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12-14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Camper童鞋3%公益捐,邀您一起來分享「擁有與付出的美好」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12-1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12-1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氣候議題將成為經濟危機下的續命單

南非德班的氣候會議勉強達成減排協議,各方雖不滿意,卻也將它視為環保議題的一大勝利,儼然是「環保獲得普世重視」的指標。德班會議之後,氣候議題將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平台。不過,骨子裡無關環保,而是在經濟危機的壓力下,各方能暫時形成的結盟,然後各取所需。

高層政治需要一個具有跨越國界的議題,以便發揮影響力。WTO的貿易談判,原本是一個足以凝集各方力量的國際舞台,就算是孤鳥國家、邊緣政體也沒有拒絕參加的權利。但是在杜哈談判觸礁後,全球一體適用的法則,已經裂解成區域之間各自為政的FTA談判,貿易議題的地位不如以往。在此背景下,氣候議題順勢填補了這個空缺,它足以吸納左右派的主張,又有跨國運作的潛力,是個國際政治運作的好平台。

金融界也需要一個新的商品舞台。碳排放配額的交易機制雖不完美、交易金額也不及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但是,歐盟展現「開放發展空間」的態度,在美國次貸危機、歐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力可能會延續10年以上的背景下,新的金融商品對於金融業界有一定的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原本對於政治議題冷感的科研界、產業界,也不得不進入這個領域。資本主義國家的的科研、生產力,向來與軍事有密切關連,這是從冷戰時期就已形成的結構。美國國防部所贊助的基礎科學研究經費,至少是科學基金會(NSF)的兩倍有餘,軍事議題更是學術研究議題的先鋒。然後,學術研究進入產業界,逐漸以科技研發、產業技術的方式擴散出去。例如,破解密碼帶動數學、電腦的研究,軍事衛星偵測蘇聯潛艇刺激了海洋科學的研究,然後,近年的網路交易熱所衍生的交易安全,所促成的密碼人才需求,讓數學家一躍成為美國就業市場的寵兒。

冷戰一度是學術、產業界的災難,911後的反恐戰則勉強撐起一個學術研究的大傘,美國的國土安全部一度是學術界的大金主。不過,事後證明,「恐怖份子」這個議題,對於科學、技術的影響力要比冷戰時期的蘇聯來得小。此外,美國政府為了處理、延緩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赤字,已經由總統歐巴馬通令國防部要逐年降低對科學研究的支持。這是科學界一反百家爭鳴的態度,在近幾年逐漸向「二氧化碳是促成全球暖化元兇」的方向靠攏的大背景。即使在學界已經有更多研究、認識的「癌症成因」上,也很難見到這麼一致的「共識」。在學術的發展時間、研究深入程度都相對年輕的氣候變遷議題上,學界卻有如此高的同質性,全是因為經濟情勢所帶來的急迫性。

學術界需要氣候變遷議題帶來新的刺激,產業界更需要新能源所帶來的新商機。再加上政治、金融界的現實需求,讓氣候議題成為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舞台。各方那種有意見卻又不能輕言脫離的無奈,充分展現「全球暖化」在未來會比數年前的WTO貿易談判,更具有聚集各方力量的潛力。這是一個國際政治舞台。

未來,就看大國們如何處理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議定的突發事件,以及明年討論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談判過程。如果沒有意外,一旦促成目前大團結態勢的金融危機一旦有了舒緩跡象,接下來就會是氣候議題的淡化。簡單的說,這一切與「人心意識到環保議題重要」無關,全然是「成也經濟危機、敗也在經濟危機」。

(回目錄)




左右看:幸福指數在台灣

左看:誰在那裡叫賣幸福

不知從何時開始,此間媒體開始吹起一股「快樂」風,北歐社會福利國家以及不丹的案例被大幅報導,法國、英國乃至日本跟進編制幸福指數的新聞也持續見報,日前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甚至有媒體人就此提問,進一步上升為大選話題。然而,各種經濟、社會數據固是反映某一變量,但經過加權編成指數,並在冠上諸如「痛苦指數」、「發展指數」等等名稱之後,資訊功能就逐漸減弱,意識型態色彩則逐漸增加。如今的「幸福指數」更是如此。

幸福指數固然牽涉到種種主觀因素,不同社會文化所認知的幸福也必然不同;但它真正的要害在於,在矛盾日益劇烈的階級社會中,你的幸福可能是以我的幸福為代價的!你的經濟發展可能是以我的環境和資源為代價,你的富裕和成就可能是以我的低薪和貶抑為前提,這不僅在一國之內可能如此,在國與國、國家集團之間亦復如此。

這種矛盾與各種使人不幸福的問題密切相關,例如家庭解組、低薪長工時、環境污染、經濟危機等等,但卻在幸福指數及其論述之中消失殆盡,只剩下全民應該共同追求幸福的玫瑰色假象。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不幸的幸福指數

日本政府日前宣布,將效法不丹編制所謂的「幸福指數」,成為繼法國、英國之後,先進國家跟進的又一國。然而,日前我國副總統競選辯論會上,有提問者就此提問,三組候選人的回答卻都不脫幸福應以溫飽優先,執政的吳敦義還大談降低失業率的政績,完全誤解了幸福指數的真正意義。

幸福指數的提出,乃是建立在一項研究共識上:經濟發展與民眾的幸福感並無直接對應關係,而涉及到各種複雜的制度與社會因素的組合。以失業為例,許多先進國家失業率長期高於台灣甚多,但因為具有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其社會文化對於失業者並不歧視貶抑,因此這些國家的民眾不僅不比台灣人不幸,甚至可能相反。三組候選人不去檢討政府長年的發展主義思維以及社會支持制度的薄弱,反而一味強調「溫飽」,看似有理,實則是再庸俗不過的唯經濟論,與幸福指數背道而馳。

此外,吳敦義將失業率升降了幾個百分點作為政策目標,把本只是工具的指標扭曲為目的,就好像學校把考試成績而非學生的健全成長當作目標一樣;這種作法從幸福指標的概念看來實在是天大的不幸。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英國拒絕新歐盟的後果

節譯■葉興台
這是歐洲團結的一天,也是歐洲分裂的一天。為了拯救歐元,歐盟26個會員國同意簽署一項財政協議,將國家重要的稅收和支出權限委託給相互監督。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若這項協議成真,意味了歐元區債務危機,已促使他們邁向一個承平時代絕不可能擁抱的政治聯盟。糟糕的是,英國決定不加入,有一或兩個國家可能不久後跟進英國,但這代表了歐盟將出現分裂。

無論接下來的進展為何,歐盟將不再是從前的歐盟。即便此事最後證明是歷史未能達成的一個轉捩點,歷史學家仍將記下2011年12月9日這一天。

歐盟26國在布魯塞爾發表聯合公報,宣佈將加強經濟和貨幣整合,這當然不是讓學生未來要背誦的傑弗遜(美國第三任總統)式宣言。強迫任何人背下來,會是一種比利時式的虐待。然而,若從歐元術語的糾結叢林中劈出一條路,就會發現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在26國中,至少有23國同意預算平衡受法律約束,而且須經由歐洲法院審核,各國的減赤計畫也得交由歐盟執委會批准。此外,歐元區17國若預算赤字逾3%,將遭到自動制裁。

這是一個由德國主導的新歐洲。為了回報歐盟,歐盟將獲得更多紓困資金,歐洲央行也將更積極干預市場,付帳的是德國。對歐元區會員國而言,理論上,這意味了朝財政和撥款聯盟(transfer union)邁進一大步,歐盟其他8個會員國承諾未來將加入,這是由邦聯邁向聯邦的一步。

由於卡麥隆拒絕合作,這項協議將在以國際協議(international agreement)的形式在明年3月簽署。諷刺的是,卡麥隆對歐盟修改條約投下否決票,意味了這項改革更可能加速進行。愛爾蘭可能對此協議進行公投,愛爾蘭民眾可能否決。丹麥民眾或捷克民眾也可能發火。不像從前歐盟條約要修改時需要共識決,新的財政協議改採多數決。

但歐洲大陸邁向這個為之旅程仍有許多不確定。與美國聯準會所做的事情相比,此舉並非什麼特效藥,義大利公債殖利率持續上漲。德國的這項藥方可能無法創造降低歐洲長期負債所需的唯一方法,那就是經濟成長。厲行財政紀律的痛苦可能迫使希臘或葡萄牙民眾上街造反。一名債券市場分析師表示:「由於歐元區的動脈阻塞,加上心臟瀕臨衰竭,歐洲央行已經言明,不夠格進行繞道手術,會員國又繼續進行餓療法...,我很訝異市場竟然沒有做出更強的負面回應,但我認為接下來應該會!」

歐元區未來還會面臨很多危機,但若歐元區活下來而且變的更強,他們慢慢且痛苦地發展為最多26國的更緊密聯盟,卻不包括英國在內。

卡麥隆對歐盟修改條約說不,不僅對英國是個致命時刻,對歐洲也是個不太妙的時機。英國對歐洲矛盾心理已經長達數個世紀之久。在回顧1789年後,歷史學家塞頓華生(RW Seton-Watson)在1937年寫道:「英國渴望孤立,卻明白不可能做到,這是英國羅盤指針的兩個極點持續擺動的原因。」

自德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在1950年代成立歐洲共同體以來,英國就置身事外,英國決定須在談判桌上和為自身的利益,包括保持對歐陸的權力平衡。過去近40年來,即便在佘契爾夫人主政期間,這是英國一直試圖在歐盟內部做的事。

但今年英國對歐盟的政策出現驚人變化,卻鮮為人注意。卡麥隆向同黨的疑歐派後排國會議員的叫囂屈服,提出前所未見的說法:親愛的歐元區朋友,繼續去拯救歐元區,我們將站在一旁,為你們鼓掌。當保守黨一名名叫瑞克雷斯(Mark Reckless)的疑歐派國會議員被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問到,英國對歐盟修改條約投下反對票,是否讓英國變得有點像瑞士時,他回答說:是的,這是一件好事。這種回答,真的很魯莽!

卡麥隆辯稱,他已和為英國的國家利益。短期內,就管制金融服務業的狹隘觀點而言,他當然捍衛了英國的利益;但就長期而言,顯然沒有。若情勢照這樣演變下去,英國將失去影響力,連5歲的小孩都知道。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目擊者電子報-NO.42(李惠仁獲台灣首座調查報導獎)@【目擊者電子報】
【南方】感知的溫度─《牽阮的手》(林木材)@【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12-1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