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偉禎 如極光在空中緩步舞動,或銀河在宇宙中的寂靜流轉,榮獲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的《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如一幅幅印象派畫作的集合,更是一則如詩的心識紀錄。 與人類意識的流動一樣神祕難解,許多觀眾迷失在如風飄移的敘事裡,因為每一段落如一抹雲彩,各自獨立又於部分邊際處連綿相接。若要在這意識流敘事中理出頭緒,以西恩潘(Sean Penn)所飾演的中年傑克,回憶他的童年事件為主軸,是較容易的切入點。 從中年危機的現實跳脫 中年傑克在冰冷的都市叢林中,與枕邊人分居,而職場中充滿人性貪婪,讓他感到窒息。他的身心霎時回到過去,憶起1950年代,典型的美國小鎮裡的童年生活:燠熱的夏日、冰涼的冷飲、微風吹拂的快活與父母親生活的點滴……,轉到青年時期家中接到二弟死訊的痛苦,又轉回與兩個弟弟一起度過的少年回憶中。 除了時序常跳接之外,當中還穿插家中成員的觀點,導演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以旁白讓觀眾進入每一個角色的思緒,捕捉吉光片羽,聽到他們內心呢喃:對事件的看法、對命運安排的懷疑、對上帝存在與否的質疑、對往昔過錯的懺悔、對恩典的感動…… 在角色上,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飾演的母親自小恪守修女的教導,要信服上帝走精神之路,對孩子教養慈愛溫和。但之後因為失去二兒子(似乎是為國捐軀),動搖了原本對上帝的信仰;加上男權至上的時代裡(女性意識抬頭大約是到1960年代才萌芽),柔美又一向隱忍求全的母親,面對常以情緒及肢體暴力對待孩子的丈夫,內心其實充斥著許多衝突。 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飾演的父親角色,則完全呈現那時代的男性,強調雄性本色,是外出狩獵、保衛家庭,野心、占有及控制的角色。他不是不愛孩子,但當他的權威受到挑戰,他必然轉怒的情緒,是與家人關係緊繃的主因。雖然影片中父親偶以古典鋼琴樂音舒緩心靈,但教養男兒的手段,仍以雄性強調鋼鐵意志,教導孩子弱肉強食的法則。 社會角色的二分法的對立,若沒有足夠的溝通,常是痛苦之源。而夾在父母兩種極端教養觀念下,少年傑克的內心痛苦無以言喻。他努力尋找平衡點,卻常感到徬徨窒悶。隨著青春期來臨,他的性情開始有所變化。他看到自己在無事可做的夏日午後,帶頭與弟弟及鄰家男孩們,進行一些破壞動作;或自己偷偷潛入鄰居女人家中,偷藏她的內衣,而感到動物性本能的快感。加上在成長路上,他對父親權威的反抗,也愈來愈明顯;但吊詭的是,當他看到鄰居的家暴事件,也同時繼承了父權的思想,他明白房子、妻子、孩子都是男人所「擁有」。因此當他與父親衝突白熱化,他當著父親的面說:「你不高興可以把我趕出你的房子!」 用畫面呈現生命的詩篇 影片更是傑克如何失去純真,進入成人世界的心靈紀錄:看到同齡男孩戲水死亡事件,讓他感到生命無常;父親易怒脾氣,也讓他看見人性的缺失,甚至是自己的黑暗面,因為弟弟如天使般地信任他,傑克卻利用他的信任,欺騙他、讓他受傷。就在對父權壓迫的懵懂抵抗,進入青春期對異性的朦朧欲望,感到無邊墜落時,他在兄弟情的互動中,尤其是自己的羞愧及道歉,而弟弟真誠的原諒,啟發了他注意到上帝存在,轉而感受到靈性提昇的美好。 四十年只拍了五部片的導演泰倫斯馬立克,之前執導《窮山惡水》、《天堂之日》、《紅色警戒》、《決戰新世界》,作品稀少,但都是名列藝術殿堂的精品,一直是好萊塢的異數。除了敘事風格,視覺風格也是本片令人讚歎之處。因為影片緩速進展,以及用慢速攝影捕捉光線、夏日微風吹動白色窗簾,每則畫面都含帶神蹟無所不在的隱喻,並有奇特的催眠效果(非昏昏欲睡,而是思想波動減緩),思緒頻率進入α波,潛入意識進而改變的最好時機。 許多觀眾可能認為突兀的插接鏡頭,包括哈伯望遠鏡所拍的宇宙銀河系、恐龍掠食又放棄的特效動畫段落,覺得令人難以理解。不過只要想想,當生命碰到難關,開始質疑生命意義而不得解時,人們總會抬頭看向蒼穹。在超過一百五十億年的宇宙裡,不論生命是否來自冰團,或任何化學物質的變化,或任何神蹟的可能,人們總會溯源,思考「我從哪兒來,將前往何方?」是導演靜觀生命史詩,才能超越影像敘事公式的制約,讓影片直達無人之境,輕緩地把洪荒時代,銀河旋臂所拋出的能量,讓無意識產生有意識,繼而引發宇宙生命起源,地球萬物靈動的過程,有機的簡報給劇情片的觀眾。 而仔細觀看這些靜態畫面:無垠的銀河,從冰凍地球至火山熔漿,冷熱相傾之間,微生物出現……植物生長蔓延……沒有探索頻道(Discovery)或國家地理雜誌頻道慣(National Geographic)以字幕或旁白提供資訊,導演泰倫斯馬立克的手法,僅以配樂就讓這些星球、生命篇章變成如詩篇般。 照見五蘊皆空的生命智慧 我喜歡想像整部電影是傑克個人在靜坐時,思緒流動的紀錄:在進入甚深般若時,照見五蘊皆空,觀想宇宙起源;更在仰望無垠宇宙,回頭思索生命起源,再返照自身困境,進而解脫的超時空經驗。 最後在白色沙灘上所有此世相遇過的人全聚在一起,結束在父親懺悔、母親終於釋懷,從失去愛子的痛中,恢復對上帝的信仰。《永生樹》在表層劇情上,導演透過一個家族成員各自的生命故事,談論臣服、質疑、懺悔的心路歷程,在在說明著:只有經過痛苦的折磨鍛鍊,洗滌過濾思想的沙礫,人才能真正獲得心靈力量。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3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