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小故事-生活會─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森小故事-生活會
◎陳生慶(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
許多學校都會訂定「每週中心德目」,像是勤儉、負責、合作、公德…,以推動生活教育。而有些學校會採取學生法庭的做法,說是讓孩子學會自己負責?不過,在森林小學,既不德目也不法庭,我們開生活會。
森小特有的生活會,是一個自由表達意見、練習傾聽別人的好機會,讓大人小孩透過一起討論,思考跟解決生活中共同的困擾。這次,我們要來談談掃具遭破壞的事。
*
有一段時間,大概是受到星際大戰的影響,森小的許多孩子都渴望擁有一把「光劍」,於是,掃把和畚箕就持續遭殃了-尤其,為了提供品質較好的掃具,學校購買的掃把都是金屬的握把。才剛補買一批,立刻又被玩壞一批。
也許有人想問,直接禁止不准小孩玩,不就好啦?事實上,一般的「明令禁止」,如果沒有搭配懲罰或獎勵,通常令出難行。更何況,比起「被禁止」、「怕被罰」,我們更希望孩子的行為改變,是奠基於思想的啟動,發揮人的主體性,也就是小孩經過辯證思考後,主動做出的選擇和決定。
由於孩子們當時剛看過動畫「借物少女」,這一場生活會的名稱刻意取作「惜物少年」。一開始,先問小孩:「惜」跟「借」有什麼差別?小孩說,惜是心部,所以是用心愛惜的意思;借,要有一個借的對象,所以是人部。
接著,秀出多款「舊機換新機」的手機廣告,拋出第二個提問:你喜歡把東西用得很久很久,還是一直換成新的?「當然是新的啊!」孩子們自然的回應。小何老師說,她的筆電已經用了十年,每一支手機也都會使用五、六年以上,原因是,她都會幫它們取名字(例如筆電叫作「小黑」),一旦取了名字,就會和物品「有感情」;另外,她曾經聽過一個說法是:手機晶片上有一種礦物原料,全球只有一個小國家在生產,而那個地方幾乎都是雇用童工挖礦,有幾次她的「小紅」出了問題,但只要一想到那些兒童的處境,她就寧可花錢維修,也不輕易更換新機,後來更發現,其實只需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讓手機再用好久好久。
看到孩子們冒出不太一樣的神情,我趕緊打鐵趁熱:有一回我要掃地,卻發現「小橘」(學校掃把跟畚箕的顏色)幾乎都被拆解了,找不到任何一組完好的、可以用的掃具。原本,它們可以使用非常久,可以一代一代傳給日後的森小小孩,但現在,全都成了垃圾-一路鋪陳至此,掃具被破壞的問題才終於浮現,這是為了照顧小孩的感受;生活會,是為了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要公審問題的製造者-接著請小孩猜:人們丟掉的東西,最後會去到哪裡?
目前有一個觀點是,「我們的垃圾桶,是鯨魚的胃。」讓小孩看真實的照片,引發反思:太平洋上有一個面積比台灣大四十倍的垃圾島;在台中擱淺死亡的領航鯨,解剖發現,胃裡全都是塑膠袋;除了鯨魚,還有海豹、海鳥、海龜…都受到人類廢棄物的波及和影響。
另外,再提供孩子第三種「惜物」的角度:有人把能用的東西變成垃圾,有些人卻窮盡心力,重新替廢棄物賦予生命。看到一系列發揮創意、使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作品,孩子們驚嘆著,彷彿也被重新賦予了什麼。
最後,請大家一起想想,我們可以怎麼做?同時,我事先安排了一位「過來人」受訪:六年級的小方說,他大概到四年級時,都還會玩掃把。後來為什麼不這麼玩了?小方說,郭郭轉來之後,有一天他們發現,不拿掃把柄對打、徒手過招,更好玩,花樣更多!之後,就再也沒有破壞過掃把了。有沒有什麼想對學弟妹說的?小方笑笑地說:「不要再玩掃把了啦,掃把是用來掃地的。」郭郭也在台下附和:「如果想學新的招式,可以來問我們,我們可以教你喔!」
隔天,有一個孩子特地跑來找我,說:「早餐吃飯糰的時候,會一人用掉一個塑膠袋,可不可以建議學校,以後改吃壽司,用海苔包,不要再用塑膠袋了?」
*
另一次生活會,是處理孩子們「晚睡」的問題。
平時和孩子們對話,我們有一項原則是:對於小孩「已經知道的事」,就不需要一再地重複;要談,就盡量說「他們還不知道的事」。為何常有許多大人抱怨小孩「講不聽」?關鍵就在,當小孩完全可以預期大人要說什麼時,他們何必再聽我們多說一遍呢?
在森小,因為進行過「睡眠」的學期主題,孩子們對相關的知識都已經相當瞭解了,首先,只簡單複習一下早睡的好處、熬夜的影響。接著,從小孩的角度提出質問:我就是不想長高,不行嗎?我就是不想變聰明,不行嗎?我就是想早點死掉,不行嗎?我就是不想早睡,不行嗎?
我問大家,以上四句話,有哪一個字反覆出現?有小孩說「不行嗎」,有小孩說「不想」,最後,有小孩說:「我」。是的,這四句話,都只有「我」,而沒有「別人」。人可以照顧自己,是很重要的能力,但人不能只有顧到「自己」,還需要想到別人,在乎別人,尊重別人。
請小孩猜:熬夜,除了會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到哪些「別人」?小孩說,生活老師;也有小孩說,爸媽,因為會讓爸媽擔心。我補充:還有生活主任、行政人員,還有同寢室的、想早睡的其他人,以及,隔天上課的老師們。
這場生活會的核心概念是:文化會影響每一個人,而每一個人也都在形塑這個文化。為了讓小孩體會這個觀點,我先拉遠一點,比較台灣/日本/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在日本的經驗:
1. 在日本的地鐵上,為了不影響到左右的乘客,人們會將報紙折得很小,說話音量也放得很輕;
2. 有一回在日本買東西,店家原先提供手提的紙袋,當工作人員發現外頭下起雨了,就主動幫客人加上一個可以重複使用的塑膠罩子,避免紙袋被雨淋濕;
3. 有一年愛智之旅,小孩在超市掉了錢包,隔了好幾個小時再回超市找,櫃檯人員都已經換班了,但顯然他們有被交接這件事,立刻非常高興的交還錢包,感覺甚至比找回錢包的小孩還要高興,而且,裡面一毛錢也沒有少…
課堂上也舉了其他台灣/日本/中國的例子,這些經驗,當然不能代表所有的台灣/日本/中國人;但接觸一次、兩次、三次之後,就會感覺,這個國家的人好像有一種文化,是習慣為別人設想的/或是只顧自己的。這樣的文化,會影響、帶動其他的人,所有人再繼續形塑、強化這個文化。
最後,請孩子們一起想想:「森小的文化」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跟定義自己?
從生存的角度來看,每個幼小的生命,都應該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隨著生命的發展和成熟,漸漸從「自我中心」過渡到「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協助小孩社會化,並不意味著「磨掉」孩子本身的特質,而是協助小孩跳脫自我中心,能將視角拉得離自己遠一些;而協助孩子社會化的目的,是為了讓他能真正與別人生活在一起。
生活教育,不能只單方面提供大人想說的,還是得以「小孩」為本-必須從孩子的真實需求出發,擴大孩子的意義世界,召喚孩子的內在驅力,並為他們保留「試錯」的時間與空間;否則,再多立意良善的生活教育,都只不過是一句句政治正確的口號和教條而已。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29期
2017寒假人本愛智之旅開始報名囉!(佛羅倫斯--托斯卡尼)
~開啟孩子看世界的眼光~
在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中,有六成來自義大利,其中的一半出於佛羅倫斯。
這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不僅是一座自由美麗的城市,也曾是人文薈萃的國家:佛羅倫斯共和國。從十四世紀開始,她以傲人的財富和洞見,開啟了天才輩出的「文藝復興」時代。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波提切利!
走在佛羅倫斯,觸目所及的建築、雕像、繪畫,幾乎無不是各時期的藝術經典,這座城市本身就是個藝術寶庫!也因此,對多數義大利人、甚至世人來說,比起政經中心羅馬、時尚之都米蘭,這裡才稱得上是蘊涵義大利文化靈魂之所在。
走訪聖母百花大教堂、洗禮堂、大教堂博物館、烏菲茲美術館、藝術學院美術館、巴傑羅美術館、梅迪奇禮拜堂、新聖母瑪利亞教堂、聖十字教堂、帕拉汀那美術館、領主廣場、維琪奧宮、舊橋、米開朗基羅廣場...
處處都是震撼與感動!
然而,不僅僅只有佛羅倫斯...
這次,我們也會帶孩子們去看看,在義大利最富饒的托斯卡尼丘陵周邊,
還有其他有著悠久歷史傳統、迄今保留古老風情的迷人城鎮:
阿西西--充滿宗教氣息的天主教聖地
中古世紀時聖方濟會在此創立,聖殿及廣場依舊屹立在山丘頂上,與藍天白雲相映襯。
有人說:這裡,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比薩--不只有那世上獨一無二的斜塔
11~13世紀時,是號稱「托斯卡尼明珠」的強盛海權國家,為義大利及歐洲引進了阿拉伯人的科學與藝術,更孕育出西方世界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物理天文學家--伽利略。
西恩那--特立孤高、獨自美麗的山城
當年堅拒文藝復興風潮,但並沒有因此停滯黯淡,反而創造出與佛羅倫斯分庭抗禮的獨特風格。現今到處仍可感受濃濃中古歌德氣氛、充滿魅力。
聖吉米納諾--擁有傲人天際線的美塔之城
中古世紀的貴族們在這個小山丘上競相興築高塔,全盛時期多達76座,至今仍聳立著14座。
曾經的風光年代,為這座小城留下了令後人歎為觀止的建築藝術。
五漁村--二十世紀前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
自古以來,移民們克服大自然條件的限制,在利古里亞海灣狹窄陡峭的岸邊,胼手胝足地打造他們的家園。難得的原始風貌,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吸引無數人們前往探索那自然之美。
在大城小鎮穿梭,呼吸現代空氣、感受古時氛圍的同時,
我們還會對話、討論、思考各個主題:歷史、藝術、建築、科學、音樂、人文...
誠摯地邀請孩子們與我們同遊~
更詳細簡章資訊,或電洽:02-23670151#688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