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說到做到」,怎麼辦?─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孩子不能「說到做到」,怎麼辦?
◎江思妤(人本教育基金會三重青少年館館長)
陳媽媽(以下簡稱媽):我最近發現,我的小孩會偷書店的書。我有警告過他,如果再讓我抓到一次,就要送他去警察局,請問,到時我真的要把他送去警察局嗎?如果沒有說到做到,他以後是不是什麼都不怕了?
江思妤(以下簡稱江): 媽媽覺得應該要說到做到,但心裡難免有疑慮,我們可以來想想,「 如果再讓我抓到一次,我就要送你去警察局」說這句話時,媽媽是心平氣和、深思熟慮還是正在氣頭上?我相信,一定是後者。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執行氣頭上的話,那這個社會一定比現在還亂十倍。「說到做到」是大人自尊自重的示範,但氣頭上的話如果說到做到,就變成是任性、自私、不講理;與其猶豫是不是應該要說到做到,不如我們一起來想想,當初為何會說要送他去警察局?
媽:我和他有約定,每天回家要先寫功課、寫完功課才可以用電腦,最多用一個小時,如果他一個星期都有做到,我就會帶他去買漫畫書。但他每次都被我抓到偷用電腦,就沒有辦法去買書。他最近書包裡多了好幾本漫畫書,說是跟同學借的,但書都很新,問他跟那一個同學借,他也說不出來,我懷疑他是從書店偷來的,他又死不承認。那時我就警告他,會帶他去警察局。最近我又看到一本還沒有拆封的書,我想我一定要阻止他。
江:看來媽媽並不確知孩子有沒有偷漫畫書,但有一件事可以確定,就是孩子很想要漫畫書。
媽:他只要遵守約定,說到做到,我就會帶他去買漫畫,但他每次就是只能維持二、三天的熱度,我們的約定並沒有很困難,是他每次都想鑽漏洞,我覺得不可以再這樣,說到就是要做到。
江:那麼媽媽可以說一下約定的過程嗎?每天放學回到家先寫功課再玩電腦,玩電腦的時間一天不超過一個小時,這個提議是誰提的?完成約定就可以去買漫畫,又是誰提的?
媽:當然是我提的,小孩只想玩,那懂得節制?我知道他最愛買漫畫,就提出這個獎勵。
江:剛剛媽媽一再提到「說到做到」,這的確是很重要的一個行為準則,但「說到做到」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自己說」,也就是自己提議。然而這個「每天寫功課,玩電腦一小時,一週後就可以買漫畫」的約定,是媽媽提的議,並不是孩子自己提的。
我知道媽媽會說,小孩當時並沒有反對。我猜,小孩沒有反對最簡單的原因就是,他不認為自己可以反對然後提其它的議,既然不能反對,那不如依媽媽的指示,還有機會買到漫畫。說到這裡,媽媽可能更篤定的認為,小孩當初沒有反對,就應該要認命,要依約定行事,因為「說到就要做到」。如果我們從孩子的立場來思考,就會發現,這個約定是媽媽要約的,不是孩子想約的。也因此,媽媽很認真要執行約定,但孩子只想著如何犯規不會被抓到。
媽:我覺得小孩不能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如果不做這個約定,他電腦就會玩整晚。
江:媽媽真正擔心的是孩子玩電腦時間太久,那我們可以試著把自己的想法與擔心如實的講給孩子聽,但也要聽孩子的說法與想法,並且請孩子一起幫忙想辦法。一起的意思是,如果媽媽有任何的提議,一定要跟孩子明白的表示,這是我的建議,你不一定要同意;如果孩子有提議,媽媽在反對之前也要表明,雖然我不認同,但我願意尊重你的決定。二人有了共識或有了約定後,在約定沒做到時,要進行的不是懲罰或取消獎勵,而是一起坐下來談一談,為何做不到約定?約定有需要重新調整嗎?孩子有需要協助嗎?畢竟,我們和孩子有約定時,我們真實的期望是約定可以履行,孩子可以養成好的行為,形成好的價值,而不是等著看孩子無法實踐承諾時,再用處罰羞辱他。緊抓著「說到做到」這個準則,反而扼殺了和孩子對話的空間,也失去了更進一步瞭解的機會。和孩子談道理,進行生活行為的約定,是協助孩子自尊自重很重要的一步,媽媽可以趁這個機會,重新開始,讓這個玩電腦的困擾成為母子二人重新結識的契機。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292期
2016 春季數想免費體驗活動
「數學想想國」的孩子說:「好奇怪,老師講了一些故事,和我們一起討論,在學校不懂的問題,突然就明白了!」。在「數學想想國」裡,學習數學就是這麼的好玩,讓每個孩子都能以快樂且無懼的心態來探索數學!
來數想國上不一樣的數學課
《數學是故事與繪畫》課堂上,孩子們為數學算式繪出一篇篇美麗的故事。
《數學是遊戲與智慧》數想老師設計有趣的小遊戲,引導孩子們思考、學習。
《數學是討論與表達》每個孩子都能發表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並與老師同學一同討論。
《數學是解說與回應》學期末的口試,孩子們在台上講解與回答問題的表現,往往令人驚豔。
學習的樂趣乃無價的資產,「數學想想國」將孩子從不停計算的苦海中解救出來,把數學真正的美妙送給孩子。 5/15日起,「數學想想國」將在全台各教室舉辦免費體驗活動,您的孩子也有機會體驗這美妙的學習經驗!名額有限,立即報名吧!
《人本教育札記》5月份323期《直視傷口 看見需要》
三月底,內湖鬧市,一位女童的生命消失,就在她的母親面前。
嫌犯為何下手?原因未明。未明,所以是「隨機殺人」了吧?
因此,傳媒大幅報導,隨之而來的是群眾的情緒激昂、恐懼沸騰。
有一種恐懼是:那一刀,如果劃在我的孩子身上…不行!怎能讓那一刀劃下來?那麼,就把刀劃到嫌犯身上吧!
於是我們在媒體版面、網路空間,處處都看到了對嫌犯─甚至不是該案嫌犯─喊打喊殺的訊息。恐懼當然必須被宣洩,但宣洩不能消除恐懼;人人同意,要克服恐懼,唯一的方法是面對它。那麼,我們既然不願孩子受害或受驚,就更該與他們好好談談那場悲劇,不是嗎?但是,該怎麼談?
本期特別企畫,將以兩個案例,和讀者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請翻開書頁,與我們一起想想:悲劇過後,怎麼跟孩子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