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嚴法師 發願與功德迴向 發願在禪宗的修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每天都要念〈四弘誓願〉。開始是願度一切眾生,接著是願斷無盡的煩惱,然後是願學無量的法門,最後是願成無上的佛道。 我們並非一開始就發願成就無上的佛道,這是有原因的。如果一開始就只想到自己要成佛,那麼對眾生就不會有菩提心,這也意味著對自我太過執著了,如果想要開悟比登天還難。 藏傳佛教非常強調菩提心。請不要把菩提心想像成一種具體的現象,或是一種非常奇怪、特別的東西;它只是沒有自我中心,以及對眾生的關懷而已。在藏傳佛教的修行裡,每一項都包含了菩提心。不管是拜佛或磕長頭,他們都會說:「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眾生。」對他們來說,沒有菩提心就不是修行。 他們的做法就是把修行的功德迴向給其他眾生,如此就把功德迴向和發願連在一起了。唯有以菩提心來發願,也就是以關切他人利益的心來發願,我們的願才能真正起作用。因此,我們把修行的功德迴向給眾生,因為我們是以關懷他人的心來發願。 關連性 現在大家可以發現,我所講的教理和觀念,彼此間都是相輔相成、互有關連的。信心帶來信念,讓我們更有力量承認錯誤,減少自我中心;也就是說,信心能讓我們勇於懺悔,生起慚愧心。知道慚愧和懺悔,便能擺脫驕傲和慢心,也不會為了自己的遭遇而怨天尤人。這樣我們便可以從我執中解脫,也能夠為其他眾生來修行了,而這都能藉由發願和迴向功德來達成。 法喜與禪悅 修行還可以得到兩種殊勝的利益,就是法喜與禪悅。法喜是與引導我們思想、態度、生活方式的佛法觀念有關,禪悅則是與鍛鍊我們身心的修行方法有關。 法喜就是透過佛法的觀念和理解,所獲得的滿足感。在還沒有機會聽聞佛法和修行之前,我們是充滿煩惱的,但是現在卻有機會聽聞佛法了。光是聽聞佛法和了解佛法,就帶給我們莫大的快樂。 禪悅是指透過修行,讓煩惱減輕後,一種身心放鬆的狀態。鍛鍊身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打坐、經行、拜佛、唱誦。我們要練習的是用正念來取代雜念妄想,直到心念專注集中,妄念完全消失為止。那時候我們便能掌控自己了。這是身心統一的階段。 當我們進入更高的層次,也就是統一的大我時,就會覺得個人的存在真的不重要。這是因為自己與他人、身體與環境、身與心、自我與環境之間,已經不再有區別或衝突了。當你到達了這個境界,自然會有一種喜悅的感受。當然,即使是短暫身心統一的經驗,或是些微輕安的感受,也能帶給我們喜悅。 今天是禪七的最後一天,大家已經聽我說了相當多的佛法。雖然有些地方和時代聽不到佛法,但只要聽聞一句佛法就可以讓他們得到解脫。也許對現在的我們來說,要頓然開悟是不可能的事,但佛法還是可以引導我們好好過生活,幫助我們活得愉快安詳,以及克服或除卻失望、悲傷、嫉妒、痛苦等種種感受。 經過了七天的修行,有些人可能還不清楚到底哪些名相或觀念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感覺,請告訴我。有時聽得太多了,反而會覺得什麼也沒聽到;就像有些人呼吸了一輩子,卻不知道空氣是什麼樣子。 大家有聽過因果這個名詞嗎?有聽過因緣這個名詞嗎?有聽過懺悔和慚愧嗎?有聽過發願和功德迴向嗎?這些是佛法嗎?有誰沒有聽過的? 這些其實都是佛法的精要。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不會為了自己的不幸而怨天尤人;如果你相信因緣,就不會在稱心如意的時候欣喜若狂,因為你知道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成就的。你會發現沒有一樣東西能夠獨立存在,一切都是環環相扣、互有關聯的。任何痛苦或喜樂的事物也並非永恆不變,因為一切都是發生在一個虛幻不實的我身上。 如果你有慚愧心,修行得力時就不會起驕慢心,也不會嫉妒或羨慕他人。我們發願和供養時,一方面是要將全部的身心奉獻給三寶,以便能夠接受教導並致力於修行;另一方面則是要奉獻給一切眾生,這樣心中就只會想到眾生,而不是自己了。這樣子,當然看到眾生,我們就會很快樂。當我們培養出懺悔心和慚愧心,對佛法的理解自然也會加深,這不就是法喜嗎? 此外,過去這七天,我們用自己的身心來修行;雖然起初有許多障礙,還有許多伴隨而來的沉重感,不過七天之後,比起剛開始時,你的氣脈應該更通暢,感覺也應該更輕快,這不就是禪悅嗎? 運用修行的方法,讓我們的心從散亂變成集中,更接近統一心的狀態。透過這些練習,我們就不會那麼情緒化,也不會那麼容易被情感所左右,而更能掌控自己的心。在任何情況下,對於周遭發生的事情總是清清楚楚;也能夠告訴自己,苦難並不像表面那個樣子。這不就是禪悅嗎? 在過去這七天,我也再三提醒大家:要放鬆。雖然要完全放鬆也許不可能,但是偶爾應該能夠稍微放鬆一下。有沒有人還沒體驗到放鬆的感覺?如果你知道如何放鬆,就可以從緊張的狀態進入身心安適的狀態。這不就是禪悅嗎?打坐時,當然可以練習放鬆;但是沒有打坐時,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的活動中,練習著放鬆自己。事實上,隨時隨地都可以試著放鬆。 把心放鬆的意思,就是讓心停止工作;放鬆身體,就是不要過度用力,需要多少力就用多少力,身體才不會緊張。如果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放鬆身心,那就是禪悅。因此我才會告訴你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禪悅。 法喜與禪悅這兩個名詞是相輔相成,互有關聯的。千萬不要忘記了:法喜與禪悅。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3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