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17期:從氣候變遷論爭議反思環境運動的未來─環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04,2015環品活動
「環品X30 救世要你」系列活動-救世要說徵文比賽
環保署即將轉型為環資部,在此重要的時刻,你是否對未來抱持著永續發展的願景?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大聲說出我們要的未來,表達你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對於這個世界的關懷。
活動時間:2013年4/23(二)~2013年5/27(一)
投稿組別:國民小學學校及學生、國高中職學校及學生、大專院校及學生(含碩博士生)及社會人士,共四組。
投稿主題:20個與永續發展相關主題(詳見活動網站)
投稿內容:環境訴求(20字以內,含標點符號,語言及表現形式不拘),及環境訴求理念(200字以上)。
獎勵方式:各組別首獎1名,頒予3萬元獎金及獎狀乙紙;特優4名,各頒予5千元獎金及獎狀乙紙;優選45名,各頒予精美禮品乙份及獎狀乙紙。
聯絡電話︰ 02-2321-1155 # 20 (呂柏嬋)
活動網址︰http://www.eqpf.org/30/
台灣綠帶-肯亞種樹去 ! 活動捐款募集中
該做的,去做就對了!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志工 陳長文
因天災人禍,肯亞目前的森林覆蓋率甚至不到國土面積的6% ,導致當地生物棲息地的破壞及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環品會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為肯亞種下希望的樹苗,為兩國人民搭起環境友善、永續山林的橋樑。本活動勸募字號為內授中社字第1015058666號函,捐款請至本活動網址。
活動時間︰即日起~2013年5/8(三)
聯絡電話︰02-2321-1155 # 11 (劉曉玉)
活動網址︰http://www.eqpf.org/green_ribbon_tw/index.htm
環品學堂 氣候變遷專班 熱烈招生中
本環境教育課程,重視整體綜合的知識與視野,課程包括全球氣候變遷趨勢、氣候變遷科學面、調適與減緩策略、永續發展及未來因應之道等,並包含氣候診斷及模擬、調適工法、氣候外交、綠建築及碳足跡應用等實作課程,每一課程均由著名學者專家親自講授。
培訓時間:共13堂課,45小時(詳細課表請參活動網頁介紹)。
5/31(五)、6/1(六)、6/7(五)、6/8(六)、6/14(五)、6/15(六)、6/21(五)、6/22(六)、6/28(五)、6/29(六)。平日:18:30~21:30,週六:09:00~16:00。
活動地點: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大教室(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88號6樓)
聯絡電話︰ 02-2321-1155 # 19 (余健禾)
報名網址:http://goo.gl/QSZCq
活動網址︰http://www.eqpf.org/envis
環品城市苗圃志工參與日
用汗水笑聲一同來關心一個最自然的苗圃吧!透過培育苗木、移除外來種,讓烏煙瘴氣的城市中有一畝清新的綠地!
活動時間:2013年5/7(二),下午 16:00-18:00
活動地點︰環品城市苗圃 (北市羅斯福路五段15號旁/台師大公館分部對面)
聯絡電話︰ 02-2321-1155 # 15 (郭俊麟)
活動網址︰http://www.eqpf.org/Nursery Garden.htm
EQPF x30環報兒童版即將出刊
本期環品故事中的主角小狐狸飽受黑影之苦,到處尋求朋友的意見,他能順利找到解決的方法嗎?用另一種方式愛”祢”這次要跟大家介紹,藝術也可以做好事,如何以不同的藝術來表達對地球的愛;EQPF Star本月介紹一位偉大的女性,現代環境運動的先驅: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一個遊戲的誕生繼上期介紹水適應大冒險的理念後,本期將繼續介紹水適應大冒險的遊戲方法與內容;想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並學習英文,那就不能錯過孩子眼中的地球;最後,本期EQPFx30環報兒童版還有輕鬆一下單元,用簡單的漫畫也能體會環境問題的趣味喔!
出刊日期︰2013年5/1(三)
聯絡電話︰02-2321-1155 # 16 (陳莉群)
活動網址︰http://enews.url.com.tw/envi/
環品學堂in政大
環品學堂持續走入政大校園,由本會謝英士董事長開課,與法學課程結合,以「環境保護與法制—永續發展與未來世代的挑戰」為主題,共計16週的系列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同旁聽參與。提醒大家旁聽請記得注意教室秩序,並確實遵守校方所訂之規則。
活動時間:2013年2/22~6/14,每週五14:10-16:00
活動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大勇樓210205教室
5/3 環境議題與案例(空氣)
5/10 環境議題與案例(水)
5/17 環境議題與案例(土壤)
5/24 環境議題與案例(廢棄物)
5/31 環境議題與案例(氣候變遷)
聯絡電話:02-2321-1155 # 11 (劉曉玉)
環境新聞
【11歲男孩的祈禱】萬嘉麗•瑪泰:樹木之母 (2013.04.28)
中國禁用 台泡麵仍用保麗龍 (2013.04.27)
「碳泡沫」將世界推入另一場金融危機 (2013.04.26)
BP公司拋售再生能源部門 打破綠色承諾 (2013.04.25)
公園除草交給山羊 費用是人工一半 (2013.04.25)
環保署調查飲用水中17種新興污染物 濃度極低 結果安全 (2013.04.23)
地球日反思:環境與貿易自由化 (2013.04.22)
聯合國:全球主要生產加工部門每年造成7.3兆美元環境損失 (2013.04.15)
減碳 國民黨祭「溫室氣體減量法」(2013.04.12)
環資部法初審通過 需朝野協商 (2013.04.11)
林試所定位 環保署:歸農業部 (2013.04.10)
雙溪水庫環評審查 居民意見兩極 (2013.04.09)
亞洲漿紙森林保育承諾 遭踢爆誇大不實 (2013.04.09)
陸環境惡化 代價破兩千億美元 (2013.04.01)
Initiative to improve sustainable fish labelling unveiled (2013.04.26)
Obama campaign launches plan to shame climate sceptics in Congress (2013.04.25)
Earth Day 2013 Google Doodle shows the lifecycle of the planet (2013.04.22)
Carbon bubble will plunge the world into another financial crisis – report (2013.04.19)
Progress towards clean energy has stalled, IEA says (2013.04.17)
EU parliament rejects carbon market rescue fix (2013.04.17)
China, India, Singapore could join new Arctic Circle forum (2013.04.16)
Lawsuit seeks evacuation of Fukushima children (2013.04.14)
Amid China air, water pollution, soil survey reveals century-old heavy metals (2013.04.11)
The eco-sex activists who want to save the world (2013.04.11)
UN honours activists, filmmakers and photographers who inspire action (2013.04.10)
Japan’s cruel dolphin slaughter back in the news (2013.04.07)
環保札記
環境教育新趨勢,遊戲學習愛地球
郭俊麟
深意遊戲(Serious Game)或稱嚴肅遊戲,目的是讓學習者經由遊戲的過程,將數位學習教材的知識內化,達到有效學習之目標。當我們打開劍橋辭典時,會發現serious有個同義詞meaningful,正可說明這種遊戲設計之用意。
深意遊戲主題,比純休閒娛樂為主的遊戲更具體,最初是從模擬戰爭遊戲發展,逐漸擴展到教育、企業經營、健康照護、危機處理、都市規劃,以及最新的環境議題等,但無論如何,深意遊戲不能流於「嚴肅」,否則適玩性就會大打折扣,玩家自然興致缺缺。
美國1960年代時,深意遊戲以紙上遊戲的形式盛行,但是在「回歸基本」(back to basics)的教學思潮下,用遊戲來學習的方式漸漸沒落。雖然1980年代隨著電腦開始普遍,結合電腦的教學遊戲逐漸萌芽,但仍不成氣候。
2002年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的學者發起倡議,後來衍生出「深意遊戲運動」(Serious Game Movement),其後歐美大學相繼成立遊戲創作科系,深意遊戲發展連帶受惠。
2009年,遊戲開發大國南韓投入6千3百多萬美元發展深意遊戲市場,並舉辦第一屆南韓深意遊戲展(Korea Serious Game Festival);同年中國於北京舉辦第一次「嚴肅遊戲創新峰會」;歐盟則於2010年10月成立遊戲與學習聯盟(The Game and Learning Alliance, gaLA),深意遊戲已成各國競相投入之領域。
到底深意遊戲如何傳達知識,又如何結合環境教育呢? 以下列舉兩款遊戲與大家說明:
1. Stop Disaster!
2007年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UNISDR)與Playerthree聯手推出的災害模擬遊戲。遊戲提供海嘯、颱風、野火、地震與洪水等5種天然災害模擬場景,每個場景有低、中、高三個難度等級,大約花10-20分鐘便可完成。
玩家的挑戰是在有限的時間之中,運用有限資源提供足夠房舍、避難空間以準備因應將來的災難侵襲,透過在不同地方、選擇適當的調適措施(adaptation)來減低整體衝擊。
以颱風情境為例,可以安置災民的選擇有小棚舍、大棚舍、磚造小別墅、木造房子、水泥房屋、學校與醫院;遊戲者可選擇堅固屋頂、防倒灌下水道、防風蓋、提高電氣設備位置等策略來提高房屋的抗災性。
在社區中心,則可選擇廣播、警示系統、撤離訓練與疏散標誌等手段,提高民眾的避難能力;也有一系列的工法如在淺灘保育紅樹林、在水域安置防坡堤、在草地上種樹、在沙地上堆出有植被的沙丘等方式,提高環境抗性。
遊戲過程中許多選擇旁都有訊息提示,引導玩家瞭解其內涵意義,遊戲結束後並提供任務報告與說明,再次強化教育意涵。透過「天梯」系統玩家還可以上傳得分,與世界各地高手比較,加深趣味與競技性。
Stop Disaster遊戲網址為http://www.stopdisastersgame.org,內有簡體中文可供選擇,大家不用擔心看不懂遊戲在玩什麼唷!
遊戲畫面示意,可選擇投資調適措施,畫面上並可顯示相對風險
每關有15個隱藏關鍵資訊,詳細說明該措施優點,找出來會有特別加分
海嘯來臨時,如沒做好調適,開發地區就會無情的被摧毀
2. FloodSim
2008年諾威治聯合保險公司(Norwich Union)與PlayGen以英國洪澇問題為背景,聯手推出模擬統籌防澇工作首長的遊戲,玩家可以選擇包括示警系統、防澇教育、社區措施、排水植樹、災後復原等政策工具來處理洪澇問題。
遊戲進行過程,會有一位顧問提供玩家詳細的建議與引導,共可進行3年期規劃。以第一年執政為例,地方政策包括植樹與築堤、大小規模阻洪屏障、沙包與混凝土磚植。其中植樹成本低,對於保護居民、財產以及防洪能產生些許效果;築堤效果較植樹來的高,同時效果也會提升;阻洪屏障是永久性措施,效果最好但成本也更為昂貴。國家政策部分,可以選擇重點保護都市或鄉村,或者兩者兼顧;另外也能選擇是否維護防澇設施等。比較特別的是,這款遊戲特別強調人群、經濟、防洪之間的效益,試圖引導玩家找尋開發與保護平衡點。
FloodSim遊戲網址為http://playgen.com/play/floodsim,很可惜只有英文版本,大家可以挑戰看看!
市政顧問協助評估各個政策對人群、經濟與防洪的綜合效益
類似Stop Disaster或FloodSim這種以環境議題為素材的深意遊戲,還有Darfur Is Dying、World Without Oil、Genomics Digital Lab,以及City One等,越來越多機構已注意到遊戲可能帶來的改變以及教育意義,如2013年世界水資源日,聯合國農糧組織(FAO)便與《瘋狂農場》遊戲開發商Bigpoint合作,在321水資源日將農場水源關閉,讓玩家體會,現實生活中全球9億人受缺水之苦的心情。
在瞭解到遊戲可成為推動環教教育的有利工具後,環品會也嘗試開發紙上深意遊戲。眾多環境議題裡面,我們選擇水資源作為開發的起點,並搭配校園巡迴列車,深入全台近80間國小進行多元環境教育,獲得廣泛回響與高度評價。
下一期環品札記將為大家介紹「水適應大冒險」紙上遊戲,跟大家分享我們如何構思、開發出一款可用於教育推廣的深意遊戲,敬請大家繼續關注。
小小細菌立大功,咖啡渣也能成為環境清潔新幫手
余健禾
微生物處理工程是人類解決廢棄物問題時,常用的方法。古代人們沒有這麼多生活垃圾時,就常以堆肥方式處理生活廢棄物,可以說,堆肥就是最原始的微生物處理工程。
1912年,英國人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將污水裝在玻璃瓶裡,進行實驗。他們發現污水長時間曝氣後,玻璃瓶裡會出現污泥,水質也獲得改善許。而將含有污泥的瓶子再次進行污水曝氣實驗後,發現處理效果更佳。因此稱這種自己生長的污泥為「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1914年,第一座運用活性汙泥改善水質的處理廠便誕生在英國曼徹斯特。
堆肥與活性汙泥汙水處理廠 (http://goo.gl/BL4av;http://goo.gl/Aphkc)
微生物在處理人類所製造的廢棄物或汙水上的確有極大功效,但隨著人造合成物質推陳出新,漸漸出現微生物無法順利分解的廢棄物,因此為了快速處理掉因爆炸性經濟發展與人口所造成的垃圾,漸漸採取焚化或化學處理方式,來加快處理速度。
以咖啡為例,歐洲幾乎每人每年平均喝掉500杯以上的咖啡,芬蘭人一年更要喝掉1,100杯,美國和日本人也有3~400杯以上,全世界每年咖啡交易量大概為366萬公噸,產生的咖啡渣更是驚人。根據研究,數量龐大的咖啡渣,如果直接進入環境其實不好,因為裡面富含咖啡因,而咖啡因會抑制幼苗和成年植物的生長。剩下來的咖啡渣其實富含養分,如果可以有效去除咖啡因的話,可以添加於動物飼料中或堆肥。這個問題,苦惱著咖啡公司好一段時間,如何有效利用咖啡渣,考驗著人類的智慧。
又香又濃的咖啡使人心曠神怡(http://goo.gl/yxdqs)
2011年美國德州大學學者Jeffrey Barrick發現,土壤中有一種「戀臭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喜歡吞食咖啡因。透過生物科技方法,把戀臭假單胞菌愛吃咖啡因的基因,轉移到每20分鐘可分裂、繁殖一次的大腸桿菌上,就可以有效處理龐大咖啡渣,讓咖啡渣可以成為成本低廉的營養品,用於堆肥或添加到畜牧業飼料裡面。如日本丸紅、名和產業、帶廣畜產大學等便已成功合作開發出將咖啡渣加工成飼料的技術。此技術雖然尚不普及,但已經讓原本令人棘手的咖啡渣廢棄物處理問題出現一線曙光。
除了解決咖啡渣的問題外,微生物的本事更不止於此,吃咖啡因的「戀臭假單胞菌」還可以使保麗龍材質轉變為生物分解性塑膠;此外,還有許多如機油分解菌(Pseudomonas stutzeri MO-1)、煤油分解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KS-1)、柴油分解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DS-40)及石蠟分解菌(Ochrobactrum anthropi PF-2)等細菌家族,可以消化並分解油品。而類似的方法已嘗試運用在如油輪漏油這類的環境汙染整治中,相信更多的科學投入可以早日培養出協助環境清潔的新幫手。
其實這些細菌並非憑空被人類製造出來,它們一直都在大自然中,但因養分與其他條件使它們無法大量繁殖。因此要讓這些小幫手能幫忙,就必須在汙染區營造適合生存的環境,甚至調製適合的營養物質。而汙染清除完畢,不再提供養分後,小幫手便會隨之死亡回歸大自然,而這種方式可能會是未來環境清潔的新趨勢!
環品報導
環品學堂 – 氣候變遷專班 環境教育人員培訓課程 (2013.04.29)
環品x30救世要你-環境與運動教育活動 (2013.04.29)
手機短命,地球也折壽 (2013.04.22)
致理技術學院「大地之愛」愛上環品城市苗圃 (2013.04.17)
台灣綠帶活動推廣 (2013.04.08)
2013 「森森不息 護林愛地球」系列活動 (2013.04.05)
EQPF x 30環報兒童版 試刊中! (2013.04.04)
環品觀點:從氣候變遷論爭議反思環境運動的未來
422世界地球日,活動琳琅滿目。有公關公司巧手包裝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服務」,有行銷人員藉機規劃的產品促銷,當然也有真心付出的環保團體。喧囂過後,留下些什麼? 雖然近年來環境運動的反思意識逐漸萌芽,過於鋪張慶祝的活動收斂不少,但回顧地球日的初衷,正可供我們思考環境運動的未來。
時間拉回1969年,世界地球日鬧了個雙胞,很巧的都發生在同一年,但一個是官訂,一個是民辦,如同環境運動官民間脆弱的信任感,只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官方訂立的世界地球日源自和平運動者John McConnell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會議(UNESCO Conference on the Environment)上所提出,希望訂在每年春分(3月20日或3月21日[1],提醒世人和平以及環境的重要。春分日夜等長,陽光普照各地,也象徵著平等;1971年聯合國祕書長進一步簽署地球日宣言(Earth Day Proclamation),約定在3月21日19:00 (世界時,Universal Time)於聯合國總部(紐約),敲響一枚來自日本學童捐獻硬幣所鎔鑄的和平鐘,為靜默反思的地球小時(Earth Hour)揭開序幕。
民間舉辦的世界地球日則熱鬧許多,美國參議員Gaylord Nelson原本是希望規劃4月22日全美反越戰活動,後來在哈佛學生Denis Hayes(也是後來的組織者)建議下,改為更全面的環境運動。隔年,1970年成功吸引全美各地超過2千萬人參與相關示威、抗議、聚會等活動,形成今日所熟悉的422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的發展有其背景。當時處於1945年二戰結束,1959到1975年越戰期間。反戰、嬉皮、民權與環境等多元運動齊放,社會意識逐漸開放,加上美國境內重大環境污染頻仍(如1969加州聖巴巴拉海峽漏油事件),更由於戰爭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嚴重破壞(如越戰期間大量使用的落葉劑橙劑),提供環境運動茁壯的豐饒土壤。發展出一靜一動的世界地球日形態,象徵著一個有力量的運動,需要科學、知識的基礎(靜),以及難以澆熄的熱情(動)。
40年過去,回到今天的世界地球日,動態活動依然活躍,甚至更為多元,但靜態的反思與對科學資訊的追求卻逐漸式微,當一個社會不習慣、不喜歡思辨,習於接受簡單、情緒、蜜糖式的訊息的時候,是否真有助於環境運動發展?
此外,今日地球所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 - 氣候變遷,與過去傳統環境問題不太一樣。過去世界地球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政府、企業、科學家以及倡議者,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想要的結果,創造多贏。政府很高興可以推動一個受歡迎的計劃提高支持度,甚至可以輕鬆取得有用的法案與解決之道;企業很高興可以得到新的商機,有可遵循的規則,甚至是實質補助;科學家很高興得到重視,有重要的議題可以投入發展;倡議者更為可以創造一個更乾淨的世界,影響政策而喜悅。但因為氣候變遷時間尺度與空間跨度過於複雜,加上科學的不確定性,讓這個看起來大家都滿意的局面有所改變。
由於氣候變遷的不確定性與爭議,政府不被人們鼓勵採取對策,有藉口延遲處理氣候決策(如全球氣候公約談判遲遲未有進展);企業無法取得明確的政策方向,投資風險增加,因氣候影響的風險也增加(如最近英國石油公司拋售再生能源部門);科學家可能感到困擾,決策者與民眾只想得到簡單的答案,即便全球頂尖科學家嘗試提出較完整的科學證據(如IPCC綜合報告),仍有雜音;倡議者可能不太高興,支持者呼籲採取更積極作為但未獲回應,反對者同樣也不滿意。
更讓人擔憂的是政府、企業、以及部分倡議者利用科學不確定性的作為避免產生共識(承諾)的擋箭牌,而不是共同尋求解決之道。當然,從中有人會因此得利,但這樣真的有助於環境保護嗎? 現在必須是認真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刻。
面對這樣的僵局,惟有強化公眾科學素養,對環境議題的關心程度,才有助於突圍。過程中更需要保持謙卑與好奇心,因為即使是最頂尖的科學家也不是全能,洞悉一切事物,更何況我們所面對的是全球尺度極其複雜的地球系統問題。必須承認對於氣候變遷以及許多新興環境議題所知仍有限,開始思考確定與不確定性,納入風險與機率的概念,而非是非黑白二元對立的觀點。
要培養這種科學素養並不容易,要處理環境這種公共財議題更不簡單。1968年美國著名生態學家Garrett Hardin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公地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這篇著名論文,論文摘要只有簡短兩句話:人類的問題沒有科技解決方案;它需要在道德上做根本的延伸(The population problem has no technical solution; it requires a fundamental extension in morality)[2]。一語道出了環境運動面臨的根本問題。
為了培養這樣的素養,去年環品會嘗試推動「青年氣候教育巡迴」,以氣候變遷與世代正義為題,與全臺34所高中大學,近8千位青年學子分享,鼓勵進行對環境有益的思考與行動。今年,我們打算再接再厲,透過氣候變遷與災害、氣候變遷與健康等議題,刺激更多學子,一起面對這個挑戰。
期許未來世代能儘早投入這樣的氛圍,並營造出嶄新面貌的環境,讓環境運動的未來,動靜皆宜。
[1] 北半球的春分是南半球的秋分,日夜等長。
[2]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3 December 1968: Vol. 162 no. 3859 pp. 1243-1248.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162/3859/1243.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