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有愛人的能力─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讓孩子有愛人的能力
◎陳生慶(森林小學生活主任)
楊媽媽(以下簡稱楊):我的兒子今年國二,他長得還算好看,個性也很容易與人交朋友,常常有女同學主動向他示好。最近,他好像談戀愛了,電話總是講個不停,我覺得有點困擾,請問該怎麼辦?
陳生慶(以下簡稱陳):楊媽媽,您好。首先要恭喜您,兒子談戀愛,意味著他有機會長出一種新的能力,長遠來看,實在是件好事。不知道,您贊不贊成孩子談戀愛?
楊:基本上我不會鼓勵,但也不反對,只是會有一些擔心,也不知道可以怎麼和他談這些。
陳:先說個遠一點的例子,國立斗六高中曾經訂定一個「男女生交往規範」,內容包括—非經允許單獨至異性教室聊天與自習者,記警告兩次。在教室內關閉門窗或窗帘,男女二人共處,記小過乙次。在隱蔽處男女二人共處者,記小過乙次。男女學生相邀聚會或出遊,未經家長或校方核可者,記小過乙次。男女學生牽手同行者,記小過乙次。因男女交往而破壞校譽者,視情節輕重,分別議處記大過以上或退學處分...
學校的動機當然是出於善意,但您覺得這種防堵、甚至必須懲處的做法,提供了什麼教育的思維?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流動,真的能被白紙黑字所限制住嗎?有沒有可能,原本自然尋常的事,卻因為大人的刻意壓制,反倒搧起孩子想「違規」的欲望?而真正破壞校譽的,究竟是學生,還是這項規範本身?
先想清楚自己的基本立場,知道是什麼理念和觀點在支撐著自己,焦慮才不會無限擴大,也才有辦法坦然面對孩子。事實上,天底下很少有父母會不擔心小孩的戀愛問題。要不要說說看,您最擔心的是什麼?
楊:我擔心他太早開始沉溺在愛情的世界裡,會不小心傷害別人,也受到傷害。
陳:我先把焦點拉回到我們自己身上。孩子談戀愛,對許多父母來說,是在無預期的情況下,突然面對親子關係的轉變。像是,交了男女朋友後,就「不愛」和我們說話了,取而代之的,是電話講個不停。仔細覺察,那是一種擔心小孩「被搶走」的心情。曾有一位媽媽說,即使自認為對小孩談戀愛很看得開,怎麼知道,當兒子真的交女朋友了,把照片拿來給她看時,她竟油然昇起一股「兒子會不會不需要老媽了」的惶恐;畢竟,看著自己從小拉拔長大的小孩,展開了以別人為重心的生活,這衝擊的力道可不小。
所以,或許有一個深層的焦慮,是來自於可能與孩子「分離」,尤其,孩子還在青少年期,這樣的分離總讓人覺得來得太早。我們也知道,一踏進戀愛的世界,擋也擋不住,所以,坦誠面對自己的焦慮,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接受的重要考驗。請先接納自己的這個心情,那並不意味著,自己是一位不夠開明、管太多的母親。
孩子進入青少年期,受到荷爾蒙影響,會有對情愛的驅力,開始經歷除了家人朋友以外的情感。在這個過程裡,他要不斷尋求自己的位置與價值:兩個有差異的人,要如何靠近,但還能保有自己?這麼深刻複雜的人我關係,學習的路程很漫長,其實是一輩子的課題。我們當然也不希望孩子在人生初探就陷得太進去,畢竟,那複雜度太高,負擔會太重、太辛苦。
但孩子會不會太無法把持、太容易耽溺,並不是看情愛的吸引力有多大,而是取決於孩子內在的需求。
怎麼說呢?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佛洛姆認為,人終其一生,發展愛的能力,有其先後順位。當來自父母的愛夠充足,孩子才能逐漸發展兄弟愛、友愛,最後,是具有排他性的情愛。這四種層次的愛,構成了一個同心圓,由內向外發展。
如果同心圓的核心—來自父母的愛,不夠穩固或充分,無法讓人安身立命,常見的情況便是,人會把情愛當成替代品,透過不斷追求專屬於自己的情感,以證明自己的價值。然而,合得來的對象往往也是不成熟的,彼此形成一種佔有的依附關係,即使別人對他的方式不見得好,他也還是會接受,因為他就是需要懷抱,需要「被需要」。
而這,才是真正的傷害,是影響孩子有沒有能力「自愛」的關鍵。重新檢視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或許才是更核心、也更有著力點的事。
至於那些戀愛中可能有的挫敗,請放寬心,孩子常常比我們想像的「大」,許多關卡,一旦他有機會做主、一旦大人相信他處理自身問題的能力,他就有本事跨過去。佛洛姆說,母愛最困難的不是撫養小孩長大,而是協助孩子獨立出去;身為父母,「放手」是最大的挑戰,我們放鬆一些,等孩子願意時多談一點就好。
但話說回來,孩子也常常比我們想像的「小」,之所以是小孩,正是因為他還沒有辦法獨立。即使是成年人,也都會有脆弱、需要依靠的時候。對爸媽而言,另外一個挑戰就是,當孩子不行了,我們可以練習不做價值判斷、不越過他幫他做決定、不落井下石地說「誰叫你當初不聽我的」,而是溫暖地問候一句:「還好嗎?需要幫忙嗎?」陪著他、聽他說話,這樣,我們就有機會陪孩子好好談一場戀愛,也才不辜負我們對他的愛。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279期
4/16(六)身心障礙者之司法及教育困境研討會
身心障礙者生活在這個社會有著許許多多的困境,聽再多「有愛無礙」的口號,仍無法掩蓋這些困境的存在。問題是,這些現實是「他們」的事,還是我們共同的事?
2013年人本教育基金會陸續接獲台中啟聰、台南啟智學校多位教職員虐童案件之申訴,然而學校卻多以否認事實、拖延等方式來面對。不僅學校反應如此,教育體系更是以採納偏聽的調查報告,直接引用校方說法,草草結案,打發申訴家長。受虐學生沒有其他容身之處,也只能懷抱恐懼繼續留在該校。甚而有家長退縮到「只求不打死就好」、「誰叫我們孩子是這樣」。
我們還以為,國家設立特教學校,就是該要讓這些家庭與孩子直接感受到,每個孩子每個生命都是我們的珍寶。豈料,反倒加劇這些家庭委屈求容身的困境。
有些家長希望透過司法體系,平反在學校所遇到的傷害。卻被國家再重打耳光。
智能障礙孩子的表述方式有其特殊性,這是他們先天的限制,但是他們有意見、有感覺,也有表達權,即使有其特殊性,仍是完整獨立的人。然而,當司法人員不願正視差異,不提供保障其充分表達所需的協助,不提供其理解問題所需要的資源,就直接認定其無陳述能力、不可採信,這就是自大的無知了!無知而來的歧視,透過司法制度,重傷當事人,也阻擋了司法正義的實現。
真的有愛無礙嗎?也許我們應該要先面對,我們製造了哪些阻礙。
這次我們將提出兩個案例--台中啟聰學生遭舍監燒腳案、台南啟智學生受虐案。期待透過看到真實案例,更具體地討論、省思,在這人間、在教育和司法上,我們讓身心障礙者遭受了哪些困境。唯有直視困境,剖析困境,面對困境,我們才有機會去除阻礙,因為「無礙」能而有愛。
敬邀出席研討會
時間│4/16 (六) 13:00~17:00 (13:30開始)
地點│高雄大學管理學院B101教室(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 本研討會已申請公務員、教師研習時數,及高雄、屏東、台南律師公會之律師研習時數
◎ 活動免費,請事先報名
線上報名│http://goo.gl/forms/lClr2u0DZz
洽詢專線│07-7260833#115、116
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法律服務社、屏東律師公會、高雄律師公會、台南律師公會
參考文章│
《你憨憨,你說的話沒人會相信》 http://ppt.cc/nNipE
《面對特教生,我們真的還做得太少!》 http://ppt.cc/YtDSg
2016人本教育免費巡迴講座
【消除體制的疆界,幫助孩子走出獨立思考的未來】
獨立思考、勇於嘗試、持續創新
是掌握未來不可或缺的新能力,
然而,台灣教育至今依然普遍保有追求標準答案及分數的風氣,
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多元社會環境,
身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在制式教育的現實下,
為孩子開闢一條「能掌握未來」的道路?
二十五年前,我們創辦了第一所體制外學校「森林小學」,
現在,我們將豐富的實務經驗對家長分享,
期望幫助所有家長消除體制疆界,
幫助孩子走出獨立思考的未來!
【台北場】4/23 (六) 上午10:00~11:30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綜合科館第二演講廳 (捷運忠孝新生站4號出口)
【新竹場】4/30 (六) 上午10:00~11:30
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國小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光明九路65號)
【台中場】5/07 (六) 上午10:00~11:30
維他露基金會館(地址:台中市雙十路一段123號)
【台南場】5/22 (日) 上午10:00~11:30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B1第三演講室(地址:台南市大學路一號)
【高雄場】5/14 (六) 上午10:00~11:30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南館105階梯教室(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97號)
電話洽詢或報名
台北 02-2749-1145
新竹 03-554-2320
台中 04-2326-3170
高雄 07-726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