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您參加9/28晚上7點「注意力缺失症兒童用藥問題座談會」─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邀您參加「注意力缺失症兒童用藥問題座談會」
用了心,還是要用藥?! ---
注意力缺失症兒童用藥問題
【座談會來賓】
台大藥學系副教授,高純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身心科,林亮吟
新竹教育大學特教系教授,孟瑛如(邀請中)
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謝淑美
家長代表
主持人:森林小學主任,林青蘭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小孩的行為問題,向來非常困擾
然而,當「藥物」成為選項後,小孩的行為就因此改變了嗎?「藥物」除了已知的副作用,還有沒有未知影響?除了藥物,家長、老師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協助這些小孩?而,小孩能否擁有用藥的主體權?
人本邀集醫藥、身心科、家長、老師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家長、老師關注的問題進行座談,以期激盪出更多陪伴孩子成長的方法與能量。
【座談會資訊】
時間:
場地:耕莘文教院409教室(台北市辛亥路一段22號四樓)
【報名資訊】
本座談會免費入場,採預約報名,請電洽:0223670151#112
-----------------------------------------------------------------------------------------------------
〔用心生活—朱台翔專欄〕
過動不是誰的錯
口述◎朱台翔/森林小學校長 整理◎翁婉玲
有一天,我的一位已經當阿嬤的朋友打電話來,說她已經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孫子,暑假到家裡住了幾天,她發現孫子有點怪,坐不住、講不停,也講不聽,常常會罵人,如果有人稱讚他「很古錐」,他就會罵人家「大便」、「尿尿」或「豬頭」;大人把他帶到一旁和他慢慢講,他就會摀起耳朵,不太能談事情。如果阿嬤打電話給媽媽,問怎麼會這樣,接下來的
這孩子是我《家裡的森林小學》的小聽眾,長得清秀又靈光,是個蠻討人喜歡的小傢伙。一見面,我就主動用《家裡的森林小學》CD裡的台詞跟他打招呼,雖然他笑咪咪的,可是,還是用手摀住耳朵。接著我們開始玩樂高,一面玩一面聊天,相處一陣子,我心裡大概就有底了,這孩子可能是個過動兒,但是大人並不了解,一直想用體罰的方式改變孩子,卻始終沒有對症下藥。
我問他:「你在家裡最怕誰?」(當然事前經過很多對話鋪陳,我們之間已經建立了不錯的感情,我才敢這樣問。)他說:「弟弟。」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他都會打人。」趁著這個機會,我繼續往下問:「家裡還有誰會打你?」他說:「媽媽。」但是馬上接著說:「一點都沒有用,打得好舒服!」然後又補充:「老師也會打,一點都沒有用,打得好舒服!」我問:「爸爸會不會打你?」他說:「不會。」我問:「那有沒有用?」他說:「有用。不用打,有用。」
玩了一陣子,我們感情愈來愈好,準備吃午餐了,要去哪裡吃呢?我問他:「去麥當勞好不好?」他很高興,可是沒有那麼輕易流露出來。阿嬤說:「天氣這麼熱,那邊難停車,我們換別家好了。」他沒有吭聲,臉上線條平平的,剛剛掩飾住的高興,很快被不高興遮下去了。我馬上說:「不怕,天氣熱,不好停車,我們坐計程車。」我刻意把臉湊到他的面前,問他這樣好不好?他才放下樂高,歡歡喜喜地跟我走出去。
這下我們可是真正的好朋友了,因為我都會站在他的立場說話。從進電梯開始,他就叫我:「豬。」我說:「再說一遍。」他就再叫:「豬。」這樣旁邊任何人聽起來,都是:「朱朱」,我很滿意地點點頭。他發現自己上當了,為了扳回一城,就開始:「豬大便」、「豬尿尿」、「豬頭」,「豬大便」、「豬尿尿」、「豬頭」說個不停。
出電梯以後,他一路跟我唱反調,吃東西的時候也鬧,吃完了也鬧,一路用拳頭捶我的屁股,還會用腳非常用力地踹我。因為我們的交情還沒有好到可以說道理的程度,我只好在騎樓裡穿著高跟鞋「兜、兜、兜、兜、兜」一直跑,他就「兜、兜、兜、兜」在後面一直追。後來被他追上,他用小拳頭非常用力地捶了我十幾下,很痛,我做出痛得半死的表情。就在這個時候,我發現他臉上飄過一絲淡淡的、有點痛的表情,我握住他的小拳頭問:「很痛,是不是?」他猶豫了一下,淡淡地點點頭。很奇妙的是,從那之後,我們真的變成好朋友了—是可以一起慢慢走,一起靜下心來玩樂高的好朋友。
回到辦公室,我一面和他玩樂高,一面陪孩子的阿嬤一起看《分心不是我的錯》,這本書談的是「注意力缺失」及「過動兒」。阿嬤一看,就不吭聲了,臉往下沉,她發現,幾乎每一個ADD(注意力缺失症)、ADHD(注意力欠缺過動障礙)的現象,她的小孫子都有。我馬上把書送給她,跟她說了一些面對過動兒要注意的事項。
晚上阿嬤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在電話那頭連說了三聲:「他真的是比較特殊的小孩喔!」,就掉下眼淚,開始很委屈地哭了起來。因為她帶這個孩子非常辛苦,壓力很大,所有人都指責:「你沒有上班,你專心帶小孩,還帶不好。」因為對孩子的行為,爸媽有不同的管教方法,彼此之間也常常有互相指責、或是推諉責任的狀況。
阿嬤跟媽媽說:「沒關係,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小傢伙學,我們也跟著學。」
我心裏著實心疼這個可愛的小傢伙,其實「過動」就和我們身高體重(甚至閱讀能力)一樣,不是後天環境影響的,是先天基因就決定的。很多人不明究裡,以為有這樣的孩子一定就是做了不好的事情,或是讓孩子吃糖吃多了,或是大人不會教小孩才變成這個樣子。這個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細心和耐心的了解與協助。
◎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162期
《人本教育札記》2009年九月號(243期) 出刊!
【特別企畫】尊重自閉者的身心靈
【人本論壇】我心傷悲 ◎史英
【用心生活】媽媽們—三個親情的故事 ◎朱台翔
【親子Q&A】當孩子反嗆你的時候 ◎李美華
【兒童與空間】遊戲場,玩什麼?—行為規範、建築美學與遊戲 ◎楊清芬
【生態瞬間】探訪紅檜巨木的故鄉—鎮西堡◎方偉達
創刊19年,領導教育新思潮、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歡迎至
各大書店購閱。 洽詢訂購專線:02-23670151*230
mailto:publish@hef.org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