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9-2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二手書募集活動 ~ OK超商邀您一起送愛給陽光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9-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9-2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延攬人才並非只靠金錢

近幾年,台灣關於優質人才延攬,向來有一種「金錢至上」的論調。中研院高階主管,月前聯名發表文章,認為高級人力需要有對等的薪酬,否則難以留住人才;主流媒體則大幅報導新加坡、中國、香港的「留人」策略,甚至以本地人才因高薪挖角而流失的實例,來佐證這個觀點。

這其實是個誤解。尤其是對歷史的遺忘。

台灣近30年的科技產業史,至少是「人才向錢看」的反例。台灣原本沒有發展半導體、電腦的基礎,1970年代,大部分的科技人才,在國內是集中在外商電子公司,學界人才則幾乎滯留國外。台灣在此兩個領域無中生有,歷來的通論都只說是政策奏效,而不談產業的文化基礎,也就是從人的心理去解答「何以人才在當年要流向這兩個未知、前途未卜的領域」。

1970到1980年代,曾經是個充滿理想性的年代。在台日斷交、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的惡劣氣氛下,有一批人抱著科技救國、與西方人一較長短的態度,投入這個未知領域。有些留美學人認為半導體技術、積體電路是未來的世界主流,台灣不應在此潮流中缺席,所以寧願放棄在美國學界、業界的優渥待遇,回到台灣。也有本地的大學畢業生,對於「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人生藍圖感到厭煩,寧願放棄當時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外商電子公司行銷職位,而從本土的電子工廠基層做起。

台灣的科技產業,就是在這種狀態下開始發展的。今日看來是陳腔濫調、老梗的理念,在當年卻是還算共識的概念。直到1990年代,這樣的態度都不時會出現。今日滿口股價、營收的產業大老,其實並非從一創業就是如此,只要稍微翻看他們的傳記,特別是在事業稍有成果時所留下的文字回憶,就可以感受到這個氣氛。

當前發表「延攬人才需要優渥待遇」的人士,似乎忘了自己的經歷,一談到研發、人才,就是「錢不是萬能,沒錢卻萬萬不能」的論調,以為金錢才是一切。這簡直就是把人看成像原料、機器一般,而忽略了人在做決定時,待遇永遠都不會是唯一考量。媒體、業界資深人士似乎都忘了,他們都曾年輕過,都經歷過當年的時代氣氛,有過一段「金錢不足以作為誘因」的生命歷程。

當年的熱血青年,忘了自己是怎麼受到鼓舞,而投入當年看起來不那麼有回報的領域,也忘了那種鼓舞人的氣氛。「理想」變成一種台面上的說詞,實際運作的,只剩下待遇一項而已。

(回目錄)




左右看:TPP芝加哥回合談判

左看:自由貿易的新瓶舊酒

目前已有智利、新加坡、汶萊、紐西蘭、秘魯、馬來西亞、澳洲、越南、美國等9國參與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P)談判,9月15日於美國芝加哥完成了第8回合的談判。此一自由貿易協定雖然加入了一些美國民主黨人的「新貿易政策」修辭,但基本上仍是幫助跨國企業「整平」市場的全球化老調。

美國民主黨人的「新貿易政策」,主張在自由貿易協定中加入勞工權利與環境保護的「藍」、「綠」條款,算是改良主義與變相保護主義的混合結果。此外,還主張放寬智財權的限制,讓發展中國家能以較便宜的價格生產已過專利保護期的學名藥。然而,在TPP的談判中,這些都並未被美國的行政部門所採納,行政部門重視的仍是如何服務跨國企業的直接需求,包括服務業、農業部門的進一步開放,削弱當地國國營企業的力量,建立具有強制力的爭端解決機制,保護跨國公司的智財權,允許跨國公司直接控告政府等等,這些都與廣受批評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十分類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來,不觸動基本的經濟、政治關係,再公平公正的條款設計構想恐怕也是徒勞。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自由貿易救不了美國

眾所矚目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P),9月15日在芝加哥完成了第8回合的談判。美國雖然並非此協定的發起國,但目前卻具有主導地位,信誓旦旦要將此協定打造為高品質(不允許七折八扣的保留項目)、全面性(涵蓋包括農業、服務業的所有部門)的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新世紀自由貿易協定的典範,目標正是希望進一步打開美國產品的外國市場,完成歐巴馬的出口倍增計畫。

然而,在WTO成立多年之後的今天,世界貿易的自由開放程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尤其目前加入TPP談判的這些國家,各產業的關稅多半都已降到相當低的程度,再進一步締結TPP,對於貿易成長的助益恐怕有限。此外,美國企業在這些亞太國家市場的力量正在持續衰退,此一趨勢絕非單純的貿易障礙所能解釋,而是美國自身的產品競爭力下降所致,因此,以目前的成員國來看,TPP的成立對於美國的產業究竟有多大助益,令人懷疑。

美國政府希望透過各種手段改善其貿易赤字,這本無可厚非。但美國今天面對的問題,恐怕更多是來自於其自身的金融部門過度發展,造成國內資源錯置、製造業弱化,而非自由貿易不足。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巴勒斯坦有權利建國

節譯■葉興台
對尋求建立獨立以色列的猶太復國運動人士(Zionist)而言,他們的渴望在1947年11月成真,當時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文,支持在分割的巴勒斯坦建立這個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由首任總理班古里安(David Ben-Gurion)和猶太人民議會在特拉維夫博物管宣布成立,當晚被美國總統杜魯門承認,幾天後蘇聯也承認。

60幾年後的今天,一開始拒絕接受聯合國分割計畫的巴勒斯坦人,正在尋球類似的承認,首先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要求根據1967年尚未被以色列50萬人口佔領和屯墾的邊界,建立自己的國家,決定自己的事務。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成立巴勒斯坦國應是沒有爭議的。美國支持這個想法,英國也是。事實上,美國總統歐巴馬2009年在開羅的演說中堅稱:「以色列人必須承認,就像以色列的存在權利不能被否認,巴勒斯坦亦是如此。」

但歐巴馬似乎決定要否決巴勒斯坦建國的行動,英國也已暗示,可能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投票中棄權。

若巴勒斯坦的建國請求無法在聯合國安理會中通過,將訴諸於聯合國大會表決,目前有近130國會投票支持一項巴勒斯坦決議案文,像梵諦岡一樣,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國的地位。但這將是高度象徵的時刻,巴勒斯坦人將獲得一個全球難以忽視的政治、道德和外交勝利。它也將允許巴勒斯坦變成國際犯罪法庭的簽署國,得以對以色列提出控訴。

法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似乎會在聯合國大上投票支持巴勒斯坦,但現在還不清楚英國會如何投票,外界臆測英國可能支持巴勒斯坦取得觀察國的地位,有權向國際犯罪法庭提告,但前提是巴勒斯坦不能溯及既往。

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反對巴勒斯坦建國,是危險和顯然利己的舉動,尤其在阿拉伯之春如火如荼之際,美國和歐洲當時表現出它們支持民主、自由和正義的形象。

同樣引發爭議的是,若干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稱,巴勒斯坦透過國際社會宣布建國,而非透過直接談判,是試圖將以色列非法化。真相是,聯合國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國家,正要求巴勒斯坦遵守並不存在的和平議程,他們所基的信念在於,未來的某一天,在美國的引導下,這個和平議程可能會恢復。

他們也要求巴勒斯坦自我克制,不要揭露白宮和國會的雙重標準,即口頭上支持兩個國家,卻完全沒有實際行動,反而放話要積極阻止這樣的結果。

巴勒斯坦人對和平議程在未來某個時間將會恢復這個模糊的承諾保持謹慎是對的,儘管歷經了奧斯陸和20年的和平協商,巴勒斯坦人可以建國的空間每經過10年反而更加萎縮,因以色列繼續佔用西岸和東耶路撒冷更多土地。

由一群以色列現役和退役士兵發起的打破沉默組織(Breaking The Silence),最近出版的一本書,記錄了10年來以色列士兵的證詞,該書顯示,以色列仍未改變對巴勒斯坦人日常生活的控制和干擾欲望。

真相是,無論是對執行佔領政策的以色列軍隊,或對無法說服自己結束佔領的半軍事化社會和以色列政治人物,佔領巴勒斯坦土地都已變成一種自以為是。

將巴勒斯坦建國問題訴諸聯合國,當然會帶來風險,即便最終巴勒斯坦只獲得觀察國的地位。朝向建國之路將危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Fatah)和哈瑪斯(Hamas)長期破碎的關係,後者反對巴勒斯坦建國,尤其是在其所控制的加薩走廊,這升高這兩個敵對派系更多政治衝突的風險。

巴勒斯坦若在某一天突然發現,這個策略若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們的生活一就沒有改變,這也可能產生風險。此外,沙烏地阿拉伯上週放話,若美國對尋求建國的巴勒斯坦動用否決權,將危及兩國的關係。

就像在1947年,我們目前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目擊者電子報-NO.38(言論自由的隱憂)@【目擊者電子報】
手機王 2009 年 5 月新機月報@【SOGI 手機快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9-2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