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1997-11-04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9,658
官網:
http://www.hef.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2015-11-20 11:00:00/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公益聯播]2016蝙蝠手札義賣:扣除成本後之餘額做為2016蝙蝠救援之用
手機不夠新,孩子就不要?

◎江思妤〈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

Q

郭媽媽(以下簡稱「郭」)我們家哥哥是中學生,這個學期已經讓我幫他換了三支手機!我給他的款式不夠新,他就不要,想方設法的不是弄丟、就是塞給妹妹用他就是要用新款的!小孩都不知道大人賺錢辛苦,我下次還是要買便宜的給他用。我要怎樣才能讓他知道不要這麼浪費?

A

江思妤〈以下簡稱「妤」〉:看到小孩這樣的行為,任何一個大人都會跳出來指責小孩浪費吧!尤其在這個重視環保的年代,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手機,就故意弄丟它,不只是金錢的浪費,更是資源的浪費。指責小孩浪費很容易,直接不讓小孩使用手機也可以一勞永逸,而媽媽想必是考慮過這兩個作法,知道指責和禁止或許有一時之效,但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才會發問。

聽到媽媽問「怎樣才能讓他知道不要這麼浪費?」,我猜媽媽的意思是—手機有得用就好了,不需要用最新最貴的;買最新最貴的手機,就是一種浪費。那如果把媽媽的想法告訴小孩,小孩會說什麼呢?小孩可能說:「大家都有只有我沒有。」或者是:「我的不夠炫,會被笑。」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裡—媽媽在意的是「浪費」;小孩在意的是「有沒有和大家一樣」或者「是否比其它人厲害」。兩方在意的原因不同,也就無法互相說服。

其實,這樣的事常常在家裡發生,媳婦想要買新的洗衣機,婆婆覺得舊的還堪用;先生想要買新車,太太覺得才開三年不需要換車我們總是受到廣告的啟發、同事的刺激、鄰居的慫恿,想要買下我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和別人一樣」或者「這樣就可以高人一等」的東西。同時也會有另一個人在旁邊勸阻說「你己經有了」,或「這個還可以用」。差別只在於,對方不會直接說出「浪費」這兩個字。因為,我們花的是自己的錢。

郭:但就像你說的,我在意的也不只是錢,就算是小孩自己賺錢買手機,一直換手機,我也會覺得很浪費資源耶!

手機不夠新,孩子就不要?

妤:市場上一推出新款手機,就一定要跟著換,究竟是不是一個浪費的行為?我想我們很難就這麼直接認定。畢竟科技進展到現在,手機在短短幾年己經變成「必需的消費性產品」—是個必需品,但用沒多久就要更換。在可預見的將來,一定還會在外型與功能上發展新的變革。

或許會有人說,那就等到最最最最新的機型出來再買,難就難在,永遠不會有最最最最新的機型;這是身處數位時代的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如果我們願意,衣服可以穿十年,車子可以開十年,但數位產品再怎麼「保養」,三年後一定要換新,現在的進展是,任何新手機半年後就變舊款了。

郭:可是這麼一來,難道我們就只能任由小孩要求換手機嗎?

妤:小孩可以買什麼,不可以買什麼,父母心中一直都有一把尺,這把尺會隨著家裡經濟狀況不同而改變。以前的父母,會為一雙一千元的球鞋和孩子不愉快,現在大部份的父母覺得球鞋一雙一千元不算貴;以前只有在農曆年才會買新衣,現在就算百貨公司沒有週年慶,大家也會為自己置新裝。

我們覺得浪費,是因為我們覺得對方買了不需要的東西,但回頭看我們自己,買不需要的東西幾乎是全民運動了,這樣指責孩子並不公允。

我們回頭來看,孩子為什麼想要新款的手機?因為「大家都有只有我沒有」、「我的不夠炫」

到底,孩子要的其實不是手機,而是同學的認同,或同學的注目。但一隻手機可以換得多少認同與注目?如果自己本身不是個有趣的人,拿最新款的手機去學校反而更惹人厭。我想,孩子並非不明白這個道理。

孩子既然明白,何必為了一個不保證效果的手機,這樣和媽媽鬥法?我猜孩子覺得「媽媽有能力,只是不想買給我,浪費是媽媽的藉口」。說不定,家裡的親戚朋友有許多人有新款的手機,因此孩子覺得他也有資格擁有新款手機。也就是,「如果家裡負擔得起,為什麼我不能有?」

因此,媽媽何不好好和孩子談一談,請孩子說明他為何想要新款的手機?媽媽也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不想買給孩子,是基於經濟的因素或什麼原因?很貴的鞋子、衣服都可以買,為何手機不行?

大家開誠佈公,好好交換意見與想法。如果以前沒有機會和孩子談「消費、買東西」這件事,那麼要不要買手機是個好開始,當消費者開始思考自己的消費行為、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浪不浪費」才會真的成為思考的一個面向。

✜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284期

手機不夠新,孩子就不要?

最簡單的方式支持人本教育基金會

捐款方式有很多種,有一種很簡單,而且我們很少想到的喔!

那就是---電子發票捐款

最簡單的方式支持人本教育基金會

您是不是覺得整理發票很麻煩,您是不是覺得發票對獎很眼花,

您有更好的選擇​​,將您的電子發票捐出來吧!

你的小小舉動,可以大大支援我們!

什麼是愛心碼?

愛心碼就是當你要捐電子發票時,使用特定的一組號碼來捐給某社福團體。

而這號碼是由社福團體向政府所申請的。

如何使用人本教育愛心碼?

當你消費時,若想捐出你的電子發票給人本,只要向店家秀出愛心碼就可以囉!

1.人本教育愛心碼為31809,可記住此組號碼,捐發票時和店家告知即可。

2.下載愛心碼條碼,捐發票時可讓店家直接刷條碼喔!

 

最簡單的方式支持人本教育基金會

規律餵食的迷思

◎陳鈺萍〈婦產科醫師〉

                  月子中心巡診。「玉芬剛入住,剖腹產後第七天,第二胎,目前覺得脹奶不適。」護理長跟我報告簡單的哺乳史,說是上一胎母奶餵到七個月,這胎目前脹奶中,寶寶全瓶餵母奶,媽媽產後不需回到職場。

                 「玉芬,脹奶不舒服?」

                「嗯,陳醫師,上一胎都不會,為什麼這胎脹成這樣?硬塊好多,很不舒服,會不會乳腺炎啊?」

                 通常產後不需要回到職場的媽媽,會想要親餵母奶,我好奇玉芬決定全瓶餵的原因,猜測應該跟上一胎哺乳經驗有關,就問她第一胎怎麼餵的。

                玉芬說第一胎懷孕時就決定要餵母奶,剖腹產的關係,得在床上躺一段時間。她很快就學會躺著餵奶,寶寶也含得很好。從醫院到月子中心都一直跟寶寶在一起,寶寶餓了就餵,奶從沒脹過,

                   寶寶喝得好也長得好。「就這樣躺了一個月,只有吃飯跟上廁所下床,真像頭乳牛。」玉芬笑著說。

                  那時,產前就同住的母親說要幫忙帶小孩,所以跟玉芬約定離開月子中心回到家,就接下照顧小孩的工作,說是要讓玉芬繼續休息,只要負責擠奶就好。母親把玉芬擠出來的奶,按時間每四小時規律地餵一五○c.c.,小孩沒喝完,也會想辦法把奶「灌」完,更規定玉芬要每四小時就有一五○c.c. 的奶給她餵寶寶。小孩滿兩個月時,就因過度餵食造成腸胃問題住院。玉芬雖然跟寶寶住在一個屋簷下,卻因為一直與寶寶分離,而後寶寶又住院,爆發嚴重的產後憂鬱。

                 想到這一切要再來一次,玉芬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玉芬的母親沒餵過母奶,生養小孩是「科學母職」與配方奶盛行的年代,雖然認同母奶是孩子理想的食物來源,卻執意採規律餵食的模式。

                  目前許多照顧者仍然有規律餵食的迷思。媽媽們常處在孩子已經餓了,可是還不到四小時,該不該餵寶寶的掙扎中。

規律餵食的迷思

規律餵食論已百年,與真實親子互動有異

                   約莫一世紀前,英國一位很有影響力的男醫師Truby King,寫了一本大不列顛母親的育兒術〈Mothercraft in Great Britain,教導媽媽們如何照顧小孩,書中建議母嬰分房睡且要照嚴格的時間表餵食與睡覺。美國的John Watson醫師也全力支持與推廣此一論調,還加入心理學解釋這樣對小孩的身心健康最正確。之後陸續有許多醫學專家師承此學派並發揚光大,甚至在媒體大力宣傳;一些學者提出相反的看法,然而這些聲音被淹沒了。在時勢下,父母被教導著如何「訓練小孩」,儘管他們內心本能與這些所謂主流的育兒方式是完全相反的〈註一〉。之後的醫學研究也多以母嬰分離為基礎,研究結果當然更加強這些觀念。

                  在Truby King的那個時代,西方醫學生理學的發展,企圖用物理與化學公式,來解釋所有的生理現象。那個年代追求的,是科學知識帶來的「秩序〈order〉」。這樣的過程中,寶寶成為被動接受乳汁的客體,變成弱勢中的弱勢。而這樣對哺乳母親與寶寶身體的規訓,也顯示了男醫師在缺乏哺乳與育兒身體經驗的情況之下,所建構起來的醫學知識,以及他們認為「客觀」、「科學」的實作方式,跟真實世界的媽媽與寶寶,有著偌大的落差。

                 在台灣很多新手媽媽們看的育兒書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書中的丹瑪醫師雖然是女醫師,卻也遵循這個典範〈註二〉。

男性醫者常重「定時定量」,與女性經驗有落差

                   早在中國宋代,幼醫就有定時定量的觀念。熊秉真幼幼一書〈註三〉,討論中國傳統的育兒方式,書中引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產乳集,〈將護嬰兒方論〉一篇:「飼乳之後,須依時、量多寡與之。勿令太飽,恐成哯嬭〈編按:「嬭」即「奶」〉,久則吐嬭,不可節也。」說明了當時幼醫認為每天按時喂乳,注意與嬰兒乳汁之份量,以免飼之過飽。乳兒應維持定時定量,此後醫者亦多言之。對於定時一事,元朝幼醫名著曾世榮活幼口議中且有專論。

                   由此可見無論東方或西方,無論哪一個年代,掌握書寫權力的男性醫者,常將嬰幼兒餵食視為照顧者主動、嬰幼兒被動的必然。嬰幼兒與照顧者的互動,是細膩而繁複的,不是只有哭與吐奶的表現。當男性掌握書寫權力時,對女性身體經驗的再現,可能是有落差的。

現代研究:母嬰相互瞭解,便可不需外來監控

                  但是並非所有男性醫者,都有這樣的落差。英國的溫尼考特醫師,醫療生涯從小兒科開始,在接觸精神分析後,越來越深入地研究兒童心理學。他在幼兒發展理論上的貢獻享譽國際,備受推崇,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所謂「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真我/假我」〈true selffalse self〉以及治療情境中的「扶持」〈holding〉等概念語彙。這些充滿創意、令人嘆為觀止的洞見,奠基於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特別是他與母親、小寶寶和兒童之間的互動〈註四〉。關於母親與嬰兒的關係,溫尼考特醫師寫到,假

                  如母親跟嬰兒之間的親情已經展開,而且自然發展,就不需要哺乳技巧,也不必量體溫和作各種檢查,因為,他們倆比外人更明白什麼才是對的。在這種情況下,小嬰兒會用對的速度正確的量喝奶,也知道何時該停止。寶寶的消化和排泄不必外人監控,因為情感關係自然發展,整個生理作用就奏效了。

                  我甚至可以進一步說,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從寶寶身上學到的育兒心得,就像寶寶也從她身上了解了母親。

規律餵食的迷思

規律餵食論,割裂母嬰連結

                  美國醫學人類學家McKennaBernshaw〈註五〉,對哺乳母親與寶寶的睡眠,做了長達二十年的研究,提出詳細的實證資料,討論何謂「安全的睡眠」。研究呈現母乳哺育與母嬰同眠的關係,以及母嬰之間無法被量化的連結如何影響著彼此的生理穩定,甚至影響著寶寶的性命安全。

                  人類的演化為了順應直立,骨盆腔變小了。為了要在寶寶的頭還沒大到無法通過骨盆腔之前,就把寶寶生出來,人類寶寶的器官相對於其他哺乳類來說,是較不成熟的,需要人近身照顧;這樣是為了確保小寶寶的生存,也才是繁殖的成功。近一兩百年來,西方世界因為工業發展,才將母乳哺育與嬰兒的睡眠,當作兩件事來討論。McKennaBernshaw認為從演化的觀點來看,關於嬰兒發展的任何研究,都該將母乳哺育與嬰兒的睡眠發展一起放入考慮。

                  跟其他哺乳動物比起來,母奶中的脂肪與蛋白質比例、卡路里都較低,所以寶寶必須頻繁的喝奶。而嬰兒一與母親分離就會哭,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轉,因為沒有媽媽等於沒有奶,就會無法生存。寶寶哭不要理、餵食要按時間這些說法,就生物演化觀點來說都是不對的。

                  母嬰肌膚之親,對寶寶生心理的生長發育,都是很有幫助的。觸覺的刺激,經由迷走神經的傳導,可以使寶寶腸胃吸收更好,免疫功能發展更健全。同時寶寶比較不緊張,體溫較高,血氧濃度也較高。寶寶較少哭泣,睡眠品質較好,與媽媽之間建立的信任感與滿足感,也幫助媽媽對哺育母奶更有信心、奶量更足、餵得更久。即便是其他與人類相較起來出生時成熟許多的哺乳動物,與母親分離也會造成心情憂鬱、心律不整、體溫降低、壓力上升、睡眠不好、容易感冒等許多問題。

                 要討論寶寶的問題,不該只著眼於寶寶,母嬰是一體的!

註一: Hale, Thomas and Peter E. Hartmann(2007), Textbook of Human Lactation.

Hale Publishing

註二: 在網路的育兒討論區,甚至還分為「百歲醫師派」與「親密育兒派」,就是分別遵照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書中提倡的規律餵食、訓練孩子,與親密育兒百科主張依孩子需求滿足孩子,兩種截然不同育兒方式。

註三:熊秉真〈1995〉。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市:聯經。

註四: Winnicott, D. W. 2009〉。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 朱恩伶翻譯〉。台北市:心靈工坊。

註五: McKenna, James and Nicole J. Bernshaw.(1995) Breastfeeding and Infant-Parent Co-sleeping as Adaptive Strategies: Are They Protective against SIDS?”, Breastfeeding: Biocultur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17

推薦訂閱
@【台灣婦全會【我們。WOMEN】電子報】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本期目錄
手機不夠新,孩子就不要?
最簡單的方式支持人本教育基金會
規律餵食的迷思
人本需要你

人本需要你

1)郵政劃撥帳號13385805

戶名:人本教育基金會

2)電子發票捐贈(愛心碼31809)

3)專案捐款(信用卡線上捐款)

4)成為人本之友下載捐款單

您每個月的資助,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養分,
也將讓教育改革的腳步,持續而堅定。
史英電子書

史英電子書 

書籍介紹

為了慶祝全套數位版完成、以及推廣該會教育理念,人本基金會除了以遠低於過去紙本版價格供應之外,並設計了三種內容套組,供關注不同教育主題的讀者選購。

套組介紹請參閱:

http://blog.puomo.tw/post/42490705793

科學高興班

科學高興班

針對小學五或六年級學童,「高興班」精選經典科學題材,涵蓋力學、光學、聲學、電磁學、生物學等等, 讓小孩透過批判的眼光,學到知識的真髓,為將來上中學、大學打好基礎。
歡迎對科學有「高度興趣」的孩子報名!

歡迎加入

人本徵才
人本徵才
如果你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台灣,
改變自己的未來,而且你對人及教育有著興趣及熱情你還喜歡嘗試做和過去不一樣的事情,請你認真的考慮,我們正在尋找一起努力的夥伴!

歡迎願意投身教育的朋友

一起加入人本

人本「好話牌」熱賣中!

人本「好話牌」熱賣中!

拿一手好牌,說幾句好話!

森小校長朱台翔 精心策劃

優惠方案 不要錯過

人本教育札記

人本教育札記

 2月份320期

《中學生權利論壇     聽下一個世代談校規》

弄不清教育現狀?

人本教育札記,幫你看透現象,掌握教育札記訂閱(02)23670151#234 

1年12期售價1600元,續訂一年只要1500元
多家電子書城同步開放訂閱

電子報FB粉絲專頁

電子報FB粉絲專頁

按讚加入粉絲團,最新文章馬上看

數學想想國

數學想想國

「想想國」並沒有懸在桿子上的國旗,它的城堡自在我們大家的心裡;想想國的建立,標舉著一種主張,主張所有的人必須為小孩想想,以便小孩能發展「想想」的能力,並以這種能力活出他真正的自己。

歡迎加入

支點計畫

支點計畫

他,只是缺少機會!
每學期2500元,您會讓弱勢孩子有機會「上數想」
詳細內容
人本記者會新聞稿

人本記者會新聞稿

青少年基地 募集地基

青少年基地 募集地基

這裡是孩子們成長的中繼站,是家庭與學校之外的第三歸屬,三重青少年基地提供孩子溫暖、理解、包容與協助,讓所有受挫的孩子有一個重新出發的所在。

詳細資訊

兒童的權益,柯市府責無旁貸

兒童的權益,柯市府責無旁貸

請您加入連署,也請您幫忙轉貼
讓更多人能夠連署,一起要求柯市府重視幼兒安全與幼教專業。

2016人本父母學苑 春季班

2016人本父母學苑 春季班

2/25以前完成報名繳費

可享9折早鳥優惠

報名網址

轉寄『手機不夠新,孩子就不要? / 規律餵食的迷思』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