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報主: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創刊日期:2014-12-27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228
官網:
http://www.canlove.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報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22-12-13 11:00:00 / 報主: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本期目錄
一鼓作氣 布農孩子「kulumaha」尋根踏水趣
1111憂鬱症關懷音樂會 有伴無絆 陪伴是最好的支持
最愛我的人離我而去,我自責到無法自拔
募款計畫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Line官方帳號(新)

Line官方帳號(新)

 (請用Line帳號加入)

LinePay捐款

LinePay捐款

(點選即進入LinePay捐款頁面,請用手機,感恩!)

粉絲專頁

粉絲專頁

 (可直接點圖,前往肯愛粉絲團)

聯絡我們

電話:
02-6617-1885


傳真

02-2789-3361


網站:

www.canlove.org.tw


地址:

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4號B1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9:00-18:00


捐款資訊:

https://www.canlove.org.tw/wordpress/donate1/

 

[公益聯播]為部落及偏鄉長輩送一份溫暖的餐
一鼓作氣 布農孩子「kulumaha」尋根踏水趣

撰文:社工部

一鼓作氣  布農孩子「kulumaha」尋根踏水趣

上山前,「老師我不想去了,因為我擔心會有恙蟲,我的親戚就是因為這樣死掉的。」,小奇害怕地說:
山林中,小杰生氣地說:「我以後再也不想要爬山!哼~」。他一路上頻頻滑倒,每一次滑倒就多了一分忿恨和焦慮,生氣是氣自己為什麼老是滑倒,我為什麼要來爬山,焦慮是因為擔心自己跟不上隊伍…。
想知道更山的子民一路上與大自然的心情對話及故事嗎?讓我們跟著一起kulumaha回家吧~

一鼓作氣  布農孩子「kulumaha」尋根踏水趣

回家「kulumaha」尋根踏水之路
「我最期待的山林教育課程終於來啦!」,小堅高興地說。
在老師的規劃下,將這幾次一鼓作氣學習到的知識化作實際行動和操作,學習布農獵人面對大自然的態度和方式。
來到紅石林道登山入口,隨行的部落耆老帶著我們一起做入山儀式,這讓孩子們對祖靈和大自然更多了一份肅穆之情,希望祖靈能保佑大家在登山學習路上一切平安順
利。

一鼓作氣  布農孩子「kulumaha」尋根踏水趣

期待回老家的小朋友們,聽著耆老述說著傳說故事和布農族的遷移歷史,且老人家總會告訴晚輩,真正的家,在山上,於是我們踏上「尋根踏水回家之路」。
回到老家,耆老介紹了布農族家屋的建築材料、石砌的方式、爐灶的架設等。傳統上布農族建築房屋的材料包括板岩、木材、茅草及籐皮和檜木皮,不同區域有不同的運用方式,其中以板岩蓋成的房屋和檜木皮屋是'最具特色的傳統建築。
布農族家屋基地為方形,住屋窗戶少,屋體低矮封閉,可防止野獸與敵人的發現與闖入。布農族人重視家屋中的火爐,爐灶設置於門內右側牆角或左右兩側,通常右邊的灶用來炊煮人吃的食物,左邊的灶則於祭儀時使用。布農族人認為右邊灶的火非常重要,不能夠熄滅,否則家中男人出去狩獵時會出事,而當家屋因人口增加必須擴建時,右邊的灶也一定不能夠移動。

一鼓作氣  布農孩子「kulumaha」尋根踏水趣

一鼓作氣  布農孩子「kulumaha」尋根踏水趣

家屋中最神聖的地方是「小米倉」,是家屋建築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個家的主要象徵,此處不讓外人進入,否則會造成該家的滅絕。此外,小米倉還有祭祀功能,家族中的新生男兒或是剛進門的媳婦,都必須在小米倉中進行祭儀,並住上一段時間,才算是家族中的一份子。
在認識祖先們運用智慧建造出的家屋後,耆老藉由與祖靈的對話,讓孩子一同走進家屋,將原本淹沒在荒野蔓草中的家屋清理一番,各自找一個角落沉澱心靈,在祖靈的土地上感受祖靈們賦予我們的生命價值。同時也期待孩子除了認識、認同布農文化之外,更多的是能學習從祖靈所遇的磨難淬鍊中找到自我、認同自我生命價值。

一鼓作氣  布農孩子「kulumaha」尋根踏水趣

心路旅程花絮

「總算看到許多動物、植物的真面目了!」小妮開玩笑地說。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鑽木取火,因為火對在山上的我們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啊!」小安點頭如搗蒜說。
「面對山林不管是誰都要做好無痕山林,尊重敬畏大自然!」小恩說。
「我能爬完山,我要感謝爸爸媽媽。」小杰說。
「我可以回家跟阿公、阿嬤很驕傲的說:我回老家了!」小翔驕傲的說。

孩子從一開始的害怕、擔憂,到一路上有的人快樂、興奮,有的人生氣、焦慮,最後的心路分享卻是回憶美好、感動滿載!

一鼓作氣  布農孩子「kulumaha」尋根踏水趣

1111憂鬱症關懷音樂會 有伴無絆 陪伴是最好的支持

1111憂鬱症關懷音樂會 有伴無絆 陪伴是最好的支持

肯愛這次受邀出席由扶輪社主辦的關懷憂鬱症音樂會,並在開場時擔任表演嘉賓,由22位志工共同參與演出,這次的表演結合了打鼓、戲劇、舞蹈,振奮人心的鼓聲、感人的戲劇、充滿力量的舞蹈,希望透過不同形式的表演,傳遞對憂友與陪伴者的關心。

1111憂鬱症關懷音樂會 有伴無絆 陪伴是最好的支持

相知相惜的緣分 一起關懷憂鬱
為了這場表演所有志工都不遺餘力的幫忙,每週的排練都排在平日的晚上,但大家還是排除萬難的堅持每次都到,進到表演廳的總彩大家為了力求完美,更是反反覆覆的彩排了十幾遍,看到許多志工手都拍紅了卻不喊累,當表演完美結束後,大家更是在後台互相鼓勵,並相知相惜這份難得的緣分和機會。

1111憂鬱症關懷音樂會 有伴無絆 陪伴是最好的支持

 陪伴者三不守則 一起攜手走過陰暗
今年音樂會的主題除了關心憂友,也提醒大眾陪伴者的身心也同等重要,數據指出近年憂鬱症人口比例逐年升高,更有年輕化現象,面對憂友,陪伴者剛開始一定是不知所措的,甚至情緒也會被影響,導致自己也出現憂鬱的症狀。
陪伴憂鬱者患者可以參考三不守則『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心連在一起 讓社會更美好
一聲聲的鼓聲都藏著一次次的感動 ,透過音樂大家的心都牽在了一起,在共創美好回憶的夜晚,也希望為憂友和陪伴者傳遞支持的力量,謝謝這場音樂會所有的人,為了展現對情緒的關心而付出的努力,辛苦大家了!

最愛我的人離我而去,我自責到無法自拔

回信人:蘇禾

最愛我的人離我而去,我自責到無法自拔

最愛我的人離我而去,我自責到無法自拔
今年上半年,我的愛人重度抑鬱症自殺了。
他是一個很有才華、很有責任感的知識份子,我們生活上沒有什麼矛盾,很恩愛。只是他的性格偏內向。我到現在都很恨自己對這個病瞭解的太少了,沒能留住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我一直不能原諒自己,我該如何面對?請老師教教我好嗎?

鴻雁你好:
每當聽到重度抑鬱症的朋友沒有說再見就離開的故事,心中總是特別的茫然。是什麼樣的絕望與決定,帶走了一個有才華、有責任感的朋友的寶貴生命?
這個反復的問題與難解的答案,相信在不知多少個夜晚中也折磨著失去了所愛之人的你?
隱藏在悲傷背後的內疚感,是創傷倖存者的心底地雷
當我們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他不能事先告訴我?為什麼我對這個疾病沒有多一點早一點瞭解?”我們就會越發覺得“不能原諒自己!”這份自責,帶著強烈的遺憾,好像自己該做什麼而沒做的內疚感,正是西方心理學所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的典型反應。激生的壓力一旦長期困擾我們,一如美國專門研究創傷的布裡納醫師(J.Douglas Bremner)所言,長期的壓力會對腦和神經系統產生器質性的傷害,於是內疚感以及從心理上的適應困難開始誘發種種症狀,例如睡眠障礙、重度憂鬱、焦慮、恐慌、心悸、夢魘……
然而,鴻雁你是不是會想:我也不想抱著“內疚感”這個地雷呀,要如何才能放下呢?


如果悲傷需要的是釋放的過程,放下“內疚感”需要的是什麼?
在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先和鴻雁分享一個也是關於“悲傷與內疚”的故事——麗香姐的故事。麗香姐的孩子,是一個受苦於抑鬱症與恐慌症的孩子。因為選擇了離婚,麗香姐一直都沒有機會和孩子長住。直到孩子高中畢業要念大學了,為了就學便利,母子倆終於能住在一起,那是一段母子互相照顧的美好歲月。但好景不長,麗香姐的孩子因為一段感情創傷,疾病加重,最後竟選擇沒有說再見就離開。面對著極大的愴痛,麗香姐第一次來找我時,整個人身體僵硬、表情木然、說不太出話。就算一開口,說的也都是自責及愧疚,“為什麼他和爸爸住的時候就沒事?”“我怎麼會不知道他出了那麼大的事?”
於是,我問麗香姐:“麗香姐,你有準備願意接受這可怕的悲劇了嗎 ?你知道我們會停不下來地自責與內疚,正是因為我們實在無法接受這可怕的事實嗎?”那一刻整個教室有幾分鐘像結冰一樣的冷,直到麗香姐低下頭輕輕一句“我真的不敢相信是真的……真的是……我的孩子……”
是因為痛到不敢相信無法接受,我們才會困在一直“怪自己”的胡同裡。我們千百個“為什麼?”都不是在問“為什麼?”,都是在說“我不要”。這樣的反復於自責及內疚中的我們一直恐懼一旦接受事實,就會被淹沒在悲傷的大海中……
那之後有將近三個月,我請麗香姐每次來都帶一片孩子喜歡聽的CD,我們在孩子的歌中哭過笑過,而我知道我能做的,其實只是陪她走過悲傷……
放下“內疚感”需要的是“接受”,我們會經歷一段在“接受”與“不接受”矛盾之中的日子,然後允許深抑的悲傷化開退……


用一個儀式告別悲傷 擦乾眼淚讓生命繼續
我很能感受鴻雁對男友那一份很深很深的情感。鴻雁,你知道嗎?一個自殺往生的人,最怕的是自己的一生沒有價值、沒有貢獻。或許,你願意用心告訴男友,你看到了他的價值貢獻,發自內心的感謝他有生之年的愛與付出。或許你會明白,這樣一段至深至情的愛,他在你心中永遠會有一個位子。但你的生命還要繼續前進,我們就擦乾眼淚,繼續前進……

致上我深深的祝福。

 

推薦訂閱
超實用小宅 吹起流行風@【智邦生活館不動產電子報】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轉寄『肯愛十一月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