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學會】2009小林夜祭●災區20部落要複勘●委託專家設管理中心助部落重建●原無疆界座談會─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22,2014【近期相關活動】
編按:
本期活動專欄特別刊登近期與重建議題相關的活動,歡迎有興趣者前往參與。
原無疆界座談會
莫拉克災後重建第五場:
災害防救、重建所涉及原住民族人權議題
主題:災害防救、重建與原住民族人權議題
主講:林淑雅(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與談:王興中(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AI Taiwan秘書長)
時間:11月5(四)晚上18:30-20:30
地點:台灣師範大學本部 誠102梯形教室
說明:
莫拉克風災中,中南部原住民族地區受創慘重,許多聚落被認為其地處「偏遠」、環境生態「敏感」、「不安全」,應該遷移、限制開發!這將嚴重涉及關於經濟社會文化權的國際規範,就是與工作、社會安全、家庭生活、參與文化生活以及與居住、食物、水、健康和教育有關的人權,特別是對於社會中被邊緣化的族群,像是對原住民族來說,更是如此,涉及特別人權標準,其保障和實踐,災後成為新的挑戰。我們應該如何來瞭解與面對?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發行期數:第12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二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工作人員:李敬孝 ,吳碧霜 ,許鼎鈞 ,洪琳茹 ,劉亮佑 ,陳芬瑜
主編:楊志彬
執行編輯:劉亮佑
聯絡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聯絡電話: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E-mail:cesroc@seed.net.tw
網址:www.peopo.org/cesroc
捐款帳號:(郵局劃撥) 帳號:19002492
戶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近期重建新聞】
編按:
本期快訊特別刊登近期的重建新聞,提供給各界了目前的相關重建訊息。
[ 轉 ] 家毀心還在 小林夜祭今年照常舉行
文 / 中央社 2009.11.01
編按:
甲仙鄉小林村於10/31(六)如常舉行了「平埔族夜祭」,於10/29-31舉辦「重建南臺平埔族群文化」研討會,即日起並於甲仙鄉和安村中山路56號(甲仙鄉衛生所旁)辦理「小林平埔文化特展」。本期電子報特別轉載相關的新聞報導,歡迎大家有空前往參觀。
甲仙鄉小林村於八八水災中遭土石掩埋,為了延續部族的命脈、文化和傳統,以及凝聚小林人的心,小林村居民決定今年的「平埔族夜祭」照常舉行。10月31日晚間6點,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親自出席,與小林村居民在小林村五里埔的臨時公廨夜祭太祖。
每年農曆9月15日舉行的小林夜祭,是臺灣保存最完整的平埔族祭典,今年因莫拉克颱風,讓小林聚落瞬間消逝,包括傳統公廨、平埔族的服裝和文物,全都掩沒於黃土中。為免小林夜祭中斷,文建會全力資助續辦,由高雄縣政府文化局、甲仙鄉公所與小林村居民共同召開籌備諮詢會議,決議今年照常舉行一年一度的小林夜祭,祭告祖靈護佑。
黃碧端主委於致詞時表示,文建會關心如何保存小林村的文化,包括公廨、文物館,祭祀的儀式,都將與重建的工作一起進行。所謂的重建,不僅是恢復原本的居處而已,必須在過程中,將小林村原有的平埔文化和特質融入重建的居住環境,因此,重建完成後,將呈現一個更為完整的小林文化。
文建會、高雄縣政府、甲仙鄉公所和小林村居民,一同參與小林村重建行動,並籌組「小林平埔原住民族文化重建籌備會」,積極進行相關重建工作。目前規劃闢建紀念公園、設立紀念碑,以及收集平埔族文物和史料紀錄,重新建立平埔文化園區。
為重建平埔文化,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及高雄縣政府文化局主辦「重建南臺平埔族群文化」研討會,於10月29日至10月31日舉行,邀請專家、學者、相關領域人士,與災後平埔原住民族探討有關平埔族群歷史文化、文化特色的保存、族群文化永續發展等災後重建之議題。
「小林平埔文化特展」也在當天下午3點,由黃主委和與會貴賓剪綵後,正式開幕。黃主委在特展入口處的竹子,掛上寫著「大家齊心 重建小林」的祈福卡,期許透過文化的重建,珍貴的平埔族文化得以繼續傳承。
相關新聞
小地方新聞網:2009小林夜祭
小地方新聞網:小林夜祭後,平埔文化特展
==============================================================
[ 轉 ] 災區20部落要複勘 另增2處勘查
文 / 牯慕瓦旦 阿力夫 ( 原民台 2009.10.27 )
88風災重創原鄉部落,行政院原民會九月委託專家學者勘查64個受災的原鄉部落,結果33個部落被列為不安全,行政院原民會也到受災地區的原鄉,舉辦總共23場的說明會,其中有20個部落要求複勘,另外還有2個第一次沒有被列為受災村落的部落,同樣也要進行勘查。
行政院原民會九月份委託專家學者勘查64個受災的原鄉部落,結果33各部落被列為不安全的部落,行政院原民會也從9月28日到10月15日三週,前往東南部的原鄉舉辦了23場的說明會,其中有20個部落要求複勘。
20個要求複勘的部落包括:屏東縣泰武鄉的佳興村、霧台鄉大武村佳暮村、阿禮村以及伊拉部落,三地門鄉德文村以及達來村,高雄縣部分有茂林鄉萬山村、桃源鄉梅山的梅山口、二集團、寶山村、新藤枝、舊藤枝,以及那瑪夏鄉的達卡努瓦村,瑪雅村以及南沙魯村,另外嘉義阿里山鄉要球複勘的部落有內來吉、外來吉、達邦村以及特富野。
行政院原民會表示,複勘的勘查報告同樣也會邀請專家學者到部落召開說明會,向族人報告勘查的結果,再依照受災地區族人的意願進行後續的重建工作。
==============================================================
[ 轉 ] 委託專家設管理中心 助部落重建
文 / 牯慕瓦旦 阿力夫 ( 原民會 2009.10.27)
另外44個部落的重建工作,行政院原民會表示也會招標由學者團隊,成立專案管理中心,進行後續的重建工作。
64個部落有20個部落要求要在複勘,另外44個部落行政院原民會表示,會按照當時召開說明會時族人的意願進行後續的重建工作,針對安全的部落,已經有人透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回自己的部落清理家園。
行政院原民會也會以招標的方式由專業的學者團隊成立專案管理中心,進行後續的重建工作。
==============================================================
[ 轉 ] 六龜災民不住 60組合屋閒置
文 / 鄭緯武 ( 中國時報 高縣報導 2009.10.29 )
高雄縣為安置災民,洽紅十字會耗費約三千萬元,於六龜鄉新威天台聖宮興建六十戶組合屋,不料,由於政府發放租屋津貼,災民多想自行租屋而不願意住進,導致面臨沒人進住窘境,縣府正積極與住在營區災民溝通,希望他們改變心意住組合屋。
紅十字會在杉林鄉搭建卅六棟、七十二戶組合屋,供甲仙鄉小林村災民居住,另外,為不時之需,在六龜鄉新威天台聖宮搭建六十戶組合屋,收容六龜地區災民。
已領租屋津貼 影響申請意願
杉林鄉搭建組合屋,約已經住滿,可是,天台聖宮組合屋卻只有一戶申請進住,讓縣府感到緊張與尷尬。據瞭解,天台聖宮組合屋使用期限為兩年,亦即兩年之後,組合屋即失去效用。
社會處長吳麗雪表示,縣府為方便災民,當初除積極興建組合屋,還發放生活賑助金,沒想到發了租屋補助之後,很多災民自行賃屋而居,致組合屋沒有人住。
縣府積極溝通 盼能改變心意
她說,社會處正積極與住在營區的六龜地區災民溝通,如果他們願意,就會幫助遷入組合屋居住。
紅十字會指出,興建天台聖宮組合屋建材加整地等費用,約花三千萬元,由於不確定有多少災民要進住,組合屋外觀完成後,內部裝修暫時不進行,待高雄縣府與災民溝通結果,再決定是否要繼續進行內部裝修。
==============================================================
仁美營區安置現場實錄
文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秘書處
編按:本學會曾於10月11日拜訪高雄縣那瑪夏災民的安置處:仁美營區,本文為當時的現場照片與訪視紀錄。
10月11日學會至高雄縣高樹鄉仁美營區訪視,這裡為高雄縣那瑪夏鄉的災民安置中心。
我們拜訪了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的工作人員。據第一線工作者的描述,營區的生活品質、家戶間的隱私、心境的安定與孩童學習環境等,都有很多問題。然而政府卻計畫將此地設定為居住一年以上的中繼屋,這項決定讓災民非常不能接受;災區需要有家感覺的中繼屋,作為緩衝喘息的空間。因此即至目前,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持續不斷地向政府爭取以家戶為單位的組合屋設置,以作為災民中繼的居住場所。
此外,我們也探訪了災民的生活現場,大家於午飯過後正圍坐著談天。據災民描述,這裡的伙食由軍營負責,不能自己開伙,時間一到大家會到餐廳用餐;因此,平地飲食習慣的適應,也成為生活上的問題之一。
工作人員希望儘快結束營區生活。營區生活目前已經有家暴、性侵等狀況發生,擔心長期在營區生活,男性角色被弱化、功能無法發揮,類似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相關連結
莫拉克新聞網:災民沒隱私 生育力下降
==============================================================
[ 轉 ] 仁美媽媽教室 婦女學編織找商機
文 / Muting 朗嘎魯 (TIPA-台灣原住民族非政府組織聯盟 2009.10.27 )
產業受損,受災的族人還是努力維持生計,那瑪夏鄉達卡努瓦村和瑪雅村受災族人,在仁美營區安置中心成立的「媽媽教室」,學習手工藝編織,除了抒發心情也尋找商機。
高雄縣那瑪夏鄉達卡努瓦村和瑪雅村兩個村的受災族人,目前在仁美營區安置中心上「媽媽教室」,學習手工藝編織包,皮雕等課程,媽媽們透過手工藝製作,抒發心情也主動尋找商機。
在八八風災後,族人頓時失去依靠,這群鄒族和布農族的TINA,接觸媽媽教室後發現,透過在部落常做的手工藝,除了為生計找到經濟來源,也能多了解部落事務。
道路中斷無法返家,沒有務農收入,也沒有工作收入,加上孩子乏人照顧、甚至老人乏人關心,因此邀請鄉內擅長編織的婦女擔任老師,傳授技藝,抒發災後心情也凝聚族人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