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1-01-10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本期目錄
本期期數:重建快訊第69期
【社造頭條】小地方,後會有期
【社造大小事】社造國民大會論壇>>農村營造--以社區為本的農村工作
【社造消息】「彎腰掃社區 紮根種希望」活動計畫
【社造公告】2010年11月份到12月份捐款明細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嘉義見學2>眼中的漫漫長路 (下)
【重建消息】受理民國100年績優文化人士急難補助提案申請
本期期數:重建快訊第69期
本期期數為 社造電子報第149期,重建快訊第70期

本期期數:重建快訊第69期*尚未繳交各年度常年會費的會員們,學會希望能繼續得到您的支持與肯定,我們將持續為台灣的社區營造最大的努力!為了保障您的會員權利,敬請撥冗繳交會員年費:加入會員、繳會費方法如網站所示
【社造頭條】小地方,後會有期
編按/對於自己而言,我是資淺的小地方閱讀者,每每看小地方的文章,總是發現好多社區都在發光著,縱使是由各地方工作者來投稿,使得文章的內容長度與文字歷練不一,但都是最原始的樸石,如今,小地方要和大家說再見,對於大家都是莫可奈何的結果。

(文/馮小非-小地方新聞網編輯)本文轉自小地方新聞網

親愛的大家:

2010年的12月31日,小地方暫時要跟大家說再見了。或許很多朋友沒有發現,這個網站是由新聞局地方新聞處主辦的業務,上下游文化工場公司為承辦單位,由我擔任編輯,旗美社大協力,網站從2004年底開站,2008年改版,2010年因政府組織改造,新聞局即將消失,這個業務因此也將告一段落。

開站以來,我們累積了大約5500篇文章,約有127萬個讀者來到這裡,從2008年到今天,共有5200個留言迴響,很多人在這裡分享自己的地方經驗,交換彼此認為重要的大事情,以行動保衛珍愛的小地方。

為了不讓小地方網站隨著新聞局地方新聞處的組織調整而消失,在不久的將來,還可以重新出發、繼續推動地方議題寫作,目前地方新聞處正在進行移撥程序,衷心期盼在不久的將來,小地方能恢復運作。

在暫告段落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是有關小地方的開始。

【社造頭條】小地方,後會有期
(圖/很多美麗的小地方組成了像海豚一樣可愛的台灣)


2004年,當時的新聞局地方新聞處處長盧慶榮先生約我討論一件事情,他說:

「現在的新聞媒體對地方事務實在很不重視,每天都報導台北的新聞,地方議題還有本土新聞都不重視,雖然我也是執政黨團隊的一員,但是我必須要講,這個政府對本土文化也不怎麼重視,每天都是從台北看天下,我很希望來辦一個媒體,就像你們在921之後的社區報這樣,好好報導地方事務,可以讓大家看到台灣各地的消息…….

很重要的是,盡量要低調,不要讓政府其他單位知道這是新聞處主辦的,要不然,如果文章中有批評政府的話,其他的單位還是執政黨的立法委員會跳腳,會說我們怎麼可以花錢支持民間批評政府?……」

因為這段話,我們開始發想小地方新聞網,也因為這段話,我接下這個工作直到今天。

這麼多年來,小地方一直還能維持初衷,要感謝非常多人,包含許多有膽識的政府官員,還有很多民間的力量在小地方遇到危機的時候,出面相挺,撐出了一個罕見的奇蹟─政府出資但不干預,交由民間自主運作的獨立媒體模式。

奇蹟總是罕見,並且注定消失?要如何才能讓奇蹟變成常態,或許值得繼續努力。如果我們覺得地方新聞很重要,如何鼓勵或尋求政府將資源用於鼓勵更多的地方書寫,如果我們期望看到有更多的獨立媒體,我們能作的是什麼?政府又應持何種態度來面對公民新聞的發展?

關於未來,已經有許多人搭機起飛了,小地方的我們,也出門旅行吧。

全文請詳看
【社造大小事】社造國民大會論壇>>農村營造--以社區為本的農村工作
編按/去年10月3日,社造學會在士林社大舉辦的「社造國民大會」,包含了五場次的論壇,其中農村營造論壇由台灣鄉村社會學會秘書長彭立沛及學會理事長曾旭正共同主持,並邀請多位在第一線從事農村社區營造的社造工作者前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包括土城彈藥庫產銷合作社籌備處連絡人黃仁志、水牛設計部落有限公司規劃師呂耀中、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所主任王本壯。會中提出以鄉村社造的概念凸顯農村社造更為多元的內涵,此外,農再條例也是討論的重點之一。系列文章持續發刊。(圖/林榮一)

【社造大小事】社造國民大會論壇>>農村營造--以社區為本的農村工作

(文/楊宜靜-台灣大學社會系學生)

鄉村社區營造的實踐(彭立沛/台灣鄉村社會學會秘書長)
台灣看日本的農村發展,會問:為什麼保留得下來?而日本看台灣,則疑惑:為何保留不下來?從日本奈良条山的農村經驗中可以發現,在鄉村社區營造的過程中,必須看見土地、宗教、與人的連結,而思考有甚麼地方是值得重視的,此外,理解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異,也是重要的。(本段落為節錄,請按詳全文)

土城彈藥庫-城鄉交界的農地之意義(黃仁志/土城彈藥庫產銷合作社籌備處連絡人)
土城彈藥庫移儲、轉開發為看守所的政策爭議從多年前開始發燒。彈藥庫位於城鄉交界之地(peri-urban interface),城鄉交界之地的生活環境雖為鄉村,但因其鄰近城市的地理位置及發展歷程,土地如何使用通常是從都市眼光、價值觀來決定,既有的治理結構亦以都市為主,無法回應當地(鄉村)問題。
(本段落為節錄,請按詳全文)

土溝農村-從社區營造到農村再生(呂耀中/水牛設計部落有限公司規劃師)
台南縣的土溝農村從2002年開始,踏實地以民眾自力改造空間的方式,推動社區營造工作。2004年台南藝術大學團隊進駐後,團隊開始與社區一起推動一連串以空間藝術改造為基礎的共同營造工作,包括「水牛起厝」、「鄉情客廳」、「平安竹仔腳」等。泡茶聊天、傾聽、記錄觀察是較容易進入社區的方式,而藉由小公園的設計規劃和居民的關係更密切。然而在合作初始,居民們「沒意見」的背後所代表的往往是居民們聽不懂、不適應團隊慣用的語言,而年輕人的加入,也使得居民感到自己沒有甚麼好做的;因此「社區參與」的方式必須有所調整,並且「並非一起流汗才叫參與」,如何透過有活力的活動、活化空間,讓居民一起同樂地參與,也是很重要的。
(本段落為節錄,請按詳全文)

「災區培根」的中區經驗(王本壯/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所主任)
莫拉克颱風後至今,災區漸漸回到生活常軌,然而重建速度不能一味趕快,必須要針對受災地區的受災狀況、需求等進行了解,才能提出適切的重建培訓與輔導。此外重建不等於復舊,因此將重建的速度變慢,才能夠有較多的時間,去創造更多討論和參與的機會,讓社區為了持續性的發展而凝聚共識、進行長遠規劃。
(本段落為節錄,請按詳全文)

詳全文另有討論議題的重點摘要。
【社造消息】「彎腰掃社區 紮根種希望」活動計畫
【實施目標】
配合建國100年及農村再生啟動,辦理農村再生社區動員居民共同清理社區環境及窳陋空間並加以植樹綠美化,透過曾參與培根計畫社區,營造整潔、舒適之農村環境,配合植樹活動向下紮根,激發居民榮譽感及凝聚力,引導遊子返鄉參與,培養愛鄉愛土情懷。

【實施範圍】農村社區。
【申請單位】曾參與或已報名水土保持局培根計畫農村社區內之立案在地組織或團體。

【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水土保持局
(二)辦理單位:水土保持局各分局
(三)執行單位:各農村社區之立案在地組織或團體

【活動內容】(兩項活動可同時參加亦可擇一參與)
(一)彎腰掃社區—農村大掃除,亮麗過新年活動,請填具(附件一)
1.申請期間:即日起至100年1月31日止。
2.實施期間:自100年1月10日起至100年3月31日。
3.受理窗口:水土保持局各分局。

(二)紮根種希望—社區植樹活動,請填具(附件二、三)
1.申請期間:即日起至100年1月31日止。
2.實施期間:自100年3月1日起至100年3月31日。
3.受理窗口:水土保持局各分局。

◎詳細內容請下載附件
【社造公告】2010年11月份到12月份捐款明細
*統計時間:2010年11月~12月份
*資訊提供: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處
*捐助捐款項目&捐款者:

(1) for【社區營造學會】
洪德仁3,000元、陳錦煌3,000元、李永展3,000、鄭晃二5,500、黃世輝5,500、陳亮全5,700、王本壯500、陳板2,500、謝佩娟1,500、王貞儒5,700、陳其南500、洪惠冠500、劉蕙苓500、陳永隆6,400、曾旭正4,000、馮天蔚300,總計57,100元

(2) for【台灣農村陣線】
鄭安齊1,000元、英吉力翻譯社1,400元、戴蘊思2,000元、賴青松50,000元、蔡晏霖24,000元、林淑雅20,000元、灣寶自救會10,000元、徐世榮4,000元、王毅丰1,800元、蔡培慧1,800元、胡慕晴1,800元、陳建泰1,800元、陳增芝3,000元、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20,000元、林朝成4,000元、廖本全26,000元、曾旭正4,000元、李丁讚6,000元,總計182,600元

【感謝您的捐款,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嘉義見學2>眼中的漫漫長路 (下)
編按/莫拉克災後社區見學終於來到了嘉義,經過五月屏東見學、七月台東見學的視野,對於各社區的輪廓越來越清晰可見,由初次見面社區的東吳大學主修社會學系的學生-陳意含,來寫下見學的所見所聞,比起已經在這裡打滾很久的我們,好像更有些不一樣的看法,很值得大家一起分享,此篇文章分為上下篇。

(文/陳意含、圖/陳意含、蘇之涵)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嘉義見學2>眼中的漫漫長路 (下)
圖/公興,做茶的所在


漫漫長路的第四站是公興;這是最後一站,卻才正是漫漫長路的開端。我們的座車在差點承受不住土匪山的彎曲崎嶇路線後,終於到達公興所在。因此,經詢問後得知,現在已經很少人住在這裡,只有少數的老人家,依舊住在此處。

這次的見學,我之所以稱之為漫漫長路,而非旅的原因在於,一是此趟路對我而言,真的只有僅止於看見與不同的學習而已,但我相信這樣的看見與學習是必須的,卻不足夠二是體驗到不僅人一生的生命歷程是條需要不斷經營、培植的路,社區營造更是如此,比如在觀念上的深耕與培植,這是更加長長遠遠的工作,他所需要的長遠,肯定是超乎我們所能想像,超越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延至我們的後代子孫。

對於此,我們不得不去重視他。他的每一顆樹木,每一塊泥土,我們曾經仔細的凝視過?鑽研過了嗎?這一路上所看見的花花草草、石頭、太陽、星星、月亮,一再喚起我對於大自然的喜愛,加上在這樣的自然的環境下,與人充滿自在、悠哉的交談,也非常榮幸這次能夠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物,一同見證這趟路程上的所見所聞,我還記得在車上的自我介紹時,有一位同行的夥伴說,「社造從自己做起」;這樣的一句話,把我以往對於社區營造的想像,完全打亂了!「什麼叫做社區營造從自身做起?」

對於社區營造的想像,不外乎就是要走出家門嗎?而經過這趟路,我終能明白從自身做起的意義,原來就是喚起我們對於自身的喜愛,比如從居家環境的改善開始,要保持環境衛生等,這樣的養成過後,我們就可以慢慢走出家門,到漫漫長路上。

還記得我在社區經理人培訓營上,聽到過的一則小故事,有一位居民覺得家附近的馬路,為什麼老是這麼髒亂,便開始獨自每日的晨掃,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可是這位居民不曾間斷,持續這樣的工作,便開始有一些人的加入,最後這位居民甚至被大家推派去選里長。

由上述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知,要做大之前,必從小開始,就如同這則小故事,依舊能夠帶給我們大大啟發的道理同樣。這樣的路最穩,又最牢固,從自身做起吧!

詳全文&圖片

*後記補充:(文/陳憶潔-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專任助理)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的意含,曾在社區營造學會擔任工讀生一職,但因課業增重,所以離開了學會,但在就職期間是個做事細心的孩子,還記得面試的時候,她說:除了想了解社區營造外,更想要再多學習一些文字上的練習,除了眼看、耳聽,還希望可以增進文字的寫作和歷練,當然後來,也是在眾多工讀生面試中脫穎而出,感覺這個學生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因此,決定讓意含來學習,在職期間他協助了社區經理人培訓案的舉行,讓活動順利完成,也讓他看到最第一線的在地居民與里長的實際情況。後來莫拉克災後嘉義見學之旅邀請了她來參加,也讓她看見城市與鄉村截然不同的觀感,我想對她來說,這份打工,應該讓她收穫滿滿。

延伸閱讀: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嘉義見學1>眼中的漫漫長路 (上)
【重建消息】受理民國100年績優文化人士急難補助提案申請
一、本會民國100年之四次績優文化人士急難補助作業,分別於同年1月20日、4月20日、7月20日、10月20日截止提案申請

凡符合要件者,請於每次提案申請截止日前,填妥申請表並附相關證明資料,備函逕送本會第二處收。(來函請註明「申請績優文化人士急難補助」 電話:(02)2343-4160  )

二、基於政府資源有限及分工原則之考量,本會辦理績優文化人士急難補助之要項摘述如下:

(一)凡符合社會救助法第21條規定之要件者,請向所屬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
或民政局申助。
(二)臺北縣政府訂有「臺北縣政府辦理藝文急難救助作業要點」,其准補名單與
本會互相照會,以避免重複。
(三)個人急難事實之發生,以不可抗拒者為準,且限事發後3個月內提案,及同一事由每年申補一次。

三、有關本會「績優文化人士急難補助作業要點」暨申請表等,請上本會網站下載
推薦訂閱
點亮希望(送愛到柬埔寨)20130602執行成果一@【南傳佛教,普泰得】
2013.09.18 - 中秋輯@【權促會PRAA電子報】
轉寄『社造電子報《No. 149‧70》小地方,後會有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