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創用CC電子報
報主:創用CC電子報
創刊日期:2006-05-26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49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創用CC電子報報
創用CC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創用CC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3-05 11:00:00 / 報主:創用CC電子報
本期目錄
善用公眾授權 為《± 2℃》加分
〈公共領域宣言〉開放連署
2010 新年特刊
【編輯室的話】

這是由台灣創用CC計畫出版的電子報, 創用CC,是 Creative Commons的中文名稱,希望透過「保留部分權利」的彈性授權,讓創作得以更加流通。電子報內容從第三十三期開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是創用CC網站部落格文章資訊的選輯,第二部分則為每月一則深度專文或專題報導。   

本期專文由台灣創用CC計畫主持人莊庭瑞與中研院自由軟體鑄造場法政研究林誠夏撰寫。 本報導簡要紀錄會議概況,祈望於第一時間內提供最新消息,供關注創用CC授權條款以及開放內容議題發展的讀者參考。

創用CC電子報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刊,每期規劃不同的專題,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與行動者為電子報撰寫專題文章,藉此希望讓大家更加瞭解創用CC的理念。也份外歡迎您提供意見,來函寄達地址請見網址:http://creativecommons.tw/contact

電子報相關資訊

您因訂閱了創用CC電子報而收到這封郵件。

電子報編輯:周文茵 莊庭瑞
 
本電子報著作權人為中央研究院,並依據創用 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授權條款出版。授權
條款之詳細內容,請參考: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tw/
 
如欲進行商業目的之利用,或者有任何授權上之疑問,請直
接與台灣創用 CC 計畫聯繫:
http://creativecommons.tw/contact
 
如果您對這份電子報的任何內容有疑問,歡迎來信洽詢:
contact@creativecommons.org.tw
 
如欲取消訂閱這份電子報,請寄一封電子郵件至
CC-Taiwan-newsletter-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此外您也可至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C-Taiwan-newsletter 翻閱電子報典藏,或將本電子報推薦給其他朋友。
 

[公益聯播]這不是真的!!請協助澄清網路謠言
善用公眾授權 為《± 2℃》加分
周文茵/文
善用公眾授權 為《± 2℃》加分 過年在家裡胡亂的轉台,電影台剛好播著《大浩劫》,看著演員賣力的演出,不知不覺的也入了戲,想著自己如果是劇裡的角色,該怎麼辦?

老實說,這樣警示意味濃厚的影片題材,已經是不算新鮮的話題了,代表電影諸如《明天過後》、《當地球停止轉動》、《2012》等。但,卻在氣候異常的今日,愈發覺得會在身邊真實上演。

我們,可以做什麼?

國際上開始出現如《不願面對的真相》、《愚蠢的年代》、《盧貝松之搶救地球》的紀錄片,希望能藉此提醒大家即時行動,避免末日浩劫到來。而八八水災的震撼教育,敲醒了台灣對於環境氣候變遷的危機意識。於是,媒體人陳文茜發起了《±2℃》(正負2度C)的紀錄片籌製,讓台灣在對抗氣候災變的全球議題上不要缺席。

 一部影片自然難以面面俱到地呈現各種觀點,因此不免俗的,有些朋友開始提出其他觀點抨擊,或曰內容太過簡化,或曰片中過於危言聳聽,或曰其實該誰負責。但至少這已是一個行動的實踐,相較慣於期待或批評他者作為的,其實已顯得踏實。

善用公眾授權工具 增加參與效益

我們從「加減2度C行動聯盟官方網站」留言裡,不難看到影片自由流通的需要。而從許多網路上的評論來看,也可以發現不同觀點呈現的需求。因此,未能將公眾授權的思考納入,可能就是這部紀錄片的籌製過程中稍嫌美中不足之處。

像這樣公眾性質強烈的社會議題紀錄片,最大的希望就是透過這部影片引發後續各式各樣的效應。所以,首先必須要盡可能地讓大眾能以各種形式快速接觸;然後,廣泛地重製擴散;甚或能夠讓關心這個議題的朋友們,可以擷取更多的在地影像,自由地加入,呈現自己/台灣的觀點。這樣才能讓眾人即時參與,凝聚共識與力量。

如果,這部影片可以納入公眾授權的思考,那麼大家就可以放心地依循公眾授權的使用方式,自由地下載、重製、散佈,甚或改作,並且再把自己的觀點內容分享出來,或許在過程裡,會意想不到地出現更具感染力的故事或想法,激發更多人起身行動。根據這部紀錄片記者會中的陳述(可無償下載、播放,但不能營利、重製[?]),創用CC授權條款裡的「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或者「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似乎正可以呼應其授權的需求。

參與,是網路時代的魅力所在!在這個資訊協力的數位時代,連美國總統歐巴馬競選時都不敢小覷這股勢力。然而,上述的協力參與,最大的絆腳石就是正在運作的著作權機制。在現行的體制架構下,協力參與透過像創用CC授權條款這樣的公眾授權工具來幫忙,才能事半功倍。

《正負二度C》後的關鍵下一步


現在大家已經可以在中天頻道網站YouTube網站上看到《±2℃》(正負兩度C)紀錄片的完整版本。

看完這部紀錄片,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面對氣候異常,國際間的環保人士發起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到350ppm的運動。因應氣候變遷,各國政府無不啟動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的相關配套政策。連彼岸的中國也透過「可再生能源法」的立法開啟能源改革。政策的影響力是全面且廣大的,所以在《±2℃》片尾提出了一人一信給總統的方式,希望透過集結大家的力量,將這個議題提升至國家層級的思考高度。這的確是台灣對抗氣候異常所需努力的重點項目之一。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做些什麼?或許可以選擇每週至少吃素一天,以降低牲畜飼養所需的能源消耗與廢氣產生;或許可以選擇多食用當地當季的食物,以減少碳足跡;或許可以盡可能隨手關燈節水,讓有限的能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或許……這些都是極其有限,但行動有了開始,總會有些累積。

當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會選擇做什麼?

【延伸閱讀】
預警6度C 食物大逃亡  天下雜誌436期
〈公共領域宣言〉開放連署
莊庭瑞/文

〈公共領域宣言〉(‹Public Domain Manifesto›) 在今年1月25日由歐盟主題研究網絡COMMUNIA發布,並開放線上連署。公共領域意指不受限制、可自由接取與再度使用的各種豐沛資訊,尤其指不受著作權保護(如已超過保護年限)或是經著作權人免除使用限制(如採公眾授權釋出)的諸多作品。〈公共領域宣言〉呼籲,若沒有強健與活躍的公共領域為前提,〈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第27條第1款所說的「人人有權自由參加社會的文化生活,享受藝術,並分享科學進步及其產生的福利」的原則,就無法落實到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公共領域宣言〉以著作的保護與使用兩方平衡的角度出發,列出多項原則,如:「公共領域是常規、著作權保護是特例」。宣言文中並提出多種建議,如:「允許個人非商業方式使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並發展支付作者報酬的各種方法」("Personal non-commercial uses of protected works must generally be made possible, for which alternative modes of remuneration for the author must be explored.")。這份〈公共領域宣言〉由歐美十數個民間團體、數十位學者與倡議人士共同發起,目前正徵求連署;網站上並提供包括中文在內的多國語文版本。

不過「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的主席理查‧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認為,該宣言雖然說到了著作權法在強制權力上不公平的地方,但在細節與原則上的一些缺點,讓他不能全然支持;他不反對這份宣言,卻也無法連署。斯托曼認為宣言中「允許個人非商業方式使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這樣的建議不夠;他要求「非商業方式分享所有出版品重製物的自由」("freedom to noncommercially share copies of all published works")。

2010 新年特刊
台灣創用CC計畫同仁/文

莊庭瑞(計畫主持人):時間過得好快,已經是三月初了!在這裡跟大家拜個晚年,祝各位創用CC電子報的讀者,新春愉快,萬事如意!身為台灣創用CC計畫的主持人,也藉這個機會,跟您簡短回顧一下台灣創用CC計畫去年我們完成的事情與未來一年的新工作。 
 

Creative Commons (CC) 於去年12月剛慶祝CC授權條款問世7周年。CC簡易明示的公眾授權方式,方便眾人之間彼此著作的流通,目前已獲得廣泛的採用。台灣華語版本的CC授權條款,我們稱為「創用CC」授權條款,於2004年九月首次發佈(2.0版);去年十月底,很高興3.0版本的台灣華語版,也正式上線了。創用CC授權條款3.0版本的本地化工作,能夠順利完成,要特別感謝陳曉慧、謝銘洋兩位教授的鼎力協助,以及在公開預覽階段提供諸項寶貴意見的朋友。

 

搭配3.0本地版本的問世,台灣創用CC計畫與公共電視、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合作,製作了一支關於公眾授權的30秒短片,去年十一月份在全國無線電視頻道的公益時段播出(http://go2cc.tw/)。去年我們也分別與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國際科學與技術資料委員會中華民國委員會、以及行政院研考會等單位合作,舉辦了多場研討會,推廣公眾授權的理念與實務作法。

 

今年我們規劃了多場「動手作」的工作坊,希望在例行的推廣講習活動之外,能以協力創作與研討的方式,體驗探討自由文化的議題。計畫同仁也規劃了許多工作(可能會累壞他們),更有一些不顧成本的想法要實現(等成了再說吧),請大家拭目以待。說到這裡,要特別感謝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的支持,於去年與今年提供諸多資源給計畫,讓這些工作得以完成(是的,去年初起我們換單位了,從資訊科學研究所轉台到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而各位創用CC授權的使用者,更是支撐我們工作的動力來源。您有任何想法、建議、或抱怨,寫 e-mail 來就對了。我們盼望與您有更多的互動!

 

周文茵(計畫專案經理):恭喜新年好!在這裡跟創用CC電子報的朋友們拜個晚年,祝各位虎年平安健康、順心如意。我在計畫中除了負責整體的統籌與規劃,目前也擔任推廣講師的角色。回顧過去的一年,林林總總也完成了不少的工作

本年度計畫仍將持續技術(研發管理工具)、法律(研析授權條款本地化情況)、推廣諮詢(提供課程與諮詢服務)等基礎工程。除此之外,網站平台也將於今年分階段進行改版!我們嘗試透過「協力」概念的導入與實踐,強化平台的互動性,以期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能夠來此獲取有用的資訊,希冀建構即時互動的園地,讓大家匯聚於此擊發創意,甚或在未來激起一些有趣的嘗試。

而計畫主持人提及的工作坊系列,則是今年另一項重頭戲。不同於研討會或演講單向的傳遞模式,我們將透過互動性極強的工作坊型態,讓參與者親身體驗協力創作的魔力。台灣創用CC計畫耕耘公眾授權領域已經邁入第6個年頭,我們在今年暑假將提供短期研究獎助名額,希望藉此開始擴大研究領域的參與風氣,拓展更多的觀察視角。

另外,今年六月將會推出第50期電子報,為了紀念這連續50個月不間斷的堅持,我們規劃在今年推出紀念專書特別企畫。除了精選電子報專文,也會網羅「自由文化」領域具代表性的好文,希望嘗試思考不同傳統的出版型態,製作出一本深入淺出的特輯。

我想,今年,將會是充滿有趣嘗試的實驗年!歡迎大家鬥陣來玩喔~

 

江易原 (博士後研究)雖是筆者是台灣創用CC計畫的新手,但對創用CC授權不陌生。在2005年從跌跌撞撞的摸索到改用Linux、從學著找尋套件庫的教育軟體  (絕大多數是公眾授權的),到參與的翻譯計畫,可以感受到自己從單純的使用者慢慢地進步可以協助一點東西。筆者有興趣的是公眾授權的教育類軟體與教材,漸漸地,無法滿足在Debian/Ubuntu的套件庫撈東西時,就開始向其他地方找尋,也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因為對於教育有幫助的不只是收錄到套件庫的軟體,其他公眾授權的素材或是教材更是有幫助。(不過,在此不清楚為何教材類的東西無法收錄到套件庫,是因為教材不是軟體嗎?)

 

有次筆者嘗試著在搜尋引擎上輸入 “physics animations Creative  Commons”,出現的前幾筆資料中,有些的確是筆者想要的東西。筆者同時另外也嘗試過使用BSD, public domain, GPL, GNU FDL等字取代 Creative Commons進行搜尋,但是搜尋的成果還是不如使用Creative Commons因此單就個人的查詢經驗來說,的確加上Creative Commons比較容易在前幾筆看到自己想要的教材。個人推測雖然Creative Commons出現的晚 (2001年,而GPLBSD是在80年代出現),會超越其他公眾授權而被多數創作者採用,有幾個可能的原因。一是屬性問題,對許多人來說,他們不會寫程式也不會遇到程式碼,因此GPL或是BSD離他們太遠了,而進行一般創作的人比例較多,也較容易採用體質偏向一般創作而非電腦程式的創用CC授權。二是時機問題,在80年代有Richard Stallman領導的自由軟體運動,但是當時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電腦,因此極少人會去關心。三是環境問題,筆者發現所查詢到創用CC授權的教材,多數是來自大學教職員的創作,或許這群人比一般人更有機會接觸到創用CC的觀念,也有可能是為了自己的教學而進行教材的製作,其中一小部份的人知道並願意使用CC將教材分享出來。

 

因此,在新的年度,筆者希望持續找尋公眾授權的教材或是素材 (也包括 public  domain),希望帶給使用者一個觀感:原來這些好用、高品質的教材是公眾授權的,或許這樣可以引起更多人採公眾授權分享其創作,正如台灣創用CC計畫的宗旨:「用善意換取善意」。

 

附註說明:筆者所寫的教育軟體使用手冊等,從採創用CC授權到近來就連授權都不用了而直接置於public domain,筆者的文件請見http://idv.sinica.edu.tw/iychiang/talk.html

 

 

黃寶莉(Polley Wong)(技術管理):大家好,我是 2009年七月中旬加入台灣創用CC計畫。在此之前,我在美國紐約一家財經報社裡擔任網頁工程師加入台灣創用CC計畫後,擔任技術管理 (Technology Manager)一職,主要負責計畫內所有硬體主機的維護,及軟體工程、網站建置等事務。簡單將上任後的大紀事簡列如下:

  1. 2009810月,我將台灣CC計畫的官網所在之主機作了數次整頓;在時間允許範圍內,解決了資料庫設計混亂、網站服務的模組載入錯誤、無使用快取記憶、過度分頁(paging)導致主機易掛或網頁回覆緩慢的問題。網站服務主機的設定優化將於2010年繼續進行。
  2. 200910月下旬,參與協助推動CC 3.0版本地化授權條款上線。
  3. 200911月,除了為台灣創用CC計畫與公共電視、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合作製作的30秒短片架設一個簡單的 WordPress 網站
  4. 200912月,開始為台灣創用CC官網改版一事作初步規劃及佈局。

2010年的大事就是實踐台灣創用CC計畫官網改版一事。我的想法是,目前官網內容上,有不易尋找及結構混亂的問題;功能上,與使用者的互動應加強,網頁回應速度亦有進步空間;介面設計上應重新從使用者角度出發作設計,簡化繁亂的多餘功能連結、圖文並用,並善用色彩對比以降低使用者閱讀及尋找的負擔。

 

為避免改版時可能出現因我們的認知與使用者的認知不同而修改方向錯誤,及開始改版到上線時間過長等問題,我決定採納敏捷式開發 (Agile Development) 的概念,將改版週期大幅縮短,原本改版的規模將細分成許多的小改版,小改版與小改版之間隨時可作方向性順序性的改變調動。此方針目的有四:

  1. 只有對使用者「有用」的我們才做 。(網頁工程師的夢魘一 - 客戶要的功能網站裡沒有)
  2. 「沒用」的修改或功能不做 。(夢魘二 - 網站裡的功能不是客戶需要的)
  3. 使用者認為「急迫」的地方盡可能優先著手。 (夢魘三:工程師以為很重要的其實不太重要,以為不重要的其實很重要)
  4. 「有也不錯」的功能要清楚記錄下來 。(夢魘四 - 客戶:「XX工程師,你可以幫我加OO功能嗎?」工程師「好好好,我等一下弄。」等一下...忘記了)

我期待台灣創用CC的新官網不會流於自我滿足,而是一個跟使用者一起合作完成的作品,因此我們極需要您的意見與指教,幫助我們為您預備一個真正符合您的需要的工具,即使只是簡單的回應「很爛」或是「內容有幫助」都是重要的參考資訊。以上是網站的建置方式,至於細部有許多技術上、內容架構上的決策仍陸續在評估和定型中。若有新消息,我將透過電子報和部落格告知各位,並期待您對新站改版的任何回應,無論是支持或批判都大力歡迎!


趙柏強(社群發展):新年快樂!去年中起我的職務內容有所變更,變更後,我的工作除了保持與CC 社群的聯絡外,也要主動對外出擊,協助國內各式平台導入創用CC授權條款,很可惜去年談的一個計畫到最後沒有成功,但今年又是個新的開始,目前也有特定的「候選人」準備接觸。連同去年在網誌上提過商業利用研究,希望在年中之後可以有成果跟大家報告


除了上述工作外,我自己對於 CC 後設資料與人互動的部份也有興趣,在去年除了製作資料授權管理的 ccZotero 原形外,也另外用Firefox 的新套件架構 Jetpack 打造了「JetCC」,重現好久不見的 MozCC 部分功能。ccZotero以及相關軟體的開發預計在今年中會繼續延續下去,而 JetCC 也獲得 CC Labs 注目,在下個月起預計將在 CC Labs 每月發表一篇Jetpack Google Chrome 擴充套件相關的文章,向 CC技術開發社群介紹這一類新式瀏覽器擴充套件開發方式,以及一些協助使用者利用後設資料的想法。這或許是柏強加入創用CC計畫以來的英語最大考驗,敬請拭目以待!

總之,又是個忙碌的一年,這也是我第三次寫新年特刊啦!希望各位在今年氣勢虎虎生風,再展新高囉!

 

編按:以上順序除計畫主持人、計畫經理外,其餘按姓氏筆畫排列 。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第四十七期100305 2010 新年特刊』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