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09-09-28 05: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節慶活動
本期目錄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07期】
【活動訊息】
【學會大小事】
【社造媒合】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07期】

【災區重建人力或物力需求】                                                                


需求總覽


編按:
更多內容請至  學會部落格



【觀點與論壇】                                                                                       


十年社造省思-從921震災到88水災

文 / 陳錦煌(前921重建會執行長、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編按:
本期快訊特別刊登陳錦煌醫生就921的重建經驗對88水災重建工作的看法。


十年前9月21日,台灣中部一場芮氏7.3級世紀大地震,奪走二仟伍佰多位鄉親寶貴的生命,也震出台灣社會長久累積的問題及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法。1994年文建會開始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簡稱社造)政策,所強調的「社區主體」、「自主參與」、「由下而上」的理念,恰可彌補政府災後重建「由上而下」之不足,921是台灣地震史上首度喊出「社造」,建立官民夥伴關係,合力完成災後重建的第一例。日前,台灣南部及台東又逢世紀大水災,伴隨土石流災、國土崩塌,危機處處,許多原住民部落面臨不得不遷村的兩難,歷史告訴我們,遷村一事,非同小可,921累積的社造經驗,可否幫助解決遷村必須面對的生產、生態及生活等問題,值得深思!

921的社造,和承平時期的社造大不相同,原因在於,地震造成整體性的破壞,包括生命財產、維生管線、公共建設、生產設備……等,另外,失業、心理及文化也因為地震破壞而產生巨大衝擊;加上重建區本屬經濟弱勢,在2002年加入WTO及2001年桃芝、納莉等颱風反覆侵襲下,土石橫流,重建一半的家園再次受到無情打擊,在此處境下的社區重建,其介入點是多重且整體,而非尋常社區的單一議題;參與者是社區全體,不是單一團體或個人;社造目標是生存需要,非充實生活內涵;運作方式是從無到有,不是在現有基礎上尋找突破,重建期間,由上而下的資源協助大於由下而上的社區動員;強調重建成效,不僅理念宣導或人才培育。

因而,重建區累積相當多寶貴的社造經驗,包括:一、新伙伴關係的建立:對於中央和縣市及鄉鎮間;官與民;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自然;社區與社區間,從重建之初的對立,彼此不信賴,隨著重建開展,逐漸發展成可以對話,就事論事地共同解決問題的新伙伴關係。二、創意行政作為:重建區的社造引進專業管理及統包制度,允許專業團隊,社區居民及協力廠商結合在一起,從設計開始、社區組織、專業輔導、及工程執行能緊密結合,在工程進行中,社區可以全程參與監督,並且利用點工叫料,創造社區居民就業機會。三、人才培力與組織建構:配合文建會專業管理及社造中心的架構,大規模推動社造工作(共60個社區),引進「陪伴社區」,及培育「社造員」的作法,讓資源及社造經驗可落實於社區。四、防災社區:2001年桃芝、納莉帶來嚴重的土石流災害,重建會開始以社造的方式推動社區防災,培訓居民,成立社區防救災組織,研擬防救災計劃,繪製防災地圖,預擬緊急逃生路線,緊急安置地點,整備應變物資,及平常的維護演練。五、社區產業振興:重建過程中,桃米社區的生態旅遊、民宿及利用公積金來學習及整理社區環境的經驗;埔里長青村「老有所用」的老人照護新觀念;大安溪部落共同廚房的分享經驗;中寮龍眼林福利服務協會的送餐、社區學園、及龍眼乾的文化包裝與行銷經驗;及最近埔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紙教堂」的愛與互助的社區見學中心,在在提出台灣「社區產業」發展,包括生活、生產、生態三面向,可供各社區學習的典範。

順著921重建區社造經驗的累積,行政院整合各部會主管社造相關的資源,2000年於張俊雄院長時代提出「創意新點子」,2003年游錫堃院長提出「挑戰2008新故鄉社區營造」,2006年謝長廷院長提出「健康社區六星計劃」,企圖將921的社造經驗推展到全國。這期間,2003年台灣發生SARS流行,社區營造學會結合全國社區朋友,及預防醫學專業者……等共同發起「社區防疫」行動聯盟,在阻斷SARS從醫院向社區傳染的努力上,社區朋友心手相連,藉由人人量體溫,成功地將SARS阻隔於醫院內。同時,社區營造學會開始整合921的經驗,推動優良「社區產業」遴選及輔導計劃,也獲得不錯的迴響,在天下雜誌「319鄉向前行」推波助瀾下,「社區產業」成為全國社區營造的新方向,企圖以「在地化」對抗「全球化」,是另一波對抗「城鄉差距」、「貧富懸殊」的社會運動;「在地的」、「手感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有媽媽味道的」社區產品,成為近幾年的最新流行。

在官方及民間共同努力,「社造」澎勃發展,達到另一峯,問題是,反省921後十年的社造,除了社造點遍及全國,可供申請社造的計劃遍佈各部會,至於社造工作有否突破?是不是仍為資源才申請?是不是硬體建設多於軟體經營?是不是社造來不及建立共識就得草草了事,結案核銷而一筆帶過?我的觀察仍是老樣,不然,最近農委會提出的「農村再生條例」不會受到社造界如此強烈的批評。

面對88水災後的國土復育、原住民遷村、及受災社區(或部落)的永續發展,921雖然累積不少災後重建中社區營造的寶貴經驗,但是,地方自治條例中有關村里長選舉,行政社造化,社造經費核銷,社造人才養成方式,及政府假「由下而上」之名,遂行「由上而下」之實不改的話,奢談社造救88水災,是不切實際的說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政院部落安全初步評估結果

編按:
行政院於9月21日公佈學者專家於9 / 10-14初步勘查全台64處部落的安全鑑定報告。本文轉載小地方新聞網的整理報導。提供給各界參考。

[ 轉自小地方新聞網 ]
行政院於9月21日公布日前學者專家初勘全台64處部落的安全鑑定報告(探勘日期:9月10-14日),列為安全的部落有21處,33處不安全,10處列為「有條件」的安全部落。也就是有被遷村之虞者為 10+33=43個部落。


另外,這次勘查表中,好茶村沒有被放入,應該是已經確定要遷了,不必再勘查。而小林村也不在名單上,如果把小林平埔族也放入的話,面臨遷村危機者,總數是45個部落。

行政院將在三週內巡迴部落,以此報告內容為基礎,與部落族人討論未來重建或遷村方案。


行政院部落安全初步評估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1家園重建聯盟社經調查工作計畫(草案)


編按:
在921的重建工作中,國科會曾廣邀國內各環境相關科系專業師生進行「社會經濟調查」。雖然921的地震經驗與此次88水災的問題有所不同,但當時擬定的計畫內容,可作為此次風災重建的參考,藉以擬定符合現況的調查內容。此外,附上高雄六龜地區的「八八水災六龜鄉受災居民居住意願電話訪查表」,提供給各界參考。


緣起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為進行九二一大地震全面性勘災調查,邀集大專院校土木、營建、地科等相關系所教師及學生以及結構與大地技師共同參與工作,期望於最短期內完成調查報告,供行政院研擬災區復建計畫之參考。國科會將盡力提供必要的支援(例如圖檔、資料、經費、工作人員標誌等)。

調查工作共分為九組進行。其中「社會經濟震災調查組」擬與以環境設計與規劃專業師生為主力的「921家園重建聯盟」合作,由自願參與的大學院校相關系所師生各自在責任區進行調查,期於一個月內完成初步調查報告。


詳細內容請在此下載

八八水災六龜鄉受災居民居住意願電話訪查表

【活動訊息】
2009新港農民影像展

編按:
新港文教基金會於9月26日~12月27日,在新港文化館 25號倉庫(嘉義縣新港鄉登雲路111巷2號),舉行「2009新港農民影像展」。共有50位農民的靜照攝影和5段紀錄片,歡迎大家有空去參觀!



【活動訊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9台灣社區影像研討會」


編按:「2009台灣社區影像研討會」將在11月5-7日,於「台北之家-光點台北多功能藝文廳」舉辦,詳細說明如下。


「影像」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及工具,在台灣正處於回歸日常生活及公共參與的過程;無論是各地陸續開辦的社區影像培力課程,或是影像工作者長期紀錄在地、或與非政府組織合作紀錄公共議題,都形成不同的社區影像生產模式。為能更深入了解這些現象與課題,本會今年與國藝會共同舉辦「台灣社區影像研討會」,希望藉此提供一個交流對話的平台。 

在這場研討會中,
將從這幾年蓬勃於台灣各地的影像培力計畫的發展、影像工作者進入社區的角色,到近期地方嘗試透過影像連結地域文化的行動經驗,邀請影像工作者與社區工作者提供他們在這波潮流中的實踐經驗與反思,並有機會進行與文化政策資源的對話。 

研討會將於本年度11月5日(四)、6日(五)、7日(
六)三天假「台北之家-光點台北」多功能藝文廳舉辦,包含專題論述、實務案例研討、綜合座談、社區影片聯展播映等內容,歡迎各界朋友參與。研討會相關詳細訊息敬請密切注意本會網站的公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檳城經驗:學習工作坊
活化文化資產的藝術創新手法



編按:
「檳城經驗工作坊」於10 / 6(二)-10 / 9(五),於納豆劇場(臺北市西寧北路79號)舉辦。詳細內容請見活動DM。



【活動訊息】
【學會大小事】

「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活動報導


編按:
學會於9/20-23至國立暨南大學參與9月20日凌晨的守夜祈福活動,及三天的「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並在9月22日晚間召開「學會理監事座談會」。此次研討會除了分享台灣921地震十年來社區重建的理論研究及實務經驗外,也邀請許多日本的學者與社區工作者,來分享日本15年來幾次大小地震的社區重建經驗。

研討會就震災的幾個重要議題來探討,如:復興基金、心靈重建、社區重建機制、文化重建、山村重建、NPO角色、生活重建等單元。主辦單位於每個單元精心安排,使日本與台灣的經驗相互交流。研討會最後便藉由921的經驗展望當前的八八水災重建(可參考本期電子報由陳錦煌醫生所發表之「十年社造省思-從921震災到88水災」一文)。以下為此研討會的活動情形。


圖1:9月20日於桃米社區的紙教堂,舉行921地震十週年守夜祈
福晚會。圖1為當天由現場與會人員共同製作的紀念標示。



圖2:同上圖,現場人員於凌晨1:47,全體靜默30秒。


圖3:學會與會人員。(右二為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學會理事廖嘉
展老師)



圖4:研討會9月21日晚上,於紙教堂進行震災經驗交流單元。邀請鷹
取社區中心理事長神田裕神父,發表日本阪神地震後紙教
堂的興建與發
展過程。
並由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新珠女士,分享桃米社區紙教
堂的籌畫與興建過程。


圖5:研討會9月22日,震災與社區重建機制單元,邀請黃世輝老師
發表「重建第三區社造中心及社造點的回顧與追蹤」。就
建會於
2002年所推動的「社區營造中心」發展過程,與第
社造中心之
營運經驗作說明。「社區營造中心」與「社區陪伴」
為921重建經驗
的成果之一,在此成果上思考八八水災的重建工
作,是當前的重建重
要課題。


圖6:研討會9月22日,社區重建與NPO單元。邀請小林郁雄先生,
發表「阪神大地震中市民社區營造之支援網絡活動」。台灣
經驗部分
,也由新故鄉基金會廖嘉展老師,以培力桃米生態村的
過程為例,談
台灣NPO組織在震後社區重建的角色與運作。

圖7:研討會9月22日晚間,學會於桃米社區召開「理監事座談會」,
討論八八水災的重建問題,商討目前如何協助與監督原民
會的重建工作
。並通知於10月7日,19:00召開「第三次理監事
會議」,詳細來討論八
八災後的重建工作。


圖8:研討會9月23日,震災與展望單元。邀請陳錦煌、喻肇青、曾旭
正、江大樹等與談人,由921重建的經驗與成果,展望
八水災的重建
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im Diers 來訪心得

編按:
Jim Diers於9/20(一)至9/30(三)來台訪問,本文為作者擔任第一天的翻譯人員後,紀錄下來的心得,特別於本期電子報刊登與分享。



/ 吳曉那

Jim Diers來訪台灣九天,第一天早上五點多通霄的飛機剛到,他連喝了兩杯咖啡,搭著高鐵直奔南部簡直就像一個最好的工作坊,受到他對人與社區營造工作專注、熱情的牽引開啟了對話與思考。

令人驚訝的是,這次來訪不是的教授教導台灣怎麼做社區營造」的關係相反的,反而是Jim Diers聽著台灣社區、公部門工作者說侃侃而談的說故事,美濃的福安國小自行種植有機稻作、愛鄉協進會的反水庫運動、高雄縣縣政府社會處在推動的微風農民市集各種蓬勃的故事,台灣的社區營造自己的生命力、行動,點點滴滴的由此傳播出去!

但是
Jim是有許多一針見血的看法往往將社區營造的重點一次一次的拉回來,拉回人,拉回地方,拉回一個我們在現實中想也不敢想的本質、標準。例如台南縣新大同社區營造中心以創意巧思活化了公部門空間,已經是很了不得的突破了,但在讚賞之餘,他也提醒,這個中心雖好,但是還是要到社區居民所在的地方,那才是社區營造的起點

與高雄社會處處長對談莫拉克颱風重建的問題時,他說,有些地方還是快不得的。從中央政府的角度,看到的是人民房屋毀壞,因此要用最快的效率解決人民住宅重建的問題,但是由社區的角度,看到的是社會關係重建。

他舉他曾參與的神戶大地震社區重建為例,當時政府在原有社區的範圍之外蓋起高層建築,讓災民可以快速遷入,可是卻忽略了他們對鄰里網絡、社區互動、公共空間的需求,以致於獨居的老人甚至有不堪寂寞,從陽台上跳下的不幸案例這是社區的未來,社區應該要有更多思考、決定的空間。

另外,他也評論了美國(也許也包括台灣)目前呈現的專業NGO團體分化的現象。NGO也仿效政府部門一樣作各種分類,老人、兒童、婦女、環境等個團體,各自為政,但其實從社區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應該是一體的,專業NGO體的介入,有時反而弱化的社區的力量。

從他公部門的經驗出發,他不願意社區營造是聲音最大(=較富裕)的社區持續取得更有利的公共資源,因此不管社區營造的成果、表現多麼的亮麗,「最弱勢的人是否能參與」,一直是他衡量社區營造過程的指標。

儘管社區工作沒有放諸四海的標準,但是美國的社區發展仍然有它之所以的面向,我認為尤其是在機制上,以西雅圖為例,他們發展社區媒合基金(Community Matching Fund)獨立於起伏的地方政治,還有合作社的概念(Co-op)以資產為基礎的社區發展模式(Asset-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能夠看到社區的強項,平衡以需求、抗爭為基礎的社區發展模式(Needs 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這些都是仍在嗷嗷待哺等著政府資源的台灣社區,有待交流的概念


【Jim Diers 公開演講與交流座談會】

時間:98年9月29日(二)
地點:桃園縣政府


●上午場:公開演講
9:00-12:00 桃園縣政府 13樓工訓中心

下午場:交流座談會
14:00-17:00 桃園縣政府 206會議室


主辦單位:桃園縣政府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社造媒合】

徵求譜曲


編按:
本期電子報特別刊登學會社區影像課程,學員徵求譜曲的公告。歡迎各界人士提供譜曲喔!

紀錄片
鐵道迷的幸福天空  華山車站鐵道學園

本片的大背景乃記錄戰後嬰兒潮城鄉移民的幸福紀憶、感受幸福與圓夢心情,紀錄鐵路舊幸福記憶、新鐵道感受與新華山車站願景。將若干鐵道喜好者或從業者所表達的鄉土在地記憶、感受與承諾,呼應起戰後嬰兒潮城鄉移民這一代所擁有且值得的給紀錄起來的幸福紀憶、感受幸福與圓夢心情,希望能藉此開啟無數3、4年級原故鄉、新故鄉的幸福記憶移動與再生幸福天空的故事。本片試圖以華山車站為範圍,紀錄華山站可以留念的實體元素與記憶,並對可能的華山車站幸福天空加以彩繪,以作好邁向未來創造美好的最好準備。

片頭:所謂鐵道迷的幸福天空

無論是哪一種幸福,只要能夠打從心底的開心,就是真幸福。
鐵道熱愛者的我,和無數鐵道迷一樣,我們的幸福就是如此。
而所謂鐵道迷的幸福天空,就是在天空下看到鐵道馳騁的幸福。
而華山車站鐵道學園,就是希望能看到鐵道馳騁在華山車站天空的一段自我與同好共同回憶與編織美夢的影像故事。
全片包括五個內容:

一、回憶台北的幸福天空──環南市場
二、發現僅存的鐵道天空──站東隧道
三、邂逅隧道上昔日貨場──華山車站
四、遠眺華山的幸福故事──鐵道日記
五、孕育公園新幸福天空──鐵道學園


片尾曲:台灣安魂曲幸福之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徵求歌譜:台灣鐵道部歌

協找歌譜:台灣鐵道部歌


台灣鐵道部歌
福田政吹郎作詞 / 大西安世作曲


仰承聖德皇威
啊~吾輩為使命而生
圖南雄志誓不移
看!鐵路佈滿大地


普天之下沐皇恩
啊一吾輩為傳統而生
繁榮東亞責任重
看!鐵路馳騁大地


民生富足目的堅
啊~吾輩為理想而生
文化先趨博美名
看!鐵路開闢大地


一萬友人一條心
啊~吾輩為融合而生
真誠誓約力無窮
看!鐵路前進大地

(台灣鐵道協會制定)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學會電子報】

發行期數:第07期 ; 第117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工作人員:楊志彬 ,李敬孝 ,吳碧霜 ,許鼎鈞 ,洪琳茹 ,劉亮佑 ,陳芬瑜
執行編輯:劉亮佑
聯絡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聯絡電話: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E-mail:cesroc@seed.net.tw
網址:
www.peopo.org/cesroc
捐款帳號:(郵局劃撥) 帳號:19002492  
戶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推薦訂閱
社造電子報《No. 73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轉寄『【社造學會】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7期 ▏第117期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