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親子QA:趁著用餐時間,和孩子交交心!─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親子QA】趁著用餐時間,和孩子交交心!
◎張淑惠
Q:
人本的朋友們,大家好:
我家五歲和四歲的兄弟在吃飯時,總是邊吃邊玩,拿著食物和手帕互相丟來丟去,把桌子及地上弄得亂七八糟,我一直跟他們說:「不要玩了,趕快吃,媽媽已經很生氣了!」兩兄弟還是繼續鬧。最後,我總是必須很生氣地對孩子吼道:「不要再玩了,全部站著吃!」
我不知道為什麼兩兄弟不能專心吃飯。他們常常邊吃邊玩,要吃上一個多小時,甚至更久,而且將地板弄得很很難清理。我並不想因為制止他們,讓吃飯的氣氛不好,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呢?
A:
親愛的媽媽,您好:
辛苦準備出來的餐點,孩子不快點吃也就算了,還將食物丟來丟去的當好玩,真是很令人氣餒,尤其弄髒的地板,踩過就會印得到處都是,必須要立刻清理,確實很令人發火。不過,為了解決這個長久以來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我們得花一點心思,想想看是不是有另一種可能,可以改變狀況。
嘗試的第一步就是,試著改變認知,不將用餐只是定位在「餵孩子吃飯」或「讓孩子吃飽飯」,而是改成「我們要享受彼此的陪伴,一起吃飯了!」
想像我們要跟朋友吃飯,一定是邊入座邊說話,找些輕鬆的話題,或是新鮮的事情來分享,送來的食物,有時不見得美味,但美好的氣氛,總是讓人流連餐桌。雖然我們吃飯的對象換成了孩子,但是也可以抱著一樣的心情,促成好的氣氛。
這要怎麼做呢?第一步是很重要的,尤其您提到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總是邊吃邊玩?會不會是一開始孩子來吃飯時,玩了一半的遊戲被迫打斷?又或者,他們本來就隨時在找事情玩,即使上了餐桌也沒停下?四、五歲孩子的生活,基本上就是玩,你一言我一語的鬥來鬥去、比畫較量,也是在玩,這種孩子之間的互動,其實有點像我們跟朋友吃飯的閒聊,兩人都專注在彼此的陪伴中,這時要請他們終止遊戲,或暫停任何手邊的事來吃飯,可以說:「你們在玩什麼這麼有趣阿?可以告訴我嗎?」輕鬆的聊一段,才漸漸講到正題:「我們要準備開始吃飯了,要請你們暫停一下喔。」
請盡可能不要高聲喊叫「快來吃飯!」或制止孩子「不要玩了」,若是跟朋友吃飯,催促朋友「快來吃」,或喝令他放下手邊的事,可是會讓人有壓力,產生抗拒心情的!第一步先穩住了,讓孩子準備好要接納我們,接納吃飯這件事情,就成功一半了。
另外,孩子會愈玩愈過頭,演變成丟食物跟丟手帕,並且不肯聽勸,會不會是一種反抗?也許正是他們當下玩的需求被略過了,再來,也可能是過去不愉快的用餐經驗,讓他們不自覺的想拖、想逃!
在台灣家庭,孩子吃得慢,跟吃得少,似乎常被看做是問題,於是吃得慢,大人就接手餵,吃得少,就喝令孩子再多吃一點,這樣的觀念與作法一代傳一代,讓許多媽媽承受莫大的壓力,彷彿孩子沒吃夠多飯、長得不夠壯,就有失職責了!
在人本札記208期「他們是這樣教小孩的(一)」一文中,作者提及以色列人一個很不同的看法,所謂餵食小孩的黃金規則:「老師跟家長決定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在哪裡吃,小孩決定吃多少,以及是否吃!」他們的教育專家認為,成年後的暴力行為與幼兒時期父母及老師對於孩子進食行為的過份控制與強迫進食有關,於是他們盡可能避免過度干預孩子吃東西。他們認為,愈早開始讓孩子自己吃,越能發展孩子的自主性與自我控制。因此在以色列的幼稚園裡,常常孩子吃得滿頭滿臉都是,餐桌、地板也一片髒,老師都能視為理所當然,不以為意!
既然進食也可以是孩子的一種學習,那就讓我們放鬆自己的心情,把所謂的用餐規矩(專心、不能玩)、不能偏食等都先放下吧,營養是很容易補起來的,這相對來說反而事小,吃得愉快、吃出感情,讓一家人能夠細嚼慢嚥,對健康有更長遠的益處,附帶的好處是,家人之間的感情也能持續加溫!
說了這麼許多,讓用餐時間成為和孩子的交心時間,就是這次想鼓勵媽媽嘗試的方向。譬如說,也許媽媽可以跟孩子聊聊,簡單的韭菜煮麵有些什麼樣的童年記憶…飲食總是跟文化、故事有所關連,談些不涉及教訓,只是純粹分享的見聞、心情,可以增加食慾;或偶爾來個特別晚餐,佈置餐桌,點上蠟燭,等大家坐定,再來上菜,即使自認手藝不夠的媽媽,也可以成功抓住家人的心!
文章的最後,再說一個小例子:有一位媽媽,先為家裡換上幾張不同顏色的餐椅,讓孩子選擇不同顏色代表的心情,例如黃色代表開心,孩子吃飯時選坐的椅子,就代表他當天的心情…這樣,就高明的開啟了一個交流、交心的機會了!記得喔,接下去不要盤問「為什麼不開心」而趁機說道理呦,這個方法的要點就是:不是檢查今天「乖不乖」?而是關心今天「好不好」!
試試看,好不好呢?祝福你喔!
人本教育基金會敬上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245期 (中央200911)教師法修正後,23日上路,教育團體今天呼籲教育部公布校園狼師「黑數」,儘快處理舊案,將性侵狼師趕出校園。教育部表示,將修正校長與老師考核辦法,隱匿案情者將受處分。詳全文 (中時20091123)
《人本教育札記》2009年十一月號(245期) 出刊!
【特別企畫】失去山林的孩子
【人本論壇】桶后的呼喚 ◎史英
【用心生活】三歲的彥伯 ◎朱台翔
【親子Q&A】趁著用餐時間,和孩子交交心! ◎張淑惠
【森小故事】來了一隻小小狗◎林青蘭
【自我實現者】劉嘉逸:迷戀教育的精神科醫生 ◎邱斐顯
創刊21年,領導教育新思潮、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歡迎至
各大書店購閱。 洽詢訂購專線:02-23670151*230
mailto:publish@hef.org .tw
教育新聞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每名公立大學學生平均每年享有政府編列的教育經費為新台幣25萬5000元,馬政府寧可拿納稅人的血汗錢招收中國學生,卻不肯把這些經費用以改善台灣教育環境,增加公立大學招生名額,讓弱勢家庭的子弟有機會進入公立大學就讀。詳全文
【物的故事】曾媽媽的珠寶盒
曾媽媽的三個女兒在她年輕時,買了一個珠寶盒給她。
說將來賺錢會買滿滿的珠寶送給她,到時再換另一個更大的珠寶盒給她。
曾媽媽今年65歲了,坐車可以半價了,
珠寶盒還是空空的,但曾媽媽的心是滿滿的。
他將珠寶盒捐給人本義賣,希望大家可以都滿滿的。
滿盈母女情意的珠寶盒,在人本年終跳蚤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