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7-08 16: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公益聯播]第四季早上講堂
本期目錄
英國最大報業集團計劃大裁員/何鉅華
觸景生情來靈感/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彭家發
媒素教室策略第十四講:孩子,我們是媒體公共景觀的園丁/鄧宗聖(政治大學新聞所博士候選人;媒體素養研究室研究員)
英國最大報業集團計劃大裁員/何鉅華
  本欄上期剛報導英國第二大地區性報紙出版集團Johnston Press工潮不斷,未料第一大報業集團三一鏡報集團(The Trinity Mirror Group,下稱鏡報集團)現今也傳出同類勞資繃緊情況,事緣該集團剛宣佈計劃對旗下三份全國性報章實行大裁員,於是引發員工醞釀發動大罷工行動。

  兩大報業集團先後傳出工潮正反映出英國傳統報業當前的艱巨景況,在近年新興傳媒崛起搶奪讀者及廣告市場,加上近三年來英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雙重夾擊之下,各報業集團為求自保紛紛重整經營策略,除調配資源並頭開拓網路業務之外,一般都將旗下報紙停止擴張或進行緊縮,並將原有編採隊伍進行精簡合併,或與網路人手整合,以致裁員無可避免。

  在一向重視勞工權益的英國社會,任何大規模裁員行動,自必遭到勞方的強烈反對,工潮也不斷發生。更何況,鏡報集團此次裁員,人數眾多,被視為艦隊街(Fleet Street)近年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行動。艦隊街過往曾是英國絕大多數大型傳媒的總部所在地,雖然自80年代起,已有多家傳媒陸續遷離,但自今仍不失為英國傳媒業一個重要的象徵地域。

鏡報集團三報裁員將近40%

  鏡報集團是於6月10日宣佈旗下三份全國性報紙《每日鏡報》(Daily Mirror)、《星期日鏡報》(Sunday Mirror)及《人民報》(People)將會推行一個新的多媒體編輯制度,在新措施下將裁員200人,其中長俸職員140人,非長俸僱員60人。三報現有新聞工作人員554人,即裁員將近40%。

  該報業集團宣佈已作出重大投資,引入一套線上編輯排版系統“ContentWatch”,可以同時製作多媒體平臺的優質內容,亦可維持每一份報章的原有品質、風格及獨特性。

  在新安排下,三報續由各報現任總編輯主理,不過,其下則會將部份的編輯工序外包給一間合作公司,同時各報原有採訪組和專題組將會合併,共同負責新聞及專題報導。另外,各報網路版和出版製作組也進行合併。

  在此之前,鏡報集團旗下在利物浦及伯明罕的地區性報紙已經率先實行了類似的合併制度,而過去幾年便已先後裁撤了數以百計的工作職位。

  鏡報集團表示,此計劃有90天諮詢期,並推出一個自願離職方案供員工考慮,可在7月9日前參加。

  《每日鏡報》總編輯Richard Wallace表示:「我們的未來就是一個多媒體,我們必須自我演變成為一盤靈活的媒體業務,既要掌握發展機遇,亦要好好迎接我們現正處身其中的多媒體世界的各種挑戰。」

  他說: 「我們的傳統性技能和工序必須作出因應改變,擁抱新興平臺,這才可將我們各報辦好。我們不可墨守成規,而要不斷向前演變,將我們創刊已一百多年,歷史悠久並譽滿全球的報紙,保持名實相符,繼續成功辦好。」

兩大記者組織同表反對

  消息公佈之後,英國新聞工作者兩大代表性組織---全國記者工會(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和英國記者協會(British Association of Journalists)馬上提出強烈不滿。

  全國記者工會秘書長Jeremy Dear表示: 「該三報去年還盈利超過7千萬鎊,而單是發給一小撮高層行政人員的薪酬也動輒以百萬鎊計,在這種情況下竟然現在宣佈將大批既優秀又勤奮的工作人員丟入廢紙簍,真是可恥之至。」

  他說:「一個多媒體如無優秀的多媒體新聞工作者,簡直就是自取滅亡而已。」

  「此一瘋狂大裁員足以警醒各全國性或地區性報紙的新聞工作人員,原來鏡報集團引入Contentwatch之類的新編輯排版系統,以及Johnston Press報業集團引入ATEX系統,其背後的真正目的,只是削減成本而已。」

  英國記者協會亦發表聲明指責鏡報集團大規模裁減編採人員等同對三報“挖心肝”,毫不合理。

  聲明指出: 「鏡報集團竟然能夠想出將一流全國性報紙的編輯實務和畫版工作,交由一些外包工廠進行,可想而知,該報業集團由Sly Bailey總裁為首的管理層是多麼不認識優秀新聞工作的有關需要。…資方只顧眼前利益而將報紙及新聞工作者犧牲了。」

  英國記者協會隨即召集設在鏡報集團的分會會員舉行緊急大會,會上通過了將會通告各會員投票決定是否採取工業行動。

  面對員工反對及工會組織醞釀罷工行動,鏡報集團的發言人表示: 「此一改革引起顧慮,是可以理解的。在當前的重大過渡時期,我們將會傾力與所有受影響員工及其代表進行諮詢工作。」

可參閱報導:

Mirror to have strike vote amid 'sweatshop' fears - Journalism news and jobs for journalists - Press Gazette

BAJ: No justification for 'rape' of the MGN titles - Press Gazette

(作者曾在香港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觸景生情來靈感/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彭家發
  就傳統採訪觀念而言,正式「執行」和完成一個採訪,必須經過訪前準備、現場採訪(觀察)、訪問、資料尋找和引用,以及精確性查證等諸步驟方屬「功德圓滿」──尤其是現場觀察、更是不可或缺,否則就流于猜測、道聽塗說,甚而倚靠其他行家幫助,淪為一位「盲巫記者」。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宋程顥〈秋日偶成〉),孔子見水流不息,頓感「逝者如此不捨晝夜」,李白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見流水不斷,則喟然而歎「抽刀斷水水更流」。觀察,通常可生出靈感,(頓悟)以對對聯為例,就史不絕書。以下一些例子,按典史所說,皆是真人、真事、真對聯。

  一、唐代田園詩人戴叔倫,一次塾師帶他出遊,午間到了一處叫白店的地方,適見一白毛公雞在高處啼,塾師突生靈感,得一句上聯:「白店白雞啼白晝」,要戴叔倫對,戴叔倫一時語窘。至傍晚走到一處叫黃村的地方,恰遇一隻黃犬竄出狂吠,乃靈機一動,對出下聯:「黃村黃犬吠黃昏」。

  二、宋慶歷年間,一年暮春時節,宰相晏殊到西湖觀景,見微風徐來,花瓣逐流水而漂,隨口吟出:「無可奈何花落去」,却一時接不上下句。乃向江都尉王琪求教。王琪偶見燕子飛過,頓悟下句:「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其後寫〈浣溪沙(春恨)〉,即以此兩句為下半闋前兩句。

  三、蘇東坡一次乘船外出,在港口却遇上船家因船錢而與渡客爭執;其後更以一聯句:「港口撐船 因船錢而講口」(上聯),請蘇東坡對句,蘇東坡竟一時無語。及至上得岸來,迎頭望見一座瓦窯,而顧客和窯主正在搖頭晃腦地討價還價,乃幡然而悟得下聯:「窯頭買瓦 為瓦價以搖頭」。

  四、蘇東坡以一上聯考蘇小妹:「水仙子持碧玉簪風前吹出聲聲慢」(〈水仙子〉、〈碧玉簪〉、〈聲聲慢〉都是曲牌),蘇小妹一時無對,恰巧一個侍婢送酒菜來,就此觸動靈感,即對曰:「虞美人穿紅繡鞋 月下引來步步嬌」(〈虞美人〉、〈紅繡鞋〉、〈步步嬌〉亦曲牌;但有人考證,蘇小妹只是章回小說中人物)。

  五、明朝主修《永樂大典》之解縉,中了鄉試第一名解元後,一日遊山口渴,向一賣茶老翁討茶喝,老翁要他先對通對子:「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上聯),一個解字三音三義,解縉有點知難而退;其後,得見壁掛七弦琴,又知道老丈出身樂府,本身姓樂,乃悟得下聯:「七弦妙典,樂樂樂府之音」,才得喝茶解渴。此聯第一個解,讀曰姐(ㄐㄧㄝˇ),動詞解除也;第二個解,讀曰謝(ㄒㄧㄝˋ),姓也;第三個讀曰介(ㄐㄧㄝˋ),名詞;第一個樂唸勒(ㄌㄜˋ),動詞,歡樂也;第二個念岳(ㄩㄝˋ),姓也;第三個亦唸岳(ㄩㄝˋ);名詞。

  六、明嘉靖狀元林大欽往某地主考,傍晚欲渡漢水而無舟,乃情商一位漁翁助渡。漁翁知其大名,乃言明要渡河,非得對通他的聯句不可,說著,以手指船尾插舵的小孔說:「孔子生舟(周)末」;林大欽一時無對,正在為難之際,突然雷電大作,狂風驟雨暴至,林大欽靈感頓生,得對句:「光舞(武)起漢中」(下聯),漁翁大為嘆服,仍在雨停之後,送他過江。

  七、明朝末年,有兩秀才上山遊春,進一山神廟,見塑有一座將軍像,一手提著寶劍,一手牽著馬準備出征的樣子,一時有興致,乃商定甲吟上聯,乙對下聯。甲說:「孤山獨廟 一將軍單槍匹馬」,乙某一時陷于若思,幸而就在此際,猛然看見山下江水兩岸,各有一位漁公在垂釣,乃得下聯靈感對曰:「夾江兩岸 二漁公雙鈎對釣 」。

  八、清代陝西某知縣,因目睹兒子在菜園鋤草,突然一頭青蛙從菜畦蹦出來,又跳入瓦堆去,終而被兒子挖了出來,仍得一聯:「娃挖蛙出瓦」,却無法想得下聯;直至二十年後,因座騎竄入一戶人家青麻地又吃又踩,而被女場主大罵一頓,罵聲入于知縣之耳,方豁然想到了想了二十年而未得的下聯──「媽罵馬吃麻」。

  九、有好對聯之士子張山,一次被同儕所出的上聯困思不已:「寒凝冰結檐滴無雲之水」。一日正在曠野漫步苦吟,四野突然刮起一陣大風,霎時間飛砂走石,塵土飛揚,這一陣大風,却催生了他的下聯:「風捲塵飛地起無水之煙」。又有一翰林到寺廟遊玩,竟中意上寺內一位由和尚所畫之荷,欲向該和尚討此珍墨。和尚乃出對難之,曰:「畫上荷花和尚畫」(回文之音同),翰林果然被難倒。受辱回府苦思,不意看到案上每日臨寫之字帖,乃突然心中一亮,想得下聯:「書臨漢帖翰林書」!

  十、浙江有一十佛寺,經常為士子借宿,寺之一僧喜聯,書一聯掛于佛殿求對下聯:「萬瓦千磚 百匠造成十佛寺」。一日,又有兩士子借宿,但見此聯,却無法聯得下聯,乃愧而連夜僱舟而去。不覺經過一座四仙橋,見橋觸景而想聯,突然悟得下聯:「一舟二櫓 三人搖過四仙橋」。

  十一、某秀才夏夜在屋檐下納涼,瞥見一鼠從屋梁跑過,乃心生一聯:「暑鼠量梁 提筆描貓驚暑鼠」;但問題來了──想不到下聯。及至一日,途經一個曬穀場,幾隻雞搶在地上啄穀,女場主就叫在附近玩耍的小童把雞趕走,小孩就拾起石子趕雞;至是──此情此景,秀才就想得下聯:「飢雞盜稻 呼童拾石打飢雞」。

  十二、一位賣鹽小販,挑著鹽趕集,却在途中遇上大雨,被逼先在一所私塾檐下避雨,但為塾師所嫌。鹽販見塾師不近人情,就出了一聯句給塾師對:「鹽客挑鹽檐下歇 檐水滴鹽」並聲言,如果塾師能對,他便立刻離開。可是,塾師怎麼想也想不出聯來,直到傍晚課後回家,經過河邊,見一隻小舟停在河灘上,乃憬然而悟得:「舟子行舟洲邊停 洲沙沾舟」。

  以上所舉十二例,都是「觸景」之後,方能得悟的若干例子,採訪亦然,如果不能「靜觀」現場,「心不在焉」,又怎能看清楚現場洞悉新聞背後(注一)!

注一:

  觸景生情,成就了不少好文章。試欣賞一下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西元353年)癸丑三月三日,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蘭處),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綽、謝安等人,參與禊事飲宴,為眾人詩集寫成「行書之祖」的〈蘭亭集序〉,永世不朽;以及唐李白在一個春天的月夜裡,于一個風景優美的花園中,同眾兄弟歡宴,暢敍天倫之樂之餘,並為眾家兄弟之詩作,而寫了一百十七字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同樣為永垂文壇佳作──〈蘭亭〉以畫法而傳,例如,在三百廿七字序文中,有二十個「之」字,七個「不」字,餘如感、懷、暢和會等諸字,亦見重文,但每個字寫法都不相同(米芾詩云:「之字最多無一似」);〈桃李園序〉則以李白之文彩和風格而傳。

(A)〈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敍事)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寫景)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時效)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繫)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生同死沒有分別是假的)齊彭殤為妄作(長壽和短命沒有分別也是廢話)。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抒情,借題發揮)故列敍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寫此序的原因)

(B)〈春夜宴桃李園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抒情,借題發揮)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寫景)
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南朝宋文學家謝惠連,謝靈運族弟);吾人詠歌,獨慚康樂(謝靈運)。幽賞未巳,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敍事,此序之由來)。(晉富豪石崇,家有金谷園,經常有宴飲,即席賦詩。石崇《金谷詩序》有云:「遂各賦詩,以敍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杯)。」)

附釋:風幡之禪宗公案

觸景亦可以頓悟,最有名的是發揚禪宗、唐時六祖慧能的風幡之悟。原籍廣東新州的慧能俗家性盧,家貧打柴為活,一日送柴到客店,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拋卻一切執著而不生妄念),即有「省悟」,前往湖北黃梅參見五祖弘忍,得弘忍收留,之後作出〈慧能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遂得弘忍傳其衣缽。其後,他輾轉到了廣州法性寺(一說制旨寺)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寺掛著幡旗,印宗令諸聽僧討論幡動之義。

一說:「幡是無情,因風而動。」一說:「風與幡俱無情,如何能動?」一說:「風與幡有緣,和合而動。」一說:「幡是不動的,風自己動而已。」慧能說:「既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諸位之心在動罷了。」幡動、風動、心動,是物理現象,也是「動」的定義問題,更是一種感受;但「心動」更加添了宗教哲理,是一種觸景頓悟。

媒素教室策略第十四講:孩子,我們是媒體公共景觀的園丁/鄧宗聖(政治大學新聞所博士候選人;媒體素養研究室研究員)
  幾次面對中小學老師講授媒體素養,我感覺最難言說者,莫過於「媒體近用」,它不像是媒體文本具體能見、或是媒體組織容易辨識,特別是「公眾傳播權」與「媒體公共領域」的概念,彷彿讓人圍繞在霧中,望之生畏而裹足不前。當我們期待媒體素養融入教育活動中,就不得不對「媒體近用」多做些討論。

  「媒體近用」建立在「公共性」上,用以說明「公共性」最好的譬喻,我想莫過於「園藝造景」。媒體世界就好比一塊偌大的土地,在無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可以任憑花草樹木落地野生,但現實卻非如此,它總是有人為介入,控制著這塊土地表現的花草樹木,成為我們所見的景觀。然則,這些受控制的園藝景觀,由少數人把持,為了滿足少數人的利益(商業活動)而存在。我們可以選擇當觀光客,消費享受如此風光,但也可以選擇在這塊土地上(旁),種植新的植物,讓大地景觀保有多樣性,而不同的植物就好比不同的文化、價值與信念,象徵文化的多元與多樣性。我們可以輕易放棄成為這塊土地的園丁,任憑利益團體來使用,自此,媒體的「公共性」將逐漸削弱到不復存在。

  有別於商業活動,教育活動為「媒體近用」提供新思考,在教育活動中提倡「近用媒體」,即是鼓勵師生參與媒體世界的「園藝造景」,這麼做的理由很多,媒體訊息的產製,能使孩子主動地組織週遭環境的訊息,參與並關心所身處的社區,與其待在教室裡準備接踵而至的測驗,「園藝造景」能減輕孩子的壓力,在產製訊息的過程中,既好玩又能學習到東西,額外的好處,就是讓孩子能在過程中,不同科目的教育活動,給孩子一個思考學習的架構,而在媒體公共領域中的「園藝造景」,則可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媒體公共領域中的「園藝造景」也會是孩子獲得成長體驗的方式。在媒體近用中,會經歷訊息產製到預演的過程,就好像是戲劇的排演到彩排一樣,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溝通討論與演練,都是為了最後呈現的樣貌。實際上,一份媒體訊息的產製,就好像「說話」一樣可能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但是,產製溝通與預演,就好像將「說話」轉化成「朗誦」或「書寫」,在延遲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成長,了解最後的結果絕對比不上正式展演之前幾百次的預演。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尊重多元與對話,在展演之後,等待回應與給予回應,將成為孩子們期待與快樂的當下。

  在強調測驗評量的年代,老師與家長們可以試著考慮如何從成績表現轉移到參與表現。花一些額外的時間,在學校或家裡做一個計畫、走進社區、準備一個節目或產製媒體訊息,相信讓孩子參與媒體近用的效果,會是當初意想不到的。如果老師們能夠忍耐不要急著用速效的測驗成果來看待學習成果,教導孩子能透過參與媒體公共領域的「園藝造景」,與孩子、家長一起成為公共景觀的園丁,那麼許多教育中用講授傳遞的課題,相信將獲得豐富的能量與實質的回饋。

  上述的理念,我若改編成一個故事,它可以這樣寫:一個人站在土地上,身邊圍繞著幾千株被拔採後丟棄的野生花草與樹木,多數已經乾黃腐爛,土地上則種滿特定的經濟作物,整齊畫一。但這個人卻找著還有生命跡象的植物,一一地找到又重新安置於附近的土壤,有位路人對他的行為很困惑,於是問:「你在幹嗎?」。這個人說,「我想讓這植物重新生長」,路人又說:「你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但這個人說(繼續在做):「讓這裡的景觀,看起來更豐富。」

  我想對中小學老師們說,我們與孩子,將使媒體從私人花園轉變成公共景觀的園丁,就讓我們一起行動,因為妳我的參與,使得孩子在過程中體驗與體悟,讓孩子的心靈世界因為參與而豐富!

推薦訂閱
【綠農電子報106期】秋季溫補,首選東山嶺南龍眼乾!@【屏東環保聯盟&綠農的家】
【ACTION! 走讀社區開麥拉】 屏東社區深度旅遊體驗暨短片徵選活動開鑼了!@【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網路通訊】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