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48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1-01-17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本期目錄
本期期數:重建快訊第71期
【重建觀點】建國百年慶祝啥?土地傷痛一樁樁 泰雅射出第一箭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高雄見學>重建社區觀察記錄(上)
【重建消息】「第二屆全國魯凱族排灣族民俗競技暨運動會–「大會主題」、「會旗設計」徵選活動
本期期數:重建快訊第71期
本期期數為 重建快訊第71期

本期期數:重建快訊第71期*尚未繳交各年度常年會費的會員們,學會希望能繼續得到您的支持與肯定,我們將持續為台灣的社區營造最大的努力!為了保障您的會員權利,敬請撥冗繳交會員年費:加入會員、繳會費方法如網站所示
【重建觀點】建國百年慶祝啥?土地傷痛一樁樁 泰雅射出第一箭
編按/建國一百年,一百年前,一百年後,究竟什麼有變?什麼沒變?大家的心裡都最清楚,原民一直都遭受的問題是否就有改變?我想,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文/廖靜蕙,本文轉自環資報導)

國民政府大肆慶祝建國百年,但關於百年來政府主導下對環境、對土地的不當開發與破壞,卻罕見檢討聲音;與土地互動密切的原住民,對此感受最深,在元旦發出了第一響怒吼。泰雅族人並整理公布了「原住民土地侵佔百年事件」,八八水災迫遷、美麗灣BOT開發、阿里山BOT、台東核廢料候選場址、高台與比麟水庫等案例,赫然在列。

【重建觀點】建國百年慶祝啥?土地傷痛一樁樁 泰雅射出第一箭
在總統府熱鬧舉辦元旦升旗典禮之際,泰雅勇士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效法神話中的祖先射日,控訴外來統治者(日本殖民政府與國民政府)侵害原民土地與權利,現場展示百年來土地被侵佔的100件案例,除前述案例外,尚包括蘭嶼達悟族反對核廢惡靈,石門水庫、德基水庫破遷原住民、亞泥、和平水泥開發侵害太魯閣族土地、退輔會興建高山農園與林場與原民爭地,尖石鄉興建焚化爐、台東都蘭山開礦等陳年老案。

另外,設置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傳統領域的衝突,管制野生動物狩獵活動與原民傳統文化保留的爭議,國土復育計畫與高山原住民權利的扞格,也列入百年內侵害原住民土地的大事。

元旦的凱道上,來自泰雅族部落的5位勇士,將箭射向象徵外來政權的青天白日旗,控訴原住民土地被侵佔百年。5位射日勇士最後將弓箭交給5位部落兒童,意味著傳承原住民文化,謙卑、委身大地。

歐蜜‧偉浪牧師表示,土地是原住民文化的基礎,日據時代原住民當日本人,中華民國政府來了就當中國人。原住民的土地被侵佔、資源被掠奪、環境被破壞、文化被邊緣化、社會被瓦解,過著被支配沒有尊嚴的生活,原住民族的生活、文化無以為繼,因此在元旦重現射日神話,抗議中華民國政府侵佔原住民族土地。

在泰雅族神話傳說中,相傳天上有兩個太陽,因此氣候酷熱、草木和河水都乾凅,農作物不能生長,沒有晝夜之分,人民生活困苦萬分。族人乃商議,射下一個太陽,讓子孫得以存活。然而,路途遙遠,恐怕無法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完成,3人遂背負一個嬰孩出發,同時沿路將吃過的橘子種籽沿路播撒,讓它發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3人都變成衰弱的老人、相繼死去,嬰孩們卻都長大、繼續前進。最後他們到達太陽之處,引弓齊射,將其中一個太陽射下。

泰雅爾族民族議會烏杜夫‧勒巴克表示,烈日代表外來政權統治的強權,原住民族以射日神話再現,是激勵族人與認同這地的友好夥伴,除去那不尊重土地與人的惡靈,播下希望與愛的種籽。

※參考資料:原住民控訴土地侵佔事件(草案)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高雄見學>重建社區觀察記錄(上)
編按/莫拉克災後社區見學最後一站來到了高雄,經過去年五月屏東見學、七月台東見學的視野、十二月初的嘉義,99年度的災後見學之旅進入尾聲,四大區塊的災後重建,讓我看見種種不同的問題,經由撰寫文章的過程,是不是能夠整理出些什麼呢?這還需要我好好的細細品嚐,此篇文章分為上下篇。

(文、圖/蘇之涵-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高雄見學>重建社區觀察記錄(上)
圖/六龜地區以悠遊山城為銷售集散地,發展雲端市集,積極對外聯絡與行銷,現階段以鼓勵各社區產品的發展為主。六龜重建關懷協會是風災後成立的組織,理監事由地方重要的組織幹部擔任,角色為地區性的意見交流平台,以文史紀錄為主軸。

【六龜。悠遊山城&寶來】

高屏山麓下,荖濃溪滋養著區域自主力量的萌芽。

六龜,觀光及農業生產為經濟來源,風災之後前往南橫景點的交通阻斷,觀光客數量銳減,農產對外銷售的道路亦不便。寶來,完全倚賴觀光客的溫泉小鎮,風災當時聯外道路毀損,小鎮也被洪汛切割成好幾個孤島,孤島上的人無路可退。

有幸參與旗美社大與六龜地區NPOs每月的團體討論時間,由微風市集的葉杏珍老師帶領組織幹部及高雄縣社會處、文建會社區營造員們討論,從社區居民最迫切需要的改變開始談,慢慢地勾勒出長期願景。討論的議題很多,新開部落的有機農業與手工水餃,六龜地區特有的金煌芒果故事繪本,「荖濃溪望」社區報作為溝通平台,看似零星點狀的議題,卻都環繞著「貼近生活的重建」。悠遊山城的王坤煌提出了大哉問:「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重建的建設?建設如何跟周遭的環境結合?風災之後的觀光模式重新洗牌後該如何發展?」

文建會的提案雖然環繞地方軟體及文化發展,但以社區長期願景來說,六龜地區最重要的議題還是觀光、地方農產產銷為主。目前社區的需求有兩個方向,彼此緊緊相扣著。

(1) 行銷管道的建立,觀光產業如何開發且增加穩定的客源
(2) 在地資源與農產的特色及品牌建立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高雄見學>重建社區觀察記錄(上)
圖/寶來社區營造推動的靈魂人物-李懷錦老師,透過「窯緣、窯源」的計畫與社區願景發展結合。寶來八年的社區營造,紮實但孤單,志工隊長婉玲豪邁也細膩地訴說著種種努力。


【甲仙。南橫三星】

甲仙愛鄉協會99年度陪伴鄰近的關山社區提文建會的社區營造重建案,但這不代表甲仙市區的狀況良好。八八風災後,甲仙市區沒有傳出災情,但是聯外交通中斷,周邊景點(南橫、茂林)狀況一直不穩定,這讓甲仙人的生計受到嚴重的衝擊。儘管甲仙大橋落成、堤防也蓋好了,觀光人數依然有限,地震、風災不時地嚇退遊客,因此甲仙愛鄉協會在風災之後,極力思索新的發展模式。

甲仙跟高雄縣其他的觀光景點一樣,都在尋找獨特的特色、新的觀光模式。對於「過路型」觀光景點來說,風災之後是一個停下來思考、重新出發的機會,甲仙愛鄉協會希望透過套裝體驗行程、有機農作的發展,讓觀光客不只是經過吃芋頭冰,然後匆匆趕往下一站。未來,他們希望讓自己成為一個long stay的地方。

然而,如何與周遭同樣是災後重建的社區,促成區域性的共同成長,不會造成排擠效應也是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例如今年中秋節的日光小林月餅推出之後,間接排擠到甲仙地區的芋頭酥及相關月餅產品,今年的甲仙月餅銷售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產量。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高雄見學>重建社區觀察記錄(上)
圖/甲仙商圈的店家,八八風災沖走了過去十年的努力。九二一之後,甲仙努力地從災害的陰影中爬起來,但是八八風災與今年三月的甲仙地震重挫過去十年的努力。居民說,大概要再等個十年才能恢復以往的榮景了。許多芋冰城店家老闆必須外出打臨工以維持基本生計。

原文&照片請詳

◎延伸閱讀:莫拉克見學之旅系列文章
【重建消息】「第二屆全國魯凱族排灣族民俗競技暨運動會–「大會主題」、「會旗設計」徵選活動
◎活動宗旨:
(一)為配合辦理全國魯凱族、排灣族聯合舉辦民俗競技及運動會,特舉辦「主題及會旗」設計徵選,以作為活動精神及主題象徵。
(二)為展現魯凱族、排灣族群熱愛運動之風氣,提升族人參加競賽精神與活力,增進活動向心力。
(三)徵選活動之宗旨在於透過公開徵選活動,設計此活動主題及會旗,廣泛用於活動及各項文宣,以達宣傳識別與魯排運動會精神之展現。

◎實施方式:
(一)項目:大會主題
(二)會旗設計(圖樣)

1.大會主題:
內容應力求詞簡意賅,符合魯凱族、排灣族及競賽精神,文字以16字以內為限,並附主題涵義,說明以100字為原則,(以電腦打字詳細說明)。

2.會旗設計(圖樣):
(1)設計力求生動活潑,能展現魯凱族、排灣族之整體意象,並符合運動會精神。
(2)作品以利於平面印刷,立體成型或放大展示之運用性為原則。
(3)作品不限手繪或電腦影像輸出,一律A4規格紙張(21公分×29.7公分),以彩色圖像呈現,但用色勿過於繁複或使用漸層色。
(4)設計圖樣可放大運用於不同大小之會旗。
(5)參選作品除彩色列印,並附完槁作品電子檔存放於光碟片。
(6)創作設計理念與涵義說明,限200字內,並以電腦打字詳細說明。

詳細內容

推薦訂閱
覺青性電子報第20期 2013-08-20@【覺青性電子報】
殘障聯盟電子報第99期--「居家身心障礙者使用維生器材及必要生活輔具用電優惠」正式開辦!@【殘障聯盟電子報】
轉寄『社造電子報《No. 71 》建國百年慶祝啥?土地傷痛一樁樁 泰雅射出第一箭』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