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芝蓉 影片一開始,一隻蝴蝶飛過字幕上的每一個字母,引導著我的視線隨著蝴蝶的飛舞舞入一場有趣又奇妙的探險之旅。 法國電影「蝴蝶」導演菲利浦慕勒(Philippe Muyl)擅長拍攝家庭喜劇,他巧妙的設計影片片頭,故事主角麗莎與朱利安都在咖啡廳等待,麗莎在等待母親的到來、母親的關愛;而朱利安也在等待,等待蝴蝶(伊莎貝拉)的出現日期,蓄勢待發地隨時進入山谷,尋找美麗的奇蹟。 同在等待的老人與小孩就在這個時機與空間相遇了,並肩走入「找尋」的階段,「等待與找尋」是這部影片一直想傳達的議題,導演更希望藉由老人與小孩的觀點,帶出一般人對「在等待與找尋間」的期待與想像,甚至從麗莎的觀點中見到成人思維中無法想像的解答。 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他們遇見了好多動物,還有一群梅花鹿家族,他們躲在草叢一旁靜靜地觀賞梅花鹿,而梅花鹿們也停下來看著他們,正在雙方都在釋放友好善意時,一聲槍響劃過天際,梅花鹿驚慌地四處逃竄。麗莎對於獵人的舉動感到沮喪,向朱利安提問「人類為何要獵殺動物,有什麼好處嗎?」,朱利安回答:「為了錢!」,解釋「偷獵」是一項不應該的行為,這樣的回答引發小麗莎對「用偷獵換取金錢」的思考。之後,朱利安卻發現一隻很稀有的蝴蝶,從空中把蝴蝶網入袋中,且即時做成標本;麗莎從一開始發現稀有蝴蝶時的驚奇,開心地幫朱利安抓蝴蝶,到眼睜睜看他把蝴蝶做成標本。麗莎在這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是複雜,她覺得被朱利安背叛,因為,朱利安這樣的行為,也是一項「偷獵」的行為,而她也助長了捕網蝴蝶這項行為,麗莎開始產生質疑,並責問朱利安的舉動,甚至,起了打消尋找「伊莎貝拉」的念頭,因為,麗莎不曉得朱利安是否也會「殺了」伊莎貝拉,將她做成標本。 影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麗莎的反質詢給老人朱利安重重一擊,朱利安開始思考此舉的正當性,他發現將蝴蝶製成標本的動機,並不是出於「以捕獵換取金錢」的獵人心態,卻是「從開始喜歡,想要擁有,到獨自佔有」的心理反應,「因為喜歡,就要佔有」,這對嗎?這會兒,小麗莎倒是好好地幫他上了一課。 朱利安沒有親人,在一場戰爭中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從此一人生活著,小麗莎的闖入,投射出他對兒子的懷念與後悔沒有及時對兒子表達關愛的話語與動作,以致雙方的關係一直處於不佳的溝通狀態,戰爭後,兒子不幸死於戰役中,這個結就一直擺在朱利安的心中,不忍心去解開。真誠且充滿好奇心的麗莎,在滿天星空的陪伴下,不斷地提問題幫助朱利安把一個個心結鬆開。同時,麗莎似乎也能開始體會媽媽的苦心,以及媽媽不懂得對麗莎表達愛的狀態。 終究二人還是回到城市裡過回自己的生活,奇妙的是,好像麗莎已經偷偷向「伊莎貝拉」許下願望,媽媽與麗莎的相處在這次旅程後起了微妙變化……。然而,朱利安呢?鏡頭拉回朱利安的密室,一隻等待已久的蝴蝶,正努力地破蛹而出,這是在朱利安與麗莎出發前就已經在培育的蛹,朱利安與麗莎欣喜地用目光迎接蝴蝶的誕生…居然是一隻美麗的「伊莎貝拉」蝴蝶。 影片中的朱利安、麗莎與觀影的觀眾在此刻被蝴蝶長達四分鐘的新生畫面感動了,除了用喜悅接受美麗的誕生外,也提醒了我,原來我們心中本有許多寶藏,卻被我們用一扇扇窗戶或是一道道門關起來,然後,居然忘了如何打開門!卻一而再地到外頭找尋開鎖匠,卻忘了開門的鑰匙其實是一直放在那兒,是我們沒有伸出手來開啟。想想慈悲的佛陀為眾生說法,就是提醒我們要用鑰匙開門,然而,「法」如同鑰匙一般,一直在那兒,是我們忘了放在哪裡?忘了自己就是最好的鎖匠,忘了要去學習與開啟心中的寶藏,忘了要時時精進與修持,訓練與調整自己開鎖的方式。 從等待、找尋到發現寶藏。朱利安與麗莎決定不「佔有」這隻美麗的蝴蝶女王,讓新生的「伊莎貝拉」恣意地飛向天空。因為,他們為對方找到了曾經停駐心間的「伊莎貝拉」;參與蝴蝶的新生,有如二人發現與面對問題後,與蝴蝶一同迎向下一階段。他們看著蝴蝶飛舞,如同停駐在心中的蝴蝶也隨之飛揚,消散於星空。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24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