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4-13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102年最新活動大事曆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4-1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4-1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捐款有理 炒作無罪?

日本311震災初期,台灣各界無不對日本民眾及媒體的沉著理性給予高度肯定,認為應引以為範,與之學習。然而,近日紅十字會援日災款的爭議過程中,不論網民的激情演出,媒體的煽風點火,乃至某些政治人物的見縫插針,顯然都離理性兩個字太過遙遠。

不是說募款單位無須接受民意和輿論的監督,但應分辨清楚,理性的監督與無情的謾罵,全然是倆回事。事發之初,民眾作為捐款人,在得知紅會僅將募得的15億善款交給日方4億多,難免心生疑慮,要求有個說法。但在紅會出面說明分階段賑災的必要性,且這樣的做法已獲日方的理解,亦是國際慣例之後,部分網民仍無法接受,指責紅會「暗槓」、「A錢」,要求立刻把全數捐款交給日方,甚至毫無根據地指控紅會高層是坐領月薪數十萬的「肥貓」,這樣的激越演出,實在令人費解其心態究竟為何?

我們無意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附和國民黨立委鄭麗文的說法,認為「這不過是有特定意識形態的一群網友,所發動的一場非常醜陋的政治鬥爭」,雖然某些綠營立委介入後,指稱紅會是個黑機關,「儼然是國民黨的小金庫」等惡意扭曲焦點的言論,讓鄭麗文的說法多了些可信度。但我們寧可相信,網民的初衷是單純而良善的,作為捐款人,他們只覺得憂心忡忡,善款到底花哪裡去了?是否真的用在救濟災區?而這樣的憂心,可能部分導因於慈善團體公布的善款流向不夠清楚,讓民眾產生疑慮,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台灣民眾對於重大災難的救災工程,理解得不夠。

巨型災難的救災工作,通常須經歷搶救、安置、重建3個時期。災難之初,救災的畫面驚心動魄,每每打動無數電視螢幕前的受眾,捐款也通常在此時急速湧入,一旦到了安置重建期,災區的一切逐漸被人淡忘,捐款也停滯了。可在經費的需求上,搶救期其實花費不大,反而是安置重建期需要龐大的經費,從社區重建、校園重建、生計重建,乃至產業重建,不論硬體或軟體,都需要龐大的人力、物資及經費的投入。這是為什麼,像紅會這樣全面性參與救災的團隊,會把救災的時程設定為3至6年,至今仍在汶川及莫拉克等災區駐點陪伴災民;這也是為什麼,不論某個國家發生巨型災難,國際間的善款多半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與受災的國家協議出一套更為周全的賑災方式。

當然,作為個別的捐款者,民眾不一定需要了解這些,也可能缺乏足夠的資訊去理解這麼複雜的過程。可是媒體呢?經歷了921和莫拉克這兩場島內的巨型災難,媒體不可能不清楚上述的救災時程表,可是在這回援日捐款事件中,媒體做了什麼?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其實,媒體大可站在自己擁有資訊的高度上,以一篇分析報導就把兩造的誤會與猜疑化解掉,為社會大眾釐清事實,也搭起捐款人與受款單位溝通的橋樑。可惜我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他們見獵心喜,就怕新聞沒被大肆炒開,於是假平衡報導之名,四處問一些煽情又膚淺的表面問題:「你覺得善款是不是應該一次捐出去?」「這樣是不是會讓你不敢再捐錢?」簡單說,媒體的手法就是「激狗相鬥」,恨不得事件不斷擴大,新聞源源不絕。而這整起事件,也就在網民不求甚解、政治人物興風作浪、媒體刻意炒作下,離國人所期待的理性思辨越來越遙遠。

曾有一位參與921賑災工作的社運人士,用「斷裂」一詞來形容災後的種種社會矛盾,他說:「說它是斷裂,因為它們本來應該是一塊,可是因為某些我們知道或不知道的因素,它們割離了,因著種種意識形態的交鋒或各種政治與社會勢力的運作,分崩離析了。」而這位仁兄最後的感嘆,恰可作為本文的結語:「這些個割裂的現象,不妨稱之為人間斷層,相較於大自然的地質斷層,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性的斷層其實更為肅殺!」

(回目錄)




左右看:法國總統訪日談核電

左看:反思萊茵資本主義

3月31日,法國總統沙柯吉前往日本,成為日本311大地震之後第一位訪問日本的外國元首,並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共同宣布,要將核能安全作為今年G8與G20的重要議題。這當然不僅僅是政治人物回應民意的舉動,而是一方面聯合各國政府積極對抗民眾在福島核災之後的反核浪潮、一方面擴大歐式軍工產業複合體的全球版圖的戰略舉動。

法國的核電廠數量為世界第二,其能源供應更有超過四分之三來自核電,高居世界第一。法國擁有核電自主技術,並積極對外輸出,其阿黑瓦(AREVA)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核能公司,2006年營業額高達108億美元,營業範圍遍佈全球,將營業額18億美元的第二名美國西屋核能公司遠遠拋在腦後。福島核災正好給予法國核電資本顯示自己相對於美日體系的優越性、主動擴張版圖的大好機會。

法國的「萊茵模式資本主義」向來為世人稱道,但自反核的視角觀之,法國的核電產業深具國家資本性格,自始即在國家主導下成立,並獲得法國左中右各黨派的一致支持,實與美好的社會福利體制互為明暗之兩面。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正視萊茵模式的優越性

日本大地震中的福島核災被許多反核人士拿來作為反核的口實,但稍加分析即可發現,福島核電廠危機與其說是核電本身的問題,不如說是美日模式的問題。3月31日法國總統沙柯吉訪問日本,呼籲G20共同討論核電安全議題,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的起點。

法國是世界上最依賴核電的國家,自從1970年代開始為了求取能源的獨立自主而大力發展核電以來,至今法國電力供應超過4分之3來自核能發電。著眼於核能的高效與環保,其國內不論左中右各派皆支持核能發電,使法國成為OECD國家中碳排放最低者,其發電成本低廉,更有能力將電力出口至不發展核電的周邊國家。

相較於美國盲目逐利的軍工綜合體以及日本顢頇的技術官僚統治,具有長遠民主傳統與深厚社會運動基礎的法國,透過民主參與而進行透明高效的核電管理,至今安全紀錄顯然優於美日系統,證明核電可以與民主和安全並行不悖,值得長期深陷美日體制的台灣各界好好學習。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西方國家應對沙雷停看聽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當葉門總統沙雷(Ali Abdullah Saleh)開始鎮壓手無寸鐵的和平抗議人士,他的政府和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AQAP)都重覆相同的真言:葉門的政治騷動對蓋達組織是好事。

美國也認為這個說法有根據。國防部長蓋茲指出:「我們與沙雷和葉門情報組織有反恐合作,因此,如果葉門政府垮台,或被極度脆弱的政權取代,我想我們在葉門將面臨其他挑戰,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葉門政治絕非零和遊戲。首先,沙雷並非可靠的反恐事務盟友,他也不是介於現狀的葉門和聖戰國葉門之間唯一的力量。事實上,很多葉門人認為,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不過是個神話,或至少是沙雷政權為維持權力所設計出來的陰謀之一。

儘管這低估了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所構成的威脅程度,這種懷疑確實有所根據。例如,當地的情報來源證實,沙雷在3月8日當天釋放首都沙亞那監獄的近70名蓋達組織嫌犯,10天後就對和平抗議人士展開鎮壓。這次的釋放並非個案,而是沙雷主持的連串釋放、疑似逃獄和赦免的一環。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2000年策畫美國柯爾號驅逐艦爆炸案的蓋達組織領袖巴達威(Jamal al-Badawi),在2006年夥同23名蓋達組織成員越獄,2007年向沙雷投降後,僅遭到軟禁,未遭到判刑。

同樣在2007年,沙雷赦免蓋達組織另一個策畫柯爾號爆炸案的領袖庫索(Fahd al-Quso)。去年庫索在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公布的錄影帶中再度現身,依舊揚言要攻擊美國的利益。

有人也許會辯稱,沙雷釋放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成員有點違反常理,畢竟,這個團體經常威脅沙雷的領導地位,而且還殺害葉門情報人員。沙雷甚至允許美軍空襲蓋達位於葉門的基地,冒著被伊斯蘭民眾公幹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他怎可能釋放蓋達成員?

沙雷一直透過在可能會挑戰他的人之中製造混亂、危機、有時甚至是恐懼,來進行統治,釋放能製造這些感受的人,顯示他的策略正確:葉門政治充滿混亂、無序、驚恐,解決之道就是讓有經驗的人來處理。

但沙雷這招經不起集體認知的檢驗,即危機是沒有必要的,危機未必是政治過程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或者,也許有另一種方式進行這個政治過程。而這是抗議人士想要表達的,因此,他們反而對沙雷構成一大威脅。

儘管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有靈活的宣傳機器,其宣傳不能改變基本事實。在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最新的英文雜誌中,蓋達組織頭號人物奧拉基(Anwar al-Awlaki)寫道:「葉門政府的任何弱點,無疑會為這片神聖土地上的伊斯蘭戰士帶來更大力量。」

在這份雜誌出刊前幾天,葉門阿比揚省一廣播電台發布一份伊斯蘭酋長國的公告說,根據規定,婦女若無男性親屬陪伴或攜帶身分證,不得擅自離家。

儘管這份公告被葉門政府和西方評論員掌握,卻不過是一個伊斯蘭酋長國所發布的聲明。這份聲明忽略阿比揚當地政治的複雜性,尤其是忽略了當地的農業經濟多半仰賴婦女的勞力,若婦女只能待在家裡,當地的生產模式將會劇烈改變。說阿比揚是伊斯蘭酋長國,是一回事,如何管理而不會引發敵意,又是另一回事。

西方決策人士不該輕信葉門政府或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的話,這麼做只會給多數葉門人憎恨的情緒更多氧氣,壓縮致力於真正改變者的選項。真正的改變速度緩慢,過程坎坷,且非直線進行,卻是不可避免的。

葉門抗議人士也許缺乏領袖、組織或制度,但若干人未來可能成為領袖,西方決策人士採取長期觀點看待正在進行的改變,才是明智之舉。葉門政治不是零和遊戲,有一群年輕人想改革,也想爭取一席之地。

儘管舊勢力可能維持權力更久的時間,當前這個世代的葉門領袖,總會有輝煌的時光,西方決策人士應採取審慎的政策,與他們維持良好的關係。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4-1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