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3月份人本教育札記出刊囉
發現問題→質疑後發問→得不到回應→體制外抗爭。
這幾乎成了學生們以及整個社會的人在走上爭取權益這條路前共同經歷過劇本了。但是往往得在進入了體制外抗爭之後,學校才會出來跳腳說:「唉,怎麼不先從正當管道提出訴求咧?有話好好說嘛?」
先不論我們都知道的,從體制內去反抗現有規定是多麼困難。當學校要求學生「好好溝通」、「有話好說」的時候,其實還挺黑色幽默的呢。
本期人本教育札記,將追蹤報導幾則案例,看看師長們在學生反應問題時,給出了怎樣的回答。
本期目錄
【人本論壇】
為了維持現狀,必須改變一切 史英
【特別企畫〕
學校,給個說法! 編輯部
被偷走的那一個小時─龍潭高中李冠毅,爭取第八節課同意權 曾慶怡
秀峰高中學生爭免洗餐具免罰 李昀修
想跟當權者要說法?工具青年陣線挺你! 王士誠
【讀經典,談時事】
《哈姆雷特》、二二八與太陽花 梁家瑜
【解放父母】
少女的眼淚 魏鈞培
【一花一天堂】
活出好的樣貌,才能給女兒好的支持 黃俐雅
【重返申訴案現場】
這場擂台,孩子們俐落的贏了。 黃俐雯
【性別教育】
同性伴侶註記,然後呢? 陳怡如
【數學想想國】
高年級應用題的法寶─圖解法 賴友堂
【專題報導:部落托育】之五
成為一個部落教保老師 謝瑋婷
【老師的樣子】
佳嘉老師(二) 史英
【特寫】
青春殘酷物語─一名國中女生跳樓之後(上) 陳昭如
【家醫診間】
我不過動,我愛跳舞 李佳燕
【看時事,認識台灣美術】
「唯我一人脫逃,來與你報信」--張恩滿的〈台灣原住民獵槍除罪化〉(下) 陳譽仁
【白色光芒】
山鄉的愛與死-湯守仁與高山族菁英的悲歌(下) 林傳凱
【監獄干我們屁事】
寵愛 林文蔚
【看見障礙】
選前活動在說什麼?我們也想知道! 李秉宏
【遜媽咪交換日記】
當家裡來了一個小王子 林蔚昀、諶淑婷
【台灣媽媽.猶太生活】37
以色列總工會─轉型,見證國家由左到右的歷史 吳維寧
【每月影訊】
生命沒有歸處─誰來指引生命的方向? 林倩
【每月書訊】
小說家如何突圍「學校」? 林柏儀
《人本教育札記》每本零售160元,1年訂購1600元。
訂購專線02-23670151#234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陳生慶(森林小學生活主任)
柯媽媽(以下簡稱「媽」):
我的小孩很容易忘東忘西,學校功課常常忘記帶,連請假單都會弄丟,還因此被學校記好多次警告;功課不會自己寫,玩具也不會自己收...什麼事都需要大人三催四請才能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我覺得這都是責任感不夠的緣故,請問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陳生慶(以下簡稱「陳」):
聽起來,這個問題困擾你有一段時間了。本來應該是孩子自己該做的事,結果好像都是你在替他煩惱和承擔,難免會有情緒。不過,媽媽能夠試著猜想孩子的「困難」(而不是認定他是故意找麻煩),而且願意往建設性的方向思考怎麼辦,實在很不容易。我想先了解,如果該唸的也都唸了,孩子還是不好好收玩具,那你通常會如何處理?
媽:後來我就規定,如果再不收好就不准玩啊!或是從他很在意的事情下手,例如,他很愛看電視就不給看,很愛打電動就幾天不能打...。
陳:我猜,這麼做一開始有用,但久了就漸漸沒效了,對不對?
媽:對!他大概最多維持個三天,一不管他,就又恢復老樣子了。
陳:想想看,如果記警告有用的話,記第一次就夠了,學校何必一直記小孩警告?更不用說,還要加重「刑責」,從警告記到小過、大過?傳統的教育常常讓人以為,擔負責罰就是負責任了,但其實並沒有,不僅原本的問題還在,還可能造成更多的後遺症。
媽:那到底該怎麼辦呢?之前有朋友建議我實施「集點獎勵計畫」:針對小孩該自我負責的事項,列一張清單,設計一張點數表,貼在家中顯眼的地方。如果孩子自己完成他該做的事,就可以獲得點數。每天持續追蹤、每週定期將累積的點數兌換成獎賞。這樣是不是比較好?
陳:這麼一來,小孩很可能只是為了追求獎賞而收好玩具。換句話說,無論是責罰還是獎勵,都是用某一種手法讓小孩不得不乖乖的收玩具,也許他真的收了玩具,但並不見得是負了責任。讓我們先把事情想清楚,我們是要小孩都達到那些要求就好呢?還是希望他學會負責任?之所以要仔細思考,是因為小孩在學著負責任的時候,往往並不能真的做到;而一味的要求小孩做到,他可能反而沒有學到要負責任。
媽:唉唷,處罰也不對,獎勵也不好,如果我什麼都不做,放著他不管,難道他就會自動自發了嗎?
陳:要讓小孩「自動自發」,首先,就是大人要把管制措施拿掉─特別是當我們意識到,孩子已經很依賴大人的管束。從字面上來看,負責任,就是把責任「扛」起來;但是,哲學家佛洛姆在他「論責任」的文章裡說:「在今天,大家往往以為,責任是指要完成的任務,而且是從外面加給一個人的負擔,但是,在真正的意義上,責任應該是完全自發的行為...」,也就是說,被別人硬逼著做的,就不算。事實上,一個人的責任感必須發自他的內心,如果用外力規範、要求,不但沒有辦法達到目的,還會帶來負面的情緒與影響。
所以,培養責任感,才是讓小孩負責任的正確方法。一個人在負責任之前,得先要有「責任感」,沒有責任感的人,絕不會自動的去負責任,總要人家一再提醒、或逼迫。如果我們繼續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因為小孩已經喪失責任感太久,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重新把責任感建立起來。
媽:你的意思是,我越管他,他反而會越來越被動嗎?那麼,除了不去管他,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陳:讓「需求」帶來責任感─如果人感覺有所有需要,他自然就會去做那件事。協助孩子把外加的責任,轉化成自發的需要。以收拾玩具為例,小孩不喜歡收,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懂得收納的方法,根本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如果我們教他如何分類:先依照使用的頻率,把經常玩的放一邊,偶爾才會用到的放在另一邊,分成兩類之後,再依照取用的方便性,教他哪一樣要放在哪一格裡,哪一盒要收在哪個櫃子裡;他很快就會發現,原來收東西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連收拾玩具也可以成為一種遊戲。
除了「提供方法」,還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比較」。譬如,先幫他收拾一半的空間,提供他寬敞和擁擠的對比、秩序和混亂的對比、方便和不方便的對比,以及,主動和被動的對比。透過各種比較,讓孩子有機會深入感受,如果不做我們要求的那些事,究竟會有多大的差別;做了,會帶來什麼真實的好處。
同時,一次讓小孩先選一項責任來努力,不求全。一旦他有一樣事情做好,累積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就有動力把這份成功的經驗,複製、平移到生活中的其他面向。一個處處遭逢挫敗的人,愈無力翻身,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請記得,「負責」的定義是內在自我的要求,而不是擔負責罰;重點是在步步為營的過程,而不在其結果。即使孩子一時還做不到,只要我們看出他實踐承諾的誠意,肯定他努力以赴的意志,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他終能展現出一個主人的樣子,承擔起自己的生活與生命。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