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報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創刊日期:2010-03-30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7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4-30 16:00:00 / 報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本期目錄
【小編說說話】
社區在哪裡?──都會型社區劇場開拓的經驗與思考
台北市社區訪視之觀想
社區訪視的觀察筆記
從拜訪社區的觀察,省思「種子學習社群」
【應用劇場新鮮事】Playback for you,從踏出第一步開始,就不再只是夢想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社區劇場的推廣,從拜訪社區開始
【小編說說話】
主編/曾令羚

這一期的電子報,主要的內容是跟大家分享我們在台北市推廣社區劇場、進行社區訪視的觀察與心得,包括:應用劇場中心在開拓都會型社區劇場過程中的思考,參加深度培育的種子從他們的角度看到的社區、種子社群是如何?以及從中反思這個學習階段的收穫。在【應用劇場新鮮事】專欄,志強了介紹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朋友們進行八八災後工作的過程。

下個月開始,新竹縣的社區劇場培力計畫將要啟動,包含社區劇場工作坊以及在地種子的培訓,中心將再一次和新竹的朋友們共同學習!
社區在哪裡?──都會型社區劇場開拓的經驗與思考
社區在哪裡?──都會型社區劇場開拓的經驗與思考

文/曾令羚(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員)

去年年底,我們頗具雄心壯志的決定在台北市推動社區劇場,沒有政府專案委託的資源,打算用一整年的時間,分三期工作計畫在台北市建立數個社區劇場推廣點,同時帶著幾組資深的種子共同工作,培育他們帶領社區劇場工作坊的能力。我們動心起念的原由:一則是,中心去年開始在台北有了長期使用的辦公據點;二則是,去年幾個工作計畫在台北市培訓了不少社區劇場種子,也建立了一些社區工作的人脈資源,給了我們一股信心;三則是,都會型社區與我們過往工作的鄉村或城鎮型社區有很大的不同,這將是我們拓展社區劇場實踐的重要嘗試,當然,它也具有相當程度的挑戰性。
 
都會型社區劇場的開拓,相對上是困難的。都市與鄉村的社區比較起來,在人際互動的緊密度、頻率、方式、對資源的敏感度與需求度、社區組織動員的模式、參與社區活動的形態,許多方面均展現出明顯的差異,從我們拜訪社區,與社區頭人的互動中可以找出幾個例子,跟大家討論。

都市的資源集中,各種資源直接挹注社區的管道很多,反而不像許多鄉村型社區經常得藉由多元的社造方式尋找資源,同時也接觸到了培力、共同參與的概念。曾經有一位社區理事長,在我問及社區是否有過接觸社造工作的經驗時,很有信心的表示:「我們已有教育部的樂齡學習中心,不須藉由社造尋求補助機會。」這句話同時也代表了這個社區相當習慣由上而下的資源流動,未及去思考、討論社區內部的需求。
 
缺乏社區營造所強調的「共同參與」的觀念,也少了傳統社會在親族、世居、土地、地方共同信仰等多重關係交織的綿密互動模式,我們在都會型社區遇見了許多「服務型」的里長,殷勤的照顧里民的大小需求、生活瑣事,但當我們討論到如何招募居民參加社區劇場課程時,里長卻露出尷尬的表情,甚至提議要有禮品、點心才能吸引居民現身社區活動。都會型社區工作的推動,竟出乎意料的「傳統」!服務型的里長事必躬親,卻無法捲動居民共同參與社區事務。組織社區劇場需要的團體人數、尋覓固定的活動場地,成了里長沉重的壓力。
 
收集了許多印有里長大頭照的名片,我們也拜訪過相當具有創意及組織動員能力的里長,見到中心人員和一群種子,二話不說,就熱情帶領我們參觀社區綠化節能成果,或翻出各種活動影片,介紹活潑的里民給我們認識,信手拈來就是鄰里間的軼事和聚落發展的歷史。當然,這一切也是里民服務的自信政績。

有一個因素是結構性的,它也造成了社區劇場在台北市推動的困境。台北市的社造工作向來由都市發展局主導,重視空間規劃、硬體改造的思維,與其他縣市在文化局體系下的社區營造,兩者的工作重點與操作手法有很大的不同。台北市的社區頭人,即使接觸過社造工作,還是容易偏重在硬體的思考,對於社區劇場強調的軟性營造、注重過程與對話,難以有具體的想像。我們依照以往在其他縣市的經驗,想要循著社造的關係網絡在台北市尋找社區、推動社區劇場,遇到了不小的阻礙。
 
尋找社區的困境在一次對國小團輔志工說明社區劇場時有了突破,她們在談話中很快的提到:社區公共事務不只是里長的事,而是「與我有關的事」,掌握到社區劇場的重點精神之後,她們迅速的組織成員、協調場地,促成了第一個社區劇場的展開。這次的經驗刺激中心回過頭思考:「都會型的社區劇場是否不應侷限在地理性的社區,而可以多著墨在社群的開發?」
 
都市化的結果造成了社區中疏離的人際關係,但分眾化的社群成員之間,卻存在著「強連結」的關係,比較容易被組織起來,進行長期的劇場課程。同一個社群的成員,許多其實是來自於較大範圍的地理區域,例如國小的志工家長,雖然不住在同一個里,卻也居住在國小週邊的生活圈,面對著同樣的公共議題。即使沒有地理上的連結,社群成員的共同處境,往往反映了社會性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這就是社區劇場發揮作用的切入點。

走訪了台北市十幾個社區/社群,和民眾對談、嘗試組織社區劇場,過程比我們想像的要艱困,但經驗是難得的,從中獲得的思考與刺激更是珍貴。
台北市社區訪視之觀想
台北市社區訪視之觀想

文/林瑩碧(社區劇場深度培育種子師資)

昨天收到令羚催稿的mail,而且還說要幫我打字,真是貼心啊!本來想將之前的紀錄直接給他,但現在已經完成訪視課程,所以我重新寫了一份整個過程的看見和發現。
 
我共參與訪視了文山區和中山區的二個社區,這兩個社區的地理環境和人口結構非常不同。第一個社區靠近山邊,以台北市來講是比較晚期發展的社區,居民較注重在精神層面及社區營造、社區安全,連公布欄也整齊貼著綠美化講座DM。居民年齡層相對較低,同時對社區環境綠美化也十分重視,還有婦女舞蹈班、腳踏車隊、社區巡守隊,這些種種已經跳脫傳統「只要顧好肚子就好」的思維,而更在意個人的生活品質。再來看看里長,她是個十分熱情的年輕女士,對社區劇場有很濃厚的興趣,一見面就洋溢著很有活力的笑容,深深感染到我,整個訪談被里長深深吸引。讓我更感動的是,當淑雅老師提到:希望能邀約社區內有號召力的志工夥伴時,彷彿看到里長腦海中的優良人選已經浮現。在約定居民說明會時,不只針對淑雅老師和里長本人的時間來討論而已,同時也有考量居民(有號召力的志工)上班的時間,最後敲定兩週後的晚上進行社區說明會。
 
當天晚上我不在參與的種子名單內,但我還是跟去看看里長和居民的連結。來參加說明會的成員有男有女,年齡約在50~65歲之間,有保守的、有活潑的,成員之間有些熟、有些不熟。剛開始淑雅老師說明時,有人聽到演戲就想溜,但透過兩個評量遊戲、物品雕塑、4人小組物品雕塑後,再看看屏東「四季紅社區劇場」的影片,這中間我看到居民想再繼續的慾望,想必他們心中也有某些感觸吧!最後居民在彼此溝通之後,決定每週二來玩社區劇場。這場說明會真是精采啊!雖然有一個很清楚的帶領人(淑雅老師),但里長的協助引導,卻讓居民們更想留在這裡,發揮了很大的功能。
 
反觀第二個社區,卻是屬於古老的社區之一,附近有果菜市場,人口密集,地方派系明顯,老人族群居多。里辦公室對居民的宣導活動也以政令宣導為主。從里長的談話當中,可以感受到對傳統輩分倫理的重視。因為以上的因素,所以里辦公室所舉辦的活動會以凸顯政績為導向。譬如里長談到巡守隊獲得長官讚許、親訪,利用資源回收經費舉辦參訪活動時表露的成就感,然而談到和居民連絡溝通的時候,卻面露難色,所以感受到和居民的連結較為疏離。在這樣的情況下,社區劇場要進入的可能性相對減少。
 
由以上二個社區的參訪,讓我得到很多反思:
1.所謂的帶領人,難道只有在工作坊中發號施令的那個人嗎?
2.應用劇場應用在社區,也只發生在工作坊裡面嗎?
 
其實進入社區訪視之後,讓我深深感受到應用劇場隨時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自己是否覺察到。日常生活中到底是我在帶領人還是別人在帶領我?我是壓迫者還是被壓迫者?以上種種思維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相信也是此次學習最大的收穫。
社區訪視的觀察筆記
社區訪視的觀察筆記

文/吳中平(社區劇場深度培育種子師資)

在幾次的社區訪視中,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中山區某里里長,不是因為他大方的請我們吃西瓜與喝茶,而是見面時他很熱情,熱情的帶我們去參觀社區。綠能的概念是現在最夯的議題,這位里長在第一任里長任內,就為社區的改造、美化、節能減碳、水撲滿、綠屋頂,做了很大的貢獻。連我們訪談時的里辦公室、里民活動中心,都是由一個廢棄的幼稚園改造而成,從荒蕪雜草蔓生,到現在的環境清幽,里民很自然就來休憩、下棋、聊天、唱卡啦OK。而與淑雅老師的對談中,又能很快把社區里民結構分析的很清楚,這讓我感覺到這個社區的能量很強,當然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會有很好的遠景。
 
文山區某里的里長,是個熱情大方的女性,這是我們坐在里辦公室時看到的,滿臉的笑容和中氣十足的聲音,很快的就把彼此的距離拉近,而里長本身就是北市的青規師,在我們到訪之前就對社區劇場很有興趣,而里長再知道這是一個補助計畫,能為社區注入新的能量,即定下了說明會的日期。
 
當然不是每次的訪視都是順利的,被拒絕也是很正常,中心也是在與社區的聯絡過程中,盡量的找出有可能的社區,才讓我們去訪視,這是一個很真實的體驗。
從拜訪社區的觀察,省思「種子學習社群」
從拜訪社區的觀察,省思「種子學習社群」

文/賴妍君(社區劇場深度培育種子師資)

接受種子深度培訓後,連日北上晚歸,我幾乎天天忙到深夜2、3點才就寢,活力十足的我,最近也開始覺得疲累,所以在一個多小時北上、南下的車程裡,就成了我補眠、休息非常重要的時光。當然,在火車上坐著睡覺,是無法兼顧氣質跟形象的,身為阿桑的我也趁機挑戰自己隨遇而安的態度,跟測試自己是否有當「犀利嫂」的能耐……。
 
今晚拜訪的社區,因為場地較小,應用劇場中心擔心參加人數過多,造成場地擁擠,所以在前往學習觀察的種子人數上,會希望有所控管;對一個執行活動單位而言,我認為中心的考量非常重要而正確,因為人數跟場地的使用比例,往往會牽動活動進行的效益,而這活動效益,也深深影響著種子是否能增加進入社區的學習機會。雖然我們是種子深度培育,中心有責任提供種子們各種學習機會;但種子們也有配合中心活動執行時的各種義務。任何狀況都可能發生,但最重要的是:當這些狀況發生時,我們大家如何來共同面對、討論、尋求一個共識?
 
在今晚的社區劇場體驗說明會中,也有一些狀況發生,居民聽了年輕里長的號召前來會場,結果有人發現社區劇場不是他的需求,當場表示要離開,淑雅老師非常鎮定而有技巧的說明社區劇場跟傳統戲劇的不同,並快速進入劇場遊戲體驗活動中,用實際的親身體驗感受,代替冗長的語言說明。
 
淑雅老師首先用個人熟悉關係導入暖身活動中,例如:
 1、圍一個圈,視家中手足人數多寡,學員由老師左邊排起,依手足人數分別遞增至右邊。
2、以里民活動中心為標的,以學員居家距離遠近由左至右排序。
 
這二個活動打破了剛才僵化的氣氛,讓居民整個開始動了起來。後來進行的肢體遊戲,柔軟了居民防衛心態,個個拾起童心,放鬆玩了起來。在這些活動的進行中,這個社區的某些權力位置、核心人物、人際關係中的潤滑劑,各種角色隱約可見,最後播放的社區劇場紀錄片,更是引起居民高度興趣。

這個過程,讓我不禁把社區當晚的互動情形,跟種子深度培育的七人小組互動做個聯想:其實我們七人小組也是個社群,也正在上演一齣齣精采、絕妙的社區劇場遊戲。很有趣的是,進入社區,我們知道要傾聽居民聲音、接納不同的居民、學習等待居民、鼓勵居民勇於自信表達、鼓勵居民學習溝通討論、擾動居民僵化的思維,關心公共議題;但,我們這些種子可曾仔細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這樣對待過自己?允許過自己?或是我們七人小組是否也曾如此彼此傾聽?接納?等待?開誠佈公深入溝通、討論?我們七人小組的「公共議題」又是什麼?是滿足自我學習成就?忽視各種現實的條件差異,爭取特權?還是團體互動學習,儲備將來進入社區工作的基本能量?或是……?
 
其實,我們跟著中心學習,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它幸運的地方不是成就我們社經地位或私人名利,而是淑雅老師公開、嚴謹的態度,會提升我們對外溝通、互動、甚至是面對團體衝突、擾動的能力;令羚雖然只是中心工作人員,但她成熟穩重、細膩體貼而有遠見的特質,跟淑雅老師是相輔相成。對我來說,無論是學習領導人、或是學習如何跟人合作當助手,中心都提供了活生生的寶貴學習素材。

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進入社區工作,不是單一講師身分就能如何如何,其實融入社區成為一份子,結合大眾的力量,遠比個人力量強而有力;而這「融入」,有很多時候是需要先「放下自己」,而非「滿足自我需求為先」,如果我們真的想進入人群推動社區劇場,真的希望對社會有所擾動,而非複製教學形式或滿足自我,我想這段種子深度培育學習期的各種衝突,將會是我們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
【應用劇場新鮮事】Playback for you,從踏出第一步開始,就不再只是夢想
【應用劇場新鮮事】Playback for you,從踏出第一步開始,就不再只是夢想

文/李志強(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

二○○九年八月八日至十日,台灣許多一人一故事劇場人聚集在台北縣金山,參加了亞洲一人一故事劇場聚會。在此同時,台灣的另一端正經歷五十年來最大的水患,有一位當時返鄉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夥伴,便因為家中淹水而無法北上與會。
 
亞洲聚會一結束,我和幾位朋友商討,希望能為受苦的朋友們盡一分心力。於是在八月十二日,我建立了playback for you網路平台(註一),並向台灣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夥伴正式發出一封邀請函(註二)。 平台建立的第一時間,幾位志工投入翻譯國外運用一人一故事劇場進入受災區域進行工作的報導和文章的工作。

為了協助相關工作的推進,我走訪了法鼓大學籌備處,並獲得人生學院辜老師的協助,在九月五日邀請來自不同團隊的夥伴們進行一場開放空間會議(註三)。夥伴們針對團隊和個人需要的準備、經費的籌措、組織工作和在地的連結等議題,交換了許多想法。而這個會議初步的建議,也成為我們後續行動的基礎。

隨後我們也得到了與法鼓大學合作的機會,以每個月一天的方式陸續舉辦了公開講座和戲劇工作坊。同時我個人也開始在法鼓大學籌備處訓練一群青年志工學習一人一故事劇場。另一方面,我們也向財團法人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申請輔助,針對邀請國外有經驗的老師來台授課、安排為進入災區服務的助人者演出,以及透過教習劇場提升學生對心理衛生方面的認識提出了「從心出發──戲劇培力與在地扶植計劃」,並且得到了基本的經費支持。這讓我們放下了心中的不確定感,能夠持續投入這項工作。
 
因為我們期望能夠結合大家一起行動,所以我們需要為彼此做更多的準備。在去年底,夥伴邀請了全台灣的一人一故事劇團,共同參與第五屆全球一人一故事劇場計劃在人權日的聯合演出。這一次,台灣總計演出十二場,大家熱情的參與和交流,也讓我們更有信心能夠為台灣一起做些什麼。

今年的三月,我們邀請了在卡翠納風災之後進駐災區從事組織工作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國際導師,同時也是心理治療師的Pamela Freeman來台舉行工作坊,分享一人一故事劇場運用在創傷議題的經驗。另外,也邀請她針對一人一故事劇場在社會變革上的應用進行公開的講座分享。在高雄的講座裡,Pamela也就紐約一人一故事劇場中心如何準備和遴選演員,以及如何和在地的組織連結進行簡介,例如在九一一事件之後,在全美國遴選了二十位資深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工作者,為紐約的救難人員演出。在卡翠納風災之後,也選擇了八位至少會說三種語言的演員(其中只有Jonathan Fox是白人),進入災區服務。 為了協助夥伴彼此連結和做好準備,我們特別在Pamela來台之前,開設了會前工作坊。一方面為大家做熱身,另一方面藉此讓不同團隊的夥伴能夠進行交流。
 
在Pamela帶來了寶貴的經驗分享之後,台灣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團隊再度開始連結,這一次將要為進入災區的服務者演出,而我們也將選擇兩個地點進行在地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培力,希望能夠讓在地的朋友演出他們自己的故事。相關的訊息可以在我們的網頁上取得(註五)。 除此之外,在三月至四月間,我們也在台南和台東各舉行一場三天的教習劇場(TIE)工作坊,由許瑞芳老師和高伃貞老師分別帶領。工作坊結束之後,培訓的學員也將進入災區和社區為學童演出。
 
一路走來,計劃團隊感受到了許許多多夥伴們的熱情,也體會到進入災區工作,除了要充份的了解在地朋友的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自我的準備和照顧。這不是件一個人可以成就的事情,如果沒有大家的熱情參與和投入,我們無法走到這裡,更無法向前邁進。

身為社會企業創業者(註六),我明白「希望」對於受苦的朋友們有多麼重要。這次的災難深深地打擊了各地的產業基礎,同時也奪走了許多人的愛(無論是親人、財產、文化、記憶或是生活)。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思考,如果以戲劇做為媒介,我們究竟能做些什麼,哪些是現在還沒有人做而我們可以做的。
 
在此同時,我也不斷地質問自己,現在的所作所為究竟是為了我自己助人的願望而做,還是為了我們想要服務的對象而做。最終,我也只能盡可能地選擇他們需要,而我想為他們做的事情來做。

如果一個人能夠給的不多,那麼集合十個人、一百個人也許能夠做些什麼。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正共同攜手,彼此合作,互補不足,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援,在夥伴表現好時給予掌聲,正如同我們在一人一故事劇場舞台上一樣。
 
為此,我們還需要向前邁進。
 
(註一)http://playback4u.ning.com/
(註二)請參閱http://jesterlee.blogspot.com/2009/08/playbackers.html
(註三)會議紀錄請見http://playback4u.ning.com/forum/topics/95ri-kai-fang-kong-jian-hui-yi-1
(註四)演出中文紀錄請見http://playback4u.ning.com/forum/topics/2009-playbackren-quan-lian-yan
(註五)除了網路平台之外,也歡迎到我們的粉絲網頁上參觀http://www.facebook.com/playbackforyou
(註六)筆者於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任光原社會企業董事長,和創業夥伴從事發展部落經濟圈的社會企業工作,而主要服務的地區阿里山鄉,於八八水災受到重創。
推薦訂閱
【展翅】展翅協會守護兒少多年有成 連續破獲大型兒少色情網站@【台灣展翅協會電子報】
弘道祝福您 中秋佳節愉快@【弘道電子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轉寄『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2010年4月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