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奇布茲幼兒園的「團隊合作」課─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以色列奇布茲幼兒園的「團隊合作」課
◎吳維寧
農曆過年期間我姐來以色列找我度假。一天早上我們在我的社區裡散步,湊巧碰到幼兒園的中、大班小孩騎腳踏車出遊。
只見一個老師騎在前頭,後頭跟了十幾台腳踏車排成一排,每個小孩都戴了安全帽,有些小孩有護膝,有些小孩的腳踏車還有輔助輪,老師在前頭轉了彎,幾個小孩跟了上去,其中一個小孩不知為了什麼突然停了下來。這個小孩後頭的同學全部急剎車停了下來探頭看狀況。原來是因為地面不平穩,小孩的腳踏車騎到地面凹陷的地方後因為騎車技術不好,所以就卡在那裡無法動彈。
老師和前頭的孩子還沒有回頭探望,這個小孩後頭的兩個同學已經下了車協助他把腳踏車移到平面上,然後回到自己的腳踏車旁,等這個不是很會騎的孩子上了車開始往前騎,大家繼續跟在他後頭前進,仍然排成原先的隊形,沒有人插隊,沒有人偷跑。
姐姐看到這個狀況,覺得非常吃驚,和她理解到的以色列教育強調自我,虎刺巴(註)非常不一樣。「如何在自由教育下可以把小孩教得跟在軍隊一樣有紀律又互助合作?」我姐疑惑地問。
「這跟軍隊沒有關係,幼兒園在教的是團隊合作。」我回答道。
※ 團隊合作是幼教的目標
在以色列,團隊合作本來就是幼兒教育的教育目標之一,每個幼兒園會根據自己的資源和環境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在我們奇布茲系統的幼兒園,最常見的教學活動就是「騎腳踏車」和「舊物回收院區」活動兩項。
「騎腳踏車」活動的設計自然也是要增強幼兒的體能訓練。然而每個幼兒的體能以及騎腳踏車的技能發展不一,整個活動又必須離開幼兒園才可能進行,在安全的考慮下,老師會設定一些需要遵守的規則,然後在實行上漸漸教導幼兒這些規則的意義。
在這個活動裡,一開始都是由兩個老師帶全班小孩,一個帶頭,一個壓隊。大家很清楚必須一同離開幼兒園,一同回來,通常也會安排幾個比較會騎的小孩之中安插一個年紀比較小的或騎車技術比較不好的小孩,有小孩卡住或腳踏車出問題,大家就要等老師下車處理好問題再繼續活動。比較會騎或年紀比較大的孩子很快就學習到:就算拋下因為種種問題而無法前進的同學自己往前騎,最後還是要跟老師一起回頭或停下來等候,所以倒不如在有孩子停下來時就設法幫助他,這樣不只可以獲得老師的讚美,大家還可以比較快的回到活動上;不插隊是因為每個人可以知道前後同學是誰,可以協助老師在外頭騎車時數人數,也可以很快就知道漏了誰,除了更安全,也不會浪費時間在數人數和討論誰在誰不在。
等到孩子熟悉理解規則,老師也更清楚小孩的體能和個性之後,就可以分成兩組,各由一個老師帶隊進行這個活動,兩組的路線長短和難度會不一樣。
「難道進行這個活動時小孩不會有衝突、有爭執嗎?」我姐問。
「會啊,而且因為是在幾個比較強的小孩之中夾一個比較弱的,就算老師的本意是希望大的照顧小的,但還是會常常變成大欺小。」這個問題讓我回想到前幾年發生的一件事。
學期剛開始時,剛升中班的小明動作比較緩慢,老師請大班的小強在騎腳踏車活動時排在小明後頭幫助他。有次小明騎到一半停下來哭,跟老師抱怨說小強一直從後頭撞他的腳踏車。老師聽到很生氣,要小強跟小明道歉,結果這下換小強不高興了,下了腳踏車坐在地上,動也不動。四、五歲的孩子體重已經很重了,如果他不想動,也沒辦法把他拖走。」
「那怎麼辦?在外頭,而且只有一個老師。」我姐問。
「最後老師只好打電話求救啊,請其他老師來支援。」我回答:「這件事是老師沒有處理好。小孩有糾紛不該由老師來做裁判,特別是他又沒有先聽過小強的說法就下決定。而就算我們知道是大欺小,一直幫小的主張正義也不是辦法啊。後來又發生同樣的事情時,園長就請小明去跟小強說:『你一直撞我的腳踏車會讓我不舒服,我很生氣!』而當小明鼓起勇氣和小強說了第一次後,他們之間的強弱關係就開始改變,小明只要想到就跟小強說一次,說到後來小強覺得煩,後來再有騎腳踏車活動時,就沒有再聽到小明的抱怨了。」
「騎腳踏車」活動教導孩子互助合作和遵守規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處理小孩之間的衝突,也從此讓小孩瞭解有能力者可以多幫助和多付出,並且趁機訓練領導能力。這種「能者多付出」的做法,也會延續到小學。在以色列公立學校,從中年級開始,老師就會詢問班上幾個學習狀況較好且有耐心的小孩是否願意到低年級的班上做老師的助教,教導學弟妹國語或數學課程。
※ 舊物回收院區的自由時間
在幼兒園裡,每天至少會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讓孩子在「舊物回收院區」活動,這也是訓練孩子團隊合作和面對解決衝突最好的課程。
有關於「舊物回收院區」,我曾經寫過專文介紹。這個院區座落於幼兒園的院子裡,裡頭沒有塑膠或現成玩具,有的是家裡常見的廚具和傢俱,不管是鍋碗瓢盆,微波爐、烤箱,還是娃娃床、書櫃、桌椅和浴缸…等,甚至是輪胎、廢棄的個人電腦和主機板,或是不用的木板、抽屜。中大班的舊物回收院區和小班或幼幼班的很不一樣;後者被老師佈置過,到處充滿物品,前者所有的舊物通常都是收拾好放在一個角落,整個「舊物回收院區」則是空蕩蕩的。
小孩每天在舊物回收院區的時間很長,而且是自由時間,因此小孩得決定要玩什麼、怎麼玩、跟誰玩。
「試想,小孩來到這裡之後,要決定想玩什麼遊戲,要選擇什麼玩具來遊戲,要說服朋友一起加入,要拒絕朋友,要在朋友提出問題或質疑遊戲規則時提出說明…在這自由時間之中,小孩要學習好多事,面對好多挑戰和衝突,甚至是挫折。」我第一年帶中大班時,園長這樣跟我解釋:「小孩在這個小時裡,可能要面對拒絕,可能要學習妥協,可能有很多情緒需要處理。對老師而言可能是每天不得安寧的一個鐘頭,但對這年紀小孩的學習非常重要。到了學期末,通常老師們會覺得整年辛苦處理孩子的衝突非常值得。」
在學期一開始時,舊物回收院區的活動跟騎腳踏車一樣,是讓老師們最頭大的。在舊物回收院區,小孩子很容易發生衝突,需要非常有耐心的協助小孩對話。另外,這裡也有很多的「大型玩具」,像是桌子、輪胎、椅子、雙人床墊…等,必須要一起合作才能搬動,老師也得特別注意小孩的安全。所以小孩進到舊物回收院區都非常忙碌,老師們一開始也得跟著忙著處理小孩的各種爭執和衝突,盯著小孩的玩耍方式,確認小孩玩得安全。
「在這個活動中,你可以看出哪個小孩有天生的領導能力,特別能夠帶著一群人一起玩,可以看到哪個小孩很有創意和想像力,可以想出有趣的遊戲來。也可以看到哪個小孩就出勞力的,哪個小孩人緣特別好,哪個小孩特別有組織能力…當然,也可以觀察到哪個小孩有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哪個小孩特別無法加入團體,哪個小孩特別容易跟別人起衝突,所以老師也可以適時介入協助處理。」當年的園長這麼告訴我。
※ 創造適當的環境,孩子才能學合作
有一年在學期中,班上來了一個個子小而聰明的男孩,個性比較內向。因為在學期中才轉來,所以我們常在舊物回收院區時間見他單獨一個人看著其他人玩耍,老師也曾經動員比較友善的小朋友去邀請他,但效果並不好。有一天我在院子裡看到幾個小男生晃來晃去不知想要玩什麼,突然想到一個主意。我問這個新來的小男孩他覺得這個院子的東西可以做成什麼遊戲來玩,他看了看,跟我說:「忍者過關。」
「忍者過關」是以色列的一個電視節目,裡頭就是各種的體能競賽,像是吊欄杆、跳躍、爬高…,是小男生很愛的一個電視節目。我聽到這個想法覺得非常棒,因此把幾個晃來晃去的男生們找過來,和新來的小男孩一起談,問他們是否願意在院子裡做出過關遊戲。
幾個男生都興奮得點頭。
接下來的幾天,男生們花了很多心思討論,並且一起搬動床、椅子、木板,床墊等比較笨重或大型的物品,在院子裡蓋出了可以攀爬,可以從高處跳下來(到墊子上),需要從低處跳高,需要小心走過的平衡木……。老師們也在旁邊就安全性給了不少意見。在過關遊戲做好之後,建做遊戲的男孩們邀請了所有中大班想玩的孩子一起玩。
新來的男孩也因為這項創意以及和大家的分工合作與討論,開始在團體裡有個屬於他的位子,幼兒園的小孩也因此更認識他,更願意和他一起玩耍。
另外,在活動的過程中,因為小孩自己創造遊戲,自然要自己設定出遊戲的規則來,然後跟其他孩子共同協商妥協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規則。在經過幼兒園中班與大班兩年的磨練後,小孩上了小學一年級已經有能力在公共場所(公園、遊樂區)和其他不認識的孩子協商討論出他們共同的遊戲規則。
要孩子學習團體合作,就要創造出一個他們必須團體合作的教學環境,在其中放手讓小孩自行去嚐試,去衝突。大人的角色就是從旁協助,教導小孩面對衝突,進行對話,達成協議。
所以,幼兒園的自由學習和留白時間,其實更有助於孩子瞭解團體合作的好處和重要性!
註:「虎刺巴」(chutzpah)這個字從希伯來文入意第緒文,再從意第緒文入英文。發音跟字義都沒有太多改變。這個字在希伯來文指的是「大膽的質疑,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從壞的方面來看,這種大膽就是「厚顏無恥、無理、挑釁、沒有禮貌」;但這種大膽用在好的地方,就會成為「不畏權威、勇敢面對困難、顛覆既有思考、超越常規」。這種特質是一體之兩面。
《一花一天堂─我與我的重障兒》新書座談會
| ||||||||||||||||||||||||
《沉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新書座談會
敬請報名參加~《沉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新書座談會
「但願未來島嶼上的人們憶及這些案件是因為我們記取了教訓,而不是記得彼時我們的沉默。」
──陳昭如,本書作者
|本書簡介|
校園裡,總會發生大事小事;而習慣上,人們總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縱使連老師性侵害學生,都被當成是不能說的秘密,沒有人願意出手;縱使有學生勇敢出面要求學校主持公道,卻被當成是「你情我願」的師生戀…. 有多少足以揭露體制缺失的事件,就這麼被遺忘?有多少承受傷痛的心靈,就這麼遭噤聲?又,有多少犯下錯誤的人就這麼逃逸,再也不用面對他們的錯?---作者陳昭如以報導文學的筆法,一一敘述我們這塊島嶼,曾經承載過的沉默傷痛與被隱匿的罪惡。曾發生的,終究不應無聲。
「沉默的島嶼」所紀錄的都是人本教育基金會多年來處理過的真實案例,我們希望被述說的,不只傷痛,更是紀錄錯誤,希望能帶來體制的改變。
透過每個案例的觸發,我們的法律是緩緩前進了,所以更不能讓這些學生的哀鳴被淹沒;更不能讓那些擔負保護學生職責,卻侵害學生、不願出手幫忙學生,甚至踐踏被害學生的教職人員,因為時間過去就脫免他們應該承擔的罪責;最重要的是,不能再讓這塊島嶼繼續沉默下去,讓性騷擾可以繼續無聲的存在於校園中。
試閱 |
|作者|
陳昭如 臺大人類學系畢業,曾任職首都報社、自立早報、超級電視台等媒體多年,現為自由撰稿人,出版作品達十餘種。近年報導文學創作包括《被遺忘的一九七九----台灣油症事件三十年》(2010)《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2014)《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2018)等。
|座談會全部場次|→ 線上報名請點我
2019.3.15 (五) 晚上8:00
誠品夜講堂(誠品敦南店 2F 藝術書區閱讀桌)
作者陳昭如 X 黃俐雅(《雞婆的力量》作者)
【免費活動】
線上購買→ http://se.piee.pw/CS7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