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1-10-28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珍愛自然生態攝影聯展-朝山國小
本期目錄
關於本報
邀請參與​社造國民大會暨反思『​二代』社造論壇
【都會社造】師大商圈問題 北市府允諾改善
【現場筆記】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社區工作實務論壇暨成果發表會
【社造觀點】型塑文化好創意.創造產業新價值
【活動訊息平台】活動快訊
關於本報

*親愛的夥伴您好:
學會今年關注重點將聚焦於
農村社造/河川社造/都會社造/文資保存/八八風災等議題上,您的訂閱與肯定將鼓勵我們持續努力!若您欲支持本會或議題,可斟酌參與:
1.歡迎加入會員:入會申請書    會費繳納單
2.定期小額捐款:
郵局儲金捐款授權書     信用卡捐款授權書

邀請參與​社造國民大會暨反思『​二代』社造論壇

社造學會十五歲了!去年秘書處以國民大會的形式,讓會員、台灣各地的社區工作者透過五分鐘的分享簡報,講述自身的社區工作經驗。

今年我們增加了圓桌論壇,邀請社造界先行者針對社區營造當前的課題及未來展望提出建言。接著以國民大會形式邀請各界社造夥伴們分享近年社造工作的心得、推薦動人的社區案例、正在耕耘的紀錄等等。 


我們誠摯邀請您踴躍與會共同找尋下一個十五年的前進方向與動力。

時間:100年10月29日(六)  下午1時~5時 

地點:淡水殼牌故事館(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淡水捷運站旁)

活動網頁:
http://www.peopo.org/cesroc/post/92043

報名網址:
http://tinyurl.com/3oluq34

活動聯絡人:社造學會洪小姐 02-23930819分機227



 

【都會社造】師大商圈問題 北市府允諾改善

編按/近年來因為各大媒體美食節目興起,青年創業當道,加上觀光局、文化局將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包裝成文人故居,另外又有陸客來台逛夜市的商機,於是各方立志賺錢之士紛紛搶進各大夜市,卡位發財商機。師大夜市也在這種賺錢不落人後的氛圍下,商家從三、四年前的兩百多家急遽擴張到七百多家。這些商家在住三區違法肆意擴張,已對當地居民帶來莫大傷害,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環境與居住品質。社區居民在忍無可忍之情況下站出來組成「師大商圈住民自救會」,要將居民心聲傳達給相關單位。(文章轉載自中央通訊社)



/孫承武、劉建邦 2011.10.26


師大商圈問題 北市府允諾改善

師大商圈快速發展,居民不滿生活品質下降,今晚在一場公聽會中,一面倒要求「違法商家退出6米以下巷道」;出席的北市府官員承諾短期內解決當地違建等問題。

近年來因為媒體美食節目興起,青年創業當道,加上北市觀傳局、文化局將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包裝成文人故居的觀光產品「康青龍」,大力推展陸客商機,師大夜市商家從3、4年前的200多家,急遽擴張達700多家。


台北市議員李新晚間在辛亥區居民活動中心召開公聽會,會場擠進近300多名的師大商圈周邊包括古風、古莊、龍泉等三個里住戶。總共2輪的發言一面倒,認為當地既然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屬「住3」用地,自然違法商家就應依法退出6米以下巷道。


大安區選出的立委蔣乃辛指出,從住戶出席踴躍,顯然「大家已忍無可忍」;而造成今天的問題,北市府應負最大責任。蔣乃辛說,北市府推動「康青龍」文創產業,卻未顧及當地2樓以上住戶權益,相對商圈發展造成垃圾、治安等苦果卻由住戶承擔,因此北市府應速謀解決之道。


包括北市都發局長丁育群、警察局長黃昇勇、環保局長吳盛忠、衛生局長林奇宏,以及商業處長劉佳鈞等市府官員都出席今天公聽會。丁育群承諾,兩天內會針對居民反映包括防火巷違規使用、2樓廣告物拆除、建物違規使用等進行查報。


今晚公聽會之前,有一場小型遊行,當地泰順街50巷的住戶在李新帶領下,手持抗議標語遊行,其他巷弄住戶下班後臨時得知紛紛加入。由於遊行隊伍沿路經過商家,轄區北市大安警分局不敢大意,調派20多名員警現場維持秩序。

-----------------

文章來源出處

-----------------

【延伸閱讀】

1.台北市政府都發局網站 http://www.udd.taipei.gov.tw/
---選項:業務法令 / 土地使用分區法令 / 第5條 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附條件允許使用核準標準 / 附件下載 / 第106頁至第110頁

2.臺北市政府處理建築物及其基地違反都市計畫法第79條第1項事件查處作業程序---點下面附件:作業程序
 

 

 

【現場筆記】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社區工作實務論壇暨成果發表會

編按 / 社造學會於今年度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執行「100年度台北市社區培力實施計畫」。透過主題工作坊之進行,搭配輔導訪視、社區共學的密集之互動下,具體地幫助有一定組織條件之社區釐清自身社區發展之問題,找出培力社區組織發展的目標與策略,並擬定出具體的社區發展方案。參與計畫之培力社區在10月22日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所舉辦的「社區工作實務論壇」上闡述自身社區未來的發展願景與行動方案,並提出參與此次培力計畫之心得與建議來與現場的社區夥伴一同分享。


 

圖文/施澔霖






參與這次社區培力計畫的台北市六個協會,分別是為內湖區白石湖社區發展協會、北投區泉源社區發展協會、士林區新葫東社區發展協會、南港區久如社區發展協會、文山區順興社區發展協會、大安區龍坡社區發展協會等。其在易拉展的呈現方式,則是以自身社區意象為準則。透過代表自身社區意象的圖文呈現,讓與會來賓在欣賞易拉展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培力社區的背景與環境條件,間接地亦幫助培力社區做了一次的社區介紹。此外,當天活動現場亦有許多協會人士,對於培力社區展板內容做進一步的詢問,讓六個培力社區的組織幹部們透過現場的補充講解與互動,進一步的認識其他與會之協會來賓。 

------------------------------------------------------------

 

 


當天開幕秀是為文山區力行國小說唱藝術社所帶來的小朋友說唱表演。「說唱藝術」是一項重要的文化資產,專職說唱藝術演員目前在全台灣只剩下20-30人!面臨這樣的藝術斷層,力行國小成立說唱藝術社,希望可以將這項傳統藝術在校園裡扎根,而此一社團活動在校發展的靈魂人物是李恆苓老師,她認為說唱藝術中的相聲,很適合活潑好動又富有表演創意的小朋友來學習,一方面提昇語文能力,發揚民俗藝術,再者培養自己的興趣與才能。李老師更是依學生個別特質設計對口相聲內容。僅管自己不曾有寫過相聲的劇本的經驗,但她能依學生程度編寫,由校園生活中去取材,讓小朋友可以很快地融入情境當中。

-----------------------------------------
 

 


其次是兩個卓越協會的社區工作的心路歷程心得分享。奇岩社區發展協會是偏向於操作面向來解說。操作面上則是從協會怎去找人與資源,換言之,先了解社區內有什麼資源,才能夠真正的認識社區。了解社區後,才能夠真正的知曉社區內有何種問題存在。而忠順社區發展協會是著重於人的心態面的調整來說明。也就是說推動社區工作首要條件就是人要有熱忱,透過聚集一些熱心的社區志工,大家一同完成社區工作目標。而志工參與並非只是注重其免酬勞的面向,背後更代表著「社區意識」的有無。一個社區如果志工踴躍參與,那麼代表著該社區居民對於社區有很強烈的認同感;相反地,如果一個社區發展協會在籌辦活動或推動社區工作時,發覺志工招募不易,那麼該社區可能出現了發展危機。

不論是操作面或是心態面的討論,其皆可歸結的一個共同點即是社區營造工作著重在「造人」。當一個社區內居民不踴躍參與社區工作時,便很難說是具有高度社區共同意識的社區。然而社區共同意識正是一個社區得以發展的最好之基石。因此,從事社區工作首要目標便是喚起居民的社區意識,號召更多居民共同投入社區事務,如此才能將社區發展提昇至另一個層面。換角度思考,我們亦可說社區營造的核心價值正是民主的實踐體現,在社區裡透過大眾的討論,摸索出彼此間之共同共識,採取集體行動並改變與解決社區困境與問題,透過具體之行動增進社區裡人與人、人與環境間的社區感。

----------------------------------------
 

 

 


最後時段則由六個培力社區發展協會來做參與此次計畫的簡報分享。並且由與談人員,台北市社會局人民團體科科長童富泉、台灣社區培力學會常務理事連振佑、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楊志彬等人做總結與回應社區相關問題。

社區營造學會也期盼透過此計畫之執行、檢討、發表,進而對臺北市未來之社區發展方向與社區輔導工作之核心目標與策略提出更有力之建議方針。另外亦希望藉此計畫而促成社區有機之結合,讓這些經過社區團隊思考之目標與策略可以發展為明年台北市社會局社區補助提案之內容。



 

【社造觀點】型塑文化好創意.創造產業新價值

編按/從宏觀面觀之,目前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地域及族群的界線日益模糊,面貌漸趨近同。在地文化特色及藝術創作,是保存自我面貌的重要關鍵。然而,社區營造工作方式琳瑯滿目,但如果只是透過蓋硬體、充實軟體之方法,真的就能夠達到目標嗎?或許藉由人、文、地、景、產之觀察,添加「文化創意」之概念的結合,轉換成以另外一種形式來表達、紀錄社區之生活與故事亦或是發展出獨特之地方產業來促進在地觀光之效益,藉此呈現社區營造的成果,亦是不錯之另類社區營造方式。





文/施澔霖





 型塑文化好創意.創造產業新價值

筆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係為一個複合式名詞。假設把它拆開觀之,首先「文化」一詞泛指人類生活之總稱,亦可說是人類創造與發明之總成果。再者,「創意」係指有創造性之想法與構思,亦是人類智慧深處最難捉摸之地。因此創意基本上是很難透過教案分析或模擬之學習過程而獲得,它的出現則是有人把現存的「點」做了全新之連結。是故提出創意之人必須先明白這些「點」之存在,而此便是學習與經驗的累積。然而,「產業」則指可營利的生產事業而言。例如傳統產業有農業、畜牧、紡織與製造業等;現代產業有電子、資訊、醫藥與生技等。

以上三者並無關聯,互不相干。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法後,宣告正式為「文化創意產業」為之正名。根據文化產業發展法第三條內容:「所稱文化創意產業,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 

據此可知,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係指經由創意人之智慧、技能與天賦,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價值之產品及屬於該特有之文化的「精緻產業」。換言之,文化創意產業便是將知識的原創性與變化性融入豐富的文化當中,並使它與經濟做結合,發揮產業之功能。

舉例說明,近年來大眾都知道環保之重要性,因此便有一群人騎自行車力行「節能減碳」之口號,此舉便形成一種文化之lifestyle。如果我們把這群人的lifestyle萃取其象徵之意義,將它轉化成消費符號,例如把lifestyle稱為BNW(bicycle、natural and walking),然後放進產品中,這樣便形成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了。

然而,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筆者認為必須注意到下列之事項:

一、吸引力


文化一詞除了是靜態的亦可是動態的,是為一種生活型態。倘若可吸引人的注意,尤其是年輕人,必定可為地方帶來新生命與活力。

二、故事性


文化創意產業之產品背景假如有典故與傳奇之穿鑿附會,必定更能豐富大眾之生活;感動大眾之情感。

三、獨特性


必須是以創意為主,不僅是為需要而創造;甚至是為感覺而創造的。它不只照顧人的溫飽與冷暖,更關心人的心裡、想像、期待……等。

此外,文化產業之發展上除了結合地方文化與人才之外,尚且需要政府方面之協助。根據文化產業發展法第十一條內容:「為培育文化創意事業人才,政府應充分開發、運用文化創意人力資源,整合各種教學與研究資源,鼓勵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產官學合作研究及人才培訓。……」、第十二條內容:「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就下列事項,對文化創意事業給予適當之協助、獎勵或補助……。」及第十三條內容:「為提升國民美學素養及培養文化創意活動人口,政府應於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提供美學及文化創意欣賞課程,並辦理相關教學活動。」。

由上述可知,在經營之策略上必須綜整各方資源;在政策上,政府可提供機會與獎勵措施,鼓勵文化產業發展與一般企業之贊助,甚至可從教育政策方向著手,等到時機成熟時,政府即可退出,讓文化產業自行發展運作。茲如下列所敘:

一、提供機會與設備

政府可配合當地之節慶,舉辦文化祭活動,藉此提供一個文化產業展示之機會,增加其曝光率。另外亦可釋出閒置空間來作為發展文化產業之平台。

二、獎勵與補助

政府可透過獎勵措施直接對文化產業之工作者給予獎助金之協助。根據文化創業產業法第二十七條內容:「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公司投資於文化創意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金額,得依有關稅法或其他法律規定減免稅捐。」由此可知,政府可透過稅法之類法令對贊助文化活動之一般企業給予稅率之優惠。

三、強化教育

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所列之文化資產共有七項:「古蹟與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以及自然地景。」政府可經由文化教育政策來培養文化、美學及藝術素養之人才,促進美學素養,啟發創意靈感。

是故文化創意產業與大眾之生活息息相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可帶動地方性之經濟發展,亦可提振文化之生活價值。筆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除了可以表現在經濟之實質收益外,亦可衍生出如下之價值:

一、促使當地社區居民具認同感、榮耀感。
二、強化地方意象之行銷效益。
三、吸引遠在他鄉之當地人回流地方與參與。
四、帶動地方社區之基礎建設與發展。

台灣透過文化創意型塑出來的社區例子不少之,例如寶藏巖藝術村、桃米社區等。並且台灣社會文化充滿著複數傳統及移民社會多元文化之交會融合,其內容包含臺灣本土原生文化、中國固有傳統文化、歷經日據統治及較早接觸西化等,多方面激盪出臺灣獨有的新中國思想風潮和精神,此皆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社區營造之豐富元素與核心競爭力所在。


 

【活動訊息平台】活動快訊

「百人走百莊」農村體驗日開跑囉

農村,不只是農村。您了解真正的農村文化嗎?雲林縣政府精心挑選雲林縣示範社區:林內鄉林北社區、口湖鄉水井社區,透過兩天一夜的行程,帶您深入社區,了解新農村文化,更從社區營造面、文化面、藝術面、生態面、生活面、產業面等多元面向規劃體驗活動。百年僅此一回,名額有限,不容錯過。

 -----------------------------
【活動時間/地點】
1. 第一梯次100年10月22、23日(六、日)、雲林縣口湖鄉水井社區。
2. 第二梯次100年11月05、06日(六、日)、雲林縣林內鄉林北社區。

※詳細資訊請至官方網站查詢:http://100villages.yuntech.edu.tw/

------------------------------------------------------------------------------------------------------------------


臺南市政府「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 熱烈報名中

 
【時間/地點】

10/22-12/11 (週二18:30~21:30、週六9:00~17:30)
大宏社區活動中心 (臺南市新營區民族路21-61號)

【課程內容】

紀錄片概論、媒體識讀、影像的力量-我們的公民新聞、紀錄片與社會實踐、社區田野調查記錄、紀錄片製作與管理、紀錄片企劃與腳本撰寫、攝影機基礎概論與實作、攝影機進階操作實務、後製剪輯概論、後製剪輯製作實務、專題創作。

【師資陣容】

管中祥、黃淑梅、洪以真、王建雄、林啟壽、林皓申、施合峰、曾也慎、黃琇怡、楊仁佐、蔡順仁、蔡瑭仙、鄭文德、盧定楠…

【報名資格】

居住臺南市之18歲以上市民,對地方文化紀錄報導有興趣、非影視傳播相關學系畢業者。

【培訓費用】

台南市政府補助,全額免費。需繳保證金1000元,缺席未達6小時並參加成果發表者全數退還。

課程網址│www.south.org.tw/dv100 
洽詢電話│06-2370091

 --------------------------------------------------------------------------------------------------------------------

「清淨.親近阿朗壹」旭海淨灘工作假期暨海角音樂會!


有著「海角天涯」之稱的旭海,擁有全然原始、毫無人工斧鑿痕跡的海岸線,而前人足跡踏印堆疊出充滿神秘歷史的「阿朗壹古道」,更是吸引國內外旅人慕名前來。
從溫泉到日出,從海岸線到原始林,今年開始嘗試舉辦生態旅遊的旭海社區,為了讓更多朋友深度體驗這獨立遺世的美好,特別邀請知名客家歌手林生祥,與在地素人音樂家傑克羅,共同在這山與海的交界攜手演出,除了號召我們一同用雙手愛護這片土地,也用動人音符感受這豐富多元的文化風情!
----------------------------------------
活動時間/2011年10月28日至29日(兩天一夜)
活動地點/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阿朗壹古道
集合時間/2011年10月28日下午1點
集合地點/屏東縣車城鄉彰化商業銀行前(搭乘客運的夥伴請提前告知司機於「車城站」下車)
活動對象/年滿18歲,對環境守護行動充滿熱情的志工夥伴
活動名額/40人(報名人數不足25人將延期舉辦)
活動費用/新台幣3,000元(含食宿、導覽解說、紀念T-shirt及相關接駁費用)
報名方式/一律採取線上報名(
http://goo.gl/ADs32
報名截止/2011年10月24日下午5點前

主辦單位/屏東縣牡丹鄉旭海社區發展協會
合辦單位/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繳費資訊/因名額有限,請靜候主辦單位通知再行繳費,並請於三日內匯款或ATM轉帳至
戶名:屏東縣牡丹鄉旭海社區發展協會
分行:彰化銀行車城分行(8348)(銀行代碼:009)
帳號:8348-01-07750-0-01
繳費後,請將帳號後5碼或繳款收據拍照回傳至
macharn.syuhai@gmail.com以完成報名程序
注意事項/
1. 本活動全程於旭海社區中進行,請務必尊重在地朋友的生活風俗及習慣。
2. 本活動包含生態導覽與體驗,過程中請避免對周遭生態環境有過度擾動的行為。
3. 響應生態旅遊低碳、減廢,請隨身攜帶個人環保碗筷、盥洗用具與水壺、水杯。
4. 社區提供車城至旭海的接駁服務,請志工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集合地點。
5. 為順利活動進行,請志工務必全程配合講師、助教及社區工作人員的引導。
6. 本地氣候較炎熱潮濕,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透氣、舒適的衣物,攜帶雙肩背包以便收納個人物品,並準備好防曬及雨具。
7. 步道包含礫石灘、沙灘、泥土路等地質地形,建議穿著適合健行的登山鞋、健走鞋,以適應不同環境。
8. 活動流程可能依天氣、現場環境進行調整,主辦單位保留行程最終變動的權利。
聯絡資訊/吳月清 0987-768189、0988-055187


簡章下載


---------------------------------------------------------------------------------------------

新農村社造國民大會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雲林縣政府以「鑑往知來」的概念策劃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百莊爭鳴歡慶嘉年華系列活動」。

目前雲林縣共計四百多個的社區組織,超過一百六十個社區組織參與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課程培訓,其中更有四個社區已進入農村再生先期規劃,可謂為全臺之首;歷年來,更有超過一百個社區組織參與文建會新故鄉社區營造培力計劃。雲林縣社區的內蘊能量,不容小覷。

透過新農村社造國民大會之舉辦,邀集全國社造學者、工作者、社區夥伴齊聚雲林,分享交流社造經驗。並邀請農村青年專題分享與討論,共創農村新風貌,推動產業升級發展,合心共構下一個百年的社區營造藍圖。

 -----------------------------------------

【活動詳情】

活動時間:1001112() 上午 0930~下午1710
活動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二館
參與人員:邀請縣內、外的社區營造夥伴、社區大學與相關人士,預計報名數80-100 
----------------------


報名時間:1001017~114 中午12:00報名截止
報名方式:
1.傳真報名-05-5312164(請註明 陳柄達 先生收)
2.E-mail報名-請將報名表以E-mail夾帶檔案方式寄至信箱ylcles@gmail.com
洽詢專線:05-53426016050/手機0970-948486 陳先生

 --------------------------------------------------------------------------------------------------------------------

敬邀參加  2011大高雄河川論壇–「面對水患,重新思考—公私協力與統合治理」

 

一、活動目的:推動台灣民眾、公部門與民間團體之間的協力合作,以期提高南台灣高屏溪流域的河川治理成效、尋求民眾參與模式之共識。
二、主辦單位:經濟部水利署
三、執行單位: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四、協辦單位:高雄市綠色協會
五、活動時間:2011年11月4日(週五)
六、活動地點:高雄捷運公司視聽中心(高雄市前鎮區中安路1號,高雄捷運紅線草衙站2號出口)
七、活動對象:關注河川之民眾、民間團體,以及中央、地方河川管理與治理之部門代表,預計150人。

八、議程內容:



 ------------------------------------

◎未來家園計畫--奇岩生態村工作坊

一個社區的未來關係著居民的生活品質
只要你想要在此長久居住
它的發展就與你息息相關
邀請您與我們共創奇岩生態村的遠景

 ----------------

指導單位:教育部
承辦單位:北投社大與永和社大
協辦單位:奇岩社區發展協會
指導老師:黃瑞茂老師(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
對象:關心社區未來發展者皆可參加
名額:不限

 --------------------------

 課程內容

日期時間上課地點內容

10/30(日)晚上6:30~9:30北投社大共同課程

11/4(五)晚上7:00~9:00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工作坊

11/11(五)晚上7:00~9:00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工作坊

11/13(日)全天(6小時)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工作坊

11/18(五)晚上7:00~9:00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工作坊

11/25(五)晚上7:00~9:00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工作坊

◎北投社大: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5-12號  電話:02-2893-4760
◎奇岩區民活動中心: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198號4樓

即日起開始網路報名:請連結未來家園計畫--奇岩生態村工作坊報名表
如有問題請來電:奇岩社區發展協會 02-2895-6838

 

---------------------------------------------------------------------------------------------------------------------

◎彎腰生活節系列講座─「農業˙生活,我們的可能」 邀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追求發展的年代,人們忙著前進,忘記仔細看看身邊曾有過的風景。農業被簡化成生產糧食,而人們也不再每頓飯前謝天禱告,食物的來源就是市場超商彷彿取之不盡的整齊貨架上,而對於食物來自海外異國或是城外鄉村則毫不知曉,對農村的印象,也只剩下千遍一律
轉寄『社造電子報《NO.18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