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用心生活:破繭而出─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破繭而出
◎朱台翔
SK是森林小學這一屆的畢業生。
今年森小的畢業公演,在台大的小劇場演出,劇本是史英寫的《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
四月中,我收到史英寄來的兩頁「開場」,同時也接到他的電話,要我幫忙看一看劇本的走向。他很擔心,沒有什麼張力的劇本,孩子們很難演得好,另一方面,也希望我在他們排練的時候幫忙顧一下。
我說:「先不要管孩子演不演得好,如果他們能記得住這些內容,一輩子都會受用,光是衝著這一點,我就要全力以赴。」
當時這樣說,其實,有相當的成分是湊個趣兒。哪裡想的到,從準備到演出,不過短短兩個多月,每一個孩子都有了超過預期的進步,特別是SK,竟然可以大聲說話了!
練習大聲流暢的說話
這個班至少有四個孩子,平常就不太說話,而這些孩子當中,又以SK的難度最高。
還沒有接到劇本,我就先把他找來。印象中,他的聲音很小,該說話的時候,總是會先笑一下,好不容易開口了,又說得「2266」。
請他隨便說幾句,才知道,他沒有辦法輕輕鬆鬆地說一個完整的句子。
我走到離他大約五步遠的地方,請他跟著我說:「我喜歡吃芭樂。」聲音要大到讓我聽得見,練了幾遍,他才說得稍微大聲一點。
留給他的功課是,碰到人就大聲地說話。
隔天,我拿了一張報紙,挑了一個句子要他念給我聽,發現他會隨意地斷句。明明是一個長長的句子,他會說兩三個字就頓一下,然後再說兩三個字,而且,要頓、要斷,完全隨他的興致,沒有章法。不過,那報紙也真的是很難念。一旁的主任青蘭順手拿了一本莎士比亞的劇本給他。
我跟他說,通常,一個句子會有主詞、動詞、受詞(補語)三個基本部分,而每一個部分都要盡量地保持完整,譬如「一位先生」,不要說成「一位、先生」。
這一天的功課,除了大聲地說話,還要從劇本裡選十句自己喜歡的台詞,慢慢地練,直到說得流暢為止。
隔天,驗收成果,他念得還是坑坑疤疤的。怎麼會這樣呢?難道是我的方法不對?還是我並沒有看出他真正的問題?
我又挑了一個句子給他,看到他才念兩個字就大大地吸一口氣,等那一口氣吐完,他再念接下來的幾個字。我突然明白他根本的困難是,說話時,幾乎沒有氣。
怪不得,說出來的話,不但小聲,而且,都含在嘴巴裡。我說:「先吸一口氣,在吸滿的那個瞬間開始說話,同時,慢慢地把氣吐出來。」
他吸了一口氣,但還沒開始說話,就已經吐掉了一些,也就是說,他錯過了那個高峰。不過,即便是這樣,聲音還是大了許多。
掌握一門藝術
離畢業典禮不到一個月,我為六年級的孩子上特別課,留了半個小時談畢業演出。
有小孩問我,會緊張怎麼辦?我說:「那是很正常的事,接受它,而且不要告訴別人。一旦告訴別人,你就會更緊張,以便證明你所說的是對的。」
克服緊張的方法是把台詞背得很熟,熟練之後,才不會慌亂。但即使背熟了還是會緊張,怎麼辦呢?那就用力地抓著一樣東西。我們的身體,在同一個時間,只能有一個部位處在緊張的狀態。
當場示範,我緊緊地握住桌角,同時說著話,孩子們都覺得很神奇,聲音怎麼一下子變得好聽了?我說,那是因為我的手正在用力,聲帶不緊張,聲音就變得比較乾淨。
接著,我提到幾個表達技巧:一面說,一面聽自己的聲音;說話的力道要強到能打到對方的臉上;每一個字都咬得很清楚,要做到這點並不難,方法是,嘴型到位。
也跟他們說,不要自己釘一個像橫波一樣,有波峰、波谷的框架,硬把句子往裡頭套,也就是不要忽高忽低地說著話。而是要像疏密波,依據我們想要強調的來決定說話的速度,有的時候快一些,有的時候慢一些,話和話之間要停頓,這樣,有疏、有密,就會帶來自然的節奏和韻律。
為了鼓勵他們多練習,我說了一位鋼琴演奏家的故事,那位演奏家被記者讚美很有天分時,她說:「一首曲子,如果你練過一千遍,你也會很有天分。」
最後,我又說了佛洛姆在「愛的藝術」裡談到的,要掌握一門藝術的前提,專注、規律、勇氣、信心、奉上生命。「奉上生命」的意思是一直保持跟它有關連,有一句話:「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就是這個意思。
說這些的時候,我留意到SK從頭到尾都很專注地聽著。
憑實力去爭取你想要的
五月底,分配前四幕的角色,劇中有兩位老師的戲份比較重。事前,導師江萍、主任青蘭和我,都知道SK想演老師,但就整體來看,還有別的孩子更適合這兩個角色。
過去幾個學期的經驗是,SK想要哪個位子,他就會在那個位子上,他要的角色,同學都知道,也都會讓著他,沒有人跟他爭。而且,不管是在排練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大人都必須立即看出他的情緒,主動去關心,不然,他就會火大摔東西。
還記得,他四年級下學期,排練《尼爾王》時,喊過兩次「不演了!」第二次是在演出的前一個晚上。五年級上學期,排《玫瑰組曲》時,他也說過「不要演!」當時,江萍問他:「你確定嗎?除非你真的不要演,不然,這三個字不要隨便說出口。」
當我宣布這一次的角色分配時,看得出來,SK對於沒有演到老師相當失望,但現場並沒有怎麼樣。隔天就聽說,他為了一件小事大大地發了一頓脾氣。
可能有的人會問,既然他很想演,為什麼不就順著他的意思呢?
事實上,戲劇是整體的表現,到底由誰擔任什麼樣的角色,我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誰最適合,就由誰演。而「如實」的安排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有正面的意義,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任何人都必須憑著自己的實力去爭取他想要的。
我深信,SK最後得到的,會遠比演了老師所得到的還要多。
果然,第一次的正式排練,SK的聲音就突然變大了,雖然他運起氣來還不太純熟,聲音也還不太穩定,不過,這些都難不倒人。
趕緊找他來,我說「氣」要候住,不要一次用完,要均攤在每一個字上。並且再強調一次,嘴型一定要到位,聲音才不會被嘴唇擋住。這一次,提供的方法是,說每一個字的時候,都要聽得到那個字的母音。
看到破繭而出的能力⋯
SK不只很快掌握了表達技巧,更充分展現了敬業精神,在接下來的每一次排練,都像是正式演出那樣認真。
江萍說,在我幫忙練發聲的那一段時間,SK經常在別的孩子都睡了之後,到教室,練到十一、二點,有的時候,早上四點多就起來練。隨著越來越會表達,人也越來越有自信。
而他關鍵性的改變是在角色確定之後,江萍曾經跟他說:「整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學著努力做到你能做得到的那一個點。也要學著主動爭取,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等著別人關心,覺得別人沒有注意到你,就生氣。」
江萍說:「他本來就很會想,知道時間的壓力有多大,也知道自己的空間有多少,又很氣自己那樣發了脾氣;最後,他決定拋下情緒,把自己拉抬上去。真的,就上來了,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
想到這麼努力而又厲害的小孩,我更是竭盡所能的,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排練,提供一些小撇步。譬如,想要強調某些字的時候,說得慢一點、重一點;碰到「,」「。」要休息、換氣;等別人說完,心裡數「一、二」再接著說;一面說著當時的台詞,一面分一點心力去想下一句,就不會忘詞。
演出當天,每一個孩子都有超出大人預期的展現。
SK不但說得清楚,節奏和時機也都拿捏得恰到好處,有好幾次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SK的阿公看完表演,得意洋洋地說:「前幾天我太太去接他,回來跟我說:『咦?現在講話怎麼變得那麼大聲了?不像以前,問了三四遍,還是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看到阿公的得意,想到SK的努力,也想到自己的堅持。
我能夠那樣堅持,實在是因為我對他充滿了信任,我相信他吃得下來,我相信他會把那挫折轉換為力量。
而讓SK破繭而出的,是他的能力,是任何一個被充分疼愛、被充分信任的孩子都有的能力。
《人本教育札記》2010年八月號(254期) 出刊!
【特別企畫】共構良質教育,回顧過往教改。
【人本論壇】演出的話◎史英
【用心生活】破繭而出 ◎朱台翔
【親子QA】孩子交了會打人的朋友 ◎吳麗芬
【與孩子一國】阿芳不再向命運低頭了 ◎曾湘綾
【自我實現者】陳世賢:人生旅途的送行者 ◎楊鎮宇
創刊21年,領導教育新思潮、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歡迎至
各大書店購閱。 洽詢訂購專線: 02-23670151 *230
mailto:publish@hef.org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