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5-0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薪資的政治意義 |
今年五一,與勞工遊行併列的新聞,是一則讓人心酸的工安意外:6名工人為了賺取5百元加班費,利用勞動節的休假日前往工廠清理污水槽,不料沼氣引發硫化氫中毒,2名台籍、4名越南籍勞工嗆昏後倒地不起,被緊急送往台大雲林分院急救,其中1名越南籍勞工到院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急救後宣告不治。 日前勞委會王如玄主委才義正詞嚴的宣示「外勞絕不與基本工資脫鉤」,言猶在耳,請問王主委怎麼面對這種「5百元加一天班」,還有6位勞工願意賣命搶著做的殘酷現況?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勞檢所人員總是在事後才究責,只要不出事,就放任違法雇主滿街跑! 此外,吳揆在回應五一遊行的訴求時,還自豪的表示:民進黨執政8年內,外勞人數達到高峰,這兩年外勞人數卻有相當程度減少,認為這是國民黨政府有比較更完整、嚴謹的配套。我們不知吳揆所謂的「配套」所指為何,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國民黨放任派遣普遍化,而且取消工會強制入會規定,使無組織力量的派遣工增加,工會所代表的正式員工團結力量亦遭瓦解,等於大幅削弱了本地勞工的力量。既然有便宜又好用的「免洗筷人力」,雇主又何必費心申請雇用外勞? 薪資,是勞資力量消長的關鍵指標,絕不能簡單的將之視為經濟問題,而忽略了其中蘊含的政治意義。外勞不僅不能與基本工資脫鉤,基本工資本身更該修正為「生活工資」──即足以支應工作當地基本生活所需的薪資──全職工作的薪資本該如此。這樣一來,5百元一天的加班自然乏人問津,雇主必須提供更合理的加班費和更完善的安全措施,才能吸引勞工加班。 至於派遣工作也可以從薪資下手,要求「同工同酬」,相同的工作不能因為委外或使用派遣勞工就減薪,而且連續性工作應比照正式員工計算年資、特休假等,這是對派遣勞工最基本的「反歧視」保障。 無論是外勞不能與基本工資脫鉤,且基本工資應朝生活工資的方向修正;或是對派遣勞工的反歧視保障,都是十分合理、但卻是雇主為了牟利而不可能答應的訴求。薪資的政治意義即在此彰顯:讓我們反思,生產資料私有化下的雇用關係,究竟是不是唯一的道路?或者,我們應該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
(回目錄) |
左右看:藍營頭人雲集上海 |
左看 最不堪,二蟬連! 破天荒地,台灣電視終於全程轉播大陸的盛事,「上海世博」的開幕式於焉如實地展現在台人的眼前,出奇的璀燦衝擊眾人,同樣衝擊人心的是,見到我們熟悉的臉孔也高踞在貴賓席上,亦即連吳宋郁四個藍營派閥同場亮相。 這是令人感慨的鏡頭,他們四人在台灣情結深重,王不見王,怎麼在胡總書記欽點下,人一個換一個,排起一字隊,長幼有序地趨承胡某握手,又分別落坐主、次位,無所造次。咦!國民黨統一在共產黨的主場裡。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上海正是蔣家國民黨的龍脈,淪陷61年,當是蔣家孽子如連、吳、宋、郁等人所最不堪回首的故地,如今卻喜孜孜來趕共產黨的大熱鬧,恁地不堪,當屬65億全人類的冠亞季殿軍,並且連年蟬連,也是去年4月間,全中國上上下下歡慶共軍渡江攻克南京總統府一甲子,居然國民黨要人出現在南京舉行活動,適與各個電視台紛紛上演「解放」、「淮海大捷」等連續劇毗鄰為新聞節目,真個是建國60周年最活生生的祭品。 蔣家父子不落土,該當為永世冤鬼,綠營反蔣起家,卻獨當反共反華之衣缽,是為冤鬼的孝子賢孫。 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 似台商?是台商? 受邀為上海世博貴賓,國民黨兩位榮譽主席連戰和吳伯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及新黨主席郁慕明四個藍營頭頭都受到高規格的接待,一起胡錦濤以中共總書記、而非中國國家主席身分會見,也就是說,四人享受元首級的接待,但非元首、是黨友,反映國民黨對中共的關係是不戰、不和、不降,倒走到中共黨魁的跟前,一而再,距上次北京奧運20個月,不分派系,都走得很不矜持,如果加上私人或以黨名的走動,就像走廚房一樣,真似台商。 連吳宋郁四人似台商?是台商?凡觀者都不免狐疑,遑論綠營。必不免地,他們都傳出替台商「撟代誌」,說好聽,為鄉親服務,說難聽,來當掮客,無論為何,搞政治搞到個案,怎沒瓜田李下之嫌?特別令人繪聲繪影的是連戰,他為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的「連氏大飯店」題扁額,當地又盛傳連氏大肆圈地,到底他跟連氏啥瓜葛,有必要公開解釋,正如北京市長安大街的西端開起台灣夜市及籌建台灣休閒農場,也都不脫連某的名號。 藍營權貴還出了「夫人團」、「哥哥團」……不一而足,享盡特權特惠,而由台灣人民的尊嚴付出了對價。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
(回目錄) |
看守台灣:沒有白吃的節能減碳午餐! |
■沈弘文 今天要在台灣找到一個沒聽過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議題的人,是一件超困難的任務。不要說是年輕世代,就是七、八十歲的族群,要能不接觸到相關資訊,還真不容易。暖化與溫室氣體的新聞報導,常在各種媒體中出現,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活動,也常會用暖化做為活動的主題,告訴大家要「減碳救地球」。 可是,喊喊節能減碳的口號,簡單;過低碳生活,難!低碳生活與人類過去兩百年的經濟發展趨勢是相違背的,工業革命與經濟成長大部分基石是建築在石化燃料的應用,也就是能源的使用上。因此,工業革命前一千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一直維持在約280ppmv(一百萬單位體積氣體中含有280單位體積的二氧化碳)。可是,工業革命之後,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1950年代之後,增加的速率更是加快,到199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達358ppmv,成長了快30%。 因此,我們才會看到政府一方面高喊節能減碳的口號,可是念茲念茲的經濟開發案幾乎都屬於高耗能產業。2008年通過的中龍鋼鐵環評案,預計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每年1,172萬噸;去年底通過的中科四期環評案,則預計每年排放1,067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這兩者即佔全國年排放量的8%。如果再加上政府稱之為「重中之重」的國光石化、六輕五期,預計會再增加個8%。 其實,大家不要只光顧著批評政府,政客本來就是「說一套、做一套」。我們捫心自問,真正能具體落實低碳生活的人又有多少? 要把節能減碳落實為全民生活的一件大事,光靠教育宣導與道德勸說是不可能成功的,一定要建立新的遊戲規則,這也就是許多環保團體都贊成課徵以碳為計算基礎的能源稅來推動減碳。首先要釐清的是,能源稅並不是增稅,而是讓國家的稅收有一部分是由碳使用者來負擔,如果政府的總稅收不變,課徵了能源稅,國家所徵收的總所得稅就要相對的減少。 徵收能源稅的論點很簡單:既然排放二氧化碳會對地球環境造成衝擊,就不能是免費的,所以,使用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都要付稅,這合理吧?因為使用能源要多付點錢,為了省錢,大家就會減少開車,使用冷氣也會比較有節制,節能省電不用政府獎勵,省下來的電費與燃料錢就是最好的獎勵,除非是有錢人不在乎省這些小錢,那就請多付點稅吧!徵收能源稅當然會改變生活方式,但是,那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能源稅把改變的決定留給每一個人,能源是貴了,社會中的每一份子都要面對這個壓力,但要如何因應,你自己可以來決定,整體社會卻因此可以帶動起來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
(回目錄) |
哈巴狗電台:倫理牆啟示錄(九):每個人心中有個小警總 |
■陳真 跟物種演化一樣,道德或美感必須不斷演化更新,否則人類將難以面對持續改變的世界面貌,於是異議與批判便顯得十分重要。但道德或美感不會憑空演化,它得有著一種足以演化的環境。或者說,言論本身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言論藉以發展的「空間」。森林大了,就什麼鳥都有;空間大了,便百花齊放;但你不可能期待在壓抑陰暗的斗室中造就一片森林。 近幾年,所謂「公民參與」的口號四處可聞,但任何美好概念似乎一到了台灣便走樣,變成一種口號一種流行一種裝飾品。記得唸國高中時,出於某種洋化的虛榮,存在主義也曾在台灣流行過好一陣子。似乎凡事總是講得很好聽,但事實上卻背道而馳。所謂公民參與,既無公民,更無參與;愚民倒是一堆,而且向來為當權者所樂見,並大力培養這樣一些搖旗吶喊或喊打喊殺的愚民,綠營尤甚。 至於參與,也只是說好玩。從小我們就被告誡「囝仔郎有耳無嘴」,意思是你只要聽話就好,沒有你講話的餘地。於是每次開會,除了馬屁聲,華人一般總是沈默是金,因為誰講話誰倒楣。一旦散會,私下意見卻一堆,四下無人處更是什麼話都敢講。封建體制雖然早已消滅近一個世紀,但封建文化依然在這島上肆虐。黨外時期有句名言:「每個人心中有個小警總。」意思是說,不用長官審核,我自己在心裡就已經自我審核過了,承仰上意,跟隨主流,絕不落單。1986年,當我們冒死走上街頭反對戒嚴時,每次民調卻總是有超過97%的民意主張繼續戒嚴,於是我們成為一小撮破壞「社會和諧」的「陰謀份子」。 西方人從小習慣暢所欲言而不會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但華人社會卻個個溫良恭儉讓,公開講話時大家都很小心,不但西瓜倚大邊,絕不敢發表跟主流氣氛不同的見解,甚至連一句話也不敢講,所謂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說不錯。開起會來,比賽看誰更像一棵植物。長官或老闆經常請大家多多發表意見,但只有笨蛋或存心當烈士的人,才會真的發表意見。 我常想,或許這樣一種中西文化差異,註定了兩種社會根本發展與命運的不同。我們的教育不但從不鼓勵發言,甚至努力打壓或污名化;從廟堂到課堂,從醫院到教室,都是如此。你很難期待這樣一種封建社會能創造什麼新思維新文明,但它卻又特別喜歡講倫理,而其所謂倫理往往不過是一些自我陶醉或自欺欺人的空洞教條。 (醫師)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