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1997-11-04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9,658
官網:
http://www.hef.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2015-11-25 11:00:00/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公益聯播]支持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心靈重建工作
【三重基地募集地基】三重青少年基地,孩子生活的地基

【三重基地募集地基】三重青少年基地,孩子生活的地基

在三重的貴陽街上,有一幢四層樓的房子,每天晚上有近五十位國、高中生來這裡吃飯、上課、聊天、交朋友。這裡就是三重青少年基地。

十四年來三重青少年基地照顧了一千多位孩子,在這裡學習,在這裡慢慢成熟,為自己的生命尋找方向與未來。

這裡是孩子們成長的中繼站,是家庭與學校之外的第三歸屬,三重青少年基地提供孩子溫暖、理解、包容與協助,讓所有受挫的孩子有一個重新出發的所在。

顧小孩,改變孩子的未來,也改變社會的未來。

請大家支持。

支持我們能繼續維護這樣一個顧小孩的空間

詳細資訊

不只是個別的陪伴

◎陳生慶(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副主任)

Q

李媽媽(以下簡稱李):我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國三,兩兄弟雖然從小就愛鬥嘴,但感情也還算融洽,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壓力太大了,兩個人好像回到孩提時代,不只一開口就會有衝突,還越來越斤斤計較,動不動就怪我不公平,可是我自認凡事都一視同仁,沒有偏袒啊。請問要如何跟他們談才有用?

A

陳生慶(以下簡稱陳):手足衝突一直是許多爸媽覺得最難處理的問題,明明手心手背都是肉,孩子們卻好像總要分出,誰是手心、誰是手背。因為這看似無解的問題,談起來容易牽連太廣,所以請您提供一個最近發生過的例子。

譬如,他們為了什麼事起爭執?過程中有什麼對話?而您當時如何回應和處理?有具體的情境,我們的討論比較能夠聚焦,也才不至淪於抽象。

平時我有規定他們每天玩電腦的時間,每人每天有一定的「扣達」。上個禮拜,哥哥突然跑來向我告狀,說弟弟玩線上遊戲超過兩個小時了,明明應該換他,但弟弟每次都不讓,於是兩個人就吵起來、哥哥甚至還動手推了弟弟。

我一聽就氣了,說:「既然你們沒有辦法好好協調,那誰都不准玩!」因為如果我當時把電腦交還給哥哥,那弟弟又會鬧個沒完沒了,所以乾脆一視同仁,只要其中一個不守規定,兩個都不准玩。

不只是個別的陪伴

:我猜,這麼一來,哥哥就更覺得委屈、更氣弟弟了,是嗎?

:是啊,他就立刻對我鬼吼鬼叫,「你每次都護著他!」不過,是他先動手打弟弟的啊,難道我該把電腦還給他嗎?為了公平,所以就兩個都不准玩啦!

:從這個例子入手,我試著提供幾個觀點和方法,您放在心裡琢磨看看。

1.

問題也許就出在這「一視同仁」。

所謂一視同仁,比較是指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不因為你犯的錯比較多,我就比較不喜歡你」。它是正向的、肯定的─而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何況,兩個孩子所犯的錯(與其說是錯,倒不如看成「他們的困難」),並不一樣。

當我們使用連坐法,其中一方有錯,就連帶處罰另一方,不僅會忽略孩子個別的狀況,沒有辦法進一步幫上他的忙;而且把人綁在一起,會變成一種控制,容易激出人的惡。

以此循環下去,他們心裡的不滿和委屈,也會越來越累積,只消一個小小的導火線,衝突就會引爆。

2. 那麼,他們需要的是什麼呢?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爸媽的「個別的陪伴」。

尤其,他們是雙胞胎,打從娘胎起,就時時刻刻都在競爭爸媽的「資源」─包括母親的奶水、大人的關注和肯定;也因為同年,所以很常在各項發展上被拿來比較。即使大人不說,孩子也絕對都感受得到。

個別的陪伴,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充分被聆聽、被看見、被疼惜和理解的機會。

當孩子內在的安全感是夠穩固、充分的,他就不會匱乏,便不需花力氣「爭奪」,而能向外拓展愛的能力─包括愛自己的兄弟姊妹。

個別的陪伴,可以是不帶任何目的的閒聊,可以是睡前幫孩子輕輕地按摩,也可以是一起散步一小段路。時間不見得要長,但要專注、投入,享受這一小段甜蜜的互動。

3.

您可能會納悶,這些,平時多少也都有做啊,怎麼沒效?

小孩需要父母的「完整的愛」,所謂完整,並不是不要有他(兄弟姊妹),而是需要有獨立的關係。譬如,「不要踩一個,罵一個」,不要利用一個小孩,去罵另外一個小孩。

如果您有十個朋友,你們的關係好不好,並不是把這十個人當成一個群體來看,而是取決於您分別與這十個人的關係如何。(不然就不能稱之為「十個朋友」,而是「一個朋友」了)

家人之間,彼此也是獨立的關係,如果少了這項認知,即便形式上都有陪,本質上常常還是綁在一起,互相牽制。

不只是個別的陪伴

當孩子之間常有衝突,不只是個別的陪伴,更是經營我們跟孩子的獨立的關係。這是問題的根源,也是我們的責任。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291期 

大腦科學告訴我們的管教法

◎留佩萱(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諮商教育博士生)

                  美國精神科醫師Daniel Siegel是一位腦神經科學家,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的教授。在他的眾多著作中,有兩本給家長看的教養書“ The Whole-Brain Child 以及“ No-Drama Discipline(兩本書目前都沒有被翻譯成中文),利用腦科學角度告訴家長不同方式的管教對孩子大腦發育、情緒調節所造成的影響,它們都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是美國家長們喜愛的教養書。本文以這兩本書為基礎,說明到底管教方式會怎麼影響小孩的大腦發育?打罵教育又如何殘害孩童的大腦?

大腦科學告訴我們的管教法

管教,是教小孩?還是懲罰小孩?

                 大部分的人把「管教」和「懲罰」聯想在一起,認為管教就是懲罰孩子錯誤的行為。處罰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在台灣,有人認同打罵教育,也有人主張要「適度的體罰」;在美國,雖然沒有教養書主張使用體罰,但有部分的學校老師以及家長使用「隔離法」(Time-Outs),像是在孩子大吵大鬧時要孩子到房間裡隔離幾分鐘(註一),某個意義上,這仍是懲罰。

                     說到底,管教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懲罰嗎?

                  英文的管教(discipline)這個字,是從拉丁文“disciplina”而來,意思是指「教導、學習、指導」。每一個小孩犯錯時,都是家長的管教機會─比如,教育孩子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並且思考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學會察覺自己的情緒、平撫自己的情緒、並且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我而不傷害他人等,都是家長在管教的過程中可以一次次幫助孩子培養的技能。

管教時,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教育才是管教的目的。當孩子犯錯、不聽話、哭鬧時,家長會冒出許多情緒─生氣、焦慮、挫折感、失去耐心─這都是很能被理解的。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任何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被情緒掌控而錯失了教育孩子的機會,那麼管教的目的就不見了。

                 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小孩的問題行為,才能提供不一樣的管教方式。Siegel 醫生在書中提到,家長在管教孩童前,應該要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為什麼小孩會這麼做?

2.我想要教給孩子什麼?

3.如何教孩子是最好的方式?

                  這三個問題很簡單卻也很重要。當家長被情緒掌控時,會覺得小孩做出這些行為「是故意的」;但如果可以抱持著好奇心去理解小孩的行為,就比較能看到孩童行為背後想要傳遞的訊息。當家長理解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後,就比較知道這次管教要「教給孩子」什麼。

                  譬如孩子打人是因為他很生氣,那麼管教的目的就應該是教孩子如何處理生氣情緒,以及用合適的方式表達。知道了管教的目的後,家長下一個要想的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什麼」?我們都體驗過,當有負面情緒─覺得生氣委屈、不公平、不被理解時,並不是個好的學習時機。管教孩子時也是一樣,如果使用打罵、恐嚇、威脅、吼叫,這時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從「自己的行為」轉換到「因家長的行為所產生的情緒」,像是害怕、覺得委屈等等。當孩子被負面情緒掌控,家長就喪失了教育的機會。

小孩「講不聽」?大腦科學怎麼看?

                  近年來腦神經科學的進展,讓人們越來越理解大腦各部位的功用以及與情緒的連結(註二)。過往科學家認為人一旦成年,大腦就定型了,但近期來腦神經科學家發現了「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人類的大腦會根據你的經驗一直不斷的在改變,尤其在幼兒與青少年時間,大腦更會經過大幅度的變動。

                  孩童時期的大腦可塑性很高,每天不同的經驗都會影響大腦的變化;於是,家長的管教方式就對大腦的發育造成很大的影響。Siegel 醫生在書中利用在施工中的房子來解釋孩童的大腦,一如﹝圖一﹞,大腦就像是有上下兩層樓的房子,下層的腦由「腦幹」(brainstem)與「邊緣系統」(LimbicSystem)所組成。「腦幹」掌管了呼吸、心跳、血壓等等人類生存的必須機制,「邊緣系統」包括海馬迴(Hippocampus)與杏仁核(Amygdala),杏仁核是掌管情緒的中樞。下層的腦又稱為「爬蟲類大腦」(reptilian brain),這一部分的腦從出生就發展完全,用來維持生存、保護自我、逃開或反擊敵人─不經過思考!在嬰幼兒中,尤其可以看到由「爬蟲類大腦」來掌控的行為,像是覺得受到威脅就咬人、生氣就拿東西丟人。畢竟在嬰幼兒階段,只有下層的腦發育完全。

                上層的腦由各種大腦皮質組成,掌控決策、思考、調節情緒、發展同理心、道德判斷等功能,這些也都是家長希望孩童能夠發展的技能。上層的腦在人類出生後才慢慢開始發展,並且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發展完全,科學家認為大腦前額葉(prefrontalcortex)要到二十五歲才發展成熟。正因為孩子的腦就像是施工中的房子,樓上還在慢慢地蓋,所以孩童在做決策時比較沒有辦法想清楚、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思想非黑即白等等。

大腦科學告訴我們的管教法

打罵教育下的大腦

                  如果大腦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告訴我們大腦會依照每個人的經驗而改變,而孩童的腦又像是施工中的房子,那麼家長就要特別注意管教的方式對孩童的腦造成的影響─我們要給孩子的大腦什麼經驗?

                 從腦科學的角度看,當孩子出現哭鬧、情緒無法控制等行為時,是因為他被下層腦掌控了。這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活化上層腦,他才能開始想事情、調節情緒、並且理解自己的行為。如果這時候家長的管教方式是打罵、威脅、恐嚇─或任何讓孩子感受到威脅、恐懼、痛苦的方式─孩子的下層腦/爬蟲類腦就會被活化,就會進入反射性的攻擊或逃開模式(fight or flight),一如爬蟲類動物感受到威脅,這是人受到威脅時的本能反應,引起更劇烈以及立即的情緒和行為。如此,下層腦掌控了孩子的情緒與行為,能夠思考與調節情緒的上層腦就沒有機會被活化。

大腦科學告訴你:好的管教要能幫孩子辨認情緒、活化上層腦

                當孩子的下層腦被活化而出現激烈情緒行為時,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上層的腦開始活化與運作,這樣孩子才能開始調節情緒、開始思考。

                 Siegel 醫生在書中提到一個實驗讓受試者辨認照片中的負面情緒,發現受試者在辨識出情緒後(label the emotion),位於下層腦的杏仁核活化程度就降低了。這是因為,當人們在辨認情緒時,位於上層腦的腹內側額葉(Ventromedial Frontal Cortex)開始接管情緒理解,並且讓上層腦開始調節情緒。讓小孩辨認及察覺自己的情緒,就可以活化上層腦並且平撫下層腦,Siegel 醫生在書中稱這個方法為「重述而平撫」(Name it to tame it)

                當然,很多時候孩子語言發展未完全,他們因此無法用辭彙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候家長就要展現同理心、幫助孩子辨識他們的情緒,像是對孩子說:「他打你,你一定覺得很生氣。」當小孩感受到被理解、並且察覺自己的情緒後,上層腦才能開始發揮功用─開始能夠思考,孩子也才能真正受到教育。

                 大腦是可塑的,會因為經驗而改變,越常使用的神經連結就會越強壯。所以,如果希望小孩成為一位能夠思考以及自我調節情緒的人,家長就要常常幫助孩子活用上層腦,而不是用打罵恐嚇等方式不斷激化小孩的下層腦,這樣小孩永遠學不會思考與自我調節情緒。

大腦科學告訴我們的管教法

註一: Siegel 醫生認為,隔離法(Time-Outs)也會對孩童造成很多負面影響。請參見:http://goo.gl/U9cx5u

註二:家長可以藉由G2C網站學習更多大腦構造與功能:http://goo.gl/VBgpmp

延伸閱讀與資料:Daniel Siegel 的網頁:http://drdansiegel.com/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17 

推薦訂閱
@【內湖人】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本期目錄
【三重基地募集地基】三重青少年基地,孩子生活的地基
不只是個別的陪伴
大腦科學告訴我們的管教法
人本需要你

人本需要你

1)郵政劃撥帳號13385805

戶名:人本教育基金會

2)電子發票捐贈(愛心碼31809)

3)專案捐款(信用卡線上捐款)

4)成為人本之友下載捐款單

您每個月的資助,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養分,
也將讓教育改革的腳步,持續而堅定。
史英電子書

史英電子書 

書籍介紹

為了慶祝全套數位版完成、以及推廣該會教育理念,人本基金會除了以遠低於過去紙本版價格供應之外,並設計了三種內容套組,供關注不同教育主題的讀者選購。

套組介紹請參閱:

http://blog.puomo.tw/post/42490705793

科學高興班

科學高興班

針對小學五或六年級學童,「高興班」精選經典科學題材,涵蓋力學、光學、聲學、電磁學、生物學等等, 讓小孩透過批判的眼光,學到知識的真髓,為將來上中學、大學打好基礎。
歡迎對科學有「高度興趣」的孩子報名!

歡迎加入

人本徵才
人本徵才
如果你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台灣,
改變自己的未來,而且你對人及教育有著興趣及熱情你還喜歡嘗試做和過去不一樣的事情,請你認真的考慮,我們正在尋找一起努力的夥伴!

歡迎願意投身教育的朋友

一起加入人本

人本「好話牌」熱賣中!

人本「好話牌」熱賣中!

拿一手好牌,說幾句好話!

森小校長朱台翔 精心策劃

優惠方案 不要錯過

人本教育札記

人本教育札記

 2月份320期

《中學生權利論壇     聽下一個世代談校規》

弄不清教育現狀?

人本教育札記,幫你看透現象,掌握教育札記訂閱(02)23670151#234 

1年12期售價1600元,續訂一年只要1500元
多家電子書城同步開放訂閱

電子報FB粉絲專頁

電子報FB粉絲專頁

按讚加入粉絲團,最新文章馬上看

數學想想國

數學想想國

「想想國」並沒有懸在桿子上的國旗,它的城堡自在我們大家的心裡;想想國的建立,標舉著一種主張,主張所有的人必須為小孩想想,以便小孩能發展「想想」的能力,並以這種能力活出他真正的自己。

歡迎加入

支點計畫

支點計畫

他,只是缺少機會!
每學期2500元,您會讓弱勢孩子有機會「上數想」
詳細內容
人本記者會新聞稿

人本記者會新聞稿

青少年基地 募集地基

青少年基地 募集地基

這裡是孩子們成長的中繼站,是家庭與學校之外的第三歸屬,三重青少年基地提供孩子溫暖、理解、包容與協助,讓所有受挫的孩子有一個重新出發的所在。

詳細資訊

兒童的權益,柯市府責無旁貸

兒童的權益,柯市府責無旁貸

請您加入連署,也請您幫忙轉貼
讓更多人能夠連署,一起要求柯市府重視幼兒安全與幼教專業。

2016人本父母學苑 春季班

2016人本父母學苑 春季班

2/25以前完成報名繳費

可享9折早鳥優惠

報名網址

轉寄『小孩「講不聽」?大腦科學怎麼看?』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