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2-02-29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用「愛」點亮「礙」的成長能量~「十方」需要您伸出愛的雙手,扶持慢飛天使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2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2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上網非關人權

社論:上網非關人權
本地對於網路的焦慮已經達到一個高峰,歷來皆把這個議題侷限在產業競爭力的話題,尤其是,當台灣有意無意地拿自己跟南韓做比較時,網路頻寬就成為比較的項目之一,據說台灣的寬頻上網單價,高於其他的先進地區。直到日前,行政院長陳冲在電信產業展突發驚人之語:無線上網是現代人的基本人權,此話題又再次被炒熱。

無線上網其實無關人權,甚至跟產業競爭力無關,純粹只是特定產業的話題、符合特定產業的利益而已。上綱上線到「人權」的層次,只能先怪政治人物為了應景發言時,沒有考慮到潛在效益,其次則要怪媒體蒙昧不明事理,把幾個電子產業的需求擴張成經濟的大議題。

網路的頻寬與內容是否優質毫不相干,今日各界不斷地把頻寬、上網便利性當成網路時代的優先議題,其實是在部分電子業的業者希望以網路電視這類服務型態,來充當產業火車頭的需求而已。網路作為商業的基本平台,從1990年代開始,歷經幾個發展階段,頻寬是炒作重點,從柯林頓時代倡議要發展資訊高速公路,就開啟了對頻寬的建設,高峰期則是90代末期,也就是在網路泡沫即將出現時。當時一度認為光纖網路的頻寬建設是未來的熱門話題,基本的推論是,網路將成為日常生活必需品,基於各種用量推估,認為頻寬將持續不足的狀態,於是,架設光纖網路相關設備都是股市炒作的焦點。只要稍微回顧一下當年的新聞,就可以看到網路設備業者的購併金額,甚至屢屢創下紀錄,熱絡的情況,甚至連台灣首富郭董都宣布要啟動一個相關零組件霸業的「鳳凰計畫」。

但是,到了網路公司的泡沫破裂後的數年,相關的統計卻顯示,當年光纖網路的建設成果只能用「慘」來形容,結果是,實際使用的網路頻寬不到實際已建設完成的1/3,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光纖網路建設其實都是閒置、浪費掉的。

結果,人類還是挺健忘的,就算是號稱菁英的政治、產業高層也不例外。從網路公司的第一波泡沫後,才隔了幾年,我們又舊酒裝新瓶把當年的老話題重新包裝。大約10年前,光纖網路頻寬議題是繞著網路的需求而展開的,10年後的現在,倡議者又把這個議題圍繞著使用的需求,然後,又搭上政治人物的「人權」說,而取得一定的發言權。

我們似乎忘了,頻寬其實只是資訊產業中的一個要件而已,再怎麼擴張,也不可能涵蓋到整個產業;再怎麼論述,也不可能單靠網路頻寬,就變成產業的領頭羊。網路頻寬、無線上網的議題,直接牽動的是網路電視、網路交易等產業,這是蘋果、Google等業者即將開打的戰場,是傳統電子媒體、電影業者存亡的關鍵,相關的產業佈局正在醞釀,只要看看最近的行動通訊世界大會(MWC),就可以感受到山雨欲來的微妙氣氛。頻寬,是這其中的一個子戰場,隨處可上網的便利環境,才能確保整個產業版圖的完整,夠大的頻寬,才能確保高畫質影像在網路上播放。一旦這個佈局實現,將可能帶動新一波的產業發展。

這其實是見樹不見林。嚴格說來,電子產業界有其他的議題,更值得注意,優先性、重要性未必遜於網路頻寬。但是,在長期的醞釀之下,頻寬、無線上網的便利性,在公共議題取得一定的正當性,似乎它們是網路時代的公共議題的代表。但是,這只是基於產業界特定部門的需要,不是全部,而且,從實際的狀況來看,網路的資訊品質,跟資訊量,並沒有直接關係。

(回目錄)




左右看:奧斯卡之外的好萊塢

左看:逃不出的階級與危機

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日前頒獎,再次發揮電影吸睛、造夢的魔法,叫人忘卻身在何處。然而,電影畢竟是個巨大的產業,與美國其他產業一樣,正面臨重重危機。

首先,大多數在頒獎典禮上亮相的大明星,都是好萊塢金字塔的頂端1%,據說是票房保證,於是坐擁天價片酬,然而,大明星固與知名編導合作,片商亦必砸下鉅額行銷宣傳費,電影賣座其實是自我實現的預言。而這些明星之外的99%好萊塢工作者,近來境況悽慘,次貸風暴至今,加州當地被查封的房產不計其數,許多正是好萊塢從業者離去後所留下。

另一方面,由於娛樂多元化、網路科技衝擊等等原因,美國電影產業的利潤率低迷已久,歷史悠久的米高梅公司(MGM)更於2010年破產,象徵著新一輪的危機與重整。為了提振利潤率,代表美國六大片商的「美國電影協會(MPAA)」日前透過國會遊說運作,推動將智財權無限上綱的「禁止網路盜版(SOPA)」法案,意欲控制網路傳播管道,卻因卯上Google等眾多網路公司的利益踢到鐵板,最後在各方壓力之下撤案,但依舊不放棄對付「外國的偷竊者」。

電影夢再美,也逃不出階級與危機的桎梏。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文化帝國好萊塢

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26日與美國舉行,固為全球電影界的一大盛事,而今年的得獎影片中雖然少了一些動作大片,卻有不少來自其他國家的佳作。最有趣的是伊朗電影《分居風暴》擊敗以色列的《老子我最大》,贏得最佳外語片大獎;在猶太人雲集的好萊塢,又正值美伊關係緊張的此刻,伊朗的獲獎再次展現了好萊塢不與華盛頓同調的專業色彩,證明其足供世界影人作為評等競技的舞台。

另一個有意思的消息來自與中國的互動。中國市場早已是好萊塢的發展重點之一,但受限於中國的電影進口數量限制,以及中國網民的盜版行為猖獗,一直未能更快速地成長。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兩周前訪美5日,除了照例帶去隨團企業採購美國農工產品之外,還與白宮達成擴大美國影片進入的協議。此外,習近平更到洛杉磯與好萊塢的「夢工廠動畫公司」會談,由夢工廠與中國兩家國營公司合作,在上海設立製片廠。與各國文化結合、吸取地方元素,乃至採用多樣化的合作模式進入各國市場,乃是好萊塢「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展現,顯示好萊塢的文化自信,並未隨經濟危機而削弱。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伊朗戰爭迫在眉睫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向伊朗開戰的戰鼓聲越來越急,每天德黑蘭當局都發表挑釁的談話、聯合國核武檢查再度失敗、西方展開軍事準備的報導、以色列發動暗殺、試射導彈、或可怕的警告等,世界再度朝毀滅而去。這一切令人熟悉,對伊朗而言,當前的氣氛很像西方國家在2003年準備入侵伊拉克的前夕。

當美國總統歐巴馬3月5日會晤以色列總理內坦雅胡時,可能就是做出決定的時刻。以色列獨立報(Haaretz)資深記者夏維特(Ari Shavit)撰文指出:「這場會議將是決定性的,若美國總統想要避免一場災難,他得給內坦雅胡堅定的保證,美國在2012年總統大選過後,將以任何必要手段和代價阻止伊朗。若歐巴馬不那麼做,他將責成內坦雅胡在2012年大選前行動。」

如果夏維特的看法準確,這不是什麼選擇問題,而是暗示美國或以色列或兩國採取軍事行動已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問題在於何時動手。平心而論,這其實不是立場問題,各方關切的問題仍有選擇機會。伊朗是否發展核計畫尚未得到證明,且各界多半同意,有限的軍事攻擊沒有用,因此得進行更密集長期持續的行動。而歐巴馬已努力結束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因此不願意發動另一場戰爭。

但就像美國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目前的氣氛是,對伊朗開戰是不可避免和擋不住的,且政治強硬派和他們的媒體共犯也在旁積極慫恿,製造一種連不好戰的歐巴馬都難以抗拒的聲勢。

針對最近美國輿論的分析,透露出對伊朗極為矛盾的態度,大多數的美國人顯然支持外交的解決方式。但因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利用這個議題,以色列人遊說美國,加上伊朗派系在國會大選前巧妙地操縱民調,溫和派和疑戰派再度被改變或忽視的可能性升高。

就某些關鍵的層面,伊朗危機無疑地與2002至2003年的伊拉克危機不同。若以目前情況來看,伊朗週遭刺耳的好戰聲浪變得很難理解或解釋——除非終極且未說出的目標不是抑制伊朗的核計畫,而是推翻伊朗統治者,就像在伊拉克一樣。

美國前總統布希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聲稱,擊倒可怕的海珊獨裁政權有道德的必要性。但備受國際指責的伊朗總統阿瑪丹嘉德不是海珊,經常犯錯的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也不是海珊。伊朗政權雖然會鎮壓人民,偶爾也很殘忍,但很多開發中國家政府亦是如此。不像海珊的伊拉克社會復興黨(Ba'athist),伊朗政權有民主和意識形態基礎。作為一個被妖魔化的人,阿瑪丹嘉德的任何恐嚇言行,只是會合理化國際的介入。

海珊根本沒有可部署或可用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他被推翻是因為國際誤以為他有。目前西方的共識在於,伊朗正在尋求發展核武能力,但並未有核彈,也不打算搞出一個。哈米尼本週表示,核武是無用且具傷害性,擁有核武有罪。內坦雅胡認為,以色列面臨立即存在的威脅,但這是他出自內心深處的感覺,而沒有事實根據。以色列拒絕承認該國擁有核武,也不考慮裁減,進一步傷害對伊朗展開軍事行動的合法性。

很多證據顯示,伊朗支持或曾經支持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內的武裝好戰份子、聖戰組織、反以色列和反西方的武裝團體,提供他們財務和政治支持、武器和訓練。在這個層面上,伊朗政權的行為比海珊政權對西方利益的威脅更大,海珊政權至少對這些伊斯蘭團體沒那麼友善。但對伊朗的核子和軍事設施發動有限甚至延長的攻擊,並無法中斷這些連結,除非這些攻擊在德黑蘭造成政治方向轉變。

伊拉克位於中東的中心,加上該國的經濟潛力,尤其是原油蘊藏,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同樣的,美國和英國也希望富藏原油的伊朗能重回西方陣營,就像1979年伊朗革命之前。不過,伊朗的軍力比伊拉克更強,更有能力捍衛現狀,伊朗有能力中斷對西方經濟體的原油供應,更有本事展開不對稱的反擊。

相較於西方國家對入侵伊拉克的意見紛歧,他們在扳倒伊朗的決心卻是一致的。內坦雅胡、英國首相卡麥隆、法國總統沙科吉、歐巴馬都曾宣佈,不能接受伊朗擁有核彈。萬一伊朗拒絕妥協,他們的堅持將使得對伊朗開戰的機率大增。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2-2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