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336期--【人生要像大樹的枝椏不打結】─心靈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04,2016
心靈電子報第336期--【人生要像大樹的枝椏不打結】 ::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336期 / 2010年04月28日‧每週三發行 時間咻一下!很快來到四月底,緊接著要迎向燦爛的五月天啦! 五月天是感恩的日子,素的鹹蛋超人首先要感恩、感恩素的鹹蛋媽!因為有素的鹹蛋媽,讓素超人在五月天的母親節,可以吃到好吃的素的鹹蛋糕……不是,是素的甜蛋糕啊。唉唉唉!素超人真是太不孝啦!怎麼只能想到吃呢? 其實啊~素超人是要感恩佛陀,因為要不是佛陀,素超人怎麼能夠在五月天的浴佛節,喝到清涼解渴的藥草茶。唉唉唉!素超人實在是太不應該啦!怎麼不是想到吃,就是想到喝的呢? 話說回來,心靈網路書店就比素超人要有心多了,不但舉辦【佛誕‧浴佛‧浴心佛】書展,挑選出多款優惠的書籍與商品來禮讚佛陀、優惠讀者,還可以以優惠價加購聖嚴法師【清新自在】墨寶桌飾組喔! 此外還推出了【清明‧佛誕】祈願修行組合,讓讀者在感恩佛陀的日子,也能將功德迴向給歷代祖先,這真的是太有心啦! 如果心靈網路書店能夠更有心,發現五月天也是素超人的生日,那就是太美妙啦! 哇啥米!好康ㄚ今說素超人的生日不是才剛過沒多久咩?怎麼又生日了呢?哎呀呀!看著漸漸消瘦的肚皮,素超人厚著臉皮,每個月也都要說:素超人生日快到了! 夫妻兩人有其各自獨立的人格, 要互相尊重, 不要把對方當成自己的財產, 或者當成自己的附屬品。 應當彼此禮讓,不要互相爭權; 應當彼此照顧,不要互相計較。 摘自《牽手一輩子》 人生要像大樹的枝椏不打結 ■ 江榮原(阿原工作室負責人) 太快速的節奏,會讓我們沒有感覺,在來不及說謝謝之前,就已失去感恩的心情。到了一定年紀,我才明白正因為緩慢,底蘊才會層次分明。 開始製作手工有機肥皂之後,我到陽明山山區找了一塊地,栽種有機藥草園,在不使用農藥的前提之下,沒意料到,剛開始前面半年的藥草,竟幾乎被蟲子吃得精光。才發現這塊土地的受傷情況,比想像中的還要嚴重。 經過對氣候、水質、植栽各方面的深入瞭解和計畫。我想萬物冥冥之中,有一定的生命歷程,就好像毛毛蟲會結成蟄伏的蛹,才羽化成美麗的蝴蝶。於是我發願,就先讓在地的蟲、蠅老大們好好地滿足需求!儘管重新再來的第一次,仍然無法收成,但土地經過這一番自然的生生滅滅,生命力好像變得特別旺盛,之後再次栽種的藥草就長得非常漂亮。 如果想採用「有機」的種植方式,卻又一味追求高品質的成效,去進口澳洲的有機土覆蓋在原生土上,或者蓋間可以遮擋紫外線的恆溫室。不意間,走了這一圈,我們就違反了自然、還原、不過度的初衷。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為執著於想法,而讓太精細的思惟影響到原來的單純美意。如果仔細觀察大樹,你會發現樹椏彼此讓出一條條的路,通往天空,讓大家能夠共生繁榮。就好像藥草的根,在土地裡四處穿梭,卻都不會打結窒礙。大自然時時刻刻,都在向我們傾訴謙遜度日的道理。 從觀照種植到省思生活周遭,我們通常習慣接受電視傳媒的篩選畫面,看不到社會的百態;另一方面則過於依賴網際網路,使用目的性太強的搜尋工具,而錯過峰迴路轉的驚喜,也影響學習的效果。透過閱讀與聆聽,可以將想像的空間,紮紮實實地留存下來,讓生活多點感受,然後活得健康、快樂!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02期》 找回自己 /聖嚴法師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的追求滿足物質上的欲望,卻忘記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 寫給大忙人的快樂佛法書 /大衛.米契 我用拼命工作來買名車、假期、豪宅,換得快樂。直到身上發了一顆紅疹子,我… 修行電子報第三十六期──【禪宗的特色】 《禪修菁華集》 所謂禪宗的特色,即是中國佛教的特色,也是深受中國文化背景影響下的特色。中國文化的背景,總合言之,乃是以儒家及道家的思想為兩條主流。儒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和社會關係,道家重視個人與自然界之間的調和與統一。儒家的勃興與活動,大多在氣候嚴肅的黃河以北地區,道家的搖籃是在中國南方,氣候溫和,具有山川的美景及豐饒的物產。這是由於兩種不同的生活環境的培養,才產生出兩種性格不同的文化背景。 禪宗,就是要設法適應中國這兩種不同的人文環境,才產生了嶄新的佛教面目。我們知道,在印度古代的宗教領域中,就已經具有極端的苦行主義,及極端的享樂主義。釋迦牟尼綜合了這兩種極端而倡導不苦不樂的中道主義。佛教到了中國,為了順應儒家所注重的倫常關係與道家的放任自然,便以戒律精神來配合儒家的道德生活,復以禪定與智慧的內容,誘導道家的自然主義。戒律,使得佛教徒的生活,正直清淨;禪定與智慧,能使修行者的內心,獲得寧靜自在。因此,習禪者就不會因為放任自然,而變成逃避現實或玩世不恭的消極份子,也不會由於拘泥於戒律的細則,而變成僵化的宗教工具。讓他們在活潑自在的生活之中,仍然能夠表現出精勤肅穆的修道精神。禪宗的大師們,否定一切形式上、教條上及思想上的偶像觀念,強調以保持「平常心」為修道者的原則,並以恆常的平實心,去過平常人的正常生活。禪師們縱有超乎尋常的宗教經驗和能力,但是卻絕不輕易表露。所以在禪宗大師們的生活形態和觀念,與中國初期的禪觀相比,迥然不同… 本文摘自:《禪修菁華集》 免費訂閱修行電子報 爾然小品 /釋繼程 什麼是心?什麼是佛?什麼是我?安靜下來,讓所有問號沉澱吧!當本來面目顯現時,萬物都將… 我心不安 /鄭栗兒 45帖跨越困境的禪宗智慧,帶您尋找安心的快樂法門。我佛慈悲,我心卻不安,聽聽禪師故事… 除心靈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大師密碼電子報 >>法鼓文化文摘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心靈網路書店好康報>>修行電子報 關於法鼓文化 | 人才招募 | 隱私權保護 | 位置圖 | 與我們聯絡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0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