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黑潮電子報
報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4-11-22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477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黑潮電子報報
黑潮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黑潮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3-04 05:00:00 / 報主:黑潮電子報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本期主題】誰愛東發? 文/黑編亮
也許人們只是餓了太久,所以即使那是裹著糖粉的毒藥,也急著塞進嘴裡。

這幾年,東部海岸變了好多。
年前返鄉,開著南迴公路從花蓮一路到台南,這條從2000年大學時期就不斷東-西往返的路線,隨著時間不斷產生變化;十年後的今天,它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東部海岸線。除了對於青春的追憶,總在這段路上,我努力回想過去花東海岸的面貌,不勝唏噓。
 
而在這兩年之間,更大的開發、更多的變化正在不遠處張牙舞爪地等待著,看似美麗夢幻的「東部開發條例」在政治選戰中被標舉出來,彷彿救世主一樣給了東部的經濟發展一線生機,然而細看之後才發現,荒謬的條款簡直就是宣告著財團與地方政府即將結盟,光明正大地向原居民宣示:把你們手上的土地交出來!這種霸氣凌人的強取豪奪,逼得在這塊土地生活的人們忍無可忍,集結起來捍衛自己的居住權和生存權,因為──我們已經沒有甚麼可以失去了。

做為花蓮在地的環境組織,黑潮以"地面上溫暖的洋流"自許,默默為台灣的海洋環境教育而努力,以謙卑向大海學習的姿態,漸漸邁入了第十三年。十三年的東岸生活,我們對於花東環境的關心從未減少,並且與這塊餵養我們的土地產生了無可取代的連結。因此,當財團覬覦已久的開發魔爪漸漸向東岸伸來,用盡蠶食鯨吞與強取豪奪的手段,逼迫一知半解的大眾將生長的土地雙手奉上,如何挺身而出保護家園,這絕對是值得我們用心去釐清、用愛去捍衛的一場正義之戰!

這一期的黑潮電子報,我們以"誰愛東發?---檢視漏洞百出的東部發展條例"為主題,邀請所有關心環境議題、關心東岸永續發展的黑電讀者一同逐步瞭解:什麼是"東發條例"?"東發條例"跟我們有甚麼關係?"東發條例"影響到哪些人?圖利了哪些人?究竟誰愛東發?讓我們一起擦亮雙眼,戳破政客財團的偽善面具和美麗謊言,扎根腳下的土地,奪回居住權與在地的發言權,共同決定下一代的未來!!

 

 

 

【黑潮觀點】路,回來了!家,不見了? 文/賴威任

【黑潮觀點】路,回來了!家,不見了?  文/賴威任



梅姬颱風的影響,蘇花公路慘遭日領時期以來最嚴重的損害及傷亡,慘不忍睹的災情除了讓民眾對蘇花公路失去了信心,也加速了「蘇花改」的環評審查;在「有條件通過」的文字遊戲之下,蘇花改的第一個工程,將在民國100年春節前後動工。

路,已經要興建了,花蓮縣長的政績再添一樁;不但如此,縣長計畫繼續為民眾爭取更多的福利,「東部發展條例」就是縣長瞄準的下一個目標--要求中央將權力下放給地方,地方能管的都回歸到地方自治,例如︰河川、國有地、都市計畫變更…等,比照五都地方制度設計,當地方無法自治的才交由中央管轄。縣長不但要求中央要「編足預算」500億,且要比照五都地方制度進行「權力下放」。

「地方自治」的口號喊得響亮,縣長以「眾望所歸」之姿向中央喊話,挾帶著狂風暴雨後的悲情為籌碼,儼然成為為民喉舌的楷模焦點。然而,在這個看似完美、無私的舞台表演裡面,究竟運作著哪些檯面下的交易?則讓我們回頭檢視一番:

依據花蓮縣政府所公告「花蓮縣綜合發展計畫第一次修訂」報告書,花蓮縣至民國89年底全縣已登記土地總面積為215,465公頃,其中公有土地面積所佔的比例為81.27%,遠超過台灣地區平均公有土地面積僅佔總面積的68.50%,這個數據正是提醒大家:花蓮公有土地所佔的比例是相當高的!當縣長極力爭取河川、國有地、都市計畫變更等權力由中央下放給地方,讓縣政府成為最高權力單位,著實令人擔心「東部發展條例」化身為炒地皮法案--這個包裹在500億美麗糖衣底下大家所忽略的事實,更成為了一個「不能說的祕密」。

相較於台灣其他縣市,花蓮地區公有土地的比例如此之高,和過往的歷史背景有極大的關係;從日領時期的土地登記制度到國民政府的土地劃定,政權轉移過程中的混亂政策不僅讓人民(不論原漢)困惑,甚至連經手的地方官員對於國家土地登記制度都不甚清楚,一些私人土地往往莫名其妙地被變更為國有土地;未達目的的土地,政府便在日後以各種理由來強制徵收。人民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土地,甚至需要回過頭來向政府租地或買地,而租地或買地過程同樣遭受到政府的百般阻撓,要再獲得土地所有權,談何容易?

目前為止,政府對於國土的運用僅經由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及國家公園計畫等體系進行土地使用管制,「國土計畫法」遲滯不前,空洞虛浮的整體規劃衍生出層出不窮的問題,在基本面都尚未釐清的前提下,規避條款卻先一步出現在國民黨版的東部發展條例第八條第三項:「重大建設投資計畫其土地使用變更由縣(市)政府核定之,不受相關土地使用法令規定之限制」;這項條文說白了就是指︰縣市政府的權力即將隻手遮天、為所欲為,整個國土規劃活生生被架空!這樣的未來著實令人擔憂。

再來看看政府如何將強奪自人民腳下站立的土地,輕易地轉化成「為財團服務」的獻媚用地—— 國民黨版的東部發展條例第九條提到:「前條經認定之東部重大建設投資計畫所需用地,屬公有土地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辦理撥用後,訂定期限以出租、設定地上權、信託或以使用土地之權利金或租金出資方式,提供民間機構使用,不受土地法第二十五條、國有財產法第二十八條或地方政府公產管理法令之限制」;條文內容很長,但重點只有一個︰就是為財團大開方便之門。

前文提及,花蓮的已登記土地面積超過八成是屬於公有土地,且這些公有土地多數位在環境敏感地1,土地釋出排除相關法規,又無限制條件,開發結果可想而知。且土地法第二十五條:「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對於其所管公有土地,非經讓管區內民意機關同意,並經行政院核准,不得處分或設定負擔或為超過十年期間之租賃」,也就是說,未來土地開發不須經過縣議會同意,決定權將交給「東部區域永續發展政策及推動小組」。那麼,所謂的小組成員組成對象、比例為何?著實令人關切;而決策過程絲毫沒有人民可以參與的配套措施,決議過程可說完全不透明,也因此條文中所謂「提供民間機構使用」,就讓人有圖利財團、犧牲小老百姓的氣憤。

此外,政府還非常大方,要給財團的土地都是最大、最好的。國民黨版的東部發展條例第十條:「為發展東部重點產業,在兼顧環境保育條件下,使國公有及公營事業土地達到有效利用,區域內國公有及公營事業土地,必要時土地管理機關得委託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或縣(市)政府辦理規劃及招商作業」。對比於國有財產法中的規定:「主管機關或管理機關對於公用財產不得為任何處分或擅為收益」,東發條例中玩弄文字遊戲、取巧地以「部分土地『必要時』委託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或縣(市)政府辦理規劃及招商」試圖鑽洞闖關,明擺著衝撞國有財產法制度之外,更有開放大面積國有公有土地提供給財團使用的嫌疑。

在國民黨版東發條例的第八條到第十條,都將致使全民共有的國公有土地快速地被財團私有化;相反的,許多原先擁有土地的人民,卻因涉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漢民族先民開發地的公有土地問題,被政府以蠻橫不清的土地登記程序,逐步收歸公有。

兩相對照之下,政府厚此薄彼的雙面態度,從人民手中錙銖必較地奪取土地,再藉由東部發展條例的實施明擺著對財團特別寬鬆及通融,人民的眼淚與呼喊長期被漠視,居住的權益究竟被擺在哪裡?當前,花蓮縣政府正以觀光發展為名,大肆利用農牧用地、國土保安用地進行土地開發,將「觀光發展」化約為「土地開發」、「大興土木」,橫霸地以「整頓市容」、「促進發展」等含混不清的名詞,對在地人民擁有的土地及居住權強徵霸取;將來若再如其所願,藉由東部發展條例的加持,許多大型、奢華、人工造作的建築將如雨後春筍般設立;而我們的天際線,將被大型建築物取而代之,再望不見青山連綿、世代耕作的良田或森林,也即將變成一座金碧輝煌的私人豪華渡假村。

新的五都體制已在12月25日正式施行,資源分配的方式導致五都以外的十七個縣市政府都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的結果。當然,東部是需要發展的--但人民有權利決定用何種方式發展自己的家鄉!而不是被迫接受不合身的「東部發展條例」,不知不覺讓自己腳下的土地如同風中之沙一般消逝!相較於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政府更應加強推動東部的公共運輸、教育、社會福利、生態環境、文化發展等項目;東部發展條例中大力爭取的財政分配,應該妥善運用來照顧老百姓,讓東部居民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現有的東部發展條例充滿陷阱,可預見的結果是讓財團可在極寬鬆的程序下,快速取得大面積公有土地進行開發,導致少數人(外地投資者)集中獲利,卻犧牲了在地人民的土地權及生存權益,還賠上了對自然環境的極大衝擊。

聲稱可以帶給東部人民安居發展的「東部發展條例」,難道不應該是專為在地人民量身定做的嗎?現有的條文中關於土地釋出及使用的相關條款,擺明就是以犧牲在地居民、促使官商勾結的便利通道,絕對必須被刪除!至少,也應該加入將「環境敏感區」排除於東部發展條例的附帶條款;否則,朝野兩黨在東部發展條例各版本中第一條:「為推動東部區域產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景觀,發展多元文化特色,增進居民福祉,特制定本條例」這樣的基本原則,只是誆弄在地民眾的虛假話術罷了!

「蘇花改」即將要興建,人民彷彿即將擁有「一條平安回家的路」;但屆時不知滿懷期待返鄉的花蓮子弟們,是否在路的盡頭,還能找到因「東部發展條例」開發而消逝的「家」?

 

備註

環境敏感地:依經建會(民74年)對於環境敏感地之定義與分類,「環境敏感地區」通稱敏感地區、危急地區、重要地區與脆弱地區等,並定義環境敏感地:「為一集合名詞,泛指對人類具有特殊價值或潛在天然災害之地區,極易因人類不當之開發活動而導致環境負效果(或謂凡具潛在危險性,或具資源生態保育價值之地區皆屬之)。」其並依土地功能劃分為生態敏感地區、文化景觀敏感地區、資源生產敏感地區與天然災害等四大類,劃設過程須同時考量各類環境敏感地之經濟性、稀少性、敏感性、獨特性及危急性等五個特性。



作者簡介:

賴威任,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資深解說員,曾任多羅滿賞鯨公司專案企劃、台灣觀光學院兼任講師、花蓮縣政府旅遊服務中心專案經理。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辦公室主任



   專欄介紹       

【黑潮觀點】專欄,是由結合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中董事會、工作人員、資深解說員、資深志工等各個領域的夥伴所組成的"黑潮寫作群"所執筆。黑潮觀點的關懷領域遍及生態、議題、海岸、海洋、教育等層面,書寫出一篇篇有批判、有紀錄、有思考的文字,蔚然而成獨立並具有代表意義的黑潮風景。









【黑潮綠沙龍】幸福永續花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東部發展? 文/戴興盛
 
【黑潮綠沙龍】幸福永續花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東部發展?  文/戴興盛



部該往那個方向發展?這一直是東部居民、乃至許多國人關切的重大議題,且隨著去年以來各種特別發展條例、尤其是東部發展條例草案的提出,這個議題將顯得更形急迫。筆者世居花蓮,個人的研究專業也涉及經濟與環境的競合關係,以下,我試著從幾個角度,表達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去年以來,有地方行政首長一直宣稱,就現況而論,花蓮已經落後西部三四十年了,他的意思是說,相較於西部,花蓮是「低度發展」的。姑且不論大家同不同意這個說法,這是個好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先問,以花蓮為例,相較於全台灣,它到底是低度或是高度發展?
 
對此,花蓮居民也有分歧的看法。若問起經濟,許多人是不滿意的,並將原因直接指向政府長年輕忽東部。另一方面,若問起廣義的生活品質,在天下遠見雜誌歷年的調查中,花蓮卻又總是名列前茅。換句話說,花蓮人跟所有世人一樣,追求廣泛光譜的不同價值:最好有高速道路可以兩小時到台北,但公路不要緊貼我家、空氣也要清新;最好有竹科新貴的年薪,而且一棟透天別墅只要五百萬,每天五點又可以準時下班照顧家庭…。不管這些價值間是否有本質上的矛盾(例如在台北有了高薪卻也要負擔高房價與長工時、有了快速的公路網卻會帶來更多污染與全球暖化),大家多是希望魚與熊掌兼得,至少各種價值都要有起碼的水準。
 
根據以上所述世人普遍對「發展」的不同層面之複雜期待,花蓮這個現況,亦即相對較低的國民所得與名列前茅的生活品質滿意度,若根據聯合國對發展的廣泛定義,在台灣各地區中或許雖稱不上最高度發展,但絕對會超過多數縣市,所以,若宣稱花蓮已經落後西部三四十年了,這實在是刻污名化花蓮現況的說法,這也反映了將人類「發展」視為單純「國民所得成長」的狹隘觀念,事實上,這種的狹隘發展觀念早已經被國際社會所摒棄了,因為,僅注重物質成長的發展觀總是會與真正的人類發展福祉背道而馳。
 
以上對現狀的評估,告訴我們花蓮人毋需妄自菲薄,在台灣,我們的整體發展水準其實在中上水平,所以既不需貶抑花蓮至今的發展模式,也不應把歷任主政者貶為無所作為的首長,更不應病急亂投醫式地跟隨西部既有的模式。當然,這絕對不代表花蓮不需要「更好」的發展,問題是,何謂真正的好發展?對此,全球的共識無疑是,在全球氣候與環境破壞的背景下,花蓮和世界所有地方一樣,需要朝向永續發展的方向邁進,若不如此,依然以高排碳與高物質成長為唯一發展途徑,即使花蓮享有最高所得與生活品質,也只是以鄰為壑,拿後代子孫以及其他國家人民的福祉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私慾,這也絕非稟性善良的花蓮人所願意追求的。最低限度,若從自私的觀點,也請大家考慮到,在享盡一切高物質成長後,若有一天氣候反撲,八八風災及小林村的悲劇發生在花蓮,我們將有何感受?我們都不願意這類事情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這類悲劇發生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從台灣到全世界,也已經有無數人因此受害。
 
基於以上的考慮,我主張東部地區、乃至全台灣,都應從永續發展的角度重新調整發展方向。永續發展意味著,在經濟層面上,人們擁有適度的物質生活水準;在環境層面上,這個生活水準不應超過環境負荷;從社會正義的角度而言,消極地,發展不應以社會中弱勢個人與群體的犧牲為代價,且更積極地,發展應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根據這些準則,我們可以檢視現行版本的東部發展條例草案是否可以架構永續的未來,或是根本背道而馳,加速朝向以鄰為壑、最終自我毀滅的結果。
 
若我們以通過可能性最高的國民黨版為基準來討論,該草案具備以下特徵。首先,在經濟層面上,該版本偏重扶助「重大建設投資計畫」的角色,而這一類發展模式的主力,無疑以企業財團為主。換句話說,若有企業投資大型遊樂區,這將是東發條例的重點協助對象,至於若是在地社區或個人發展南投桃米社區、蘇澳白米社區式的旅遊與社區產業,則東發條例則忽略之。當然,這樣的設計和現行政府的發展觀念有關,他們根本認為只有大型企業才能執行「國際級、七星級」的產業發展,至於社區或個人自主的產業,則被視為不入流、「沒有競爭力」的模式。但在此我們要嚴正指出,從全世界已經一再發生的發展經驗來看,若主政者繼續維持這個意識型態推動產業發展,那麼台灣及東部社會貧富差距、地方凋零的問題將會繼續擴大,屆時任何社會福利政策都難以亡羊補牢,東部將誕生一個畸形社會,在所謂七星級度假飯店的背後,將出現許多失去土地與「沒有競爭力」的流民。而這也是從社會層面角度來看,現行草案難以令人接受的重要原因。
 
第二,在環境層面上,國民黨版本草案在強調產業發展之同時,並未強調永續型產業的角色。事實上,若從永續的角度出發,台灣所有的產業都應綠化,亦即應在低碳低破壞的準則下發展,這當然也適用於東部未來的發展,但東發條例對此未置一詞,事實上,由於它依循固有的高排碳與高物質成長產業發展型態,所以它所造成環境衝擊將遠較以往為高。例如許多人夢想中的七星級度假村,其實學術界都很清楚,從永續的角度而言其實是超級環境破壞者(例如,麥可傑克森來台入住飯店時,用法國進口的礦泉水洗澡,此乃真正七星級也)。
 

以上所論及的問題,在國民黨版第八至十條關於土地開發條件的部分可以看得最清楚。這些條文排除了相關土地法令規範之限制,明訂重大建設「不受土地法第二十五條、國有財產法第二十八條或地方政府公產管理法令之限制」,且「重大建設投資計畫其土地使用變更由縣(市)政府核定之,不受相關土地使用法令規定之限制」,「重大建設投資計畫者,其土地使用變更審議程序,自申請人送件至土地使用分區或用地變更完成審查,以不超過一年為限」。
 

整體而言,這些土地開發條文的共同缺失在於,
在大幅開放企業與建設使用之同時,破壞程序與實質正義。細部而言,第八至十條的土地開發條款具有以下嚴重問題:其一,破壞民主機制,地方政府獨掌土地變更大權,而中央政府、地方民意機關與一般民眾喪失原有的監督與決策參與權,弱勢民眾的土地與生存權將遭蠶食鯨吞;其二,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不承認原住民族土地權,或在開發時忽略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權,這將導致原住民族土地與生存權的快速喪失;其三,對於開發案可能將涉及營建署及縣市政府已劃定之「環境敏感區」土地,或部分將有重大破壞之疑慮,關於此點在條例草案中均未予以規範,明顯違反永續發展之精神。
 

此外,在關乎原住民族發展的議題上,除了以上提到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的問題外,整個東發條例僅僅以第十二條的空洞條文帶過,顯示主政者有意淡化這個問題,好繼續以傳統家長恩給式的方式施予小惠,而不願以實際政策真正支持原住民族主體性的發展。而這樣的心態,一直是是瓦解原住民族文化與社會的真正元兇。
 

持平而論,從永續發展的精神觀之,現有草案中仍有部分條文是值得讚賞的,例如第十六條推動以軌道運輸為主幹之公共運輸網路,的確大體符合國際間對交通問題的永續策略。只是我們要問,對於前述其他違反永續發展精神的諸多條文,理應當透過嚴謹民主程序交付公眾討論,將之導向合理的修正案,但為何立法院與政治人物反其道而行,一再跳過公眾參與程序,試圖在幾位政治人物主導下便倉促過關?為何民主精神與機制,在東部幾近消蝕殆盡?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儘管東發條例在立法院已經叩關數次,但東部絕大多數老百姓,到現在還不清楚這個攸關其百年發展法案的大致內容,這是什麼樣的民主政治?
 

為了東部永續發展,追求大家真正的福祉,筆者呼籲現行東發條例草案,需從經濟、環境與社會的三重永續準則嚴格檢視並大幅修正,而這,需要東部民眾齊心來關注這個議題。




作者簡介

戴興盛,花蓮長大的小孩,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博士,目前服務於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研究重點為保育與發展、共有資源治理、以及原住民族自然資源治理。青少年時很喜歡去七星潭游泳,現在還很想,但不敢了,因為水母越來越多!



       專欄介紹        

【黑潮綠沙龍】專欄的規劃,是依照當期電子報主題衍伸出的議題,向同在環境保育領域中努力的NGO盟友們邀稿。面對當前不勝枚舉的環境問題,其實是全人類的切身問題,需要大家一起關心和討論。所幸國內、外都有長期在各個環境領域中耕耘、奮鬥的環境NGO組織,在第一現場敏銳、準確地意識到全球的環境問題。面對這些議題,我們需要更多談論、交流、對話的空間,我們期待更多新的思想與發現,能夠在這樣的"沙龍空間"裡,迸現出火花。






【本期加碼特稿】 特別條例下的土地正義 ! 文/戴興盛

 



五都的新政治架構下,由於擔憂被邊緣化,全國各地近來紛紛提出各式特別發展條例,包括《東部發展條例》、《原住民族地區建設條例》、《離島建設條例修正案》等。這些特別條例的立法意旨固然良善,部分條文若能經民間與國會縝密審議亦有正面意義,然而,這些條例在土地使用變更相關條款皆呈現了共同的缺失:在大幅開放企業與建設使用之同時,破壞程序與實質正義。 土地是眾多弱勢農民與原住民的最後安身之所,失去土地等同於失去生計與社會、文化存在的依歸,歷經去年苗栗大埔粗暴徵地事件之後,各界仍未能記取教訓,甚且進一步破壞土地使用變更應有之嚴謹性。 

  
上述條例之土地變更使用條款雖有差異,惟整體而言,具有以下共同隱憂。首先,為了加速開發,大幅縮短土地使用變更審議時程,甚至以一年為限。關於這一點,由於土地開發牽涉眾多社會、經濟、環境與文化面向,為使各界有充分時間參與討論協商,本不應以特別短的時限去阻斷嚴謹審議所須的必要過程,尤其地方民眾的資訊管道非常有限,常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成為「既定政策」的犧牲者。因此,審議時限絕不應設定為一年如此之短。

 第二,這些條例大幅擴張地方縣市政府土地使用變更的權限,在《東發條例》草案中,涉及重大建設投資計畫者甚至交由縣市政府核定,不受相關土地使用法令之約束。結果,地方政府獨掌土地變更大權,而中央政府與地方民意機關喪失原有的監督與決策參與權,這讓我國地方政治實務中,官商勾結的可能性將大增;二則由於大面積土地使用具有強烈外部性,其變更本不應授權地方層級單獨決定,更何況連地方民意機關都被排除在外。因此,合理的作法是,中央與地方均應掌握部分權限,以避免獨斷獨行,而《行政程序法》第一六四條中聽證會的規定更應落實,以保障民眾之參與權。

 第三,上述特別條例多涉及原住民族地區,因此土地開發案本應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辦理,政府首先應承認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並應諮詢且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然而,實務上各級政府或不願承認原住民族土地權,或在開發時忽略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權,在《原基法》目前並未落實的情況下,設若如前兩段所述加速土地變更與擴充行政機關之權力,將導致原住民族土地與生存權的快速喪失。為避免以上情形發生,各特別條例應遵守《原基法》,並明定於相關條款中。但依據過往經驗,面對強大的政商實力,能維持原住民族主體發展的可能性是非常黯淡的。

 第四,從環境保育的角度而言,各特別條例所欲加速推動的開發案,可能涉及營建署及縣市政府已劃定之「環境敏感區」土地,或部分將有重大破壞之疑慮。部分人士可能會主張,我國已經有環評機制可以把關,因此無須擔憂。然而,將所有責任均交付環評,在制度設計上實是無法承受之重,況且在現行體制下,部分各級政府都已設法規避環評規定,遑論在前述加速土地變更與行政機關擴權的草案中,政府機關與開發單位規避扭曲環境法規的空間將更大。因此,各特別條例應明列嚴格之條文,以規範土地變更使用涉及環境敏感區時之情形。

 總之,土地變更使用固非絕對不可,但需非常謹慎,尤其在愈趨兩極化的我國社會與政經權力結構中,弱勢百姓與土地極易成為寬鬆草率程序下的受害者。農業發展條例放寬農舍興建所導致的「豪華農舍」土地亂象,至今政府仍束手無策,正足以為各種特別條例立法之殷鑑。










作者簡介

戴興盛,花蓮長大的小孩,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博士,目前服務於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研究重點為保育與發展、共有資源治理、以及原住民族自然資源治理。青少年時很喜歡去七星潭游泳,現在還很想,但不敢了,因為水母越來越多!



   編輯室小記     

東部發展條例究竟是哪裡出問題呢?想要了解更多詳情請上BLOG:
[東土一斤三十兩] 、聯署網頁[東發條例,請不要亂賣我們的土地!]
進一步以行動支持這項行動喔!!





【看啥小魚可以吃】有錢吃鮸,沒錢免吃! 文/余欣怡

【看啥小魚可以吃】有錢吃鮸,沒錢免吃!   文/余欣怡


錢吃鮸,沒錢免吃」這句繞口令大家都能琅琅上口,這表示鮸魚具有「高經濟價值」與「美味」兩大特色:有錢的時候優先選鮸魚而捨棄鮑魚龍蝦,可見鮸魚的美味;沒銀兩的時候吃不到這款「好康」的。 但是除此之外,大家可知道鮸魚可是超低音歌手,會在春天廣唱情歌? 鮸魚還可以長到一公尺多,40來公斤? 一個鱗片就有10元硬幣這麼大? 台灣勤奮的漁民還發展出高科技「聽聲辨位法」的來捕捉牠們?  讓我們來說說「鮸魚的故事」!

  • 鮸魚的種類,生態,分佈
「鮸魚」其實是好幾種魚的合稱,屬於石首魚科的大家族,在台灣一共有22種的石首魚,體型大大小小不等;大型的如身體鱗片會呈現金黃色,俗稱「金錢鮸」、「黑鮸」的雙棘原始黃姑魚、全身銀白閃亮有七顆星裝飾在尾幹附近,俗稱「七星鮸」、「正鮸」的日本銀身魚,這兩種魚都可以長到一公尺以上 。 體型中等的有大型的「黃魚」、「黑口」、「春鮸」等;還有「白口」、「三牙」、「帕頭仔」這些小型的石首魚。本草綱目記載:「志曰︰石首魚,初出水能鳴,夜視有光,頭中有石如棋子。」 時珍曰︰「生東南海中。其形如白魚,扁身弱骨,細鱗黃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瑩潔如玉。腹中白鰾可作膠。」這些都簡單描述了石首魚的一些特性:頭部有巨大的耳石,主要提供魚的聽覺與感覺,而我們除了可以依據這些耳石的形狀及上面的紋路來進行魚類的分類外;在中藥的應用上,這些巨大的「耳石」也是重要的藥材:經過炮製後研磨服用有清熱去瘀、通淋利尿的功能。煮汁服,則有解砒霜毒、野菌毒、蠱毒的解毒功能,這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實用智慧。
     
石首魚主要住在近岸水淺地區的泥沙底,尤其是河口區:在台灣的西海岸,大型的鮸魚們大多住在苗栗到雲嘉一帶水深40米淺的沿海;而中小型的鮸魚們更是喜歡住在水深小於10公尺的沙岸。但也有一種俗稱「黑口」的黑(魚或),喜愛住在澎湖到台南間的黑水溝,水深達100公尺以上,或是東海岸的宜蘭龜山島海域也是石首魚的重要產地之一。 鮸魚是底棲性的魚類。少在海水的表層或是中層游動,多半會躲在海底的遮蔽物附近,所以常常在人工魚礁附近可以釣獲。 野生的金錢鮸在產地的批發價一公斤就可達400~500元,可見其經濟價值。

  • 如何吃鮸魚? 
台灣的漁港常常都會聽到海口人的美食魚類排行榜:「一午、二鮸、三嘉鱲」,可以想見排名第二的鮸魚可是精選中的精選,到底要如何料理才可享受美味呢?首先「春鮸冬嘉魶」,表示春天的鮸魚最當令,最肥美。 新鮮的黑口、三牙等中小型石首魚「清蒸」乃是上選,畢竟肉質細膩,若是煮湯就需要技巧不讓魚肉散成一鍋了。而饕客的首選則是將鮸魚魚體加上魚卵、魚鰾使用爆香的薑片加以紅燒,天然膠質的濃稠會使人無法忘懷;所以黃魚燒豆腐才能變成一道廣受歡迎的好菜。 而新鮮肥美的鮸魚做成「生魚片」當然也是嚐鮮之道;小型的「帕頭仔」、「白口」稍微乾煎甚至鹹酥油炸均可享受其美味。

大型鮸魚的魚鰾也是一道傳統菜:魚鰾炆白菜,曬乾後可長期儲存,入菜時重新料理配上白菜燉煮。魚鰾是中國著名四大補品︰鮑、參、翅、肚中的「肚」,在早期農漁村生活中,富含膠質與蛋白質的魚鰾可消除疲勞,對傷口復原有顯著功效;因其膠質濃厚而又稱為「魚膠」,大型鮸魚的魚膠經濟更剩魚肉。在許多中藥店,是一味重要的藥材,除了藥性溫和外(甘,平,無毒),可以滋補肝和腎虛,減低產後血崩、創傷出血的奇效。
 
 
【看啥小魚可以吃】有錢吃鮸,沒錢免吃!   文/余欣怡
 
  • 鮸魚的奇特情歌 
古書說:《其次名春來。田九成《游覽志》云︰每歲四月,來自海洋,綿亙數裡,其聲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聞其聲乃下網,截流取之。》。鮸魚身體內側有兩條肌肉附著在體壁上,可以震動泳鰾來發出巨大的聲音,有些種類只有公的會唱歌,台灣的七星鮸和金錢鮸則公母都會唱歌,搞不好還可以情歌對唱呢!在春末的傍晚開始,只要你把耳朵緊貼在船身上,就能聽見從水裡傳來這如雷般的情歌,像是男低音般的雄厚嘹亮,訴說牠們生生不息的願望。之前在雲林海域的近岸,還曾記錄過有隻鮸魚從晚上十點一直唱歌唱到隔天凌晨兩點呢!!  這些「咚咚」、「咘咘」、「叭叭」不同的各式情歌如同海洋中各種鮸魚的演唱會,從春天唱到夏末好不熱鬧。 而聰明的人類,自古就學會使用竹竿伸入海水中來竊聽,如果聽到聲音由小聲轉大就知道慢慢靠近魚群了,選擇最大聲的地點則下網捕捉。 現在的科技,更讓漁民改良成水中收音麥克風,精確地在海中定位出大型鮸魚的位置,再佈放底刺網配上水中鞭炮驚嚇魚體而衝撞中網被抓。如果你想聽聽這奇特的石首魚情歌,可以連結:http://www.dosits.org/audio/fishes/blackdrum/ 聆聽。
 
【看啥小魚可以吃】有錢吃鮸,沒錢免吃!   文/余欣怡
 
  • 鮸魚的悲哀情歌
鮸魚在海中亦是掠食者,主要吃小型的蝦、魚、魷魚等。但近年因為底拖網的盛行,海洋中原本可供給中大型魚類食用的小魚小蝦都被當成雜魚給浪費了。現在的鮸魚往往捕獲時都不像以往的肥滿而略嫌消瘦,可見其實海中的大魚也開始過著吃不飽的辛苦生活。加上生活環境不斷受工業區開發、沿海養殖等人為的影響,這些鮸魚們的處境實在堪慮。

更慘的是這些鮸魚因為住在水淺的沿近海,首當其衝的就是受到人類巨大的捕捉壓力。漁民口中以往在高雄港港區內就可抓到大量的鮸魚盛況早已不復存在,大型底拖網的橫行更是讓魚群整群整群被一網打盡地捕獲;而使用竊聽鮸魚情歌的高科技捕魚法也在鮸魚還沒生產下一代前就斷了牠們的生路。 許多的研究已經顯示:如果魚類受到巨大的生存壓力,則會越來越早成熟,體型也越來越小(成體小型化),慢慢的,整體族群的健康狀況就更差。 以前1公尺多的大型鮸魚隨處可見,現在則只要釣獲就上新聞,可見已經變得很稀有了。這些警訊是提醒我們——海洋可不是取之不竭的,需要積極的管理才有永續的利用。

在這樣的哀歌下,倒楣的除了賴以維生的漁民之外,受到池魚之殃的就是珍稀的中華白海豚了。住在台灣西海岸那不到一百隻的中華白海豚就是以淺水域的石首魚們為主要的食物,現在魚變少了,這些海豚們也看起來相當消瘦,跟香港或中國沿岸的白海豚們比起來,實在有點營養不良。
 
  • 養殖鮸魚
由於海洋資源的枯竭,加上鮸魚經濟價值相當誘人,台灣很早就發展起養殖鮸魚的產業。在馬祖沿近海有許多養殖的黃魚,澎湖的箱網則大規模飼養著『七星鮸』,少數馴養著『金錢鮸』。但業者都表示:仔魚要從小養到可上市的體型(約60-70公分)往往要3-5年,食量大又成長緩慢,實在是一種投資報酬率不高的養殖種類,加上颱風海況等不穩定的因素更是挑戰。所以,「天然的尚好」,當海洋幫人類孕育了許多寶貴的資源時,我們是否真的懂得珍惜,妥善利用呢?

【看啥小魚可以吃】有錢吃鮸,沒錢免吃!   文/余欣怡

【看啥小魚可以吃】有錢吃鮸,沒錢免吃!   文/余欣怡






作者簡介

余欣怡,熟悉的朋友都會叫她余大頭,叫大頭絕不是因為大咖,則是大家都很慶幸她的頭是黏在脖子上的才沒有搞丟。每次來黑潮上課,一定會留下筆電電源線、手機…各種紀念品等著宅急便還她,聽說船長家還有她的專屬失物招領櫃。瑞氏海豚俗稱花紋海豚,漁民口中的『和尚頭』,黑友們暱稱的『大頭』。  叫大頭的人,特別適合研究這種『大頭』海豚,現在正在唸著很難畢業的博士班,立志要摸清楚住在臺灣東岸瑞氏海豚的底細。 船長每次看到大頭海豚,就會對著余大頭說:你老公來了~快點!! 就讓我們祝福這樣的人豚之戀『百年好合,永浴愛河』~



       專欄介紹        
【看啥小魚可以吃】專欄從黑電60期開始增設,每月刊載。專欄的立意是為了讓大眾更了解如何挑選海鮮才能達到永續利用,希望透過介紹海鮮相關的故事,提醒每個享用海鮮的消費者都有責任去認識他盤子裡的食物,並以崇敬之心感謝大海的賜予,吃出海島人該有的海鮮文化。

推薦訂閱
台塑恫嚇學界之訴駁回@【蠻野心足Wild at Heart】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本期目錄
【本期主題】誰愛東發? 文/黑編亮
【黑潮觀點】路,回來了!家,不見了? 文/賴威任
【黑潮綠沙龍】幸福永續花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東部發展? 文/戴興盛
【本期加碼特稿】 特別條例下的土地正義 ! 文/戴興盛
【看啥小魚可以吃】有錢吃鮸,沒錢免吃! 文/余欣怡
【黑潮活動快訊】
轉寄『【黑潮電子報第66期】要東發,更要土地正義!!』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