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1-11-10 05: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珍愛自然生態攝影聯展-朝山國小
本期目錄
關於本報
【社造觀點】用力反省當前的社造趨勢
【社區組織培力】社區組織培力企劃(一)
【活動訊息平台】活動快訊
關於本報

*親愛的夥伴您好:
社區營造學會今年關注重點將聚焦於
農村社造/河川社造/都會社造/文資保存/八八風災等議題上,您的訂閱與肯定將鼓勵我們持續努力!若您欲支持本會或議題,可斟酌參與。
1.歡迎加入會員:入會申請書    會費繳納單
2.定期小額捐款:
郵局儲金捐款授權書     信用卡捐款授權書

網站連結:
1.社造學會網址:
http://www.peopo.org/cesroc
2.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https://enews.url.com.tw/morakcesroc

【社造觀點】用力反省當前的社造趨勢

編按/社造學會邁入十五年頭了,去年學會秘書處以國民大會的形式,讓會員、台灣各地的社區工作者透過五分鐘的分享簡報,講述自身的社區工作經驗。今年社造增加了圓桌論壇,邀請社造界先行者針對社區營造當前的課題及未來展望提出建言。以下刊載社造學會理事長曾旭正老師於1029日學會舉辦之圓桌論壇所發表對於當前社造觀點的反思文章,以響讀者。


 

圖/施澔霖文/曾旭正





用力反省當前的社造趨勢


綜觀當前台灣社會在社區營造方面的表現,個人有幾點觀察,野人獻曝於此,供關心社會發展與社區培力的朋友參考:

 

社區政策等同於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政策不等於社區營造。把社造政策與社造混淆,其實反映的是更嚴重的錯誤觀念——以為社區營造的內涵就是「申請政府計畫來執行」。尚未踏進社造領域的一般人有如此誤解無可厚非,但連承辦社區營造培訓的「學者專家」,往往也持這樣的看法,理所當然地將培訓重點放在教導社區幹部如何撰寫計畫書上。正是這樣的理解,所以在國民黨政府提出挾帶龐大預算之「農村再生條例」時,習於將社區營造與補助劃上等號的專家們,自然不會質疑此一政策的本質,也不憂心過多經費可能對農村造成不可回復之傷害。

如今,該政策已立法超過一年,投身該政策執行面的專家還不曾提出檢討,私下雖對農委會有所抱怨,但嘴巴忙著吃就沒有空說話,腦子則受嘴巴制約,連自己都相信:社造就是執行政府的補助案,而我承辦政府計畫,當然就是在從事社造了。

 
社造現場需要什麼樣的專家?

近年來隨著社區政策資源投入,的確創造了不少社區營造專家,他們在「培根計畫」「社區規劃師培訓」中擔任講師侃侃而談,但實際上有多少人曾經投入哪一個社區的營造工作呢?從中又得到什麼深刻的經驗呢?他們憑什麼來教導社區民眾從事社區營造?如若不是農再計畫背後的補助機制讓他們掛牌為「農再顧問師」「培根講師」,他們會有講台、學生嗎?反過來說,多少民眾會因為這樣半強迫的狀態走入會場而對「社區營造」產生反感與輕視呢?果真如此,則這些「老師」究竟是在推廣社區營造風氣,還是在破壞社區營造的社會根基呢?

許多人都因為自己當過學生就以為了解教育,以為自己生活在社區就懂得社區營造。以為介紹一些案例經驗,用規範性口氣說些指導性的話語,就能啟發聽者從事社區營造的動力。這顯示他既不懂社區營造也沒有教育的基本知識。真正了解社區營造就知道,沒有一個人會因為聽你說說教就會投入社區行動的,如何有效動員人,真是一門學問啊!


如何導引政策真正有助農村的社區營造?

農村再生條例通過一年多了,許多「模範社區」都陸續完成其「再生計畫」,但就目前成果看來,計畫內容真能有助於農村提振生機的,太少了。政策若不能調整,其結果不僅是浪費了人民的血汗錢,更讓社區無法回歸人心的凝聚。其實並非社區無心把計畫作好,實在是政策機制形成的宰制力(預算執行率優先、偏好硬體、數量過於龐大等),讓每個環節都趨於僵化,社區無奈的應付,講師無奈地上課,社區營造不再動人。

習慣於發包工程的水保局,還處於轉型期,卻不得不扛起每年數百個社區投入再生計畫的政策目標,它正是最需要幡然改正的機構,但它的反省力從何而來?果真能反省,則政策該如何調整?如何修正執行機制?如何放慢步調?

都市的社區營造如何推展? 

理論上,都市社區比鄉村社區不易動員居民投入社造,但一旦能破冰,則接下來的社造則因為擁有種種行動資源而相對容易作出成果。目前台灣的都會區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七成,都市社區營造自應為下階段社區營造的重點之一。但可預期的,如荒漠般的城市社區,如何播下種籽,如何長養出先驅性植物,能擋風遮蔭蓄水以滋養接下來的其他物種,而最終能蔓生成一片綠洲。這需要智慧,想出播下種籽的有效方法,包括以什麼為種籽(社團?社區發展協會?里長?學校?)?種籽如何長大?長成什麼先驅性植物?這都有賴於我們深刻思惟並投身找路。

都市的種種條件都與鄉村不同,必然不能以鄉村的社造經驗等同看待。譬如,城市中有「議題性社團」具有一定的動員力,實是鄉村所少見,它們在社區營造上可以扮演何種角色,很值得思考。就社會力而言,都市有許多是鄉村所欠缺的,如何善用之於播種與長養,會是開展城市社區營造的新力量。




【社區組織培力】社區組織培力企劃(一)

編按 / 社造學會於今年度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執行「100年度台北市社區培力實施計畫」。透過主題工作坊之進行,搭配輔導訪視、社區共學的密集之互動下,具體地幫助有一定組織條件之社區釐清自身社區發展之問題,找出培力社區組織發展的目標與策略,並擬定出具體的社區發展方案。

100年度社區培力實施計畫之精神在於鼓勵受輔導之六個社區了解自身之限制與找出可行之發展方向,並對於組織內部凝聚共識、尋找團隊合作方向之方法有所體認。藉由六個社區之屬性條件分類,透過每次工作坊和社區輔導訪談逐漸增加社區對於自身社區優劣勢之認識,並於工作坊之進行期間,逐步勾勒出社區之生活願景與發展目標。

參與計畫之六個培力社區在10月22日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所舉辦的「社區工作實務論壇」上闡述自身社區未來的發展願景與行動方案。延續上期電子報內容刊載,後續三期將陸續刊登三組培力社區「服務學習組」、「地區發展組」、「都會農園組」之培力計畫內容。本期首先刊載「服務學習組」於此次輔導過程中之側寫與分析,以響讀者。

 

 

圖、文/施澔霖


服務學習組培力計畫側寫

 

龍坡社區發展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龍坡社區內有著文教氣息濃郁之特色。社區內部份為台大舊舍改建而成的台大教授宿舍和中央公教住宅,為社區塑造了文質兼備的形象。並且里內現多為師大、台大現任或退休教職員,居民水準頗高。里內共有公園兩座,一為泰順街27巷口的泰順公園,另一為辛亥路一段139巷旁的辛亥一號公園,園內花木扶疏,是里民平時休憩交流的好去處。


 

在此次培力工作坊之進行與進入龍坡社區的深度訪談後,社造學會整理並分析出龍坡社區的優劣勢條件。社區的優勢條件上首是里與協會的資源可相互結合,協會有里資金的挹注,可共同協力推動社區發展工作。而里長目前持續在推動公園綠美化工作,故對綠化公園有一定的經驗與成績。除了造就龍坡里內有兩座乾淨整潔之公園外,並且可藉由公園之成果發展延伸出週邊軟性議題的注入,藉此帶動公園的人潮。

但在社區發展劣勢上,龍坡社區所面臨之問題則為組織人力的缺乏,協會志工不多、對於專案申請之流程不熟悉,欠缺企劃寫作能力。然而在志工參與方面,所要考量的並非只是注重其免酬勞的面向,背後更代表著「社區意識」的有無。一個社區如果志工踴躍參與,那麼代表著該社區居民對於社區有很強烈的認同感;相反地,如果一個社區發展協會在籌辦活動或推動社區工作時,發覺志工招募不易,那麼該社區可能出現了發展危機。是故在志工的參與與培訓上是為龍坡社區日後所要極力去行動的課題。另外在申請社區營造計畫時,於每一項環節皆與各部會組織內部之行政程序息息相關,當社區文書行政能力尚屬起步時,複雜的行政程序會讓初次接觸申請專案補助計畫的社區產生很大的阻力。關於此點,在此次培力計畫的期程內,社區營造學會則盡其受公部門所委託之角色來幫助龍坡社區組織幹部了解其專案補助計畫之撰寫與申請之程序流程。



在此次培力工作坊中,社區營造學會並輔導龍坡社區發展協會釐清與確認目前在社區工作未來規劃與發展的目標,而此目標則是分階段性的規劃,其近程目標是為打造二代泰順公園。由於泰順公園建置至今已經十餘年,必須重新規劃與維護。故未來計畫呈現方式上為邀請居民一同來參與體檢公園,透過居民以體驗課程、表演、遊戲等方式來討論公園之改造方式。並設計運用參與式討論,透過社區自發的角度,把社區劇場引入,並利用肢體上距離之縮短來拉近人與人彼此之間的內心距離。另外搭配創造龍坡社區公園節慶日, 邀請社區長者、兒童、家庭組團成班舉辦歌唱比賽、說唱藝術、相聲、歌仔戲或黃梅調演出。藉此營造出泰順公園的美力與人氣。另外,遠程任務則是大宅院空間再利用問題。日式宿舍為龍坡社區重要之綠色資產,並且閒置空屋眾多,但由於宅院內現存住戶尚未同意搬遷,目前無法進一步與台灣大學討論此問題,故此議題必須等待時機成熟與長遠規劃方式來進行與討論。

--------------------------------------


順興社區發展協會





順興社區發展協會是由15位熱心理監事所組成,及多位志工共同維繫成長。並以安老扶幼,協助弱勢、全心打造,福利順興為宗旨;進而創造一個幸福、快樂、安養、福利的社區。協會於每週皆辦理與老人相關之活動與課程,諸如有關健康、醫療、身心靈活動、合唱班、書法課等。人口老年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協會對於獨居老人之關懷與退休之銀髮族提供了一個解除心內空虛、正常交友之管道與場所。




在參與此次培力計畫,社區營造學會發覺順興社區發展協會之優勢為有一群熱心的志工及一位充滿熱情的領導者。協會志工參與社區工作度之認同度高,並且理事長對於社造工作之推動有極度的熱忱,尤其是發展常青課程方面。而社區劣勢上則為缺乏里資源的協助,致使推展社區工作不易。

就牽制協會工作內容之因素,例如理事長與里長之職責重疊必然是造成不少之困擾。倘若理事長與里長的理念相合,許多活動便可以合作辦理,產生力量相乘的效果,例如人力可以相互支援,經費也得以統籌運用;但是如果理念相左時便要各自為政、資源分散,行政資源的取得也會變得比較困難,而此問題在其他社區發展協會亦是可能出現的情形,但卻也形成一股良性競爭的狀態,使居民受益不少。里內兩個單位的推動社造工作,可以使力量強大,並激發許多創意,並且團體多可使社團活動蓬勃發展,同時這也是民主政治及現代人性的表現。



透過此次培力工作坊的討論與進行,順興社區發展協會在社區工作之未來規劃上有了具體的工作目標。首先是常青課程未來目標是人數達百人,其次是欲把課程再細分為動態與靜態的,並建立友善同儕互動環境,培養反差性課程活化腦部體能,調整生活型態-正向積極減少憂鬱及失智,讓老年人減少其對子女的依賴及重心,培養志工群、建立自信心,並且改善目前的活動環境與空間,使長者能更舒適。


 ---------------------------------------


小結

透過此次培力工作坊之進行,關於「服務學習組」之兩個社區,可歸結以下幾項問題敘述之。

1.社區里內派系鬥爭

在基層社區組織結構上,為行事與管理規範的方便,會將一里劃定為一社區的概念。然而實際現況便是社區發展協會與村里組織重疊並行,如果執政者為不同人,便可能形成對立衝突局面,此問題至今仍是無解狀態。當然理想狀態則是如果雙方都能以良性競爭為基礎,則對立與衝突問題自然迎任何解。但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有競爭對於社區而言,才是進步之動力。

2.志工人才之找尋

當居民能加入社區組織成為社區志工,社區營造的工作才能順利推動,社區內志工的找尋,首要條件仍是要有一群熱心人士之存在。故在招募過程中,方向應可從社區既有之組織人才來進行招募與透過社區營造活動之執行來招募去思考。社區營造的基礎力量來自社區居民的參與,招募在地居民成為推動社區營造的志工才能奠定永續社區發展的基礎。

3.專案申請補助問題

社區發展協會對於專案經費申請情況不瞭解,以致常常欲申請時就以過申請時間點。是故很需要瞭解如何找資源?資源在哪裡?確定目標後如何去申請?詳細步驟與流程為何?此問題公部門每年都有固定舉辦的專案說明會。另外社區幹部應養成製作一個屬於自己之專案流程表之習慣,內容記載欲申請之專案每年之固定時間點,主動找尋欲申請之專案補助計畫,而不是被動等待通知。政府所提供的資源已經是被動了,社區不能再被動的等待。

4.閒置空間利用問題

閒置或是老舊空間再利用,是每一座都市發展過程中會面臨的問題。如何活化一個已經死寂的空間,或是使其產生新的意義往往也最具挑戰性。當然此刻亦會想到誰才是閒置空間未來使用之主體呢?空間使用問題之產生是因為人有了需求,因此理當由該地之使用者,也就是最具關係之當地居民與發展此地之藝文工作者及專家學者來共同參討論。

大宅院閒置空間再利用交織著人與產權之關係,故需要全面性與整合性之配套措施。是故關於龍坡社區之大宅院閒置空間在利用之情形,應當找尋關注此議題人士,發起連署運動,提出具體策略,與使用權人詳細討論與溝通,透過民間力量來影響公部門之政策方針。



 

 

【活動訊息平台】活動快訊

◎臺南市政府「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 熱烈報名中!

 
【時間/地點】

10/22-12/11 (週二18:30~21:30、週六9:00~17:30)
大宏社區活動中心 (臺南市新營區民族路21-61號)

【課程內容】

紀錄片概論、媒體識讀、影像的力量-我們的公民新聞、紀錄片與社會實踐、社區田野調查記錄、紀錄片製作與管理、紀錄片企劃與腳本撰寫、攝影機基礎概論與實作、攝影機進階操作實務、後製剪輯概論、後製剪輯製作實務、專題創作。

【師資陣容】

管中祥、黃淑梅、洪以真、王建雄、林啟壽、林皓申、施合峰、曾也慎、黃琇怡、楊仁佐、蔡順仁、蔡瑭仙、鄭文德、盧定楠…

【報名資格】

居住臺南市之18歲以上市民,對地方文化紀錄報導有興趣、非影視傳播相關學系畢業者。

【培訓費用】

台南市政府補助,全額免費。需繳保證金1000元,缺席未達6小時並參加成果發表者全數退還。

課程網址│www.south.org.tw/dv100 
洽詢電話│06-2370091

 --------------------------------------------------------------------------------------------------------------------

社區工坊 見學-走入現場,欣賞台東社區與部落的技藝與創意


台東,匯集了越多越多的靈氣,和當地的文化、環境,以及原住民族的藝術天賦碰撞,產生了許多令人驚嘆連連的手工藝創作。這些創作以小型工坊的型式散佈在花東縱谷以及台東南迴線,就像褶褶閃亮的明珠,散布在清新無暇的青山綠水之間。

尤其在八八水災之後,一些部落選擇以藝術工坊走出部落的重建之路,將黑暗、悲傷、沉重透過靈巧的勞動,化為樸拙的琉璃珠串,或織進亮麗的布包、刨入木雕的紋理…,浴火重生的樂觀堅韌意志孵育著最有生命感的作品。

台東社區工坊的發展方興未艾,作品越來越多元,經營與產銷形式以及工坊和社區的關係也越來越有創意。我們此行希望邀請對於社區工坊有興趣的朋友,走訪不同的工坊與市集,除了親臨現場欣賞台東社區與部落的技藝與創意之外,還將拜會工作室、學校與社區組織,探究社區工坊的經營模式。

 
活動日期:100年11月11日、12日(星期五、六)
活動地點:台東縣
見學費用:每人1500元(含食、宿、導覽、木工體驗等各項費用)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原社手創生活館、燕子工坊、鐵花村慢市集、台東縣原愛工坊協會、嘉蘭芭伊工坊、台東縣金峰鄉嘉蘭社區發展協會、台東縣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




【行程說明】

台東糖廠

1996年台東糖廠停閉事業之後,閒置的空間在文建會的補助下,由「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關懷協會」等六個單位承租,將廠區轉變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原社手創生活館是由全人關懷協會規劃成立的,集結26間當地的工作坊,提供原民手工藝展示的空間。館內的手工藝品相當多元,包括皮雕、月桃編織、陶燒、石頭彩繪、手工提包及寢具等。

燕子工坊

起源於南島社大的木工坊課程,兩名學員因課程而結識,志同道合地開設了燕子工坊,因為喜歡、好好玩,讓兩個女生拿起了各種機具,更開辦擴大招生的體驗營。

鐵花村(市集)

一個由台東音樂人和藝術工作者共同打造的音樂聚落及在地發芽的慢市集。是藝文空間、是小農市集、是展售台東在地手工藝與原味好東西的有機空間。

新興部落原愛工坊

「教育孩童不能只是在教室中,還需要全村莊的力量從根脈出發」新興國小的前校長鄭漢文在民國86年來到新興部落時,發現家庭功能不彰,很大的原因在於父母的收入不穩定。為了提升社區產業,讓家長們能夠認真生活,鄭校長92年後陸續在學校成立了「原愛木工坊」、「原愛布工坊」,由學校提供場地,讓社區的人可以習得一技之長,增加收入外,自信心有了,家庭、學校、社區的氣氛與向心力都改善了。

 嘉蘭部落芭伊工坊

「芭伊」是排灣族對「婦女」的親密稱呼。位於社區活動廣場旁邊的石板屋,白天是社區居民學習工藝課程的「芭伊工坊」,同時也是向遊客展售居民作品的「排灣好,店」,晚上是孩子們得課輔中心,平日還要作為凝聚族人向心力的集會所。99年4月,在台灣好基金會的協助下,部落成立「嘉蘭芭伊工作坊」,目的一是要傳承傳統工藝,目的二是要療癒八八風災後的心靈,婦女們在雙手勞動間,慢慢找到新的生活目標,也得以改善生計。除了布工坊以外,嘉蘭也成立了木工坊,利用風災所帶來的漂流木製作各種創作。

 
---------------------------------------------------------------------------------------------
 

◎新農村社造國民大會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雲林縣政府以「鑑往知來」的概念策劃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百莊爭鳴歡慶嘉年華系列活動」。

目前雲林縣共計四百多個的社區組織,超過一百六十個社區組織參與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課程培訓,其中更有四個社區已進入農村再生先期規劃,可謂為全臺之首;歷年來,更有超過一百個社區組織參與文建會新故鄉社區營造培力計劃。雲林縣社區的內蘊能量,不容小覷。

透過新農村社造國民大會之舉辦,邀集全國社造學者、工作者、社區夥伴齊聚雲林,分享交流社造經驗。並邀請農村青年專題分享與討論,共創農村新風貌,推動產業升級發展,合心共構下一個百年的社區營造藍圖。

 -----------------------------------------

【活動詳情】

活動時間:1001112() 上午 0930~下午1710

活動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二館

參與人員:邀請縣內、外的社區營造夥伴、社區大學與相關人士,預

                       計報名數
80-100 

----------------------

報名時間:1001017~114 中午12:00報名截止

報名方式:

1.傳真報名-05-5312164(請註明 陳柄達 先生收)
2.E-mail報名-請將報名表以E-mail夾帶檔案方式寄至信箱
ylcles@gmail.com

洽詢專線:05-53426016050/手機0970-948486 陳先生

 --------------------------------------------------------------------------------------------------------------------

未來家園計畫--奇岩生態村工作坊

一個社區的未來關係著居民的生活品質
只要你想要在此長久居住
它的發展就與你息息相關
邀請您與我們共創奇岩生態村的遠景

 ----------------

指導單位:教育部
承辦單位:北投社大與永和社大
協辦單位:奇岩社區發展協會
指導老師:黃瑞茂老師(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
對象:關心社區未來發展者皆可參加
名額:不限

 --------------------------

 

 課程內容

日期時間上課地點內容

11/11(五)晚上7:00~9:00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工作坊

11/13(日)全天(6小時)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工作坊

11/18(五)晚上7:00~9:00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工作坊

11/25(五)晚上7:00~9:00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工作坊


◎北投社大: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5-12號  電話:02-2893-4760

◎奇岩區民活動中心: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198號4樓


※即日起開始網路報名:

如有問題請來電:奇岩社區發展協會 02-2895-6838

 


推薦訂閱
曾是美國最大氫彈測試場,馬紹爾比基尼島爭取世界遺產@【世界遺產電子報】
第五屆兩岸四地菸害防制交流研討會圓滿閉幕@【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電子報】
轉寄『社造電子報《NO.186》』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