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慧娟 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上,一棟典型的辦公大樓裡。 若不是為了採訪,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發現,在這擁擠的都市中竟還有這樣一個有趣的角落存在。這是台北市環保創意協會會長連苑伶的辦公室。乍看之下,它就像都會裡其它許許多多的辦公室一樣,儘其所能地利用空間,將小小的房間塞得滿滿。但走近一看,那些塞滿整個房間的小玩意兒紛紛映入眼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窗台上一排高貴雅緻的民族娃娃,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什麼名牌玩具,其實,這些可是連苑伶的成名之作:寶特瓶娃娃系列。在寶特瓶娃娃的旁邊是一大束閃著耀眼光芒的金色捧花,是某個新娘將她的新娘捧花遺忘在此嗎﹖詢問之下,才知道這朵令人愛不釋手的花束,竟是用一張張廢棄發票折疊而成的。連苑伶小小的辦公室裡還有更多令人驚喜的小東西。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東西全是用塑膠袋、衛生筷等被視為環保大敵的「垃圾」做出來的。 回歸家庭,走出另一片天空 高中讀家政科、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的連苑伶,從小就喜歡剪剪貼貼,具有天馬行空的創意。「我很感謝我的父母並沒有受到升學主義的影響,硬逼我去讀以升學為主的普通高中。」因為父母寬容的教養態度,讓她在成長過程中可以一直隨心所欲地玩創作,再加上所讀的科系都是自己興趣的,這造就了她日後無拘無束的創作生命,也造福了喜歡跟著她一起玩創意的大朋友、小朋友。 看到她成天拿把弄這些瓶瓶罐罐,只覺得她就是這麼一個童心未泯的媽媽。其實她在成為「專業」的垃圾玩家之前,還曾經是知名的服裝設計師,也擁有自己的婚紗店。然而就在前途事業一切都順利發展時,她卻發現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夠,尤其對一雙寶貝兒女更疏於照顧。看著孩子一天天成長,心中的不捨也更深,於是她接受從事音樂工作的先生的建議,放下難捨的事業,回歸家庭陪伴成長中的寶貝兒女。這個抉擇,不僅造福了家中兩個小寶貝,也讓她的人生開啟了另一扇窗。 有趣又實用的環保創作 她是從擔任女兒學校裡的故事媽媽起,開始她的環保創作的生涯。 在一次故事媽媽時間裡,她突然意想天開用寶特瓶做了幾個可愛的玩偶來「演」故事。當小朋友們看到原來醜醜的寶特瓶突然一個個變成美麗的公主與英俊的王子,都覺得興奮又驚喜,連旁邊的媽媽們和老師也都興緻昂然地問東問西。看到大家都這麼有興趣,她索幸將絕佳的創意教給大家。自從那一天開始,寶特瓶、塑膠袋、衛生筷、玻璃瓶等垃圾對這群大小朋友來說突然變得很搶手。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沒人要的垃圾,只要在手上捏一捏、綁一綁,一會兒就會變成為好玩的玩意兒,甚至是藝術品。 利用不要的垃圾,帶著小朋友一起玩創作,對於兒童的環保教育有許多正面的幫助。「這是用一種活潑有趣的方式將環保及愛地球的觀念帶給小朋友」連苑伶說:「既有趣,又能幫地球一個忙。」而在生活方面更可以培養小朋友們惜福愛物的心。她認為小朋友們有了惜福的觀念,會更珍惜手中的資源,不再那麼容易喜新厭舊,那麼愛買東西。 祖孫三代同享創作之樂 環保創作對於家庭的親子生活還有另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好處。這點,連苑玲自己更深深體驗過。一開始,她的家人未必全都明白環保創作的意義,尤其老人家看著媳婦成天拿著垃圾在手上把玩,也是一頭霧水。因為老人家的空閒比較多,有幾次她便將協會趕不出來的作品當做功課交給他們去做。久而久之,他們也玩出樂趣來,開始主動參與。 「記得有一次,全家一起去旅行,公公看見旅館外的大樹下落著一片片枯黃的樹葉,樹葉的形狀很美,公公見著了就先撿起來,他也不知道要拿來做什麼,只是覺得媳婦一定會用得著。」連苑伶緩緩訴說著。公公親手撿的樹葉,最後在連苑伶的創意下,幻化成一件散發著林野風味的裙子。這件作品對她們全家人來說,宛如一件珍貴的家族紀念品,顯得意義非凡。 同樣在一開始對媽媽的環保創作表現的不是很熱衷的小兒子,也因為在學校上課時所發生的一件小插曲,而改變了他被動的態度。有一次小兒子班上的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世上最奢華的十件工藝品」,所展示的都是一些名車或鑽錶等。最後老師秀出連苑伶的環保創作,強調地說:「這些用簡單素材所創作的作品,既樸實又有創意,其藝術價值一點都不輸給世上最奢華的工藝品。」兒子聽了老師的話,立刻驕傲又興奮地舉起手,大聲地說:「那個人就是我媽媽!」結果引來全班同學的笑聲。經過老師的提醒,兒子終於明白媽媽從事環保創作意義何在。從此以後,他成為協會的小義工,認真地協助媽媽辦活動。 一家人,祖孫三代,竟就在環保創作中找到了共同的興趣。每次當他們一起出遊時,他們會用尋寶的心態去發現各種垃圾的價值,看到有用的垃圾,就像發現寶貝一樣興奮地撿回家,然後全家人一起動腦發想,賦予垃圾新生命。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29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