、【城市綠點─綠資源調查與實作工作坊】等打破以往靜態教室上課的模式,第十一屆青規師要走出教室、進入社區。
上課時間→自8月14日~12月中旬(包含課程、實習、成果展、參訪)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9年7月31日下午5點截止,以郵寄送達、快遞或親送為準。
報名對象→包含一般學員(對社區營造或規劃有興趣者、空間專業、非空間專業、社區工作者、市府∕各區公所社造業務單位等)、資深學員、團體報名學員。
步驟1→請先進行網路報名
步驟2→再將相關附件寄給我們歐~~
課程詳情99年臺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招生簡章
或網站:http://www.peopo.org/actionpower/post/58546
如還有報名相關問題,可電洽諮詢專線02-23930629#218、217 吳碧霜 或 蘇之涵 小姐
【重建消息 2】第六屆 屏東研究研討會 「重生的力量-八八水災一年後」
論文主題:本屆論文主題為「八八水災一年後」,凡社會、歷史、人文、產業、生態、攝影、紀錄片等之發表。
去年莫拉克颱風霪雨成災,對我們的生活與居住土地的侵害、搬移,讓我們除了承受了經濟上的損失,也被大自然的威力驚嚇。水災之後的救災,讓我們看到在地非營利組織的韌性、抓地力,重建的過程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探究此地之資源、限制、豐沛之生命力與尖刻的挑戰。
屏東縣屏北區社區大學期待透過徵稿方式,邀請相關研究者加入對話的行列,讓正在成形的屏東學因為對社會議題的回應與關懷而更加茁壯,並且讓人民對屏東的認同感與公民意識有改善社會的焦點!
類別:地方史學術論文;地方文史工作者成果發表;屏東休閒農業發展;原住民部落遷居議題;佳冬、林邊生活重建議題;社區營造員的社區故事;其他。
會議時間:2010年10月23(星期六)、10月24日(星期日)。
會議地點: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國際會議廳。
論文題目與摘要:2010年7月10日前請提交論文題目及500字以內之中文摘要,並附姓名、服務單位、職稱、聯絡資料等,註明「第六屆屏東研究研討會論文摘要」以電子檔傳至ptcc2100@ms46.hinet.net或郵寄至屏東市北興里公裕街300號 屏北社區大學 林思妤小姐收。
論文全文截稿日期:2010年9月30日。
詳情請洽:林思妤╱屏東縣屏北區社區大學╱08-7668500
【社造大小事 1】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3>吉安,手做的禾稈凳
(文、圖/陳憶潔-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在五穀宮理事長與總幹事的帶領下,讓我們一起前往吉安做禾稈凳的呂為榮師傅家裡,一個在小巷裡的古厝,門上有對聯,斑駁的牆壁,牆壁上有「春滿」、「花開」;桃子上則有「福」、「祿」,透露的這房子的歲月,古色古香這就是古早厝,門前有埕,可以想像子孫在門前嬉戲、長輩在曬棉被或蜜餞的畫面,雖然天馬行空了些,但卻很愉快的想像過程。
呂師傅開始製作了他的禾稈凳,現場一個是成品,一個是較粗糙的半成品,看了以後很自然就會想要坐下來試試看強度,撫摸起來極為紮實,高度也很符合人體工學,呂師傅在旁就開始編織新的禾稈凳,我的眼睛在他重複的手續中,我也漸漸學會了他的「拐彎抹角」,但關於「手勁」、「眉角」就真的是他的經驗累積,這是誰也學不來的功夫。
第一張禾稈凳在民國86年完成,期間呂師傅也會做出改良,做法如下
步驟一:先抽一把稻草。
步驟二:捲草毯所需的工具,算是一種「整形器」,目的在於捲草毯時能保持凳身的齊整,而這也是呂老先生的發明。
步驟三:草毯的長度,決定了凳子的大小。草毯越長,捲起來的凳子當然就越大。捲完草毯以後,再以草繩裹緊,像是結實的護腰保持草凳的標準身材!生產一個草凳需要一天的時間。農會之前曾經買了一組,含桌子、凳子,可是坐久了會變形,於是呂師傅一直設法改良,為了加強穩定性,於是想到在裡面加上草束強化。
呂師傅是道地的客家人,在編織過程和我說了客語,總需要別人來幫我翻譯,而他的妻子(陳意妹)很古錐,拿出相當多的古早東西與我們分享,甚至是早期的照片,婆婆會說國語,所以對話過程真切的感受到他的純樸與熱情,也許也是在五穀宮理事長們的帶領下,讓我們能夠進一步的了解與對答。
呂師傅特地製作一個剛起步的禾稈凳讓我們試試手工,在一來一回的過程裡,需要耐心、功夫,這也是來這一趟花蓮裡,覺得最印象深刻的回憶,大概越來越能了解為什麼現在觀光地點開設「DIY課程」,總是能吸引這麼多人報名參加的原因。
更多照片
【社造招生】2010 川人街--日本活用河川的社區營造見學之旅
日本河川早期歷經水質惡化、廢棄物的丟棄場、堤防隔絕人與河川的關係時期,從1980年代開始,有了不同的覺醒,而且地方人士們的主體活動被期待,「川人街-活用河川的社區營造」一書即從河川與人與市街的關係,以生態、環境、景觀、建築、設計、哲學等多樣的觀點去介紹。
河川與海洋的存在能讓人們產生輕鬆自在的平靜感,如何實現能與大自然共存的都市?從社區面向考慮水岸空間,如何創造河川和社區間擁有的整體感空間?從治水和防災的視野擬定轉向流域的自然保護計畫?河川是都市的時間與空間的座標、河川的復活帶來鄉鎮的復甦、從機能主義轉向以市民參與來設計景觀、融合周邊空間、新舊傳統景觀。
參訪時間:2010 年8月15日(日)~8月19日(四)/五天四夜
見學內容:東京都世田谷北沢川緑道、沿河岸型造鎮-隅田川、淺草隅田川公園周圍-東京鐵塔-搭隅田川定期觀光船遊隅田川-大川端水岸城市等隅田川 下游、隅田川定期觀光船遊、鶴見川源流、流域中心至河口主要據點之見學、鶴見川流域網絡工房(TR Net) 、活用河川的社區營造產官學座談會、靜岡縣三島市-源兵衛川等。拜訪財團法人水岸整備中心/為「川人街-活用河川的社區營造」一書的編輯機構,長期從事河川及水岸之研究)、活用河川的社區營造產官學座談會
費用估算:每 人估約38,500 元左右(多退少補,含乘釣船看隅田川等河川及日本橋費用,每人約需3000~4000日幣。)
參與人數:30 人(自費參加,全程將由專業老師帶隊參訪(黃世輝/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及李宜欣/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並邀請日本營造案例之相關人員對其社區營造之過程進行解說。
主辦單位:中 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名截止時間:7 月30日下午5點止(請準備好護照且確定未過期)
報名方式:報名表(下載)email至 98admin@gmail.com 或傳真至02-23216487
或利用網路報名(請點選進入報名系統)紅星記號為必填,其他可自由填寫。
洽詢電話:有任何問題歡迎洽詢 02-23956771轉217/吳小姐、210/陳小姐
【重建頭條】大社部落:「陷在」龍泉營區的遷村進度
編按/學會在六月三十日舉行【惡地花蕊】屏東重建見學論壇的活動,除了邀請持續投入重建工作的核心人員,我們也特地邀請了大社部落的田天財牧師以及好茶部落遷建推動委員會陳會長再輝擔任與談人。兩個多小時的論壇雖不足以讓所有與會人員充分討論相關議題,但是我們相信,學會舉辦見學及論壇的初衷-建立災區與非災區同理心的社會連結,已在活動過程中逐漸成形。
學會對於重建災區的關注絕非只是一時的擾動,我們將長期觀察目前重建社區面臨的困難與結構性問題,持續透過學會的資源平台傳達給更多人。本週重建快訊轉載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報導大社部落目前在龍泉營區的情況,真實地反映遷村、永久屋、八八臨工與瑪家農場的困境。
(文、圖/柯亞璇)本文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大社部落,在莫拉克颱風的影響,除了大量的土石流,衝進部落裡。整個部落的環境目前已經是整個大規模未移的走山狀態,並且也沖毀部落裡4棟家屋。大社部落排灣族人,對於風災後部落未來發展的進度在選舉因素停滯的影響,目前陷入一片膠著。
在至善基金會「88水災原鄉永續重建計畫」的協助下,至善基金會在大社部落投入人力資源的方式協助八八風災受創的大社部落。而加入此計畫的大社部落媳婦洪麗菁,在協助過程中發現部落目前發展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現階段「陷在」安置中心-龍泉營區的生活問題,以下是相關採訪整理報導。
在營區生活的委屈
洪麗菁提到:「現在龍泉營區只有118間,但是大社部落總共有174戶的族人,這裡根本安置不下所有大社部落的族人,因此申請不到的族人就選擇在外面租屋。有一段時間,因為營區安置所工程隔間的影響,而造成在這裡安置的族人跟營區之間的磨擦。但是族人也很無辜,因為這裡的生活,就像是被關起來,雖然造成他們(營區)的困擾,而軍方有軍方的委屈,但是我們(部落)也有我們的委屈。」
詳細文章
【社造頭條】開發主義當道?!
編按/從淡水重建街開始,到彰化小西鐵道醫院、苗栗大埔徵收土地抗爭,沒有一個逃掉拆除的命運,是開發主義當道?還是這社會就是只存在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老舊觀念?我們無法坐以待斃,更不能只是無語問蒼天,但駁力抗爭的農民、民眾、學者,得到的是慘忍,難道就因為年底選舉逐日逼近,選擇提早拆除,等到了年底,民眾就逐漸淡忘,這實在不是我們樂見與同意的一件事情。最後,六月底仍舊有個不幸的消息,台南下營文貴醫院也逃不掉拆除的命運。重建不是拆除,更不是毀滅,「保舊更新」才是最難的事,但卻也是最做不到的事。
相關影片:文貴醫院消失這一天
再見了!文貴醫院 (文/魏婉如)
已有80年歷史的文貴醫院,自去年上帝廟購買、登入歷史建築後,不斷引起各界關注與爭議,可惜在文化資產保存條例中,僅古蹟具有法律約束,對於登錄歷史建物,未規定地主不能拆除,相關單位僅有獎助辦法,無權介入地主任何修繕與拆除動作。
站在中立角度觀看文貴醫院事件,不論廟方或在地文史工作室,都沒對與錯,只是各有不同立場與難處罷了!但也不禁讓人反思,台灣人對自我在地文化的認同度到底有多少?若文化資產是無價的,為何拆除行動至今仍未間斷。本文轉自:小地方新聞網
文貴醫院之塵埃落定─拆除側記 (文/阿達碼)
台南下營「玄天上帝廟」真的是向「天公」借膽;6月30日(三)如期如時拆除下營鄉唯一歷史建築「文貴醫院」,且在台南縣政府文化處長葉澤山的見證下、台南藝術大學「創意營造公社」華麗的告別氣球升空之後..,進行拆除。而當怪手從左外牆側向施力,屋頂塌陷,所有一切堅固的事物,瞬間分崩離析…。
下營「文貴醫院」的失落,將對台灣各地陷入爭議的文化資產或歷史建築,帶來負向的影響,甚至會引發仿同效應。未來對在地「文史工作室」商借地方上傳統建築(古厝),作為歷史的展覽場域,將更形艱困,因為此次提報暫定古蹟保護是由使用「文貴醫院」的「利益關係人」,而引發糾紛。本文轉自: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