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9-07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野鳥生態攝影展-馬偕醫院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9-0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9-0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被誤解的企業界高層休閒

近來媒體對於本地財經人士的休閒方式,有相當多的注意。金控公司高層在登山時、科技業高階主管在遊玩飛行傘時發生意外,都被媒體大幅報導。之後,更多的類似現象被「挖掘」出來,包括企業創辦人、科技業界在閒暇時的活動是組樂團、讀經、旅行。

媒體將財經界人士的這類休閒活動,或顯或隱的用「企業高層的文化涵養」方式來加以詮釋。似乎這是台灣企業的某種新文化現象,媒體以「發現新大陸」的態度,將這種現象處理得像是另一種造神運動。

這其實是大驚小怪,反映了媒體與企業界的心虛。他們對休閒領域的自我形象,還停留在刻板印象中,所以才會用另一種刻板的方式,來重新塑造這個領域的形象。

首先,本地企業界人士的休閒方式,大約在20餘年前就已經開始轉向。傳統印象中,企業界高層動輒在杯觥交錯的場合飲宴,或是假日揪伴打高爾夫球的狀態,早已不是業界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知性、耗費體力的休閒活動,例如集體禪修、論道、開讀書會、登山野營,甚至是被視為阿宅象徵的電腦、音響DIY,在人數上開始多了起來。媒體描述的「氣質型」休閒現象,並非始於近年,而是早已有長遠歷史,只是從來都未被主流媒體貼上標籤而已。

其次,這種現象並不是僅限於企業高層、領導人,而是普遍的產業現象。登山、玩樂團等活動,並不是只有高層的專利。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許多中階、基層員工,也有相同的嗜好,只不過,在財經媒體的刻板描述裡,員工在下班後似乎只能忙著培養第二專長、終身學習,以致於這類休閒活動,往往跟高階主管連在一起,變成菁英氣質的象徵。

媒體,甚至企業高層,對於休閒的描述方式,是要把它導向菁英文化的象徵意涵。但是,它其實不是菁英文化的象徵,而是經營文化的象徵。企業高層的休閒方式,反應兩個層面:整體企業經營的環境,以及大的文化環境。

台灣的整體經營環境,從1980年代就有劇烈的轉變,那種緊盯著日本、美國的特定客戶,然後靠著固定的代工訂單就能創造業績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式。企業主不能只靠著杯觥交錯來拉訂單、鞏固客戶、獲取經營方向的資訊,他必須有更多在知識上的判斷,這是飲宴交際逐漸淡出休閒活動的背景。知性活動,開始從上班時間,滲透進企業高層的休閒活動中。這樣的轉變其實無關文化水準,而純粹是經營環境的改變。

從大環境來看,所謂的「文雅」休閒活動,其實是來自於近40年的社會運動薰陶。從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保釣、民歌,一直到1990年代學生運動,都對同時代的青年人產生影響,即使是旁觀者,身上都會留下一個時代潮流的影響。這些影響,會一直持續到他們進入職場,成為中高階主管,甚至晉身為企業創辦人。台灣的社會對這種影響,往往視而不見,總以為政治運動只改變了政治、環保運動只改變了環境,也只有那些積極參與者,才能感受到大時代的脈動。反而忘了,那些參與度較有保留,甚至是旁觀者的狀態。許多科技業者的成長經歷,其實都與台灣在1970年代經歷有關。只要將企業高層的傳記當中,對於他們求學時代的描述,放回到當年的歷史氛圍中,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微妙之處。

所以,我們誤以為企業高層愛好大自然是某種個人特質,而忽略了社會運動、環保運動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菁英也是人,他以為自己在引領、實踐某種風潮,其實,他所想要領導的那個環境,才是影響他自己的來源。

(回目錄)




左右看:法國富人願加稅

左看:共挺新自由主義

法國16位富豪於8月下旬在法國一周刊上聯署發表公開信,表示在當前的時局下願意做出「特殊貢獻」,即加稅,呼應了美國富豪巴菲特在8月初再次呼籲給富人加稅的文章。許多人稱之為共體時艱、回饋社會,或認為這是來自於對經濟不平等將導致社會動盪的恐懼。但稍微仔細檢視一下,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對新自由主義律令的再次重申。

法國富豪對於願意加稅的理由自己陳述得非常清楚:「公共財政赤字及公共債務增加,使法國、歐洲的前景不被看好……我們貢獻一些似乎是必要的。」信中更表明,加稅應是暫時性的,也不應太過嚴厲,否則富人就會選擇外移避稅。很清楚,法國富豪的目的是維護讓他們持續受益的(在此是以主權信評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金融秩序。

事實上,巴菲特呼籲加稅的著眼點,也與國債問題對金融經濟秩序的衝擊有關,他在紀錄片《巴菲特報告》中關於「節儉」、「揮霍」的說法,也是IMF在全球推行緊縮政策時慣用的道德修辭。至於他或比爾蓋茲等人開口閉口對於自由競爭、社會流動的美國夢,不正是新自由主義乃至資本主義最典型的意識形態嗎?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牙刷主義在台灣

巴菲特繼2008年與比爾蓋茲等人公開表態支持對富人加稅之後,因應當前的國債問題,8月上旬又在報上撰文呼籲政府不要過度保護富人,應該對像他這樣的超級富人加稅。與此遙相呼應,法國16位富豪於8月下旬亦響應法國總統共體時艱的號召,聯署發表公開信,表示願意加稅,為當前的國債問題做出「特別貢獻」。若以此對照台灣富豪的所作所為,著實令人感嘆。

台灣目前的國債問題亦十分嚴重,債務比例已達GDP的39%,更別提嚴重的稅制不公,已經引起諸多民怨。但是台灣的富豪從來無動於衷,2008年甚至與巴菲特反其道而行,聯合匿名出資製作了減稅救經濟的廣告,彷彿多年來的政策優惠、補助還不夠似的,日後也成功地實現了調降遺產稅等目的。對於台灣的富豪而言,似乎經濟不平等所可能衍生的種種社會問題都與其無關,因為他們動不動就能搬出資本外移的伎倆來威脅政府與民眾。

過去黨外人士批評國民黨權貴與財團有「牙刷主義」,諷刺他們掏空台灣之後,有事帶上一把牙刷就可以離開。如今「牙刷主義」這名詞不再使用了,這現象卻愈演愈烈。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利比亞衝突是一場關於石油的戰爭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利比亞的衝突若不是為了石油,就是與石油有關,該國經濟幾乎完全仰賴這種碳氫化合物,利比亞過渡政府的主要目標就是讓油井儘快恢復運作。

在此同時,英國和法國開始擔心未來的能源供應,在的黎波里的政治塵埃尚未落定之前,兩國已在討論分配誰該享有石油收益(就像西方軍事介入伊拉克後,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再度重返伊拉克一樣)。

英國政府一直與若干石油業者密切合作,促成利比亞的政權更替,倫敦石油交易商Vitol與英國國際開發部長鄧肯(Alan Duncan,為Vitol的潛顧問)曾多次舉行會議,在其他石油業者設法斷絕格達費部隊的燃料供應時,Vitol在提供利比亞叛軍汽油上扮演關鍵角色。這是一種重挫格達費部隊後勤的務實行動,或是西方政治和石油業是如此緊密結合,以至於兩者的議題已無法分辨的強力象徵?

法國上週四洩漏了秘密。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援引一封寫給卡達領導人的信件報導,法國與利比亞反抗軍組成的臨時政府達成協議,法國將以提供軍事協助,換取開採利比亞35%的石油蘊藏。法國外長朱貝(Alain Juppe)試圖淡化這條新聞,強調利比亞新的臨時政府國家過渡委員會(NTC)在重建過程中尋求法國援助,對他而言是公平且合乎邏輯的。

英國並未明白揭露該國的期待,但英國石油公司已與利比亞反對黨領袖舉行過會談,準備重新進入該國。顯然,不要說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格達費的大本營,Vitol在扳倒格達費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將使英國政界或石油業要求新利比亞誕生時,他們能獲得某種程度的回報。

前景似乎很樂觀。反抗軍控制的石油公司Agoco表示,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的利益將受到善意地對待,但因中國和俄羅斯在一開始就沒有支持利比亞反抗軍,兩國石油公司進入利比亞石油市場的行動可能受阻。

但難道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不想重組石油業、甚至徹底排除西方石油公司?格達費原先逼走西方石油公司,在聯合國解除因洛克比空難事件而對利比亞的禁運後,格達費把西方石油公司找回來。對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而言,問題在於石油提供該國所有收入,即便把石油資源國有化是他們的優先選項,讓石油生產儘快恢復正常至為緊要。利比亞過去日產石油160萬桶,以目前的油價計算,每週可帶來13億美元的巨大收入,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目前亟需用錢,即便這意味了他們必須拱手讓出部分石油收益。

無論西方石油公司與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達成何種交易,不可能全有或全無,即將石油資源國有化或完全讓給西方石油公司開發。利比亞新政府想做的是,對想投資石油資源的西方石油公司開出更嚴格的條件。法國解放報報導,利比亞將把該國35%的石油蘊藏交給法國開採,根本是無稽之談。這對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將是政治自殺。

伊拉克所發生的事情很具啟發性。儘管英國石油公司等業者獲准開採伊拉克的石油蘊藏,所獲得的開採條件卻未依他們所願。根據合約,英國石油公司等業者是承包商,每開採一桶原油可拿到2美元收入,卻不能擁有這座油田,不像該公司在擁有北海油田的所有權。

西方石油公司擁有最現代的科技,可輕易進入資本市場籌資,加上肯幹的精神,但在委內瑞拉、巴西和俄羅斯等國逐漸將全球石油公司國有化的情況下,他們也處於守勢。英國石油公司未能與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Rosneft達成共享交換協議,就是這個趨勢的另一證明。

隨著北海和其他地方的石油蘊藏枯竭,加上未對低碳的替代能源進行充份投資,西方各國能源部長非常擔心未來的石油供應。在利比亞的衝突,因此是一場與石油有關的戰爭,但利比亞新政府尚未獲勝。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目擊者電子報-NO.37(調查報導的追尋)@【目擊者電子報】
第六十五期110902 公眾領域在哪裡?@【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9-0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