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頂撞,怎麼辦?─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理念徽章募資計畫
人本教育基金會邀請大家,一起守護身邊的孩子,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理念徽章,是一種宣示:宣示我們不打小孩的決心,也宣示我們朝「不打國」的目標一同邁進。配戴在自己身上,配戴在孩子身上,邀請其它人一起配戴上,小小的動作,有你的參與與擴散,就能幫助身邊更多的大人與小孩,阻絕以暴制暴,用更好的方式在更好的環境,成為自己的樣子。
【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讓每天都是430】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理念徽章募資計畫
flyingV正式上線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14412
小孩頂撞,怎麼辦?
◎主講/黃俐雅
◎整理/人本基金會教育中心
你的小孩,從還沒有學會講人話的嬰幼兒,到縱使已經三、四十歲,他還是隨時可能會頂撞你。我所謂的「還沒有學會講人話」,是比方說你餵小孩吃東西,他吐出來,雖然動作真的是「頂撞」,但你直接的感覺當然不是頂撞;只是,你還是會覺得他不甘願。
那麼多歲月,我們要面對這件事,好好把它想清楚,也許可以減少或者在頂撞發生的當下,比較知道怎麼面對。
先想一想,孩子不頂撞的好在哪裡?或許是好養、我們好過日子,可是如果一個小孩都不頂撞,他還是小孩嗎?或者說,我們的小孩不會一輩子跟我們相處,那我們設想,他將來到學校去,進入職場,或在社會裡面,他有委屈的時候不敢表達,或者他看到不公不義的時候不敢有所行動;他這樣的處境,難道我們不會心疼嗎?讓我們這樣反問之後,是不是會覺得頂撞好像沒有那麼不好?
什麼是頂撞?不就是有機會讓我們重新溝通嗎?
頂撞可能是透過有聲的,直接反駁我們、嗆我們。也可能是無聲的,比方說甩門很大聲;或者是,你在跟他講一件事情,他正在吃飯,他就把碗筷放著,就走了。
還有第三種頂撞:他知道頂撞無用,所以陽奉陰違。那請問爸爸媽媽,你希望小孩是陽奉陰違嗎?這有點危險,因為我們反而更不知道他如實的樣貌,不管他是有聲的頂撞,還是無聲的行動抗議,我們起碼都可以看到一個小孩在表達他的不服,表達他對我們的質疑,往好處看,這不就是有機會讓我們重新溝通嗎?這樣一想,我們就也比較不害怕頂撞。
提到溝通,我們就先來理解。我們常常以為「我講了,你就該聽我的」,這樣不叫溝通,叫直接下命令。所以溝通的本質,其實我們就想像一個畫面嘛,我講多一些,讓對方理解我多一點,我願意聽他多講一點,給機會讓他講多一點,我理解他多一點,其實這樣就是溝通了,也許一次不能達成共識,起碼可以避開一方得勝,一方有委屈、或兩敗俱傷。
頂撞當下可以怎麼辦?
那小孩頂撞的時候,在當下可以怎麼辦?
第一,我覺得,我們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當小孩表達他不服的時候、頂撞我們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挫折,可能會很無助,尤其面對大孩子,他可能會傷心︱我對你這麼好,我的好意被辜負了,萬一有外人在,我們可能會覺得沒有面子,那這個叫做情緒,我們自己因為這件事而來的,那我們先不處理這件事,先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樣的好處是,我們比較花力氣在照顧自己。
第二,發生衝突、頂撞、小孩表達不服的當下,我們可以察覺小孩現在的狀況很不OK,而我們還有能力OK一下,那就容許小孩不OK,不再談論事情了;因為他有情緒的時候,頭腦、心智不太能跟我們溝通。人在有情緒的時候,交感神經興奮、可體松分泌、腎上腺素分泌、血管增壓素分泌,所以心跳加速,血壓、呼吸都變了,此時我們不宜再講什麼,他聽不下去。我們讓他情緒有出口,他接下來也比較可以跟我們繼續溝通。然後小孩也學會:以後當別人不OK的時候,他也可以努力當一個OK的人。
第三,在頂撞衝突的當下,如果雙方都不OK,我們察覺到了,我們可以跟小孩說,我現在其實狀況不好,我怕我再談下去呴,會罵人、甚至會打人,我覺得我現在需要的,是我自己要處理我自己,這樣可以避免擴大災難,同時小孩也學會,我現在的狀況是需要我先照顧一下自己,不宜談事情。
第四,在頂撞的當下,我們可以感受一下,比如:小孩對於我們提的這件事有意見,是學習而來的;或是他累積的負面情緒,到我們這裡的時候已經滿了;也有可能是他當下自己的狀況,生理狀況或是哪裡不對勁。如果我們可以先察覺這些可能,在他頂撞的時候,我們就會願意先停下來。
總而言之我要談的是,其實頂撞可以是不服,可以是不合作,但它就是在呈現一個重新溝通的契機,我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覺得其實我們自己也常常對自己有質疑、不服的時候,那我們就善用自我對話,當我們多多練習跟自己站在對立面︱可以說是頂撞自己、質疑自己,重新對話,多練習,那麼其實我們也會比較不害怕應對小孩的頂撞。
什麼叫做多練習質疑自己?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年的母親節,我小孩拿紅色的康乃馨回來送我,他說學校發的,我也很高興呀!後來,我就站到對立面問我自己,有沒有人拿到紅色康乃馨是不快樂的?其實會耶!萬一這小孩沒有媽媽,那難道學校要一個調查說,請各位老師統計一下,班級裡面有沒有人是要拿白色康乃馨?因為有小孩不想要讓人家知道呀!但是要因此就抹滅這個活動的好嗎?我們還可以更細緻一點。比方跟小孩子談康乃馨的意義,然後讓小孩知道說它不見得是送給母親。也許你是阿公照顧啊,也許你是保母照顧啊,也許你是爸爸照顧啊。甚至你覺得隔壁某一個阿姨,或是學校護士小姐,讓你被對待的時候,有體驗到母愛的感動,那你在母親節前夕把康乃馨送給她,也OK。
我只是拿到一朵康乃馨,然後站到對立面問自己,又可以對眉眉角角多一點理解,甚至疼惜,甚至覺得還可以怎麼樣做得更好。後來我也打電話給我小孩的校長,跟他說我的想法。所以我們不要害怕跟原來想像的不一樣會怎麼樣,那就是一個拓展思維跟包容度很好的機會。
面對孩子對我們的人身攻擊
我們先疼惜這個小孩,因為他講道理贏不了我們,這才會人身攻擊。比起他氣到講不出話來,我覺得他這樣還比較健康一點。
再來,那個當下,我們能做的是替他講出他之所以做人身攻擊背後的情緒。因為小孩會的詞彙沒有我們大人那麼多嘛,我們替他講出來,一來是他會覺得你在了解我,萬一講對了,他情緒會鬆軟一點,小孩也從中就學會了,原來我下次可以這樣表達。
另外,我剛不是說做人身攻擊是因為道理講不贏我們嗎?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民意代表的小孩在學校跟同學講事情,同學講輸他,也無法反駁,最後就說:「我不要跟你講了啦,因為你爸爸是○○○。」那個小孩氣得要死,我就跟他說,因為人家道理講不贏你,只好用這個來攻擊你。這已經不是在溝通,也不是講道理,這就是人身攻擊。比方說,我今天跟你講一件事情,如果我是小兒麻痺,你突然跟我說,不跟你講了,因為你是小兒麻痺。我們都知道這已經是人身攻擊了,這根本不是在溝通。
我們有機會釐清,就比較知道在有情緒的時候,是要講自己的情緒、形容情緒,而不是做人身攻擊,這有機會練習嘛。其次是,當別人對我們人身攻擊的時候,我們比較有能力接納別人的人身攻擊。
有衝突而大人沒時間好好談時,怎麼辦?
我們這樣想像好了:媽媽急著要上班,上班前必須把小孩送到學校,但小孩很不願意配合。爸爸媽媽這時可能會有一種選擇:我要不要就放掉自己趕時間的壓力,可能花個十分鐘、五分鐘來處理小孩這件問題,這是一種選項。我覺得這個比準時去學校更重要。
那假設我們真的是職業婦女,我們幾點要開會,有時間的壓迫性,而小孩已經很「灰」了,那妳一直跟他「灰」、他跑給妳追,其實也解決不了。我們這時候就要誠實的跟他講我們的需求,因為我們不能請假,我們必須開會,沒有準時先把他送去學校,我們就來不及去開這個會,所以我們當下很需要他幫忙。或者,就跟小孩說:「那不然這樣好了,回來我可以繼續跟你討論你要講的事情。」也或者,可以看看旁邊有沒有其他大人能幫我們處理小孩出門的事。因為個人的狀況不同,我們選擇要處理哪一件,也許產生出來的處理方式會不一樣。
如果小孩繼續要「灰」,或是要哭,我們可以跟她說,我們不是叫他不要哭;因為人有情緒的時候叫他不哭,是很痛苦的。我們可以跟小孩說:「我知道你還有發洩脾氣的需要,我知道你還有哭的需要,我知道你還有罵的需要,這沒有關係。但是媽媽真的要拜託你,讓我跟你一起出門,不然不是你遲到的問題,是我沒有辦法開會。」這個也可以試著講給小孩聽。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330期
【快樂爸媽,怎麼辦】直播電台:https://goo.gl/AWmS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