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0-06-21 11: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本期目錄
本期期數:社造電子報第136期,重建快訊第44期
【社造頭條】搶救彰化小溪、苗栗大埔、淡水重建街,不能沒有你。
【社造大小事 1】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2>吉安,客家文化集散地五穀宮
【社造大小事 2】牛糞傳奇與席娃傳奇-珍貴記錄影片
【社造消息】預告>>6/30北投十八份農村調查發表會
【重建頭條】三地門舊達來部落帶你慢遊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4>家河生變,瑪家農場
【重建消息 1】預告>>6/30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見學論壇
【重建消息 2】 部落論壇第六場「在苦難中淬練、重生、奮起」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99/6/9是苗栗竹南大埔居民永生難忘的一天,共同感受到國家機器暴力的恐懼。
本期期數:社造電子報第136期,重建快訊第44期
本期期數為 社造電子報第136期,八八水災重建快訊第44期

本期期數:社造電子報第136期,重建快訊第44期*尚未繳交各年度常年會費的會員們,學會希望能繼續得到您的支持與肯定,我們將持續為台灣的社區營造最大的努力!為了保障您的會員權利,敬請撥冗繳交會員年費:華南銀行新生分行113-20-060508-8,如您的通訊資料有更新者,請傳真02-23930629或寄回100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更新資料。
【社造頭條】搶救彰化小溪、苗栗大埔、淡水重建街,不能沒有你。

【社造頭條】搶救彰化小溪、苗栗大埔、淡水重建街,不能沒有你。

【1】搶救彰化鐵路醫院!振興「高賓閣-小西街」永續觀光!
搶救台灣少有的鐵路醫院,保留重要台灣鐵道史
爭取中台灣第一座酒樓古蹟,重現彰化小西風華

去年的「2009台灣社區影像研討會」有邀請小西協會分享他們拍電影的心得,當時他們已經很痛心,電影拍完,萬方戲院也被拆除了,蓋好的停車場卻不如當初預期的使用需求,如今同樣的事件可能又重演了!鐵道醫院地方文史人士爭取保留已一段時間,近期因台鐵職工福利委員會已取得拆除執照將進行拆除動作了,而在指定古蹟的程序上,他們也不清楚問題是出在哪,小西文化協會目前有鐵道協會、賴
和基金會等加入協助,不過他們希望可以讓這件事有更多外界的人知道和支援,如果希望進一步連暑或協助,可與小西文化協會蘇英漢聯繫:蘇英漢 0915-230892  h7247607@yahoo.com.tw
訴求:暫停拆除、啟動文資審查、辦理在地公聽會
 
請共同來連署


【2】
反竹南科學園區擴大徵收案連署 相關連結
一、事件緣起─郭台銘要地,劉政鴻緊急變更計畫強徵民地!
二、程序走到哪?─劉政鴻以徵收價「從優從寬」矇騙居民
三、事件爭議點─
相關連結
 (一)採區段徵收,徵收價格僅市價四成
(二)良田變工廠,居民住墓地!
(三)科學園區設置必要性?
訴求:重啟公開公正協商公佈權利價值評定單位價、合宜的補償方式 請共同來連署


【3】搶救淡水重建街、停止淡水鎮都市計畫六號道路新闢工程!
歷經六年的積極搶救,重建街一度獲得縣長與副縣長的肯定而朝著文化資產的方向規劃。但是在地方政治作用下,拓寬的計畫一直持續進行中。最近工務局在未知會的情形下,將拓寬計畫發包。重建街的未來正面臨關鍵時刻,重建街在文化資產上的重要性不用多述,六年下來最可貴的是街區居民的轉變與行動,他們成立了「淡水街道文化促進會」積極推動街道文化經驗而努力。

這一次連署是最後這一波搶救活動的一個行動!訴求依據重建街的重要性,請縣長慎重思考此一計畫所帶來的破壞性,同時將此計畫依法送請台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進行審議,送請文化局文化資產委員會依據提案進行文化資產審議。
訴求:
1、暫停目前的細部設計工作,改變拓寬道路的規劃思維。
2、依據台北縣政府所完成「淡水區域保存計畫」,進行重建街與清水街區的相關規劃工作。
3、縣府團對與規劃團隊進駐街區,與居民討論相關街區發展構想。

請共同來連署
【社造大小事 1】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2>吉安,客家文化集散地五穀宮
(文、圖/陳憶潔-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廟宇往往是集結人氣、文化、向心力的地點,在歷史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花蓮縣吉安鄉的五穀宮是客家信仰中心之一,但許多外地來的遊客多不知,主祀神農大帝的廟,同時也祀奉至聖先師孔子。因應教師節,五穀宮還會舉辦盛大的三獻禮祭孔大典。

【社造大小事 1】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2>吉安,客家文化集散地五穀宮花蓮縣客家文化研究推展協會總幹事徐保雄說,五穀宮原是由客家人興建、主事,因早期客家人多以務農為業,故祀奉神農大帝祈求風調雨順、六畜平安;又由於經濟弱勢,所以客家族群力守晴耕雨讀、忠孝節義、勤儉持家等傳統精神,希望後代子孫以讀書來改變生活。因此,五穀宮內也祀奉孔子,希望客家子弟效法儒家精神,提升讀書風氣

這裡分布著不少的客家人,對答過程客語、國語、台語雜,他們也會體貼我們改說國語讓我們溝通無虞,還記得我以前去瑞穗的同學家裡,她們家就是「三聲代」,對話過程真的很有趣,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客家文化極需由「語言」來扎根,「語言」是文化的表徵,這關係著民族的存亡,在五穀宮這裡也是花蓮縣客家文化研究推展協會;世界客屬會、花蓮客屬會吉安分會的所在,因此又結合了大廟文化的優勢,五穀宮對於客家文化有相當大的貢獻。

【社造大小事 1】花蓮這條,土地的界線<2>吉安,客家文化集散地五穀宮客家有著名的12大節慶系列活動,耳熟能詳的桐花祭、客家文化節、藝術季等等,讓我們也都會趨之若鶩一起參與,而大廟在社區發展中更去功能性。廟是老的,時代是變遷的,接觸的東西更是越來越新的,舊與新之間我們一直衝擊著感官,廟宇越久越傳統,累積下來的故事就越多,更是累積歷史過程與情感,老一輩的也許有深刻的故事在這裡發生,年輕一輩的也許有小時候回憶的痕跡,但廟宇卻一直都在,他串起所有人的共同記憶,與歷史建築標的。

推薦一本書:旅遊,就從廟口開始。在誠品翻閱過,感覺還不錯,他是從旅遊的角度來看待大廟,雖然是教你怎麼玩,但這本書也確實點到心中一些看法。

詳細內文 & 更多文章與照片
【社造大小事 2】牛糞傳奇與席娃傳奇-珍貴記錄影片
【社造大小事 2】牛糞傳奇與席娃傳奇-珍貴記錄影片聯合國地球日獎、另類諾貝爾獎得主Vandana Shiva(席娃博士)於2010年5月1日訪台。在綠色陣線主辦的「牛糞傳奇與席娃傳奇─從紀錄片牛糞傳奇談糧食危機」活動中,接受現場提問有關基改作物的健康風險,與跨國企業私有化作物等自然資源,哄抬人類基本生存要素價格的問題。另外,席娃博士也表示和台灣因科學園區受到驅趕的農民站在同一陣線;她認為臺灣農民為人類和土地奉獻,就和各地的小農一樣,應該保有尊嚴(詳見「高科技趕走農業的困境」篇)。

以下為訪台時影片:
影片1影片2影片3影片4影片5影片6
【社造消息】預告>>6/30北投十八份農村調查發表會
北投做出「健康綠活節」、「整合式推廣行銷」、「農民市集」,為著土地幫忙呼吸,幫忙運作,但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又怎能維持都會農業的永續?我們是否應該一起友善環境,而且協助小農打造生計與環境修復的新出路,共創生態共存的未來呢?
【社造消息】預告>>6/30北投十八份農村調查發表會
在今年四月開始,社區營造學會與九位台大、世新大學的學生們,一起投入北投泉源里的農村調查,泉源社區有個很可愛的名字:十八份,由歷史典故而來,在地的農民也秉持著純樸的風味。

學生經過三個月下來的實地訪視、訪問、貼近農民的在地生活,將許多訪問到的農民現況、產銷、未來願景等問題做匯整,點出北投十八份當前所遭遇的問題,更設想能夠解決的方案,為都會農業盡一份延續性的行動,於是6/30隆重舉辦【北投十八份農村發表會】,敬邀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參與,『望恁牽成在地品牌的農友故事,鬥陣十八啦!』。

北投十八份農村調查發表會
日期:99/06/30
時間:13:30~16:30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泉源國小多功能校區
          (台北市北投區東昇路47-8號)近新北投捷運站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02-2393-0629*210
延伸閱讀:農村調查開始了。讓我們一起來北投泉源社區(十八份)農村探險吧!

敬邀農民、學者、民眾一起參加這難得的盛會。
【重建頭條】三地門舊達來部落帶你慢遊
(文/屏 科大森林系  陳美惠)

6月16日端午節,
屏科大森林系三地村借用蜻蜓雅築2樓,發表森林系同學幫三地村及達來村所做的生態旅遊規劃成果。現場有許阿桃鄉長及公所同仁、達來村杜達生村長率領村民代表及部落領袖、阿禮部落包基成大頭目、包泰德、古秀慧,給予同學們鼓勵和肯定,感謝地磨兒協會施秀菊老師團隊八個月來的在地協助,以及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主辦同仁們一直以來的叮嚀與關注。

災後原鄉重建,必須以環境永續(環境保育、文化保存、在地生計、部落組織力及與公部門緊密的夥伴關係)為指導原則,而部落生態旅遊就是走向永續最重要的策略。希望結合教學與研究,持續協助台24公路這些受災部落,雖然力量有限,能幫助的也只有一點點,但依舊期盼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堅持到底。危機也是轉機,如果各界的努力能將原鄉部落導向永續發展方向,那將是台灣之福。

轉載媒體報導如下:三地門舊達來部落帶你慢遊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4>家河生變,瑪家農場
編按/屏東見學之旅,總共拜訪了五個地方 (高樹大埔合作社、大社達瓦蘭在瑪家農場、平和部落比悠瑪、地磨兒村與蜻蜓雅築、好茶部落在隘寮營區 ),這次文章為瑪家農場,速記分享將由參與此次見學朋友們系列報導,敬請期待。

前情提要之文章連結:
01.【社造學會敬邀】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重建見學之旅@屏東
02.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1>走進重建現場,看見重生的精采
03.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2>重建中,想像與現實的落差:高樹大埔「五口井」的參訪紀實
04.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3>地磨兒部落與蜻蜓雅築

(圖、文/戴佩玲-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這一首是咱們都嚷嚷上口的兒歌,形容著家週遭的環境,而你我的家又是如何呢?是否你也可以描述自己的家?是在都會中的高樓集合住宅,還是在那黃橙橙稻穗中的農舍呢?抑或有一天,你的家消失了,你又會如何呢?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4>家河生變,瑪家農場家就是每個人的庇護所
家是一個生活模式的群體基本單位,兼具著起居、娛樂等生活機能。在每一個不同的群體,會衍生出不同的空間生活模式與序列,不論是從原始生活已火為中心的向心型空間配置,或是歐洲注重前廳─大廳─主寢室序列的拉丁系住宅,到集合住宅的住居模式,從單一到群體,人會依照文化與生活,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住居空間。而由這些無數單位家的組成,便會形成一個聚落、一個群體。

族群文化反映在建築空間
台灣原住民也應映在地的氣候與地理條件等,建構出符合地域性的聚落組織與生活模式,主要分成穴居與平地式住屋,除了自家可供給日常生活的居室外,更有聚落的公共場域,在公共空間中具備教育、祭典、娛樂等,與部落生活息息相關的機能與空間。如好茶部落,所描述的社群聚集空間─青少年、婦女空間,不難看出這些空間的存在,是為了族裡青年與老年的生活技藝傳承所設立,像原住民的編織,便是婦女傳授著少女利用一些植物(苧麻),經由取下莖去了葉,刮出纖維,經過日曬和水洗,再利用植物染色,就成為織布的麻線。而這樣社群聚集的空間就像學校一樣,遍及各年齡層的學習領域,不論是誰都可以在這空間中學習這些老祖先的智慧與經驗,儼然這裡就是一個大家庭。

詳細內文
【重建消息 1】預告>>6/30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見學論壇
5月24、24日屏東見學參訪過後,我們的心情很複雜。
【重建消息 1】預告>>6/30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見學論壇
沉重,因為看到重建社區有各式各樣懸而未解的問題:原民永久屋申請的核准戶數與實際期待有一大段差距、瑪家農場裡未來三個部落的溝通協調機制、三年前滅村的好茶部落居民還被安置在營區,卻無法比照莫拉克條款。

感動,因為在眾多沉重的議題之中,我們仍看到了一些重建的希望:社會企業推動鄰近區域整合發展的雛形、原民社區對於部落文化重建的積極與想法、社區產業緩慢卻穩健的發展腳步、以及在社區重建發展中默默長期耕耘的人物。

我們希望與各位分享以上的議題與感動,透過見學論壇,把我們所見、所聞、所知的經驗做一份影像與口頭的呈現;同時,更希望能與各位進行討論,聆聽不同的想法,讓這些實際存在,而且每一天都在影響重建社區居民的議題能夠長期發酵,穿透到更深層的社會角落,串聯起災區與非災區的社會連結。

時間:99/6/30(三)晚間七點到九點
地點:Youth Hub青年交流中心(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31號1樓
)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02-23930629*218

【重建消息 2】 部落論壇第六場「在苦難中淬練、重生、奮起」
2010年部落論壇--分區串連第六場:苗中區「在苦難中淬練、重生、奮起」

◎時    間:2010年06月20日(日)下午13:30
◎地    點:鯉魚潭教會(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村12鄰上山下39號)
◎主辦單位: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
◎協辦單位: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鯉魚潭教會
◎聯 絡 人:龔靖雯(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電話:0910-738029
◎主 持 人:潘大州長老(巴宰族)

13:30-15:00坎坷的重建路(蔡松諭/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
15:00-16:00南島兄弟的交流與對話──談平埔正名認定運動(段洪坤/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16:00-17:00綜合討論(全體人員)
推薦訂閱
【346】化妝水─ 只要用對方法,也可以抗老!@【文香的「我好漂亮」電子報】
(歡迎轉寄)08/28 永和場座談會 從《童年與解放》談台灣教改運動的理念與實踐~第二屆「閱讀台灣 探索自己」徵文比賽@【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社造電子報《No. 136‧44》搶救彰化小溪、苗栗大埔、淡水重建街。莫拉克災後屏東見學速記 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