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1997-11-04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9,656
官網:
http://www.hef.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4-07-24 11:00:00 / 報主: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公益聯播]以關懷動物為關懷生命的起點
當孩子進入農村

當孩子進入農村

   -----人本森林育的第一個農村梯

   整理王士誠 (註:本文刊登於270期人本教育札記

 

2011年暑假,人本森林育帶著孩子進了農村。

其實,帶小孩下田插秧,沒什麼特別的,早就有很多人作過了。那麼,人本為什麼還要辦農村梯?人本希望孩子在農村裡看到什麼?

以下,就讓我們看看這次梯隊的主題規劃、教我們種稻的農民大哥,以及顧問們,他們怎麼看待「孩子進農村」這件事吧!

 

陳慧瑛(農村梯主題規劃/領隊)

帶孩子進農村,瞭解土地是怎樣養育我們的。

 

二〇一〇年六月九日凌晨,天色昏暗,即使是習慣早起的農人們,也尚未開始一日的農作。但卻有兩百多名警察,來到苗栗竹南鎮的大埔,身後還跟著二十多輛推土機、挖土機它們開進了稻田,把即將收成的稻子,一株株鏟平。

 

還記得這件事嗎?2010年,苗栗縣政府毀壞大埔良田,引發許多人的憤慨;被大家暱稱為「小小」的人本農村梯主題規劃兼領隊陳慧瑛,也對這件事氣憤難平,她因此開始設法去瞭解台灣的農業現況。

小小說:「土地徵收原本的意義是,為了促進公共利益,政府可以收購人民所擁有的土地,去進行開發。然而我們卻發現,有許多徵收程序不正義的事正在台灣發生。

「再加上,農業逐漸沒落,台灣的農業與農民,正處於一種不被瞭解、沒有被聽見的弱勢;住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其實不認識所謂的『農業』或『農村』,只是從媒體新聞接收到少許資訊,告訴我們台灣農業的式微,可是我們並不真正瞭解這些情況的背後原因、不真正認識養育我們長大的這片土地。」

憤怒之餘,小小進一步跟著「台灣農村陣線」(農陣)進入農村,作田野調查,對台灣西部各地土地徵收的詳細脈絡,有了深入的瞭解。

她說:「那段時間,我不斷反省自己與土地的關係,想像如果有一天,台灣再也沒有人種稻,我們只能吃進口米,那會是多荒謬的生活吃不到自己土地上的食物,就像沒有住在自己的家鄉一樣令人失落。

「但是,我還能幫這些故鄉土地要被強迫徵收的農民做點什麼?除了走上街頭去抗爭,我還能為這片土地做什麼?」

 當孩子進入農村

於是她想:如果孩子從小就知道,餐桌上的食物來自農村的田、農民的耕種;如果孩子從小就明白,我們腳踏著的這片土地乃是餵養我們的母親;如果孩子從小就思考,土地與自我的關係那麼,是否農業在台灣的教育中,將不再只是一種行業,而是「人對自己長大的這塊土地的認識以及認同」?

經過這番思索,並與人本森林育的伙伴們討論後,小小著手規劃農村梯,她要帶孩子進入農村,因為,「我想讓孩子瞭解餵養我們的土地母親是怎麼樣的在養育我們,我相信回歸土地,我們才能真正更認識自己。我想告訴孩子這些事!」小小說。

 

莊正燈(農事指導/場地提供)

帶孩子進農村,有無限的可能。

 

可是要帶孩子進哪個農村呢?小小在農陣作田野調查時,認識了阿燈大哥農民莊正燈,而他,也支持讓孩子進農村,很自然地,後來的農村梯就以阿燈大哥的農田作為場地。

台灣農村陣線的田野調查,讓阿燈大哥接觸了大學生;對這些大半來自都市的大學生,他的印象是:「他們來農村以後,都很驚訝,他們對農村的認識是零!所以聽小小說想辦這個活動,我就覺得,不管來報名的人年紀多小,我都要作!為什麼不讓小孩從小就接觸農村呢?那有無限的可能。

「當然,孩子還小,不能給他們我對農業的看法、境界,而是讓他們知道,有另一種生活。」對阿燈大哥而言,農村、農業,是一種生活型態;既然是生活,要讓它在孩子心中生根,就不能只在課堂上談談說說,所以他很看重「體驗」。

例如,小孩要插秧前,他會詳細地解說方法,但小孩下田時,如果沒有照「正確方法」來作,他卻從不糾正。「這樣子小孩才會體驗到,欸,同樣的東西,我認真對待和不認真對待,長出來就會不一樣,要讓他們體驗種植的過程。」阿燈大哥說。

用阿燈大哥的方法,當然可以插出一片漂亮的田,但那是「阿燈大哥種的田」;只有讓小孩自己去試、讓小孩看到自己種植的直接結果,他們才會感受到「這是我種的田」,才有踏實的體驗。

阿燈大哥更打算邀孩子在年底重回農村,參與收成(註一)他說:「收成才是農人真正的感受,是賺還是賠,是很兩極的,農人的心情就這樣跑來跑去。我要讓孩子體驗收成的傷心或喜悅。」

 

但是,為什麼孩子要接觸農村呢?即使不知道農村是什麼樣子,他們還是吃得到米啊?農業干孩子什麼事?

「農業怎麼會不干你的事?你說你還是有米可以吃,可是你知道自己都在吃農藥嗎?」阿燈大哥這麼回答。原來,農業與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並不是沒有關係,只是大部份人都未曾注意就連天天吃的米,品質如何,我們都不再關心。當孩子進入農村,接觸另一種生活型態,便能將他們的日常生活,透過農業,連結到土地上。一如梯隊主題規劃小小所說,這是「人對自己長大的這塊土地的認識以及認同」。

 

李振源(農村梯生活顧問/人本森林育主任):

帶孩子進農村,對生活從無感到有感。

 

可是,孩子進農村以後,真的和土地連結了嗎?這很難說。但我們至少能確定,孩子在田地裡,是快樂的;人本森林育主任,也是農村梯第一梯(註二)生活顧問的李振源談到:「農村梯活動後的懇親會上,有的家長說,小孩選擇參加農村梯的時候,他還想『那會好玩嗎?』沒想到,小孩天天打電話告訴他,今天又玩了什麼、又看到什麼沒看過的東西,他完全可以感覺到小孩的興奮!」

然而這些興奮的孩子當中,剛到三重埔農地時,也有覺得「下田好髒」,不願意下田的。這變化怎麼來的?振源說:「一方面可能是習慣了,就覺得自己幾天下來也髒了,而且這裡就是這樣;一方面也可能是整個氛圍很好玩吧?」

下田、赤腳走在爛泥巴上、把秧苗或地瓜藤種進土裡,這些事,對來自都市的孩子而言,當然好玩。但農村梯想給他們的,不只是好玩。

「不像一些農業營隊,只是說說怎麼插秧、種地瓜,然後半天插秧、半天種地瓜,『體驗』一下;種米、種地瓜前,我們會幫小孩上課,讓他們知道稻和米的差別、地瓜的特性等等。我們還和小孩討論他們對農村的想像、告訴小孩台灣的農業史、談農村面臨的困境,我們要讓小孩知道農村的各種事情。」振源說明了人本農村梯的特點。

 

當小孩有機會發現,他們插下的每一株秧苗,都連著一種困境,他們種下的每一吋地瓜藤,都牽出一段歷史,下田就不再是單純的活動,而很可能會在孩子心裡激發出一些什麼。

能激發什麼?沒人料得到。就像振源說的:「大家在講要熱愛土地,可是難道種了田,就會讓小孩熱愛土地?」必須承認,我們不能掌握農村梯會給孩子什麼影響,然而我們確信:認真地學習過農村的知識、討論過農村的問題、從事過農村的活動以後,他們對農村的感覺,將徹底改變。

「也就是,從無感到有感。」振源這麼說,「就像這次來帶營隊的大學生活動員,他們幾乎沒人對農村有實際的體驗,可是籌備的時候,他們拼湊自己對農村的想像,進農村以後,知道了想像和現實的差別,產生熱情,有些人還談起公民正義。」

讓孩子進農村,看不同的環境,帶著他們去想「為什麼不同」、帶著他們思考各種想法和主張,從而讓他們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更深的認識這就是農村梯想給孩子的。

 當孩子進入農村

徐孟真(農村梯生活顧問/森小老師):

帶孩子進農村,內化身體的記憶。

 

不過,「帶孩子思考」就如農村梯第二梯生活顧問孟真說的:「這很難,要怎麼對孩子講?最『聳』的一條路線是,討好小孩,當人們想要引起孩子的注意,往往就直覺想先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包裝教案,比方童話故事啦、童言童語啦,用一種自以為『這樣子小孩才會懂、才會有興趣』的方法來上課。

「但人本森林育的做法一向不是這樣,而是透過大人們彼此的思辨,先把事情想清楚了,自己對這個議題被燃起火來了,就想辦法也去燃起孩子心中的那把。

「我們帶梯隊的活動員一開始就想盡各種方法,正經的、深刻的和小孩討論這些發生在農村裡的各種事情,一層一層地把教案疊上去,中間很在意孩子是否聽得懂、是否能帶給他們更多的想法?但絕不是用幼稚化的方法討好小孩。

「我想,這是人本森林育的特色,我們不只想『帶小孩玩』,而更想傳達某些價值給他們。」孟真說,「以農村梯來講,我們的確抱著『想建立小孩和土地的連結』這種心機與目的來設計各種教案和活動,超認真熱血的年輕人吶!」

要與孩子談並不很容易懂的農村議題,身體力行還是必要的。她說:「我們讓小孩直接用身體去接觸土地。當你踩進爛泥巴裡、當你被炙熱的太陽曬得頭昏腦脹、當你要彎腰抱起可能沾滿爛泥的稻草,而稻草會扎你、把你也沾上泥巴的時候,你的身體可能是拒絕的。

「連我,小時候下過田,真的要去抱那些稻草的時候,也很遲疑,因為覺得會很刺很癢啊!真的做過了,身體記憶就真實的刻上來。

「說真的,只種過這一次田,會有什麼效果?我們無法幫小孩想這件事,但是我相信,這個身體的記憶,有一天會內化。」

 當孩子進入農村

內化是什麼意思呢?

孟真想起人本董事長史英的一篇文章(註三)曾經提到,早早讓孩子有所體驗,是好的;如果學東西的時候,身體沒有體驗、心裡沒有感動、腦裡沒有疑問,學的東西常常就如浮雲。孟真說得明白:「小孩剛踩進爛泥巴的時候,都尖叫,說『好噁』,可是慢慢就玩了起來,他們的身體有了真實感受。而我們的教案帶他們討論各種知識,身體的記憶會支持知識,一起在小孩心裡深化。」

知識從此不再是純粹的資訊,而是孩子的親身體驗;進入農村,將知識和身體經驗結合,農村的種種議題,也許就無法輕易從孩子心中抹去。

可是,到底,為什麼要和孩子談農業呢?孟真說:「是我們這群大人自己先熱切的關注這個議題,覺得農業影響真切的生活!而且,農業後面那一大串東西你吃的米哪來的?會不會短缺?有沒有毒?土地徵收干大家什麼事呢?過程中有不公平的事發生嗎?怎麼辦?怎麼看待?誰在控制這個糧食資源分配?世界糧食危機等等,自己覺得每一樣都好值得探討,很多個點可以帶給孩子思考。

「我們作教育工作的,就是這樣吧,好為人師,看到什麼有意思的東西,不和小孩分享,就憋得難過

 

從孟真的話裡,可以看到森林育那些年輕人想帶小孩子進農村的原始熱情:在農業裡看到好多好多精彩的事、大人很興奮很感動、想把這些告訴孩子、想讓孩子知道進入農村、探索農村、思考農村,將改變你看世界的角度!

 

 

註一:今年阿燈大哥打算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請孩子們和爸媽一起回到田裡,收成他們在農村梯期間種的地瓜,並且焢窯。

註二:二一一年的農村梯,有兩個梯次,分別招收一到三年級、四到六年級的孩子,兩梯次都安排了五天四夜的活動。

註三:原文〈為將來的土壤準備〉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一一八期,讀者也可在以下網址看到全文:https://enews.url.com.tw/enews/11899

2014暑假森林育

2014暑假森林育

生態、運動、創意、活力

您和孩子可以享受一個視野開闊的歡樂假期

用愛築起通往知識的道路

在戲劇梯,孩子演出莎士比亞的劇本故事, 將身體、創意的各種可能性盡情地在舞台上展現。 在築巢梯,孩子用身體勞動, 認識人的需要與建築設計美學,累積對土地的疼惜與感觸。 

在噶瑪蘭、小琉球、金瓜石與九份,孩子透過實際走訪 看見古往今來不同的人們和這塊土地的聯繫, 透過旅行和知識,把人和土地更緊密的連結。 在太陽梯,孩子完成太陽能鍋, 重新猜想了萬物起源的太陽,帶給整個社會的種種能量。 

唯有透過了解與體驗, 當孩子心裡有了對他人、對事物的關懷,才能有最深刻的學習。 在森林育,「學習」是大人跟小孩間最浪漫的互動之旅。 

我們提供豐富的「知性環境」, 設計動腦、動手、動身體的活動,帶孩子從玩耍中發展智慧, 在玩耍中還原探索世界的樂趣! 

沒有哨子與口令,只有尊重、瞭解與教育

森林育提供孩子豐富的「人的環境」與「愛智的文化」 

每天,大人寫讚美卡給孩子,鼓舞他向上向善發展的力量; 利用豐富的教案,引發孩子對人類文明的好奇,對自然生態的關心。 

當孩子間發生衝突,大人跟孩子們用「談的」,陪孩子們理解人的差異。 透過生活會,孩子們討論各種生活上的議題,使分歧的想法互相激盪。 

以自由、快樂、愛智的營隊文化,讓孩子享受假期! 

大人的溫柔對待,讓孩子自信自在!

每年都帶給家長與小朋友眾多驚喜的人本森林育, 這一次,除了創新的主題外, 還要邀請您一同來進行一項甜蜜的家庭運動— 「以啟發取代懲罰—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立約運動! 

森林育不打不罵的溫柔對待, 總帶來創意十足的教育方法與親密互動, 許多孩子回家後,興奮的向父母細數對人與世界的新發現, 說「原來我也可以做到……」、「原來事情是這樣……」 

積極的教育作為,為孩子帶來思想的轉化,而不只是行為的改變! 

歡迎您與我們一同加入不打不罵溫柔對待的行動行列, 我們將致贈您「愛的手冊」, 營隊結束後的親職講座, 也將為您進一步提供無須打罵的甜蜜家庭妙方喔! 

■「以啟發取代懲罰—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立約運動,由人本發起, 曾志朗、洪蘭、于美人、孫大偉、郝廣才、王浩威等人響應支持,邀請爸媽們許下對自己的諾言, 不倚賴體罰為管教手段,營造甜蜜理性的家庭氣氛!詢問電話:(02)23670151-230

今年暑假,萬眾矚目最好的活動,
我們已經為您跟孩子準備好了,
這豐富的森林饗宴,一定要來享受喔! 

 











報名網頁

http://hef.yam.org.tw/forest/index_summer.html

(請到「營隊介紹與線上預約」,即可查詢尚有名額之梯隊。)

 

創新教學教師營(八月)

創新教學教師營(八月)

歡迎來【2014創新教學教師營

一起在創造中長出力氣,

從教學裡得到快樂!

 

 

其實,另編教材,自創道具,帶動遊戲等等,都不是正途

 

——如果不算旁門左道的話;

 

 

 

要在現有架構下,使學生進步,讓老師得意,才是真本事

 

——如果您願意的話;

 

 

 

但那些無聊的課本,真的能達到這個目標嗎?課本當然不能,但您一定可以

 

——如果用對方法的話!

 

 

 

學生的問題,家長的意見,體制的侷限,都讓老師很辛苦,但教學才是根本;教學如果成功了,其它都很好辦!

 

 

 

來吧,別再寄望別人能解決問題,讓我們集中精神,來研究「教的方法」;來吧,讓我們連成網絡,相互支持,重新點燃教育的理想與熱情!

 

 

 

您,就是新教育的創造者!

 

 

 

 全程參加者將發給研習證書,並核發30小時教師研習時數。

 

 

8/168/19高雄梯研習課程表】

時間

8/16(六)

8/17(日)

8/18(一)

8/19(二)

0900

12
00

●08300900
相見歡
主持人:馮喬蘭
●09
001200
講題:教與學的原理
講師:史英

●09001200
講題:創新教學--
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例
講師:楊佳嫻、林冠宏

●09001200
講題:創新教學--
以國高中語文教材為例
講師:楊翠、陳婉嫈

●09001200
教案報告與研討
主持人:賴友堂

1200

午餐/休息

1330

18
00

●13301630
講題:創新教學--
以數學和自然科為例
講師:史英、賴雪蕙
●17
001800
教案討論與實作(I
小組長

●13301430
教案討論與實作(II
小組長
●15
001800
講題:用審議式民主,
開另一種生活會
講師:劉孟奇、楊家齊

●13301730
教案討論與實作(III
小組長

●13301530
講題:過一種愛智生活
講員:黃俐雅
●16
00
結業
滿載而歸

1800

晚餐

 

1900

21
00

●19002100
講題:以兒童文學拓寬世界
講師:林文寶

●19002100
講題:快樂的老師,
    獨立的思考
講師:朱台翔

●19002100
講題:知道與如何知道
講師:鄭谷苑

 

2100

星光夜語
沈澱今天的思緒,儲備明天的活力!

 


 

◎高雄梯

 

研習日期:8/16(六)~8/19(二)

 

研習地點:文藻外語大學

 

報名電話:07-7260833 #122

 

講師陣容:(由課表上至下,左至右)

 

馮喬蘭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史 英         前台灣大學數學系副教授、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轉寄『當孩子進入農村 / 2014暑假森林育』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