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快訊∣電子報】災區筆記(七)| 在瓦礫堆上跳舞─三鶯部落的重建啟示 | 青規師的塗鴉牆~~青規師電子報第一期出爐囉~~ | 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專業團隊徵選案」─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22,2014【社造觀點】在瓦礫堆上跳舞─三鶯部落的重建啟示
【社造觀點】====================================
在瓦礫堆上跳舞─三鶯部落的重建啟示
文/鐘聖雄 轉自莫拉克八八新聞網
圖說:三鶯族人在都市邊陲,雖然不用擔心土石流,但怪手與政客的迫害卻更加恐怖,但他們還是走了過來;一次又一次被摧毀,卻也一次一次地重建家園。願所有人都能像三鶯部落一樣,無論面對怎樣的險境,最後總是能在瓦礫堆上跳舞
編按:作者給重建中部落的祝福"願所有人都能像三鶯部落一樣,無論面對怎樣的險境,最後總是能在瓦礫堆上跳舞。"能夠幫助大家從災難中站起來重生的,是精神與勇氣,這不僅僅是災後重建需要的精神,也是有心走向社區領域的工作者需要有的決心。
三鶯部落是臺北都會區都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之一,位於橫跨大漢溪的三鶯大橋下,處於三峽鎮與鶯歌鎮交界處。居民多為阿美族人,通行阿美語、華語。原址曾有平房為漢人所居,1984年海山礦坑爆炸,許多族人輾轉遷徙至大漢溪河灘高地,自力造屋維生,遂形成一個都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成年人口多以打零工、種菜維生,老邁的族人大部分原為海山礦坑的原住民勞動者。
由於部落位於大漢溪行水區內,臺北縣政府歷年來多次拆除房舍迫使族人遷移,但政府的迫遷政策無法解決族人的居住、營生問題,三鶯部落屢遭拆除,居民又多次原地重建(上述文字引用自「維基百科」,閱讀三鶯相關新聞,請點選這裡)。
最近三鶯部落又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但不是因為拆遷抗爭,而是總統讀了苦勞網特約記者江一豪撰寫有關三鶯部落被國家迫害的文章後,十分感動,原本從國務機要費中撥出20萬要捐給苦勞網,但苦勞與作者均拒絕該項捐贈,而後苦勞網詢問三鶯部落,是否願意接受這筆捐款,三鶯部落表示:他們不接受這項捐款,只盼馬總統說話算話,「真的把原住民當人看」(請點選這裡閱讀)。
這樣一個不斷在考驗中重建的部落,捱過了最近的一場迫遷,並在今年(2010年)1月30日舉辦了「抗爭尾牙」,感謝一路相挺重建家園的朋友們。本文為作者參與活動後的紀錄感想,與此刻面臨挑戰的莫拉克受災族人,分享三鶯的重建精神。
閱讀全文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 學會電子報】
發行期數:第28期 | 第128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三月一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工作人員:楊志彬 ,李敬孝 ,吳碧霜 ,許鼎鈞 ,洪琳茹 ,賴家彥 ,陳芬瑜
執行編輯:賴家彥
聯絡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聯絡電話: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E-mail:cesroc@seed.net.tw
網址:www.peopo.org/cesroc
捐款帳號:(郵局劃撥) 帳號:19002492
戶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最新消息】社造學會與四個協力團體獲選為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專業團隊」
社造學會與四個協力團隊獲選為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專業團隊」
文 / 社造學會秘書處
社造學會及四個協力團體:嘉義洪雅書局、高雄縣旗美社大、屏東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共同組成專案執行團隊,本團隊除了有921災後重建以及社區營造的長年經驗,於此次88風災過後,更是在災區不留餘力的為重建打拼,重建之路還很漫長,很感謝各方團體及先進還有顧問群願意給我們不論是資源與建議,讓我們共同繼續為災區重建盡一份心力。有關此次文建會專案後續請繼續留意學會電子報最新消息。
【學會大小事】青規師的塗鴉牆~~節錄青規師電子報第一期~~
【學會大小事】========================
青規師的塗鴉牆~~青規師電子報第一期出爐囉~~
【青規師活動觀察筆記】
12/12台北縣土城彈藥庫參訪 體驗城市生態風貌
十二日的早晨,下了一場大雨,路雖然濕滑,卻是最適合拜訪土城彈藥庫的時候,空氣裡充滿植物被洗刷後乾淨的芬芳,學會集合了青規師還有社區影像的成員,在今天拜訪土城彈藥庫。土城彈藥庫舊址距離看守所現址約 2.2公里,位於土城市中心的文教精華區,緊臨土城捷運站還有北二高交流道等交通要衝,早期因為彈藥庫在此,禁建50多年,意外地保留了這一塊生態綠地。在這裡有超過30種以上奇珍鳥類、17種蛙類和48 種蝶類及70幾種原生植物以及多樣動物、昆蟲棲息的豐富原始生態區。
一開始由在地青年阿賢接待我們,沿著路旁小路走,路旁的埤塘、植物、廢棄的彈藥庫、軍營,都是阿賢解說的材料,也因為阿賢從小就生長在這,解說起來特別有感情。阿賢說:「以前農業就可以負擔我們的生活,現在純粹耕種已經養不活農夫,大多數的農夫都要尋求第二經濟來源,所以我們也積極幫現在仍在耕種的農友,尋求不同的經營方式」。目前在土城彈藥庫裡已組成「看守土城愛綠聯盟」,以有機栽培及社群支持型農業的方式,輔導在地農夫持續經營下去,也為這一塊土地尋找新出路及定位。希望這樣的特色經營,能多吸引一些支持者,支持保留這在都市旁的大塊生態綠地,目前支持的連署名單已經有8000多份,要讓保留的決心逐漸被証明。
閱讀電子報全文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第27期】災區筆記(七)|
*【重建觀點】======================================
災區筆記(七)
本文轉自作者部落格--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文 / 立報 胡慕情
編按:
最近慈濟大愛村事件,引起各界民眾關注,本文作者長期在災區最前線記載災民的心聲,提供了有別於一般受政府壓力之大眾傳播媒體更為真實的現場報導。
「從動土到今天(11日)入住,一共是88天的時間。」永久屋落成典禮暨圍爐儀式上,主持人的聲音自信與驕傲地透過麥克風,清楚地傳遍永久屋每一角落。雖然宴會桌明明就在如工地旁的房子旁邊,但鎂光燈似乎全然忽略那些飛揚的塵土、高聳的鷹架,任憑「短短兩個月左右我們讓災民有幸福的家」的宣傳語句飄揚。
鏡頭對向政府官員和穿著制服的慈濟人們(噢,還出動大機器手臂像拍片現場),掛在半空的螢幕播放著十日部分居民入住時,慈濟的訪問片段。影片裡有一位我訪問過、大同大學一年級、布農族女孩李孟佳。她說很高興可以住進大愛村,會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我相信,因為她也是這樣對我說的。李孟佳歷經在土石流中翻滾而後被驚險拉起的過程,她說再也不敢回去了。
但是她的媽媽Abin,卻說著截然不同的話。Abin很想回山上,因為山下「除了房子什麼也沒有。」沒有謀生能力、文化難以適應;Abin說,「只有像女兒這樣到山下唸過書、生活過的才可能習慣。」而慈濟也忘了把李孟佳的擔憂說出來。李孟佳渴望安全、希望不要再擠在營區了,但她也同樣擔心「慈濟是佛教,我們信主耶穌,我們生活其實被干擾。」
李孟佳說的話一點不假。慈濟說,我們不會排擠其他宗教,我們為災民建教堂,我們請秘書處的李星妤上山去把長老教會的教堂模樣帶下山來。外觀一樣,但是教堂多了門聯─「人間有大愛,天堂有曙光」。問李星妤原本的教堂「真的長這樣嗎」?她坦承確實沒有門聯。再問那為什麼要加上去而且有「大愛」兩個字?她支吾無法回答。
閱讀全文
=======================================================
回到誰的家?小心「慈善」背後溫柔的箭
文 / 陽明大學副教授 王增勇 本文轉自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高雄縣杉林鄉慈濟大愛永久屋第一批已於近日落成啟用,許多人鬆了一口氣。政府官員終於看到具體的重建政績,不再擔心被批評重建效率差;慈善團體對捐款人有了交代,不再擔心無法徵信;抽籤入住的災民終於得以脫離漂泊無依的臨時安置生活,一應俱全的居家設施讓生活得以重新開始。媒體在長期報導風災重建的種種苦難與衝突後,終於有溫馨感人的畫面與新聞可以讓人耳目一新。慈濟大愛村的啟用在慈濟慣有的愛心施與受的框架中被理解。於是,多數媒體報導的邏輯都圍繞著付出與感恩的圓滿圖像建構:大愛村成為「愛心奇蹟」,大規模的建造工程成為「台灣世紀大工程」、「打造國際模範、世紀典範社區」,見證了「慈濟志工團隊的效率與紀律」;災民則成為「從小到大都沒有住過這麼好的房子」的卑微小民,離開營區的原住民則心存感激,對營區長官用慈濟的術語表達內心的感受「我們要搬新家了!感恩您!」,對於這一切的安排,災民們心滿意足,因為他們終於「如願踏進屬於自己的新家、可以重新過日子」;而最大的寬容與慈悲表現在證嚴法師超越自己最堅持的宗教信仰,她參與揭牌儀式時,「首度站在大愛村教堂的十字架之下開示,這是證嚴法師生平第一次進教堂」,成為大愛的極致展現。
閱讀全文
=======================================================
走調的災後重建~~政府角色和民間角色錯置了!?
文 / 臺彎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王麗容教授 本文轉自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我想目前看得出來,月眉大愛屋的落成,過程和結果確實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政府角色和民間角色的錯置應是問題之所在。我過去曾經談過,災後重建應該政府為主、民間為輔,即使民間有很大的參與潛力協助災後重建,應該都是在政府政策下實踐人民重建權益的保障,尤其政府應該是主要負責者。因為,這是重大災害事件,牽涉到人民的基本安置人權。
災後重建,牽涉到的是政府和人民之間的「社會契約」。人民有權請求政府的照顧,政府有責照顧社會中的需要者,這樣的社會契約是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因此,政府應該是重建中的舵手、規劃者和執行者,民間的參與災後重建應該是補充性和實驗性,似不宜本末到置。我不反對民間的參與,相反的,這是台灣很重要的社會資產和社會資本。但是這樣的發展,有指標性的服務或是示範性的服務,或是基本保障的服務,應該是政府與民間的有契約關係比較妥適,民間與政府的合作方式可以由政府委外並簽約方式辦理,即便是民間自發性參與,將夥伴關係建立在重建過程中,因政府要負最後要負責任,公民營之間的遊戲規則應該由契約關係來建構。
閱讀全文
*【重建現場】============================================
[轉]
阿禮部落沈淪記–失信的政府,荒唐的勘查
文/munch 轉自莫拉克八八新聞網
圖說:拿著劃定危險區的法令,如同端著木棍在山上趕羊群,根本無關山區安全鑑定,協助部落找尋安全土地重建,而是藉天災以法令脅迫,讓山區部落大量下山。從小,我們被告誡要守法,但最不守法是政府。
編按:政府在這次災後的重建,不是沒有投入心力,這點還是必須要替政府澄清。而是從一開始的方式、方向,就走錯了,政策面一味的希望能夠快速的將傷害回歸到災區受創前,一味的追求物質層面的重建,卻忽略了文化上,心靈上的重建,而且將重建視為積木玩具,打翻了,弄壞了,可以很快速的重新組合為原狀。
從小,我們被告誡要守法,但最不守法的是政府。
做人,我們被教導要守信,但最不守信的是政府
在阿禮部落的安全勘查決議中,讓人有著巨大的憤怒!
水災發生之後,山區一片慌亂,對於自然災害的重創,當然應該避險而居。但是對於原住民文化的部落群聚與生活地域,一開始就不斷提出「離村不離鄉」、「建立中繼屋、避難屋」的方向,讓被迫遷村的部落居民,在不離生活地域的狀況下,因應大自然的風險,找尋部落的未來。
部落安全區域劃定的審查,應該是架接在「離村不離鄉」、「建立中繼屋、避難屋」二原則下,審視部落安全,為部落尋找安全居住地。在災害之後的數月間,政府部門一片「家園重建」的允諾,都是答應幫助部落返鄉重建,並且在山區找尋安全區域,強調「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就近找地安置避難」,來建造中繼屋或進行遷村。
但是,隨著山下永久屋土地取得,以及建造戶數的龐大,尤其慈濟興建的大愛城,根本在先搶建再找人入住的狀況下,所有「離村不離鄉」、「建立中繼屋、避難屋」的原則,完全拋棄腦後,只想將山上部落居民塞進永久屋內,讓大肆建造的永久屋,不會空戶太多形成浪費,讓省事的政府,宣稱人人有屋完成重建。
閱讀全文
=================================================
[轉]
沒有乾淨用水,沒有手機訊號,遷村沒有著落的富山部落
文/朱正勇 轉自莫拉克八八新聞網
圖說:族人說,他們是一個被遺忘的部落,沒有人重視這裡的想法及安危,加上因政治利益關係及惡鬥,讓族人及遷村議題成為選舉時被利用的議題,談到這裡時甚至一度太激動而流淚。
編按:
政府於這次重建最大的問題之一,太注重於媒體的宣傳效果,反而失去了對整體災民需求的掌握,讓重建之路更添風霜。
當大家還在為新年活動規劃而煩惱的時候,在大武鄉的富山部落從八八風災後一直為部落遷村的問題大傷腦筋,部落自救會由於得不到鄉公所及村內重要幹部的認同,遷村的問題持續延燒,在沒有友善的回應前,富山部落只能繼續找尋可能解決辦法,原住民立法委員陳瑩在新年前夕特別來到富山部落聽取部落需求,期盼富山部落的心聲能得到支持。
富山部落族人開會全景
族人在簡易的自救會辦公室外坐成一圈互相討論接下來要面臨的遷村問題,在部落族人簡報下目前部落居民約有40戶150人,是一個小型的部落,不過在原民會登載的資料中卻找不到這個部落。
由於部落沒有自來水,手機也收不到訊號,在颱風發生後無法向外救援,只能透過部落廣播進行撤離,加上部落水源污濁,族人在風災後的用水成了一大問題,甚至還有人因為用污濁的水洗澡而得到皮膚上的疾病,不過對族人來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現在他們面臨更大的問題-遷村。
閱讀全文
*【重建消息】============================================
22處生活重建中心
高雄縣(5處中心)
桃源鄉-桃源村
茂林鄉-茂林村
那瑪夏鄉-達卡努瓦村
杉林鄉-月眉農場永久屋
屏東縣(10處中心)
林邊鄉-永樂村
佳冬鄉-佳冬村
東港鎮-新勝里
萬丹鄉-香社村
高樹鄉-新豐村
霧台鄉-屏東榮家
三地門鄉-龍泉營區
來義鄉-古樓村
泰武鄉-泰武村
牡丹鄉-高仕村
嘉義縣(4處中心)
阿里山鄉(南三)
阿里山鄉(北四)
梅山鄉
中埔鄉
台東縣(3處中心)
太麻里鄉-泰和村
金峰鄉-嘉蘭村
大武鄉-大鳥村
台南縣(1處中心)
南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