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1997-11-04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9,658
官網:
http://www.hef.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4-12-09 11:00:00 /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公益聯播]580弱勢兒童課輔計畫需要你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史英

在選戰的漫天煙火之中,突然聽到有人談《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不禁大為好奇;很多年前看過的書,內容早就記不太清了,但總歸是本「硬書」,又以作者卡爾.R.波普的寫作風格,應該還是非常「哲學」才對,怎麼會和選戰搭上邊?

 

有些媒體說「連戰掉書袋,不小心打到自己」,但我不信,問題不在有沒有打到自己 (這當然極有可能),而是即使要掉書袋,應該也不會掉出這一本吧? 所以很認真地去找了引述原文的報導,還特別對照了講話當時的錄影,這才明白,原來這段話是在「國大代表後援會」上講的。這又讓人大吃一驚,什麼?現在還有國大代表? 不是很多年前就在吊點滴了嗎?(現在的「含淚投票」根本不算什麼,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中華民國總統都是點滴投出來的)

但這些點滴在心頭的事卻不是本文的主旨,還是回來說連先生的演講:「我們聽到文化要改革,好大的題目,我們聽到歷史方向要選擇,好大的問題,我們聽到社會要開放,講話的人,什麼叫開放社會,我想他也不懂,他連一本書也沒看過,開放社會有很多敵人,他本人就是這種開放社會的敵人。」這段話談到很重要的概念,即「開放社會」,還有「敵人」,都是我非常關心的題目;所以我很仔細研究,到底為什麼「他 (柯) 本人」就是開放社會的敵人呢?

 

在這個「谷歌大神」的時代,如果在網路上「谷歌」三天之後都還沒有結果,那就只能證明你所找的是不存在的東西;換言之,連先生並沒有費神想要解釋前面那個疑問,那個疑問,是任何正常人,如果關心他老人家的談話 (也就是不把它當成空氣,無論有沒有味道),都應該想知道的。

 

這沒辦法,我只好回去重讀《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其實,我關心的重點本來也就在此,而不在連先生到底說了什麼。因為這本書主要是批判柏拉圖的「讓哲學家當皇帝」、黑格爾的「辯證法加國家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重讀一遍之後,只是再次感覺到時代演進的迅速 (波普寫作有他的時代背景);但怎麼看都和柯文哲扯不上關係---難道就是因為「聽到」文化和歷史,有那麼一點「哲學」味道,所以他就變成了「皇帝」?

 

這實在太牽強,因為柯文哲縱有百般不是,但說他反對,或想要危害我們的開放社會,或任一個開放社會,實在令人難以相信,因為他明明就是主張政府、連他那個小小的競選總部、都是要開放的。那麼,是因為他一本書也沒讀過,而竟然膽敢談論開放社會嗎?不然,那就是「他也不懂」開放社會是有敵人的,所以,所以「他本人」就成了敵人?

 

這些年來我專心研究「教與學的方法」,強調師生應該對話,所以特別重視「必須聽懂別人的意思,包括那些表面上看來毫無道理的話」;所以,我就給自己出了難題,如果我聽不懂連先生的話,參不透他這番話到底意有何指,以後還怎麼跟別人推薦我的主張呢?

 

所以我再回去找谷歌大神,但這一次搜尋的關鍵字,絕不能有任何「柯」字,還要注意連P字都不能有;結果不負所望,找到連先生二○○五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說全文。那天的講題是「兩岸三地的新天地」,開場客套剛過,緊接著他說「英國的科學哲學家Karl Popper在二十世紀中寫了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在這本書中,他對開放社會的內涵和特質著墨並不很多,但重視的問題卻是開放社會的敵人:歷史主義。也就是由柏拉圖到黑格爾一貫下來的各種歷史決定主義。依據他的論點,只要認清了開放社會的敵人,不讓敵人存在,那自然就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同樣的,如果我們依循他的邏輯,大家就應該共同思索,怎麼認清『新天地』的敵人、阻力在哪裡,我們要避免它、減少它,甚至不讓它存在,這樣新天地就可以滋長、茁壯…

 

那麼,開放社會的敵人到底是誰呢?那是二○○五年,總不至於還是柯P吧? 其實連先生講得很清楚,就是上述引文中的「新天地」的敵人! 他接著說:「首先我們要做新天地(新機會)的主人,就要拋棄歷史的悲情,不要當歷史悲情的奴隸。兩岸三地雖然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歷史經驗…我們若不提高警覺,往往會有意無意被過去的歷史悲情所影響…譬如現在台灣,台獨分離主義,所呈現的各種現象,和歷史悲情主義的關係,就很值得我們來深思」。

 

這下我就明白了,原來他老人家用的是「顧名思義」法:只因為這本書中講到「歷史主義」,他就以為這是在講歷史悲情,並加上兩個字,把它改名為「歷史悲情主義」(世上有這種主義嗎?);完全不管波普的本意是批判馬克思用歷史發展做預言(預言資本主義必定被社會主義取代)。當然,在前段引文中我們也看到「歷史決定主義」的字眼,但連先生顯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不然,不會把柏拉圖也拉進去,說什麼「一貫下來」,完全不管波普批判柏拉圖的(在原書的「上卷」,和下卷講歷史主義是分開的)是智識精英主義,和決定論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世上的書很多,連先生到底為什麼專挑這本來故顧名思義呢?譬如,如果改用《史記》,一方面彰顯中華文化之幽遠,一方面其中的「悲情」也較多,比如諸葛亮六出祁山至死不忘反攻大業,那不更像敵人---噢不,我已受其感染,也開始「張飛打岳飛」而忘了史記還沒寫到三國,噢,不是沒寫到,是寫不到…難道連先生生平就只讀過這一本書(但有人一本也沒讀過),以致於每次上台都要掉這本書的袋子?

思前想後,我終於又明白了,挑這本書是因為書名中有「開放」二字;連先生深知中國當局現在主打「改革開放」,所以「開放」是顯學,而他的「敵人」,都是反對「此地」對「彼地」開放的人(何況還是因為「歷史悲情主義」呢?)。對連先生而言,這是「吾道一以貫之」,仍然是個顧名思義的過程:他只抓著開放二字,完全不管中國當局的開放,是指中國對外國開放,而不是指外國對中國開放。但無論是誰對誰開放,指的都不是「開放社會」:開放社會說的是一個社會的狀態,特別是指其言論自由,思想意識多元等方面,以便和另一種封閉的專制社會對比;在這兒,「開放」是形容詞,並不是動詞,要使一個社會對另一個社會做出「開放」這樣一個動作。

 

好了,經過這樣抽絲剝繭,真相終於大了一個白了;總之,此開放非彼開放,此敵人非彼敵人,一整個是連先生的一場誤會。不過,讀者可能更關心在我們目前的現實裡,開放社會的敵人到底是誰呢?讓我引述這書的原文 (終於可以不再引述連先生了):「如果我們將無限制的寬容 (作者按:這是開放社會的一個必要條件) 擴及於那些『不寬容者』,如果我們不準備好來防衛『開放社會』 (作者按:原文是『寬容的社會』) 以免其受『不寬容者』的重擊,那麼,寬容者及其寬容將被摧毀。」「我們於是應該、以寬容之名、宣告我們有權不寬容那些『不寬容者』…」(見第六章的notes

 

讀者或者認為,據此來看,我們這個開放社會的敵人,不就是「他 (連) 本人」了嗎?然而,我不覺得連先生有這個資格,他固然穿梭兩岸,一心想把一個開放社會送到專制政權的轄下;但他只是跑單幫的,只是買辦與掮客,而不是正兇。台灣這個已經開放的社會,和中國那個想要開放 (希望是) 的社會,這兩個現在和將來的開放社會,其實有著共同的敵人,那就是---中國的當權者:他們坐在十億中國人的頭上,還想要把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捏在手中;於此,波普在七十年前就警告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做為一個開放社會,和那個想要開放的社會的借鏡與希望,我們必須認清「開放社會的敵人」,並「以開放之名」,拒絕再對「抵死不肯開放的專制政權」,做出任何無條件的,不受監督的,夾帶大量利益輸送的,也就是連先生及連先生們心中朝思暮想的那種開放!

 

 

見識營

見識營

花樣的年華夢樣的歲月美麗的十七歲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

然而當全世界十七歲的人都在努力探索自我試發現世界的時候

我們的高中生卻從早到晚被關在教室裡徹底被升學主義綁架

 

十七歲的牛頓正在田野裡吟詠自然並把生命的激情和宇宙的秩序記在他的筆記本裡;十七歲的歐巴馬正在夏威夷的海濱衝浪並審視自己和他人的外在和內在的顏色;然而我們的高中生還在擔心明天要考什麼以及會不會因為脖上的一條圍巾而不能順利走進校門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然而我們的少年還在等待英雄以拯救他們於教育的桎梏——還要為他們守住這個支離破碎的國家

無奈的是如眾所周知英雄的時代已經一去而不復返了與其等待不如奮起我們於是互相想要以各自的所知、所學、所經歷、摸索體會之所得來和十七歲的人分享並盡我們之所能來陪伴他們在這困境中成長

經過仔細的會商我們決定開出五門課;每一門課都從一項專門的學問出發帶領年輕人尋求高中生涯中學習與生活的方法

 

參加過的同學在網誌上寫著:

在見識營

我見識到了科學家不是相信權威的人,而是勇於質疑權威的人。

我見識到了數學的思考方式不是一味的列出算式。

我見識到了我們所學的歷史並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史實。

我見識到了每件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看的角度不同結果也會完全不同。

我見識到了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夢想並不是一件愚蠢的事。

我見識到了所有的改革都是下一代去解放前一代,

而不是前一代死抱著他們所習慣的制度繼續綑綁著下一代。

有太多太多的見識,我實在說不盡…

 

課程簡介

一、數學從視覺意象中發現數學的思維

抽象的思維要依附在具體的事物上;數學中的具體事物就是視覺圖象。如果能將各種數學問題都化做真實情境和具體圖象並將自己置身其中解題的方法就會自然湧現。

二、物理從哥白尼、伽里略、牛頓的思想軌跡中窥見物理學的堂奧

物理是人類解讀自然的方法,任何一個物理題目,都是解讀自然的一個面向;缺乏這種胸懷與眼光,往往是做不來題目的主因。要掌握這種胸懷與眼光,最好的途徑境就是重新再踩一次大師的腳印,並檢視他們胸中的丘壑。

三、英文運用語言學的方法來學英文

學英文之所以是個苦差事,實在是因為我們並沒有一個英語的環境,而這一點是無法有效改變的 (即使整天都講英文,也只能講一些沒有營養的話,並無助於提升英文程度);所以,聰明的做法,應該是回過頭來摘取「語言學」中關於人類如何發展語言的學問,並運用這種廣為科學家所知,但少為英文教師知道的好方法。

四、歷史「集體的悲歡離合」:歷史意味著什麼

歷史當然是故事但它不只是故事情節的呈現 (只注重情節難免走上死記硬背的老路)更重要的是我們對它的詮釋與理解。知道一件事還不夠還要知道那件事意味著什麼有什麼意義給我們提供了什麼教訓。這一門課要透過具體的歷史材料讓我們體會「如何看待歷史」並學會如何詮釋與理解從而發展出無須死背的學習歷史的新方法。

五、寫作揉合感性與理性的寫作

成功的寫作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得引發讀者的情緒傳達作者的想法並將此二者以合理的方式透過正確的語法和文字結構揉合起來。

六、陪你走過十七歲─與教授們的座談會

針對學習與生活的各種困境,開放學員自由提問,與教授們面對面暢談。

 

營隊流程(因應教授們的時間,課表可能略有微調,請以行前通知為主)

 

時間

2/4() 第一天

2/5()第二天

2/6()第三天

 

0830-0900

 

早餐

早餐

 

0900-1200

運用語言學的方法

來學

集體的悲歡離合─歷史意味著什麼

 

0950-1020報到

 

1020-1200

相見歡/我是如何長見識的

 

1200-1330

午餐

 

1330-1700

從視覺意象中發現數學的思維

揉合感性與理性的寫作

‧結業/讚美時

認知科學實驗─

是什麼在影響我們

1600結束

 

 

 

1700-1830

晚餐

 

1830-2130

從哥白尼、伽里略、牛頓的思想軌跡中窥見物理學的堂奧

【陪你走過十七歲】

與教授們的座談會

 

2130-1030

小組星光時間

小組星光時間

 

 

 

營隊資訊

 

代號

活動地點

日期

講師陣容

報名電話

04EV01

台北大學

三峽校區

2/4()~2/6()
三天兩夜

數學前台大數學系副教授 史英

歷史台大歷史學系教授  陳翠蓮

寫作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楊翠

英文

轉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史英 / 給青少年的見識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