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報主: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創刊日期:2014-12-27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228
官網:
http://www.canlove.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報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月來越愛你-肯愛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22-02-24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本期目錄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鬱忘小信箱
募款計畫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募款計畫

(請點選圖片,了解詳情)

Line官方帳號(新)

Line官方帳號(新)

 (請用Line帳號加入)

LinePay捐款

LinePay捐款

(點選即進入LinePay捐款頁面,請用手機,感恩!)

粉絲專頁

粉絲專頁

 (可直接點圖,前往肯愛粉絲團)

聯絡我們

電話:
02-6617-1885


傳真

02-2789-3361


網站:

www.canlove.org.tw


地址:

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4號B1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9:00-18:00


捐款資訊:

https://www.canlove.org.tw/wordpress/donate1/

 

[公益聯播]體適能班開始報名囉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撰文:社工部

在春節假期前一天早晨,風和日麗的涼風,開啟了2022年度鬱見老友的章節,肯愛在今天的活動與明瑋基金會合作,我們走進一戶「阿公的家」各位爺爺奶奶陸續到場,大家噓寒問暖後活動即將開始。

蘇禾老師在一開始帶領長輩們做做體操,舒展一下筋骨,並分享了預防洗腎的知識讓長輩們倆倆互動,大家互相拍打雲門穴、腎經等多處穴位的按摩後,舒服的沉澱身心後,老師在各位長者手上滴上幾滴耳竅油,開始了耳朵穴位的按摩,在按摩的同時還不時會聞到耳竅油的芳香天然舒心。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在疫情期間,大家戴著口罩就更難聞到周遭的氣味,肯愛今日帶上口罩扣及三種精油,有薑、雪松、玫瑰天竺葵三種讓長輩們選擇,讓大家在疫情間必須戴口罩之餘,還可以聞到撲鼻而來有機精油的香味,讓長者時時刻刻都可以有好心情。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活動走向最後的環節,我們各自寫下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10個人,在由10人減少至5人、2人、到最後一位,在我們生命中最重要這一人,一直珍藏在我們內心。今天大家把寫下來的人,摺起紙飛機,投入了一個小箱子裡默默祝福著,一位長者接著一位,大家代替彼此心中最重要的人,給予一個大大的擁抱,不管這位重要的人還在不在我們身邊,大家都彼此擁抱且祝福著,帶著這份感恩及溫暖劃下活動的據點。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鬱見老友遇見愛-精油口罩扣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撰文:肯愛志工 KATE

人終究會走向孤單,是否能在孤單時也不會感到憂鬱是一輩子的課題,而音樂總能撫慰著人們的心情,讓我們能夠感到滿足、幸福,甚至能在低落時找到生命的出口不害怕孤單、產生憂鬱症。

由台灣國際扶輪3523地區與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合辦的第8屆「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就是將專業的醫療講座與音樂結合,自2015年起,持續用音樂會的方式,鼓勵民眾對憂鬱症的認識與重視,舉辦以來獲得廣大民眾迴響與好評,2021年12月18日晚間7點再度在台北中油表演廳舉行,主題為「It’s Ok to not be Ok.(不堅強也沒關係)」。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音樂會主委、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前理事長張家銘說明,社會對憂鬱症仍有許多誤解,患者同時承受著憂鬱症及不被親友理解支持的雙重痛苦。

國際扶輪3523地區總監曾東茂致詞時分享,母親在弟弟意外過世後長年憂鬱,鼓勵扶輪人能以行動結合資源,幫助改變他人的人生。衛福部次長李麗芬說明,衛福部明年將於全台廣設71家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則表示,新冠疫情下憂鬱增加,確診者更是有身心後遺症。

市立聯醫為此而開立特別門診,為憂友提供服務。立委王婉諭提到,憂鬱症等精神疾病仍遭受汙名與誤解,除了需要大家關懷,也要理解與接納。總顧問廖永源也分享憂鬱症音樂會的緣由,希望進步的社會有人要站出來重視憂鬱症問題。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音樂會的開場表演,是由肯愛協會蘇禾秘書長領隊的太鼓、非洲鼓搭配現代舞及街舞演出「聽見就是愛」,希望能用鼓聲及歌聲喚醒大家對憂鬱症朋友的關注。

肯愛協會是台灣第一個以憂鬱症防治為直接服務的非營利組織,這些年進行的「辣八週」計畫服務,以正念減壓(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方案提供參與者身心靈多層面的學習與協助,幫助患者靈性健康之提升,透過課堂中正念的學習,降低對於潛在壓力事件的反應,建立對自我、他人、環境三方面的和諧關係,並促使其每天的生活能保持正向積極的態度,同時協助高齡者,不會因身體功能退化、對外社會活動減少,在心理與情緒方面產生失落感、孤寂感及懷舊感等,影響生理健康形成憂鬱症。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木樓合唱團的歌聲讓人感動省思,「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提醒把握現在、活在當下。迪士尼電影「大力士」的主題曲則呈現成為英雄會經過許多迷茫、崎嶇與試煉,但堅定信心、終會到達,不要放棄。

張家銘分享這次音樂會的主題放在「It’s ok, not to be ok!」,強調憂鬱症不是軟弱、不是不知足,也不是無能。網球名將大坂直美、奧運游泳金牌菲爾普斯、甚至美國體操名將拜爾絲等人的經驗,告訴我們憂鬱症是如此普遍,但要承認並不容易。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本屆同時舉辦「點亮微光」憂友寫給自己的一封信徵文活動,共64位投稿者,經網路與專家票選,選出前三名在會中分享。第一名「梅子」分享兩年來罹患憂鬱症的歷程,她一度生不如死。但感謝家人無條件的支持陪伴,加上自己從未放棄與醫師配合,現在康復並幫助他人。她建議憂鬱症患者相信醫療,家人的支持、自己的改變也很重要。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1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一名。

曾有學者估算,憂鬱症在台灣所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ㄧ年已經超過350億元台幣,可以了解憂鬱症所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已經到了不得不重視的程度,尤其,現今台灣高齡者佔越來越高比率,加上現代人生活壓力龐大,疫情波動更使人心惶惶,生活型態快速轉變,壓力無法紓解,導致容易產生精神相關疾病。所以,台灣也需要全國性抗憂鬱症運動,讓大家一起宣導防治憂鬱症的重要性,降低汙名障礙。


陪伴支持重啟生命之光,需要你我共同參與,鼓勵憂友勇於治療,重拾快樂與幸福人生是心的選擇。十分感謝主辦單位及每一位參與的朋友,願我們一起在生活中自主地發現美好,發掘生命中的樂趣,並對憂鬱症有更深的瞭解與認知,讓大家知道憂鬱症患者並不可怕,憂鬱症最需要的是同理心、關心及陪伴,是這場音樂會給我們最大的回饋。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關懷憂鬱症講座扶輪音樂會

 

 

鬱忘小信箱

回信人:蘇禾

為什麼這樣的追求會讓人反感?

鬱忘小信箱

可可:
兩年前一個不認識的男生跟我告白,我明確拒絕,但他一直糾纏我。他恰巧也在我上班的那棟大樓上班,所以經常會在公車站等我,故意和我坐同一輛車。走在路上經常和我搭訕,我真的拒絕了很多次,他還是繼續做這些讓我覺得反感的舉動,非常猥瑣甚至是噁心。我覺得他心理變態,扭曲。有兩次被他跟得很煩,當面說:「你不要再跟著我了,我絕對不可能喜歡你。我對你的感覺,除了反感就是噁心!」但他依然如故。
現在呢,我就是用無視的方式對待他,不會給他任何反應,就當他是空氣。他送我花,我就拒絕,直接退給花店負責送花的人,反正就是不給任何的機會。請問,遇到這樣的猥瑣煩人的男生,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擺脫他?

可可你好:
面對一段無理糾纏而令人反感的追求關係,可以想像可可幾乎已經到達忍無可忍的心境了,當我們被以偷窺、以無法擺脫的糾纏、以不被尊重的關係一再冒犯的時候,確實身心時而都會陷入憤怒與煩惱的陷阱之中,不堪其擾的同時,我們更是搞不懂這個人為什麼不知道適可而止?而我們又為什麼遇到如此偏執的糾纏追求者?讓我們一起展開與瞭解偏執的現象與危機。


一項由現代婦女基金會的「過度追求經驗大調查」顯示出過度追求造成的困擾與傷害。調查首先是問到民眾對於持續追求必能成功的看法,77%的受訪者認同就算被拒絕,只要能堅持到最後一定可以追求成功,其中男女的比例大致相同,顯見民眾普遍對於「持續不斷的追求行為」給予正面的評價,甚至給予鼓勵,無怪乎過度追求的案例屢見不顯。


其次,56%的受訪者曾有過不愉快的被追求經驗,其中女性更高達七成(69%)、男性亦有43%有此經驗,由於女性有較多被追求的機會,因此被不愉快追求的經驗亦明顯高於男性。
而上述不愉快的被追求經驗中,對方使用的追求方式為打電話/傳簡訊(36%)、有意無意在身邊出現(33%)、向他人打探訊息(30%)、時時投以關愛的眼神(25%)及請他人幫忙勸說撮合(25%);其中三成 (31%)的受訪者表示上述這些不愉快的追求行為一天發生超過一次以上,29%的網友則表示一週約發生3-6次,顯見受到「持續追求必能成功」的意識形態鼓勵,追求者往往無視於被追求者的感受,不斷使出各式求愛招數,造成九成以上的被追求者感到困擾,其中四成(41%)更是達到非常困擾的程度。


此外,受訪者表示上述不愉快追求行為所造成的困擾,前三名分別為「心理壓力」(62%)、「生活作息受影響」(47%)及「安全上的恐懼」(33%),其中女性(67%)感受到的「心理壓力」明顯高於男性(53%),更有高達四成的女性(42%)感覺不愉快追求行為已造成「安全上的恐懼」,相較於男性則僅有18%有此感受,顯示過度追求行為恐成為女性人身安全的一大疑慮。而遇到不愉快的追求時,受訪者多以婉轉暗示(56%)或直接說明(54%)的方式拒絕對方,或請別人轉達拒絕之意(31%)。


接著,再問到網友對於沒有好感的人,最不喜歡的被追求行為是什麼?依序為「跟蹤」、「在住家或辦公室外站崗」、「苦肉計」、「有意無意在你身邊出現」及「利用機會公開示愛」,追求的一方常感覺展現高度的浪漫與關懷,但被追求的一方卻大多感覺生活隱私被嚴重干擾。且若對方持續上述追求行為,受訪者大多感覺「噁心討厭」(49%)、「死皮賴臉」(44%),36%的受訪者更感覺「被性騷擾」,並有八成以上網友表示不會接受對方的追求。


對可可來,都已經當面說:「你不要再跟著我了,我絕對不可能喜歡你。我對你的感覺,除了反感就是噁心!」卻仍然無法喝止追求,偏執者似乎陷入「過度追求症候群」─意即苦苦追求、整日只想如何接近對方一得芳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過度追求者的人格特質通常包含「戲劇性格」例如:運用各種手段,吸引別人注意、「自戀性格」例如:認為自己一定有讓別人愛上的致命吸引力,以及「佔有慾」強,看上的目標,一定要到手才甘心。


及此,可可到底要如何面對過度的追求者,我的提醒如下兩點:


其一: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如果「過度追求者」已然是偏執型的邊緣性人格,偏執者本身會困在自己獨特的邏輯中進入妄想,最常見的是誇大、受害或有關身體異常的妄想,偏執者在「持續追求行為」的過程中,會自主性的不斷吸收自以為是的理由咬住不放,不管是自己妄想的感情情節上演,或被挫折時惱羞成怒,進而啟動與誇大受害的情緒而發生失控的行為,於此,我們確實是首要是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建議可哥這段時間,盡量不要單獨行動,上下班或等車坐車時,避免落單而讓「過度追求者」有機可趁。


其二:正面反面的力量對「偏執者」都是激勵:
由於偏執者的生理機制制約,按俄羅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的意見,偏執者的神經系統具有抑制過程不足,興奮過程又過度的特點。也就是說,偏執者無力自我抑制的同時,興奮感同時過度高漲。
我自己在陪伴偏執型邊緣性人格的朋友時就經驗過,所有的互動中,正面回應也好,反面回應也好,所有的互動回應,對偏執者來說都是激勵,所以你罵他,對他生氣,他會越挫越奮,偏執者就好像吸收了你的各種情緒,恐懼、委屈、害怕、生氣、反感、噁心、無奈等等,由於偏執型的邊緣性人格內在其實一直非常恐懼於自己不被接納,甚至不相信自己會被愛,所以反向以妄想抓住所有的能量,情緒就是一種能量,偏執者會用以編輯自己的幻想,也因為他活在幻境之中,所以看不到真相,所以也建議可哥面對「過度追求者」時,值得調適自己身心能安在,不起心動念,也不情緒回應,在「當他是空氣」的過程同時,連厭惡、憤怒都化去,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修為,但也是淡出這段困擾的方式之一。


最後,為可可送上平安的祝福。

 

推薦訂閱
活動預告@【兒童圍棋報】
轉寄『肯愛二月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