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報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創刊日期:2010-03-30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7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1-10-06 11:00:00 / 報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本期目錄
灑下一把社群劇場的種子
亞太的連結──前進「油甘子劇團」
劇場之外──談新竹縣社區拜訪
關於本報
報 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發行人:賴淑雅 
主 編:曾令羚
 

聯絡方式:
地    址:10049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北路5巷9號2樓
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catt-20060501/  
E-mail  :catt0501@gmail.com
TEL/FAX:02-3343-2440
我的臉書
<!-- Facebook Badge START -->
友好連結
[公益聯播]支持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心靈重建工作
第二屆台北市社區劇場種子培訓,特別針對NGOs夥伴開發社群劇場的應用。
灑下一把社群劇場的種子
文/曾令羚(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員暨劇場講師)

「台灣的農業力推農村觀光、精緻農業,大眾卻忽略了農業與糧食的關係。我關心的議題是農業與土地的連結。」
 
「大陸城市建設飛快,不斷拆遷違章建築,政府用著強硬的手段,爆發許多民眾反抗事件;例如老人因拆遷衝突去世,於是子女告上法院…。類似的事情很多,但很快就過了、忘了。事情沒有被解決,只會不斷積壓…。」
 
「我們想要做的是把精障者帶入社區,拉近社區對精障者的接納,精障者也可以更容易回歸正常生活。希望人與人的連結可以更緊密、互相照顧。社區很重要。」
 
「我關心的是失智老年人口增加的新聞,最近,我的家人也面臨這樣的狀況…。」

「台灣沒有單親政策,出現『單親爸爸帶子竊盜』的新聞,不是家庭身教不好,這是社會問題!」

9月17日,在第二屆台北市社區劇場種子培訓工作坊裡,學員們熱烈的輪流發表他們所關注的社會議題。這是第一堂課,學員們與講師初次見面的上午,入秋微涼的風吹進排練室,正是沁爽的溫度,但我不得不關上窗戶,免得大夥兒興奮討論的聲浪打擾了鄰居、週末早晨遲醒的都市人。

 (圖:種子們在劇場工作坊中透過遊戲,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的可能性。)

這一次的工作坊,我們打著社區劇場種子培訓的名號,實則招生對象鎖定在NGOs、NPOs的組織者及工作者,希望運用中心長期累積、與民眾進行社區劇場的經驗及工作架構,培訓有實際經驗的社會工作者,發展出適合於社群(特別是那些已有特定關注議題的社群或組織)的劇場應用方法。

這個小型的戲劇工作坊裡,人數不多,卻臥虎藏龍。有精障社工、單親政策倡議者、社發所研究生、社工系的大陸交換學生、教師、劇團成員、生命線志工等,他們各有自己關注的議題,也有許多尚待釐清的問題、以及對應用劇場的好奇與想法。

淑雅老師請大家說說:「分享一件你最近關注的新聞或議題。」就成了破題的第一問。

(圖:種子輪流分享每個人關注的社會議題。朱建鋒(右一)是長期投入單親議題的倡議者。)

從個人背景介紹和新聞事件的討論分享,我們看見團體中每個人對社會現象的看法、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令家庭破碎的社會事件、讓人們流離失所的環境災難、激烈的抗爭行動時時刻刻被媒體報導,當我們閱聽到這些新聞之後,不該只能感嘆世界太亂,只能對受害者的遭遇感到心痛和同情、對事件只有無力感,如果我們能試著去看清事件背後的社會結構,進一步思考我們和社會的關係,就不會覺得這麼無力,甚至能產生改變的意識、產生行動的力量和方向。

例如人口老化現象產生的老人照顧問題,我們可能是照顧者、將來也會成為被照顧者,如果把問題窄化成:要多存一點老本,支應老年生活所需。用個人化的解決之道來處理,那就會忽略了問題的複雜度,也不會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看見新聞和社會事件,也許日後該想想的是:「我們要怎麼樣去鬆動社會結構?」

在種子培訓工作坊中,還做了些甚麼?
 
劇場遊戲開始了,用各種扭曲的動作走路吧,遊戲讓每個人意識到自己身體的狀況,打破社會習慣對身體的制約、探索身體的可能性。從對身體的覺察開始,一旦意識到被制約,就有可能被解放。

 
(圖:瞎子系列的劇場遊戲,不但要擺脫對視覺的依賴,也要面對未知的恐懼。)

體驗過肢體、聲音、觸覺、聽覺等各種感官開發的遊戲之後,淑雅也不忘提醒種子們:「不要被遊戲的型式和規則綁死,劇場遊戲多是從國外帶入的,不見得適合每個團體。遊戲的目的是促進共同參與和營造快樂學習的氣氛,種子們要練習掌握遊戲的精神,而不是被遊戲框架住。真正去跟民眾工作時,我們時常會請民眾提供童年的遊戲,那更代表了他們文化和生活的記憶。」掌握到劇場遊戲的精神,用貼近民眾的方式與他們互動,這是社區劇場帶領者的關鍵技能啊!
 
接下來,種子們練習了形像劇場,用靜止不動的身體雕塑發揮肢體表達的能力,在每位學員帶來物件、分享關於物件的個人故事之後,其他夥伴用定格的身體雕塑表達故事主角的心情,回饋給說故事的人。還有,我們繪製了每個人自己的生命之河,分享了生命旅程的曲折和遭遇到的衝擊、以及沿途的風景。重新回望自己走過的路,定睛看看過去和當下,將有更清晰的視野看見未來,以及自己與群體的關係。
 
(圖:形像劇場的運用。學員聽完故事後,用身體雕塑回饋給說故事的伙伴。)

工作坊尾聲,這一小群來自NGOs的種子,根據他們關心的議題、工作或服務的社群狀態,運用這幾日所學習的劇場活動和架構,草擬了社群劇場的實習方案。這是一項社區劇場的新嘗試,也是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突破過去種子培訓經驗的重要一步,希望種子們能開拓不同領域的社群劇場,走出更多應用劇場的實踐之路;而我們也會繼續陪伴著種子,相互學習。
亞太的連結──前進「油甘子劇團」
文/賴淑雅(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負責人)

1995年我參加在菲律賓舉行的第二屆「亞洲吶喊」匯演計畫時,認識了許多亞洲地區重要而精彩的民眾劇場工作者以及他們所屬的團體,來自泰國的Pradit Prasartthong(暱稱Tua)和油甘子劇團(Makhampom Theatre)便是其中之一。
 
油甘子劇團由一群學生運動青年於1981年組成,當時泰國社會正處於軍政府對反對運動人士展開血腥鎮壓後的寧靜中,「回歸農村」的口號引領這群青年展開了貼近民眾生活的劇場工作,至今已30年。在亞洲,像油甘子一樣從民眾生活中滋養長大的民眾劇團,大概只有菲律賓教育劇場協會(PETA)的40餘年能媲美。

油甘子劇團自1981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動社區文化發展、創意學習以及當代戲劇表演。他們除了曼谷市中心的駐紮地之外,2006年另於泰國北部距離清邁75公里的清道鎮(Chiang Dao)成立油甘子生活劇場(Makhampom Living Theatre),將生活所需的種植、勞動與劇場創作融為一體。
 
今年六月,我和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小地寶》劇組赴新加坡參加第一屆劇場教育年會演出時,正好與油甘子的幾位老團員重逢,他們說想在今年辦一個亞洲民眾劇場工作者「回娘家」的交流活動,同時慶祝油甘子劇團30週年大壽。沒多久,我就接到這個名為「The Reunion Exchange and People’s Theatre Forum」(民眾劇場團聚交流暨論壇)的活動邀請函了。

 (圖:賴淑雅(中)與油甘子劇團的老戰友在新加坡重逢。)

即將在十月於泰北油甘子生活劇場舉行的「民眾劇場團聚交流暨論壇」活動,一方面慶祝油甘子劇團走過艱辛的30週年,二方面也藉此讓亞洲各地的民眾劇場工作者再聚首,交流彼此在社會藝術行動實踐上的想法與經驗,同時也讓各國參與者互相分享關於表演、藝術、社區/社群實務工作的技巧與方法,最後,通過不同場次的論壇,開啟國際人士、泰國本地工作者、清道鎮在地伙伴之間的深度互動與對話。
 
此次活動是基於重新連結既有的結盟網絡、並促成新的連結關係而舉行。屆時將有來自20餘國的50餘名亞太地區的國際友人齊聚一堂,而油甘子劇團也將有40~50名成員參與交流。因此,整個活動的重點將著重於促成新的對話產生,包含本地、泰國、國際友人之間的跨文化對話,並且通過正式的網絡、信息共享、展開新的合作計畫等,鞏固彼此的連結關係。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深耕社區劇場領域多年,理論和實務經驗都非常豐富,尤其,我們在新竹地區的社區劇場工作已默默走了三年,深度陪伴社區和種子的過程困難重重,但也因為不斷面對社區和人給的種種挑戰、展開對話與彼此學習的關係,三年來我們的基礎工作做得更紮實了。明年,我們希望透過邀請泰國油甘子劇團來台灣,交流台灣和泰國的社區劇場實務經驗、開拓對於「表演」的不同想像、學習不同的工作方法,提升社區劇場工作的整體想像與視野。

參與「民眾劇場團聚交流暨論壇」除了與亞洲各地民眾劇場的老戰友敘敘舊,也希望帶著這幾年我們在本地累積的社區劇場實務經驗,與這些老戰友或新伙伴展開對話和交流,學習新的想法與作法,給社區劇場尋找一些新的活水和力量帶回台灣。

油甘子劇團官方網站:http://www.makhampom.net/makhampom/makham2008/detail_en.php?pcoid=15

劇場之外──談新竹縣社區拜訪
文/傅子豪(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講師)
 
每一次進入社區與居民一起工作,最常需要跟居民說明的就是「社區劇場不是要教大家表演」,然而社區劇場到底是什麼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場景先來到新竹縣的社區拜訪。一個週末的早上,我們前往新豐鄉的瑞興社區拜訪,到了林總幹事的家之後,邀來張理事長後聊起居民的生活以及社區正在進行的活動。理事長提到瑞興社區已經行之有年的社區書法班,不但有其他村莊的人來參加,連社區不識字的長者也寫得有模有樣。我們很好奇地問到,為什麼社區的書法班可以一直持續著?理事長給了一個簡單卻往往不易做到的答案,「就是有心」。

這句值得玩味的話也隨著理事長與總幹事的談話,讓我們慢慢發現了瑞興社區居民參與活動的堅持,以及對於社區大小事的關心。張理事長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前任理事長與他都是書法班的老成員,原先說好交接時要互贈書法做為賀禮,但前任理事長卻一直沒有空寫給現任張理事長,但卻在自己開的雜貨店中辦起自己的「作品展」,還定期換掛作品,或許他不只想跟張理事長分享,而是想跟更多社區居民分享,希望增加瑞興社區的人味及藝術氣息。透過書法班串起社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瑞興我們也看到因為人與人關係的連結,延伸出對於老人關懷據點的籌設,關心農村裡族群屬於大多數的長者。
 
離開瑞興社區前我想著,社區劇場是什麼?不就反應社區居民的狀態,是緊密或是疏離,透過劇場活動,重新讓每個人思考自己的生活,進一步連結每個人的關係,所以社區劇場應該不只是玩遊戲、不只是演一齣戲,就如同「寫書法也不只是寫書法」!
 
中午過後我們來到靠海的坡頭社區,小小的聚落建築中聳立的是當地的信仰中心-普元宮。總幹事金花與幾位居民跟我們約在宮內,談論著她們下一週庄內非常盛大的繞境慶典,每個人將各掌其職,而這是她們村里每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後來,我們一同前往理事長家拜訪,才知道社區居民其實參與許許多多的活動,而重要的組織者就是總幹事。



坡頭社區總幹事金花讓居民參與環保、旅遊或是朝山活動,緊緊扣住居民的關係及情感,尤其是在傳統的農村。金花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居民很好叫啦」,只要她開口,居民都願意參與社區活動。社區劇場的參加者都是金花找來的,居民在參加社區劇場過程中,或許可以看見自己與總幹事金花的關係,不只是「很好被叫來」如此而已。在理事長談得天南地北時,想著:是什麼因素可以讓居民願意持續參與社區活動?如何也讓居民參與社區劇場呢?
 
再回到最初的提問,社區劇場是什麼?它是居民們日常生活最真實的呈現及反應,而不只是演一齣戲而已。我們希望透過劇場活動,居民能看見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何連結,社區活動如何被運作,以及未來社區可以如何發展。

而為什麼拜訪社區?因為社區劇場所關心的,其實在劇場之外。
推薦訂閱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伊甸烘焙咖啡屋@【伊甸烘焙咖啡屋小站】
Selina、阿中--公益神秘禮物揭曉;好友曾雅妮捐五冠王封后照挺陽光@【陽光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2011年9月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