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心靈電子報
報主:心靈網路書店
創刊日期:2004-05-21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65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心靈電子報報
心靈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心靈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4-12 05:00:00 / 報主:心靈網路書店
[公益聯播]這不是真的!!請協助澄清網路謠言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第438期 / 2012年04月11日‧每週三發行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哎呀呀!素的鹹蛋超人實在是太感動啦!話說這星期二,正是方丈和尚精神講話的日子。素超人滿心期待前往雲來寺二樓聆聽。就在方丈和尚開講之前,先行撥放一段聖嚴師父於2005年1月,在農禪寺的精神講話DVD。演講的主題正是「認識法鼓山、體驗法鼓山、運用法鼓山、推廣法鼓山」。

這真是太感人吶!因為師父說到,法鼓山所有專職義工都是法鼓山的「心臟」,所以要噗通噗通的跳嗎?當然不是,而是法鼓人要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對內對外,都要展現法鼓山的精神。

這真是太感動吶!當師父說到這,不但引起現場所有人點頭認同,當影片中的師父問到法鼓山所推動的是四個什麼保?只見素超人後面的師姊,都異口同聲的大聲說:「心靈環保、生活環保、禮儀環保、自然環保」哎呀呀!彷彿時光回到了7年前,或者說彷彿聖嚴師父就在眼前一樣啊!真是讓素超人目屎撥袂離啊!

哇啥米?有菩薩問素超人聽了這麼感動,那方丈和尚精神講話,方丈和尚到底說啥米?哎呀呀@@素超人忘了啊!!不過,素超人有聽到一句話,那就是方丈和尚說:「《人生》雜誌344期,讚啦!」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有些人,不論有錢沒錢,
自知福薄慧淺,
便來惜福培福,
供養布施,奉獻他人,
結果便成了自利利人、
悲智雙運的菩薩行者。

摘自《禪的世界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修行的態度及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 聖嚴法師

發願與功德迴向

發願在禪宗的修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每天都要念〈四弘誓願〉。開始是願度一切眾生,接著是願斷無盡的煩惱,然後是願學無量的法門,最後是願成無上的佛道。

我們並非一開始就發願成就無上的佛道,這是有原因的。如果一開始就只想到自己要成佛,那麼對眾生就不會有菩提心,這也意味著對自我太過執著了,如果想要開悟比登天還難。

藏傳佛教非常強調菩提心。請不要把菩提心想像成一種具體的現象,或是一種非常奇怪、特別的東西;它只是沒有自我中心,以及對眾生的關懷而已。在藏傳佛教的修行裡,每一項都包含了菩提心。不管是拜佛或磕長頭,他們都會說:「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眾生。」對他們來說,沒有菩提心就不是修行。
他們的做法就是把修行的功德迴向給其他眾生,如此就把功德迴向和發願連在一起了。唯有以菩提心來發願,也就是以關切他人利益的心來發願,我們的願才能真正起作用。因此,我們把修行的功德迴向給眾生,因為我們是以關懷他人的心來發願。

關連性

現在大家可以發現,我所講的教理和觀念,彼此間都是相輔相成、互有關連的。信心帶來信念,讓我們更有力量承認錯誤,減少自我中心;也就是說,信心能讓我們勇於懺悔,生起慚愧心。知道慚愧和懺悔,便能擺脫驕傲和慢心,也不會為了自己的遭遇而怨天尤人。這樣我們便可以從我執中解脫,也能夠為其他眾生來修行了,而這都能藉由發願和迴向功德來達成。

法喜與禪悅

修行還可以得到兩種殊勝的利益,就是法喜與禪悅。法喜是與引導我們思想、態度、生活方式的佛法觀念有關,禪悅則是與鍛鍊我們身心的修行方法有關。
法喜就是透過佛法的觀念和理解,所獲得的滿足感。在還沒有機會聽聞佛法和修行之前,我們是充滿煩惱的,但是現在卻有機會聽聞佛法了。光是聽聞佛法和了解佛法,就帶給我們莫大的快樂。

禪悅是指透過修行,讓煩惱減輕後,一種身心放鬆的狀態。鍛鍊身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打坐、經行、拜佛、唱誦。我們要練習的是用正念來取代雜念妄想,直到心念專注集中,妄念完全消失為止。那時候我們便能掌控自己了。這是身心統一的階段。

當我們進入更高的層次,也就是統一的大我時,就會覺得個人的存在真的不重要。這是因為自己與他人、身體與環境、身與心、自我與環境之間,已經不再有區別或衝突了。當你到達了這個境界,自然會有一種喜悅的感受。當然,即使是短暫身心統一的經驗,或是些微輕安的感受,也能帶給我們喜悅。

今天是禪七的最後一天,大家已經聽我說了相當多的佛法。雖然有些地方和時代聽不到佛法,但只要聽聞一句佛法就可以讓他們得到解脫。也許對現在的我們來說,要頓然開悟是不可能的事,但佛法還是可以引導我們好好過生活,幫助我們活得愉快安詳,以及克服或除卻失望、悲傷、嫉妒、痛苦等種種感受。
經過了七天的修行,有些人可能還不清楚到底哪些名相或觀念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感覺,請告訴我。有時聽得太多了,反而會覺得什麼也沒聽到;就像有些人呼吸了一輩子,卻不知道空氣是什麼樣子。

大家有聽過因果這個名詞嗎?有聽過因緣這個名詞嗎?有聽過懺悔和慚愧嗎?有聽過發願和功德迴向嗎?這些是佛法嗎?有誰沒有聽過的?

這些其實都是佛法的精要。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不會為了自己的不幸而怨天尤人;如果你相信因緣,就不會在稱心如意的時候欣喜若狂,因為你知道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成就的。你會發現沒有一樣東西能夠獨立存在,一切都是環環相扣、互有關聯的。任何痛苦或喜樂的事物也並非永恆不變,因為一切都是發生在一個虛幻不實的我身上。

如果你有慚愧心,修行得力時就不會起驕慢心,也不會嫉妒或羨慕他人。我們發願和供養時,一方面是要將全部的身心奉獻給三寶,以便能夠接受教導並致力於修行;另一方面則是要奉獻給一切眾生,這樣心中就只會想到眾生,而不是自己了。這樣子,當然看到眾生,我們就會很快樂。當我們培養出懺悔心和慚愧心,對佛法的理解自然也會加深,這不就是法喜嗎?

此外,過去這七天,我們用自己的身心來修行;雖然起初有許多障礙,還有許多伴隨而來的沉重感,不過七天之後,比起剛開始時,你的氣脈應該更通暢,感覺也應該更輕快,這不就是禪悅嗎?

運用修行的方法,讓我們的心從散亂變成集中,更接近統一心的狀態。透過這些練習,我們就不會那麼情緒化,也不會那麼容易被情感所左右,而更能掌控自己的心。在任何情況下,對於周遭發生的事情總是清清楚楚;也能夠告訴自己,苦難並不像表面那個樣子。這不就是禪悅嗎?

在過去這七天,我也再三提醒大家:要放鬆。雖然要完全放鬆也許不可能,但是偶爾應該能夠稍微放鬆一下。有沒有人還沒體驗到放鬆的感覺?如果你知道如何放鬆,就可以從緊張的狀態進入身心安適的狀態。這不就是禪悅嗎?打坐時,當然可以練習放鬆;但是沒有打坐時,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的活動中,練習著放鬆自己。事實上,隨時隨地都可以試著放鬆。

把心放鬆的意思,就是讓心停止工作;放鬆身體,就是不要過度用力,需要多少力就用多少力,身體才不會緊張。如果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放鬆身心,那就是禪悅。因此我才會告訴你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禪悅。

法喜與禪悅這兩個名詞是相輔相成,互有關聯的。千萬不要忘記了:法喜與禪悅。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35期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好心‧好世界
釋繼程

如果你的心總是無法安頓,何不讓一切的千頭萬緒化繁為簡、回歸單純?你可選擇以正面、感恩的態度面對人生的各種境遇,好好享受過程與結果…<more>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參禪.改造心情
鄭石岩

禪的宗旨是指引一個人成為一位覺者。透過禪的修行,領悟到當下生活和永生的不二,從中現出法喜、自在和寬闊的精神視野。它的要義是指引我們…<more>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修行電子報第五十三期──【 禪是內心的自在(上)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前面已經說過,禪悟的體驗是屬於主觀的,解脫的感受是屬於內心的。如果心有所囿、心有所著、心有所繫,便會被境所轉,反之便得解脫。所以禪宗特別重視心的歷鍊,鍊心又稱為鍊魔。鍊魔的目的稱為選佛,禪修的功夫叫做安心,只要心有牽掛,便不能安。必須無心可用才能無心可安,便是真的解脫。解脫的人縱然身在囹圄,乃至繩綑索綁,斧鉞加頸,還能夠談笑風生。這就是內心的自在,屬於精神的層次,非局外人所能分享及體味的事。

現在舉幾個禪宗的例子來說明:

一、三祖僧璨(?-六O六)的《信心銘》云:「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一般的人遇順緣則愛,遇逆緣則瞋,順者謂之善,逆者謂之惡。粗人或小人喜怒形於色,瞋愛現於外,有教養的君子雖然能夠瞋愛不形之於色,卻無法不動於心,所以心不自在。《六祖壇經》便告訴我們若能「不思善、不思惡」,便能見到我們與諸佛同根的本來面目。那也就是轉煩惱而成智慧,所以三祖稱之為「洞然明白」,也就是如《心經》所說的「心無罣礙」。明白什麼?就是發現只要心得解脫,就是萬事如意。…<more>

本文摘自:《禪修菁華集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正念禪修】延伸閱讀組合
/ 聖嚴法師等

一行禪師:禪修就像挖井,直到純淨的水出現為止。我們要深入探究自己,直到智慧生起,自然散發出喜悅,我們的微笑與存在,會造福周遭所有人。…<more>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普賢菩薩《廣大行願守護主》
/全佛編輯部

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的典範,他以堅強的行願與實踐力聞名。祈請普賢菩薩定能守護我們心想事成,在日常生活達成我們心中的善願,成就自我的圓滿…<more>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除心靈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2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推薦訂閱
喜「閱」動人故事─人生最靜默莊嚴的一課@【慈濟大愛人物誌】
你何時禱告,你的力量就何時復元@【聖靈的見證】
轉寄『心靈電子報第438期--【修行的態度與修行的結果(下)】』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