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13,2018試圖禁止假新聞將比假新聞本身更糟(一)/陳仲豪編譯
試圖禁止假新聞將比假新聞本身更糟(一)/陳仲豪編譯
Facebook雇用三千名新員工來審查具爭議性的內容。
「傳染病!」「基於仇恨的犯罪!」「對民主的威脅!」
一些來自世界三大經濟與軍事強國的政治人物這樣描述假新聞。
希拉蕊,一位資歷條件堪稱無懈可擊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場看似勝券在握的選戰中,輸給了醜聞纏身的實境秀主持人,他同時也是美國歷來滿意度最低的候選人。選戰結束約一個月後,希拉蕊稱假新聞現象為一種「傳染病」;在內華達州議員Harry Reid的退休典禮上,希拉蕊表示假新聞非常危險,必須盡速處理。
她特別提到發生在華盛頓特區Comet Ping Pong比薩店的一起事件:一位精神異常的男子,因受Reddit網站上一則陰謀論的影響,而決定持械展開調查,此陰謀論宣稱兒童人口販賣幫派於美國國內一些餐廳運作,且與希拉蕊的密友、美國前任總統顧問John Podesta有關。最後,男子在尋找陰謀論中所指的兒童人口販賣幫派時開火。
在上個月於加州蘭喬帕洛斯弗迪斯市(Ranchos Palos Verdes)由科技媒體Recode所舉行的Code大會上,希拉蕊更進一步引用匿名研究;她宣稱這些研究指出「Facebook上絕大部分的新聞都是假的」—一個誇大的陳述,希拉蕊將假新聞散佈的現象歸咎於成千上萬追蹤川普推特帳號的假帳號,川普的追蹤者中的確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假帳號,但這對於任何一個名人來說都不是什麼稀奇事,包括希拉蕊自己也是。
假新聞現今的定義非常彈性,而其原是用來指稱那些貌似具公信力且多以網路形式呈現的錯誤新聞,此類新聞目的是欺騙與混淆讀者。對於假新聞的擔憂也飄揚過海來到英國,英國下議院的「文化、媒體與體育委員會」已展開一項研究,目的在確切定義這個名詞並研擬社群媒體公司是否應當且如何防止假新聞的散佈;委員會的會長,英國保守黨議員Damian Collins指出「假新聞現象是對民主的威脅,普遍來說,也會減低對媒體的信任」。
在德國,最近由司法部長Heiko Maas頒布的法案Network Enforcement Act,或簡稱NetzDG,明確引用「美國總統大選的經驗」為需要遏止這種「可受懲處的假報告(假新聞)」的一項理由,違反此法案的社群媒體公司最高可被罰五千萬歐元(相當於五千三百萬美元);此法案也指稱「基於仇恨的犯罪」為散佈假新聞背後的元兇之一,並主張單單只有媒體公司方面的自律「已被證實是不足夠的」。
NetzDG或許是目前為止對於如何監控網路所做最清楚的規範,這對像是希拉蕊這種人來說更是一大好消息;法案目前已獲內閣同意,但若要正式入法,則需在九月大選前獲議會批准。NetzDG將強制要求數項規範,例如提供使用者一個「易辨認、可直接取得、且持續供應」的方法,以利使用者回報違法內容(舉例來說:一個連結鈕),在德國,這些所謂的違法內容可能涵蓋許多言論形式,包含種族歧視(定義廣泛)與猶太人屠殺否定說;然而在美國,此類內容卻是受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論自由。
來自華盛頓特區Center for Democracy and Technology’s Free Expression Project的Emma Llanson指出,NetzDG屆時影響的將不只是社群媒體公司,即使這樣已經夠糟了,我們可以預見任何幫助人們「與其他人交換或分享,或是提供內容」的公司都將受到影響,這其中也包括Gmail與網頁寄存服務。在這法案的規範下,這些網站不只要注意「錯誤的內容」,同時也須監控其他在德國法律中也被禁止的言論,其中包括「誹謗總統或聯邦及其代表」、「誹謗宗教」、「散播色情內容」等24個條款。這份草案可說被強加入許多主觀性。
-------------------------------------
作者:Anthony L. Fisher
編譯:陳仲豪
原文網址:https://www.vox.com/the-big-idea/2017/7/5/15906382/fake-news-free-speech-facebook-google
試圖禁止假新聞將比假新聞本身更糟(二)/陳仲豪編譯
試圖禁止假新聞將比假新聞本身更糟(二)/陳仲豪編譯
一則懷疑華盛頓特區比薩店進行犯罪活動的錯誤新聞報導,激發一位持槍男子自行展開調查。
一旦此類的投訴出現,所有公司將必須即刻作出處理。若有被工作人員視為「明顯違法」的內容,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下架;若是較難判斷是否違法的內容,則須在七天內移除,這些規定還只是冰山一角。
社群網站還須在網站上全面移除該違法內容,並保留一份備份,同時禁止該內容被重新上傳(就網路的速度與涵蓋的範圍來說,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並且對任何處置或不處置做出說明。公司的高階管理層必須繳交「每月報告」,其中詳述對此法案的遵守,並提供一份該公司所有投訴及後續處置的季度報告;雖然光是要讀完所有的規定就非常累人,我還是鼓勵大家去讀Alston and Bird事務所整理的這份簡明的法案摘要。
在西方民主國家中,德國對於像是否認猶太人大屠殺、種族歧視等言論尤其敏感,也就是說,德國禁止此類言論,違者可能會被判予罰款以及監禁。在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幾乎各種言論的自由,基本上只有直接的煽動暴力、明確的威脅、誹謗、詆毀不受第一修正案保障,而後兩者在法庭上更是難以證明。有些人認為德國這樣的法律只是在要求私人企業實行現在既有的法規;另一種看法則認為這是政府的工作,企業不該替政府審查。
像德國NetzDG這樣一部影響廣泛的法案,在美國可說是難以實行,甚至可說,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保括德國本身。Facebook在上月所發出的聲明中即切中核心地指出,Facebook與德國政府一樣對於仇恨言論和網路上的錯誤新聞抱持擔心與疑慮,然而NetzDG並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正確方式,Facebook更進一步表示,這樣的法規會迫使社群網站在不成比例的龐大罰款壓力下,刪除那些未有明顯違法情事的內容。簡言之,Facebook為避免觸犯該法規,寧願錯刪內容。
Google與Facebook將全力遏止假新聞
Facebook身為社群媒體龍頭,深知其網站上的內容品質攸關名譽,近期也宣布一項新計劃,要在原有的四千五百名事實查核團隊增加三千名員工來防範含有暴力與侵犯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有一套供使用者標記及移除的使用者驅動系統(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報告指出,有一半的美國人使用Facebook作為資訊來源)。
於2016年12月起,Facebook也開始將判定新聞是否「可議」的工作外包給事實查核媒體機構,像是Snopes、ABC News、PolitiFact.org以及Associated Press,這些機構有能力將具爭議性的內容置於動態消息的深處,進而讓使用者難以發現。
根據BBC報導指出,在法國與英國大選前,為了避免散播可能影響大眾的不實報導,Facebook也刪除成千上萬的假帳號,並於兩國各大報紙刊出全頁「辨認不實新聞的方法」廣告,試圖減輕其可能作為不實新聞散播途徑的角色。然而,Facebook持股者願意承擔的有限,在最近的一次投票中,以票數六十億對五千萬 (B類股每股佔10票),反對進行一項假新聞如何在Facebook上擴散的研究。
而同樣有持股者反對此類研究的Google近期則是宣布了一項修改搜尋引擎的計畫,希望能避免將使用者導引至不實或毀謗的新聞來源,例如那些宣稱歐巴馬試圖發起政變推翻川普,或是宣稱川普的直接票數加總勝過希拉蕊的新聞。Google也將要求一千名名新聞鑑定者參照一份更新版的品質控管手冊,以利篩選出假新聞,這些搜尋引擎保衛者的工作是給予不實來源最低的排行,如此一來這些不實新聞將出現在搜尋結果的最末端。
對Facebook與Google來說,最棘手的部分在於,有些新聞的錯誤非常清晰易辨,像是比薩店的人口販運消息;然而對另一些人來說,某些所謂的假新聞,可能是無懼的真相。舉例來說,修改後的Google搜尋引擎會處罰否定全球暖化的懷疑論者嗎?對於宣稱川普暗中支持針對猶太社區的炸彈威脅的專欄文章,這些鑑定者是否會將其貶至搜尋結果的尾端(最後發現這些威脅出自一位以色列裔美國青少年與一位左翼記者)?
封面印有「蝙蝠男孩」的超市小報可以豁免嗎?那些經常具煽動性內容且不奠基於事實的宗教性內容呢?那位因假新聞而在比薩店開槍的男子,跟在1989年因自己對聖經的狂熱解釋,而在史密森尼博物館的台階上出拳攻擊參議員John Glenn的瘋子比起來,又孰輕孰重呢?
一位來自Google的代表拒絕回答我的這些問題,反而將我們的對話導引至一篇四月的部落格貼文,內容在讚揚Google搜尋的最新改善,該貼文指出每日網路流量中,明顯有一小部分(約百分之零點二五)為不實或令人不愉快的內容,像是猶太人屠殺否認說;而除了將此類網頁標記為「低品質」,Google目前看起來並無意控制社論。
然而對Facebook來說情況則有所不同,Facebook過去曾被前員工指控涉嫌壓制偏右翼的網站,一些保守派評論家也提出不無道理的憂慮,擔心某些主流事實查核媒體可能於審查時帶入自己的政治偏見。即使只是一些簡單的工作,例如挑選該審查哪些內容,過程也經常受到查核員本身的政治傾向影響。
-------------------------------------
作者:Anthony L. Fisher
編譯:陳仲豪
原文網址:https://www.vox.com/the-big-idea/2017/7/5/15906382/fake-news-free-speech-facebook-google
試圖禁止假新聞將比假新聞本身更糟(三)/陳仲豪編譯
試圖禁止假新聞將比假新聞本身更糟(三)/陳仲豪編譯
提議重啟「刑事誹謗」
在最近的一篇名為「自由言論與假新聞」的文章中,哲學家Peter Singer表示假新聞是對民主制度的一個威脅;他誇張地暗示,自認是行為藝術家的Alex Jones一再重複提起比薩店事件這場鬧劇,已經對國家構成一種明顯存在的危險,因此將不受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在一部Youtube影片中,Alex Jones提到「那些被希拉蕊謀殺、剁碎、強暴的小孩們」,此影片在被下架前已累績超過四十萬觀看人次)。Singer不認同前大法官Louis Brandeis對此種謬論所提出的解決方法(「鼓勵更多不同言論,而非噤聲」),並將其斥為「天真」,反之,Singer認為有需要將原屬地方民事法庭管轄的誹謗罪,提高為聯邦的刑事案件。
Singer特別提到在英國,刑事誹謗直至2010年才廢除;但Singer沒有提到的是,此項規定的廢除,需歸功於許多藝術家、作家、左翼政客的帶頭領導,就像小說家Will Self當時所說的,「這樣的法律是一把多面刃,既可用來懲罰諷刺作家與煽動者,也可用來攻擊對現況不滿者和革命領導者。」
德國國會正研議一部限制網路假新聞的法案,其影響將非常廣泛。
考量到川普一再想以誹謗罪起訴他的政治敵人,也就是《紐約時報》,或許天真的人是Singer自己,若這位傑出哲學家無法預見如此對言論的刑事責任若擴張,可能會被當權者濫用,那他真的是缺乏想像力,如同川普欲擴張政府的權力來打擊言論自由,可能部分因為他的勝選。
假新聞並非唯一驅使社群媒體改革的動力,本月初,Facebook上直播了一段老翁遭槍擊的影片,隨後美國知名民權領袖與牧師Jesse Jackso即呼籲Facebook停止直播功能三十天,並於此期間思考如何防止使用者將Facebook作為「一個釋放憤怒、恐懼和愚蠢的平台。」
這起直播非常嚇人,但除了移除此項功能外,我們不清楚 Facebook能如何阻止這樣快速且廣泛的傳播 (Facebook在得知此影片的存在後,已立即將影片下架,並嚴格監控以免其被重新上傳)。如同Alyssa Rosenberg在《華盛頓郵報》文中所說的,長久以來兇手總是有辦法找到方式紀錄他們自己的罪行,並投射給一群觀眾,例如犯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的兇手所錄製的不滿影片(由NBC News播出),或是兩年前跟蹤並直播射殺兩位前同事過程的前電視台記者。
沒有人希望他們的孩子或祖父母在Facebook上閱讀—並且信以為真—這些暗示總統涉嫌犯罪、罹患絕症,或是受到教宗認可的假新聞,而《華盛頓郵報》最近的一則爆炸性新聞也指出普丁有意利用假新聞作為地緣政治上的破壞手段。
但當我在思考打擊假新聞所可能帶來的後果時,我總是想到Facebook對於那張著名越戰照片的不當處置,照片中一位9歲的越南女童正奮力逃離美軍對她村落的轟炸。一位挪威作家在其發表的評論文章中,討論戰爭的邪惡,並放上這張照片,隨後Facebook將此照片下架,表示這已違反網站上關於裸體內容的規定,基於某些不知名的Facebook員工作出的決定,這張舉世聞名的照片被歸類到令人不愉快的內容分類中(在上千名使用者紛紛於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傳此張照片以示抗議後,Facebook才重新復原)。
而就如同Brooke Borel在部落格FiveThirtyEight所指出的,假新聞從美國建國之初便存在,你可以將攻擊對手的政黨發行物—將對手描繪得極其醜惡且有時扭曲事實、刊登誤導資訊的廉價報紙(penny presses)、為娛樂目的而刻意捏造的故事,與那些真正的新聞搭配著看。Borel更提出一個聰明的論點:這些為了樂趣而編造的小故事實際上跟另類右翼派的陰謀論同樣有可能在主流媒體擴散,這樣的情況使監控「假新聞」的議題更加模糊。
今年三月,加州民主黨員原計劃舉行一個遏止網路詐騙法案California Political Cyberfraud Abatement Act的公聽會,這部法案將視「為影響選舉而知情且刻意製作、發表、傳播不實內容」為違法行為。正如電子前哨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Dave Maass在一篇反對此法案的部落格文中所提到的,這樣的法案不只公然違憲,若有人在網路上發表可能影響選情的錯誤意見,也將被視為違法,這無疑是對這個已被過分刑罰的社會再補上一槍。
在受到電子前哨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公開反彈後,這個法案未舉行任何公聽會便悄悄被擱置,然而令人憂心的是,立法者竟然未在更早的時候擋下這樣的法案。
對許多人來說,川普的勝選是災難性的事件,在這樣的艱難時刻,為了國家的存續,重新思考對於言論自由的強烈保障更顯重要,即便這代表著許多謬論,有時甚至是惡意的謬論將會出現,然而試圖審查假新聞將是個錯誤,就跟911事件後,在美國人民有意的默許下,以安全為名行公民自由侵犯之實的一連串措施一樣,是個錯誤。
-------------------------------------
作者:Anthony L. Fisher
編譯:陳仲豪
原文網址:https://www.vox.com/the-big-idea/2017/7/5/15906382/fake-news-free-speech-facebook-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