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地吃(森小的營養課)朱朱 / 快樂親子營─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好好地吃
好好地吃
◎朱台翔
在校務會議上,一位老師說,這兩個學期,有幾個孩子會以寢室茶會為理由帶零食到學校。眼看著,第一次的茶會又要到了,她說,要不要乾脆開放,讓大家都知道茶會那一天可以帶零食?
森小曾經有一個學期的主題教學是「營養健康的飲食」,除了教小孩怎麼吃比較好之外,還帶著孩子一起看紀錄片【麥胖報告】。
那個學期,孩子們組了一個棒球隊,在一次校外比賽結束後,外聘的教練邀孩子們去慶功:「走!我們去麥當勞!」看到孩子們的反應冷淡,他又說了一遍,沒有想到,竟然有一個孩子冷冷地說:「你要我們死啊?」
也是那個學期開始的,老師們會在茶會為孩子準備比較好的點心,像,茶糕、茶凍、水餃、可爾必思…,後來,則是帶著孩子一起動手,煎餅、炒麵、拌沙拉…。持續有好多年,孩子們都不太帶零食。
於是,我說:「或許,我們應該再提供一些相關的教育,而不是開放零食。」
由於可以運用的時間有限,就挪用主題教學的時間,還是由我負責籌畫,小組老師參與討論後,再全校進行教案。
第一週,我準備了一份書面資料:
偶爾,我會去一家中醫診所針灸,如果晚上八點多去,常常會碰到同一位中風的病人由外傭和女兒陪著。剛開始,她窩在輪椅上,漸漸的,可以坐、可以站了,後來,進步到有人攙扶著還可以走上兩步。但她始終無法說話,就算放血非常痛,她也只是「嗚…嗚…」地哭著。
只要有她在,整個診間都是聲音,外傭、女兒不斷地叫著她,為她說明、要她配合,連醫師、護士都是阿嬤長、阿嬤短地,把她當作三歲小孩來哄。不知道是她真的聽不清楚了呢?還是因為她不能說,別人就認為她也重聽?幾乎所有的人都扯著嗓子跟她說話。
阿嬤的身邊總是圍了好幾個人,我沒什麼機會仔細地看她。不過,由整個情況判斷,她應該有些年紀了。
有一回,我的健保卡排在她的前頭,不經意地看到她的生日,她竟然比我小六歲,這個年紀就中風,看來,跟她的飲食習慣有關。
醫師經常在我面前讚美阿嬤的女兒,說她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八點鐘,再帶媽媽來針灸。有一天閒聊,才知道她雖然三十出頭,卻已經有了高血壓。看了看她微胖的身軀,我說:「要減肥。」她說:「試過,但就是瘦不下來。」
請她把當天吃的東西說給我聽。她吃的是:早上一碗甜豆漿、一個蛋餅;中午一個雞腿便當;下午一杯咖啡、一塊蛋糕;來之前,還吃了一個菠蘿麵包。怪不得呢!她吃的全是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更糟的是,每天都要等到陪媽媽看完病之後才吃晚餐。
我不時地就會想到這一對母女,也會為她們覺得惋惜。其實,不止她們,大多數的人都很少花心思在「怎麼吃,才能吃出健康?」這個重要的議題上,總是要等到有了病痛,才驚覺到:哇?原來吃錯了!(原文刊登在《人本教育札記》第二七三期)
這些年,教育部對於校園販售的食品有一定的規範,譬如,一份喝的或是吃的,熱量不能超過二五○卡;不能太油,脂肪熱量要在三○%以下;不能太甜,糖的熱量要在十%以下;不能太鹹,鹽要在四百毫克以下。
結果是,好不容易選到合乎標準的飲食,卻不受歡迎,學生們會等到下課後去便利商店或是飲料店大吃大喝。
教育部的立意雖然好,但沒有辦法落實,那是因為台灣大多數的人並沒有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十幾年前到德國參觀,第一天的晚餐讓我們嚇了一跳,冷冷酸酸的麵包和一些生菜,沒有熱食。但是,早餐就很豐富,全麥麵包、牛奶、起士、肉片、水煮蛋、優格、生菜和水果。
到了參觀的學校,十點多,點心時間,一年級的孩子帶來的食物都是蔬果類的,像一個小蘋果、半截香蕉、一小段大黃瓜,沒有一個小孩帶餅乾或蛋糕。
有一天,我們拿出一包洋芋片,請一位德國女孩吃,女孩笑著說不要,然後說:「那個很貴。」原來,德國把洋芋片這種垃圾食物的價格訂得很高,一般小孩不會去買。
有一個學期,森小旅遊教學到新港,老師特別為我介紹了一位當地的朋友,見面時,她非常熱情地跟我打招呼,然後說:「我是×××啊!以前在基金會工作過。」我一時之間竟然沒有認出來,她整張臉不止沒有血色,還帶有一些黑褐色。
後來才知道,她洗腎洗了很多年;大學四年很少吃正餐,不是餅乾、零食,就是學校附近的夜市點心,二十幾歲開始洗腎。
除了提供幾個親身經歷的故事,我也從網路上找了幾篇文章;以「高鈉食物對身體的影響」為主。其中,有一篇是力行國小蔡坪娥營養師寫的「鈉多傷身」;不止提供了基本觀點,也淺顯易懂,很適合孩子們閱讀,譬如:
一般成人,每天鈉攝取量是二四○○毫克(相當於六公克的食鹽);長期高鈉飲食可能會造成高血壓、動脈硬化、腎病,甚至骨質疏鬆、胃癌等疾病;從新鮮、天然的食物中,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鈉含量;零食、餅乾、泡麵、蜜餞等食物的鈉含量都相當高;並不是吃起來感覺鹹的食物才含有鈉。例如:一包二百公克的洋芋片,鈉含量大約是八百毫克…
文章最後還提供了如何看懂「營養標示」、如何計算「營養成分」。
接著,安排教案進行時的分工:
1. 生活老師跟孩子們講故事以及教孩子如何看商品標示。
2. 導師跟孩子談蔡坪娥營養師的文章。
3. 自然老師跟孩子談消化系統以及「人為什麼會嘴饞?」
4. 兩位老師記錄廚師廖姐烹煮一餐所使用的鹽、醬油、蕃茄醬等調味料的份量,並估算每一個人每一餐平均的鈉攝取量。
5. 一位老師製作紀錄商品標示的表格。
6. 請孩子們在這個週末假日到便利商店,找五樣零食,抄寫包裝盒(袋)上的「鈉含量」以及「熱量」標示。
老師唸「阿嬤中風的故事」時,有一個孩子聽到阿嬤的女兒吃的東西,很訝異地問:「這些都是高油、高熱量的食物喔?」然後說,他在家裡吃的早餐幾乎都是這一類的,有的時候是蔥油餅。
一個六年級的孩子帶了速食店的飲料到學校,老師就地取材地唸杯子上標示的成分,這個孩子一向很講究營養,聽到老師唸的內容,笑得有一點尷尬。
一個一年級的孩子聽故事、看標示,知道一個御飯團的鈉含量有二九○毫克,就趕緊跑去喝水。
第二個星期,為了要讓孩子們知道日常所吃的食物、食品中含有多少鈉,我特別上網找了一篇台北醫學大學提供的「限鈉飲食」。文章中表列了每一份食物類別的鈉含量,才知道,許多新鮮食物,像魚、肉、草蝦、蔥、薑、蒜…等等都含有鈉,而加工食品,像奶粉、麵條、豆腐、土司麵包…含鈉量就更高。
怪不得呢!有一天我的早餐是白水煮麵條、加一個雞蛋、一些海帶芽、一把青菜和一點蔥花,完全沒有加鹽,但就夠鹹了。
一位老師隨手翻了翻資料,說:「原來,很多自然的食物都含有鈉、甜點的鈉含量也很高,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並不胖卻需要服用高血壓的藥了。」
這一週,還提供了一些跟食品添加物有關的文章。
進行的教案有:
1. 請老師根據資料,跟孩子談食物中的鈉含量,像有一則新聞,超商買的白土司,兩片的鈉含量就超過六百毫克。
2. 老師記錄自己一天的飲食,並換算攝取的鈉含量;協助孩子記錄飲食,換算鈉含量。
3. 跟孩子談食品添加物。
4. 每個教室都放一本《恐怖的食品添加物》,讓孩子可以隨時翻閱。
第三個星期,整理、收尾前兩週的教案。
這一天,寢室茶會,沒有任何孩子帶零食到學校。
後記:
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家長說,週末在一家西餐廳參加家族聚會。兒子拿起桌上的一個小玻璃罐,看了一下,說:「天哪!這是海鹽哪!為什麼要放鹽?」「覺得不夠鹹的人還可以加啊!」兒子說:「再加?已經夠鹹了耶!他不怕吃到過量的鈉嗎?這樣對身體很不好耶!」接著,就把罐子上的標示唸給大家聽;一份有多少鈉含量、多少是一份、這裡有幾份。
看來,或許還有類似的,我們無從得知的影響,正在不同的角落擴散著。
快樂親子營
「從親子營回來,我們母女就養成習慣,在小黑板上表達關心, 現在,我們還給彼此做了一本讚美集…如果能早一點參加親子營,就好了!」
一位爸爸說:「很喜歡親子營的感覺,很舒服很舒服,把人本的理念, 也用在父母的身上,讓我們很自在的學習、反省,有種解放的感覺…」
也許您參加過許多成長課程,聽過許多場演講,卻總想「要是另一半也能來就好了!」「要是孩子也跟著一起改變就好啦!」… 親子營,就是個好機會。
或許您也總想將「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好的生活」落實在家庭生活裡,但卻在面對真實狀況時,就失去了耐性與理性… 親子營,就是個體驗的好空間。
可能您是森林育的老家長,總想親身試試懇親會裡所說的那種「營隊生活」… 可以尊重、可以討論、可以用協商來解決問題、還可以玩得那樣開心!親子營,就是個實踐的好起點。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為全家人準備的親子營,將用三天兩夜的時間,跟您和寶貝們一起生活!
在生活裡重新體驗!在生活裡重新創造!在生活裡有玩的樂趣,有愛的傳遞,還有可以帶到未來的實踐能力,我們設計了精采好玩的家庭體驗活動,邀請您,全家一起來玩。
活動地點 | 梯隊日期 | 對象 | 名額 | 活動費 | 報名處 |
台灣神學院 | 07/18(五)~07/20(日) | 父母與三歲 | 25戶 | 大人一名4700元 | 台北 |
基督教芥菜種會 | 8/1(五)~8/3(日) | 父母與三歲 | 25戶 | ||
澎湖 | 7/18(五)~7/21(一) | 父母與三歲 | 25戶 | 大人一名11800元 | 台中 |
下載 台北親子營簡章暨報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