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14期:環境資源部組織再造不能毀於一旦─環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04,2015環保札記:環境教育小工具
隨著電腦資訊系統越趨發達,環境教育的媒介早已不在侷限於書本或是課堂當中,網站,甚至是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APP),佐以美觀且便利的設計,都可提供使用者相當豐富且有創意的內容,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有趣的環境小工具吧!
好吸睛!來玩玩英國2050途徑計算器
黃立維
英國2008年通過氣候變遷法案(Climate Change Act),制訂2050年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至1990年基準量至少80%的目標。
為了協助民眾瞭解政策目標與可能方向,2010年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開發2050途徑計算器(UK 2050 Pathway Calculator),希望成為教育推廣的工具,讓大家都能邁向更有企圖的減量目標。在這個計算器的架構下,目前中國、歐盟都已建立自己的途徑計算器。
英國2050途徑計算器首頁 (http://my2050.decc.gov.uk/)
2050途徑計算器,可從個人、城市、國家等層級切入,透過能源來源多樣化調配(供應面),以及各類能源使用(需求面)的增減,來測試看看究竟能不能夠達到2050年碳排放目標,可協助使用者瞭解減量目標,以及可用手段。
透過調整供給面與需求面各類措施,檢視2050排放結果
若是要看整個英國的能源來源供應與能源使用需求情境的話,則可選擇使用較專業的2050 calculator webtool。使用者可進一步瞭解各式能源使用情形,以及對應之溫室氣體排放量之變化,或者是點選不同範例途徑,檢視各種經濟發展模式下的可能碳排放情境。比如說,選擇一個對地球非常友善的能源供給與需求情境(friends of the earth scenario),可以發現能源需求的下降,會間接導致供給面下降,連帶也使溫室氣體排放下降等。大家可以試看看更多供給與需求情境,看看不同政策下,產生的影響如何。
能源供給與需求情境模擬示意圖
為了更深化計算器的教育功能,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還開發一套2050途徑計算器工具箱(My2050 Schools Toolkit),提供教師一份教學手冊和相關教案、網路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能源與氣候變遷的辯論。
其實類似的氣候情境模擬國內也有相當多的研究進行,但僅限於學術方面。類似英國這般,以計算器為媒介進行之科普教育活動相當缺乏。雖然說氣候情境模擬主要目的是提供決策者決策參考之用,但如果能透過適當方式,轉譯為一般民眾也能理解的語言,將有助於提高民眾意識,理解為何要盡早推動氣候減緩政策,有助於協助政府在氣候變遷議題上,做出更積極的作為。
超實用的生態教學小工具! 蛙、啾大合奏
林彥諍
戶外郊遊時,常會聽到許多有趣的聲音,但並不是每一種聲音都那麼容易辨認,即使隨身攜帶了厚重的參考書,但文字所描述的叫聲,還是令人難以理解。到底是鳥聲? 蛙聲? 還是蟲鳴聲,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為了解決這樣的困擾,風潮音樂別出心裁的製作2款可辨識台灣常見的26種蛙鳴和42種鳥聲的手機應用程式(APP),結合圖鑑和相關知識,除讓使用者可以對台灣生態多一份認識外,還可以當作生態教學工具,讓喜愛大自然的朋友們來趟指上生態旅遊。
兩款APP軟體封面 (http://punapp.com/images/oldwp/2012/02/cover-011.png)
這兩款手機應用程式都具備「聲音圖鑑」與「蛙蛙(啾啾)伴奏」兩大功能,「聲音圖鑑」讓使用者可以隨時拿起手機聽聲辨類,彷彿就是個有聲辭典帶在身上,聲音圖鑑還提供每個物種中英文學名、基本描述、居住棲地類型、是否為保育類或台灣特有種等資訊,內容相當豐富;「蛙蛙(啾啾) 伴奏」則可透過搖晃手機,或是點擊螢幕,發出各式有趣的蛙叫(鳥叫)聲,使用者也可以邀請朋友來場合奏,彈奏出可愛的蛙蛙快樂頌或是鳥囀般的優美旋律,隨時隨地來一首「 自然交響樂」。
聲音圖鑑,點選物種後可獲得許多資訊
(http://punapp.com/images/oldwp/2012/02/Pic-1-01.png)
蛙蛙(啾啾)伴奏,點擊黑色枕頭或氣球即可開始彈奏
(http://punapp.com/images/oldwp/2012/02/Pic-5-01.png)
點擊之間,拯救大樹
林彥諍
點擊之間也可以拯救樹木,「Redwood Watch」是一款由搶救紅杉聯盟(Save-the-Redwoods League)、iNaturalist.org、Google Earth Out reach program,與加州科學館共同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希望大家藉由使用該款程式,共同追蹤紅杉的所在位置,並且幫忙尋找未來的家。
不管你身在何處,只要看到紅杉就可以拍下並上傳照片,透過照片定位以及使用者的備註,研究人員可以進一步對上傳資料進行評估,檢測其環境是否適合樹木健康生長,對於保護紅杉,甚至是找尋更多適宜紅衫生長的地方,非常有貢獻。但很可惜的是這款程式內容偏向研究應用,僅有觀察、紀錄及上傳資料的功能,並未有關於紅杉木各類樹種、棲息地、適宜氣候…等的介紹或是相關資訊網站連結,
(左)程式主畫面,可選擇添加觀察或是尋找紅杉
(右)搜尋樹木畫面,可瞭解其他使用者的觀察紀錄
如果想知道世界各地有哪些地方有紅杉木,可以在下方工具列選「Find」;根據紀錄,紅杉主要分佈區域為中國的四川、雲南、貴州,以及美國加州與近太平洋沿海一帶。
紅杉(Redwood)屬於柏科,跟台灣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紅檜(TaiwanRed Cypress)屬於近親,樹高可達超過百公尺,樹齡更有超過2千年以上者,非常珍貴。臺灣雖然沒有紅杉,但看到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巨爺」受到人們重視,還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後記:環品會過去曾推出水計算器APP,以及類似Redwood Watch的「尋訪樹木」地圖平台,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下載或上網使用。
環品活動
「台灣綠帶」,肯亞種樹去 ! 活動捐款募集中
肯亞有肯亞山,是非洲第二高峰,但因天災人禍,肯亞目前森林覆蓋率甚至不到國土面積的6% ,導致當地生物棲息地的破壞及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環品會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為肯亞種下希望的樹苗,為兩國人民搭起環境友善、永續山林的橋樑。
本活動勸募字號為內授中社字第1015058666號函,捐款請至本活動網址,或至雅虎奇摩公益平台捐款。
活動時間︰即日起~2013年5月底
聯絡電話︰02-2321-1155 # 11 (劉曉玉)
活動網址︰http://www.envi.org.tw/green_ribbon_tw/index.htm
「台灣綠帶」公車廣告起跑
綠帶公車起跑,期盼有更多人,付出愛,以捐款支持台灣綠帶!救環境,發輝國際大愛!即日起本會於台北市、新北市公車公開播送台灣綠帶公益廣告,期望透過活動訊息的宣達,讓更多民眾關心環境與為地球奉獻愛心。
活動時間:即日起~2013年4月底
「環品之音」廣播節目播放訊息
環品會與中央廣播電臺的生態記事簿節目長期合作「他在做什麼」單元,探討生態環保議題,希望引起民眾重視並尋求共識與因應對策。2月份我們將談論未來環境教育推廣與期許,請大家準時收聽。
播出時間:每週二晚間22:15-23:00
節目資訊與線上收聽:http://www.rti.org.tw/radio/program/Program_ProgramContent.aspx?ProgId=291
環品會接受教育廣播電台FM101.5採訪,經過本會長期推廣社會環境教育,去年終榮獲101年度教育部「推展社會教育有功團體獎」,期望本次的辛苦經驗談,讓更多人投入環境保護的工作,終能成為提昇台灣環境品質的一股永續力量。
活動時間:2/01 7:30、12:10、19:10
聯絡電話︰02-2321-1155 # 11 (劉曉玉)
活動網址 ︰http://www.envi.org.tw/envi/index.htm
第六屆氣候保護紀念林參觀日,歡迎參加
2007年環品會、台大實驗林,以及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共同推出「台灣氣候保護紀念林」,種下30.79 公頃,多達41,520 株原生樹種,每年約吸存二氧化碳46.5萬公斤,具體響應聯合國植樹運動。今年為活動舉辦6週年,擴大舉辦參觀活動,敬邀認養人回娘家,舊雨新知一同共襄盛舉見證植樹成果。除以往生態解說帶領大家了解「森林的重要」外,還規劃有體驗手植活動唷!
環品學堂in政大
環品學堂持續走入政大校園,由本會謝英士董事長開課,與法學課程結合,以「環境保護與法制—永續發展與未來世代的挑戰」為主題,共計16週的系列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同旁聽參與。提醒大家旁聽請記得注意教室秩序,並確實遵守校方所訂之規則。
活動時間:2/22~6/14,每週五14:10-16:00
活動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大勇樓210205教室
2/22 導論&人類的挑戰
3/01 從斯德哥爾摩到里約
3/08 從里約到約翰尼斯堡,再回到里約
3/15 環境與正義(一)
3/22 環境與正義(二)
3/29 環境治理與法律
聯絡電話:02-2321-1155 # 11 (劉曉玉)
「102綠水小學-到校服務」活動
2013年為聯合國「國際水資源合作年」,也是聯合國起動氣候教育的一年。本會推動綠水小學已邁入第四個年頭,在過去巡迴近2百所小學的基礎下,今年推出「水適應-綠水小學巡迴列車」計畫,將以更多生動活潑的教材與教案,與各校分享、交流。
活動時間︰3/18~4/12
聯絡電話︰02-2321-1155 # 11 (劉曉玉)
活動網址 ︰http://www.envi.org.tw/greenwater
環境新聞
守護生物多樣性有你真好 全民科學家功不可沒 (2013.1.30)
降低PM2.5汙染 環署擬嚴控排放標準 (2013.1.23)
國家濕地保育 魚鳥現蹤跡 (2013.1.22)
140國同意簽署汞公約/2020年起 電池化妝品禁用水銀 (2013.1.20)
穩健減核 環團籲經部負起責任 (2013.1.19)
重返後街 (2013.1.17)
10大環境新聞 美麗灣環評轉彎居首 (2013.1.16)
嬰幼兒奶瓶 禁用含雙酚A塑膠材質 (2013.1.12)
綠能大學 北科大亞洲第2 (2013.1.12)
釋出就業機會 歐巴馬成立21世紀保育服務團 (2013.1.10)
籲毒物源頭管理 環團:奈米物質應納規範 (2013.1.10)
野保法再修訂 6000種野生動物交易將列管 (2013.1.10)
白海豚剩62隻 4成帶傷 民間催生海洋部 (2013.1.9)
慈濟醫院推減碳 號召全民一起來 (2013.1.4)
綠推非核家園法 下週實質審查 (2013.1.3)
高雄空氣漫毒化物 環團籲啟動總量管制 (2013.1.2)
落實保育 林務局應回歸環資部 (2013.1.2)
Updated: Scotland pledges to decarbonise power sector by 2030 (2013.1.29)
China says major pollutant levels dropping (2013.1.24)
Obama wins praise abroad for climate change goals (2013.1.23)
Carbon plan can pass with German backing: EU climate chief (2013.1.17)
2012 was among 10 warmest years in global record: NASA/NOAA (2013.1.17)
Politicians pledge to embrace REDD+ in fight against deforestation (2013.1.16)
'Nuclear waste? No thanks,' say 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 tourism chiefs (2013.1.16)
Manufacturers unaware of chemicals legislation REACH (2013.1.14)
Up to half of world's food goes to waste, report says (2013.1.11)
Overfishing causes Pacific bluefin tuna numbers to drop 96% (2013.1.9)
Google invests $200m in west Texas wind farm (2013.1.9)
Prince Charles: becoming a grandfather spurs my environmental beliefs (2013.1.6)
2012: the year Britain's weather turned dangerous (2013.1.4)
China expands pollution monitoring to biggest cities (2013.1.2)
Lisa Jackson's legacy 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13.1.1)
環品報導
「102綠水小學-到校服務」活動開始 (2013.01.
台灣綠帶-高雄捷運公益海報刊登中 (2013.01.11)
歐洲議會環境、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席Dan Jorgensen議員蒞臨座談 (2013.01.04)
環品觀點:環境資源部組織再造不能毀於一旦
行政院組織法已於99年1月立法通過,政府組織改造正式於101年1月啟動,所屬29個部會當中,目前包括外交部等16個部會已完成組改,但行百里者半九十,組改正進入實質艱困階段,包括環保團體最為關注的環境資源部的組改進度,以及1月初引發爭議的林務局是否要納入環資部或回歸農業部等,因政治角力而紛擾不已,其中部分立場、觀點的謬誤,一旦為立委諸公接受,恐將導致環資部成立原旨喪失殆盡,必須予以釐清。
從扁政府91年提出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以來,其中環境資源部的設立因牽涉到多部會之精簡與整併,以及多方資源的調整,一直以來都是最受關注、爭議與討論之部會。然而從國際環境永續的思潮與後代子孫利益的角度來看,由環保署升格成立為環境資源部不但是時代的趨勢,也攸關台灣的未來。
依據「環境基本法」第30條以及行政院版的環境資源部組織條例草案第一條,環資部是為有效整合及推動維護環境資源之政策及相關事務而成立,從環境治理的角度而言,則是整合了包括水、土、林等不同面向的組織與資源,符合環境交叉影響的特性與需求,雖然仍被部分環保團體戲稱是「拼裝車」,不過方向與思維卻是值得肯定的。
近日有關主管林業的林務局究應如行政院版環資部組織條例草案納入環資部,或是回歸農委會(改制為農業部),引發各方角力。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更端出竹筍、竹炭說詞,主張農林漁牧不可切割,力主林務局應回歸農業部。事實上,檢視林務局95年公布的第三次「台灣森林資源與土地利用調查」(第4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預定於今年完成),台灣森林覆蓋面積約210萬公頃,占全島總面積359萬公頃近58.53%,其中林務局管理的國有林面積約161萬公頃,占全島森林面積76.7%,其中生產竹筍、竹炭的竹林面積只不過15.2萬公頃,以不到森林面積十分之一的竹筍、竹炭生產為由,作為林務局回歸農業部的立論依據,卻完全忽視環境資源整合的宗旨,只能說陳保基的言論有欺瞞立委與公眾之嫌,殊不足取。
審視各國環境治理部會組織,多有納入包括能源、核能、海洋等相關業務的案例,台灣環資部目前僅整合水、土、林業務、組織,能源仍隸屬整合後的經濟能源部、核能歸屬在新成立的科技部。換言之,即使環資部整合了水、土、林業務,但國土規劃、海洋治理等,則仍由內政部與新成立的海洋委員會負責,如今若再把森林業務由環資部回歸農業部,環資部幾乎就是原環保署的組織擴大,加上納入部分的水保單位而已,原先有效整合及推動維護環境資源之政策的初衷喪失殆盡,若是真的發生如此情形,我們可以直接宣告這是「組改失敗」,更是台灣新世代希望所繫的環境治理的最大危機。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在立法院時透露,負責組改的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已點頭同意讓林務局回歸農業部,「行政院早已認同」,若陳保基的說法屬實,我們可以大膽的說,江宜樺的論點是錯的,若真的將林務局回歸農業部,江宜樺將要負起組改失敗的責任。
依行政院版環資部組織條例草案,未來環資部將整合環保署、內政部營建署、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等多個部會業務,員額將近1萬5千人,預算高達1,500億,堪稱是「第一大部」,媒體更稱環資部長是「半個閣揆」,但也因整合「資源開發」、「環境保育」兩種截然不同、甚至可說是互相扞格的治理思維,未來環資部的挑戰是非常鉅大,也令部分人士擔憂。
以近日引發爭論的林務局是否回歸農業部,基本上可說是「森林(林業)應否經營」與「森林保育」兩種不同立場的爭論。然而這兩種立場是否真的互相牴觸?沒有任何迴旋的空間?
以第三次「台灣森林資源與土地利用調查」的資料,國有林地面積161萬公頃,其中絕大部分屬於天然林。台灣自1991年「台灣森林經營管理方案」修正後,基本上已不再開發利用,符合「森林保育」的主張;在保育為主的政策下,另外近42萬公頃的人工林的資源是否利用?如何利用等?正有賴以環境資源部整合水、土、林的全觀思維,才能適切拿捏其力度與密度,才不致於陷入各部會各自為政的窠臼,才有機會帶領台灣邁向新的環境治理的境界。
環保署成立的那一年,也就是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及發展委員會(WCEF)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界定永續發展是「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的發展模式」。
永續發展成為主流思潮,永續台灣需要有新的環境治理,環資部的成立就是開啟台灣新環境治理的契機,吾人深切盼望絕不可因政治角力、利益因素而功虧一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